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明日之子》3個月選秀落下帷幕,有多少人在意誰是冠軍?

文|張玉涵 編輯 | 朴芳

或許不少觀眾還沒聽過這些選手的名字, 也沒有聽過他們的歌, 甚至周圍的朋友也沒提起過這檔綜藝, 但這場夏季的選秀“狂歡”卻真實的存在著。 如果說《快樂男聲2017》是依靠老品牌的勉強生存, 《中國有嘻哈》是背靠愛奇藝的強勢崛起, 那麼《明日之子》則是傳統選秀的互聯網轉型, 但從結果來看, 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成功。

原因眾說紛紜, 但今夏三檔選秀網綜的實力對決至少告訴我們了一件事, “大而全”綜藝已經不再輝煌, “精而美”的升級版綜藝才是新潮流。

傳統選秀的互聯網轉型, 《明日之子》有創新也有缺憾

說《明日之子》是選秀的互聯網轉型, 確實很恰當。 首先, 從製作團隊來看, 這是“選秀教母”龍丹妮離開天娛傳媒成立哇唧唧哇娛樂後製作的第一檔節目。 龍丹妮團隊在2004年就推出了《快樂女聲》, 2007年打造了《快樂男聲》, 這些都引領了選秀節目的風潮。

然而在2017年, 她辭去芒果傳媒、天娛傳媒的職務, 和馬昊團隊成立了新的網路綜藝公司, 這也是傳統電視人轉型的第一步。

其次, 從節目形態上看, 《明日之子》並不是沒有創新。 通過盛世美顏、盛世獨秀、盛世魔音三大賽道輸入選手, 相較于以往單一的唱功較量來說, 是給不同特色的選手更多機會。 所以在節目中, 允許有二次元歌手赫茲(非真人)的存在, 也有留著長髮的男生王竟力, 還有嘻哈rapper馬伯騫, 有原創性歌手毛不易等等。 而最後節目以九大廠牌形式輸出選手, 也是想要肯定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價值理念, 這和互聯網開放多元的態度也相一致。

最後, 從節目賽制來看, 他們把更多的決定權交給了觀眾, 除了三位星推官之外還有粉推助力, 以及觀眾可以通過各種投票方式為喜歡的選手投票, 用人氣值來決定排名。 這是給予用戶更多主動權, 提高參與度和情感連接。

所以可以看出《明日之子》有強烈的轉型欲望, 然而, 操作程度上還不夠。 傳統選秀節目經歷了各種形式上的創新,

比如《中國好聲音》的導師制, 《我是歌手》的精英對決, 在眾多選秀節目的轟炸下, 觀眾的口味也越來越挑剔。 但可以確定的是, 觀眾更想看到的是新穎的、真誠的、有實力的選秀比賽。

但《明日之子》在賽制真誠、選手實力上表現的並不夠突出。 前段時間, 薛之謙在節目中因為選手的不公平對待怒摔話筒而上熱搜, 不管是薛之謙的真實反應也好, 節目炒作也罷, 從中都可以看到幕後人員有操作投票的傾向。 而且很多選手的唱功並不優秀, 因為人氣等原因一路晉級, 也是飽受詬病。

《明日之子》:對決競爭感不夠, 戲劇衝突性缺乏, 導師沒有話題性

從《中國有嘻哈》中可以看到, 劇情式選秀增加了節目看點。

選手之間的衝突矛盾與英雄相惜, 高強度比賽的壓力和忘詞後的freestyle, 導師在專業角度的嚴苛後和選手們組成“炒麵隊”, 這些有戲劇張力, 有矛盾衝突的背後是團隊對每個選手的精准把握。

而且明星導師對節目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 從吳亦凡第一期的“freestyle”, 還有張震嶽&熱狗的“我覺得不行”, 還有“diss”、“battle”等詞彙的運用, 這些話題性傳播對節目帶來了更多的流量和曝光度。 導師和選手的變化也是值得關注的看點, 節目開始觀眾不看好吳亦凡的水準, 不認可他的實力, 但隨著節目的播出, 大家都對他有新的改觀, 同時選手也有新的變化。

相比《中國有嘻哈》的這些特點,《明日之子》表面上看上去非常熱鬧,粉絲追星瘋狂打call,但是感染到的受眾群並不多,準確來說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狂歡。三位“重量級”導師的存在感不太高,沒有帶來新的看點和話題性。

另外,選手之間缺少競爭的緊張態勢,直播決賽時一團和氣和互相反思。當馬伯騫在決賽中說,想要把嘻哈音樂推廣到中國時,觀眾會有種走錯片場的感覺。當二次元混雜嘻哈,走心創作混雜美顏選手,《明日之子》想要內容和風格的“大而全”時,就容易失去清晰的定位。

走過13年的選秀節目已到末路?新生代歌手青黃不接?

今年夏天《中國有嘻哈》無疑成為了一檔現象級網綜,它火了。但這並不是一次輕易的成功,它是愛奇藝首次拉通全站資源,傾全平臺之力推出的節目,投資金額超過兩億,更是愛奇藝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網綜頭部節目。將這麼大的投入花在一個小眾領域,伴隨的風險也是巨大的,全民關注的背後並不簡單。

與此同時,每年以唱歌為主要才華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是優秀的歌手或者創作者畢竟有限。可越來越多的選秀並沒有延伸這些新生代歌手的生命力,更多的是曇花一現,這些節目的目的就是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用各種途徑回收投入資本。所以現在歌壇的半壁江山依然是曾經的一批人,那些打著為樂壇輸送人才旗號的節目似乎並沒有實現初衷。

《明日之子》的冠軍毛不易寫出了《消愁》、《像我這樣的人》、《如果有一天我變的很有錢》等原創歌曲,《中國有嘻哈》的冠軍PG ONE和GAI也寫下了許多原創嘻哈曲目,然後他們將會怎麼樣呢?如果我們把眼光放的更長遠一些,這些選秀節目的造星影響力能有多大呢?是在一時的風光還是長久的打算呢?我們也拭目以待。

相比《中國有嘻哈》的這些特點,《明日之子》表面上看上去非常熱鬧,粉絲追星瘋狂打call,但是感染到的受眾群並不多,準確來說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狂歡。三位“重量級”導師的存在感不太高,沒有帶來新的看點和話題性。

另外,選手之間缺少競爭的緊張態勢,直播決賽時一團和氣和互相反思。當馬伯騫在決賽中說,想要把嘻哈音樂推廣到中國時,觀眾會有種走錯片場的感覺。當二次元混雜嘻哈,走心創作混雜美顏選手,《明日之子》想要內容和風格的“大而全”時,就容易失去清晰的定位。

走過13年的選秀節目已到末路?新生代歌手青黃不接?

今年夏天《中國有嘻哈》無疑成為了一檔現象級網綜,它火了。但這並不是一次輕易的成功,它是愛奇藝首次拉通全站資源,傾全平臺之力推出的節目,投資金額超過兩億,更是愛奇藝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網綜頭部節目。將這麼大的投入花在一個小眾領域,伴隨的風險也是巨大的,全民關注的背後並不簡單。

與此同時,每年以唱歌為主要才華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是優秀的歌手或者創作者畢竟有限。可越來越多的選秀並沒有延伸這些新生代歌手的生命力,更多的是曇花一現,這些節目的目的就是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用各種途徑回收投入資本。所以現在歌壇的半壁江山依然是曾經的一批人,那些打著為樂壇輸送人才旗號的節目似乎並沒有實現初衷。

《明日之子》的冠軍毛不易寫出了《消愁》、《像我這樣的人》、《如果有一天我變的很有錢》等原創歌曲,《中國有嘻哈》的冠軍PG ONE和GAI也寫下了許多原創嘻哈曲目,然後他們將會怎麼樣呢?如果我們把眼光放的更長遠一些,這些選秀節目的造星影響力能有多大呢?是在一時的風光還是長久的打算呢?我們也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