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隻停在現代伊朗的貓頭鷹

《瞎貓頭鷹》

作者:(伊朗)薩迪克·赫達亞特 等

譯者:穆宏燕

版本: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7年6月

本書選取了伊朗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三篇現代派小說。

其中《瞎貓頭鷹》是被學界研究最多的一部伊朗現代派小說, 被譽為卡夫卡式的經典之作, 反映了現代社會中人的異化和墮落, 以及作者希望用東方的傳統精神重建人的精神價值。

【延伸閱讀】

《藍色筆記本》

作者:(俄)丹尼爾·哈爾姆斯

譯者:張猛

版本: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年12月

讀赫達亞特, 有一種讀俄國現代作家哈爾姆斯的幻覺。 在現代社會, 內心的恐怖壓抑太久, 只會以更加暴戾的形式呈現出來。

對於伊朗這個神秘又陌生的文學國度, 大多數國內讀者的瞭解都集中于古典的波斯詩歌, 來自于歐瑪律·海亞姆的《魯拜集》, 來自于魯米、哈菲茲等形形色色的古代詩人。 這些古典詩人給波斯文學奠定了一個大致基調:節奏明快簡潔, 語言浪漫奔放, 仿佛摻雜了玫瑰、烈酒、火焰等混合而成的宮殿, 以浪漫、情欲、宗教神秘感打動讀者的感知。 很久以來, 這就是伊朗文學的形象。 創作者很難走出來, 即使是近現代的寫作者, 他們的作品形式也非常古典化, 並有很強烈的民族性。

薩迪克·赫達亞特則是第一個讓我們見識到伊朗現代小說的作家。 他的作品仿佛從詩意麥田裡驟然飛出的貓頭鷹, 打破傳統的寂靜, 撲打著參差不齊的雙翼朝著黑夜飛去。 這與其說是驚喜, 不如說是驚懼, 因為它帶來的閱讀感受與先前形成了強烈落差, 它不是那只“密涅瓦的貓頭鷹”, 在黃昏起飛、尋找光明, 而是一隻現代伊朗的貓頭鷹, 兇惡、醜陋, 給人帶來驚懼和混亂。 然後, 產生一個人們閱讀現代小說時必然的疑問——這只貓頭鷹的意義何在?

貓頭鷹, 一個在文學中具有智慧意味的生物。 它是雅典娜的信使, 是羅馬神話中密涅瓦的化身, 牽引著人類在世界中尋覓智慧的果實。 “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時起飛”,

黑格爾的這句名言讓貓頭鷹成為哲學及人文智慧的象徵, 然而, 如果此時起飛的是一隻“瞎貓頭鷹”呢?

赫達亞特的小說《瞎貓頭鷹》不長, 卻分成了有磁性的兩部分。 第一部分講述“我”遇到了在筆筒上作畫時所想的女子, 被她眼睛裡明媚而有生機的活力所吸引, 後來她的身體再一次出現在“我”的家裡, 但這位女子的眼睛卻是合上的, 在無論如何都無法在她身上復原那一瞬間的魅力後, “我”先是喂她喝下毒酒, 之後又用刀把她肢解, 在挖坑埋葬的時候, “我”挖出了一個陶罐, 上面又正好畫著那位少女及她的眼睛……

小說還沒讀完一半, 閱讀的感受已經相當驚駭, 字裡行間充溢著一股令人不適的血腥味, 文字效果讓人聯想到波德賴爾的《惡之花》,

精緻地描繪醜陋墮落的事物。 這類作品會讓人感受到一股“反人類”氣息, 作者不宣揚任何積極的觀念, 轉而描繪罪惡的圖景。

然而, 這種驚懼感卻正是現代小說的精彩之處。 《瞎貓頭鷹》的前半部分的講述還具有迷幻與神話的特質, 它仿佛簡述了一個發生在遙遠時代的傳說, 而後半部分則驟然轉向迷魂的現代, 從裡面能讀到更多與當下契合的精神特徵。

後半部分開始講述主人公和妻子的生活, 他自認是一個從不曾擁有過妻子的人, 相反, 卻是社會上的其他人在輪流、反復佔有他的妻子;他們之間沒有激情, 他一直形容妻子為“蕩婦”, 最後用刀殺死了妻子。 殺死妻子後, 出現了一個他平日所不齒的老頭子取走了陶罐, 而主人公照鏡子時發現,自己的外形居然變成了那個集市上的老頭子……故事也到此結束。

赫達亞特的小說呈現的是一種綜合式的現代焦慮,在現代社會,傳統的價值觀念被光怪陸離的事件侵蝕,它逐漸將生存者化為一個空殼。傳統小說中光鮮亮麗的主題不復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代小說是世界性的,在現代社會形成的巨大焦慮中,不僅伊朗的傳統小說發生變化,全世界的小說都漸漸走出民族性藩籬,開始探索現代人類共同的生存命題。

赫達亞特傳遞了一種現代社會的恐懼感:我們害怕被外部社會佔有,喪失自我的激情,我們恐懼異化。那麼我們從何處重拾生命的激情?小說的主人公最後依然沒能找到生存的激情,在殺掉妻子後,他絕望而悲劇地異化,變成擺地攤老頭的模樣。現代文學這只“瞎貓頭鷹”是否真的看不到前方?

“瞎貓頭鷹”是一種喻示,曾經可以通過密涅瓦的貓頭鷹而接收的靈魂啟迪,在現代社會已然盲目,個人存在不得不在黑暗中起飛徘徊,在什麼都看不到的絕望處境中重新恢復自我的生命。在現代文學的思考中,明晰的古典式人文思辨消弭了,取而代之的是個體精神困境的感性描述。在具體的作品裡,這可能會表現成“異化”,但“異化”的同時也意味著“內化”,意味著被外部世界挖空的主體開始重新知覺這個絕望的世界。誇張、醜陋、絕望、驚懼,在文學裡這都是好的,意味著主體還殘存著獨立的知覺去抗拒世界。

這本格調陰暗的小說以噩夢般的形式刺激著讀者神經,赫達亞特所寫是現代人類共同的命運,一種被外部世界反復佔有、從個人激情的世界滑向彼此複製的麻木悲劇。我們對生命的理想為何喪失?——相比於正面的價值思辨,也許在黑暗中哀鳴的瞎貓頭鷹更能讓我們感觸到在社會壓力中逐漸缺席的東西。

□宮子

而主人公照鏡子時發現,自己的外形居然變成了那個集市上的老頭子……故事也到此結束。

赫達亞特的小說呈現的是一種綜合式的現代焦慮,在現代社會,傳統的價值觀念被光怪陸離的事件侵蝕,它逐漸將生存者化為一個空殼。傳統小說中光鮮亮麗的主題不復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代小說是世界性的,在現代社會形成的巨大焦慮中,不僅伊朗的傳統小說發生變化,全世界的小說都漸漸走出民族性藩籬,開始探索現代人類共同的生存命題。

赫達亞特傳遞了一種現代社會的恐懼感:我們害怕被外部社會佔有,喪失自我的激情,我們恐懼異化。那麼我們從何處重拾生命的激情?小說的主人公最後依然沒能找到生存的激情,在殺掉妻子後,他絕望而悲劇地異化,變成擺地攤老頭的模樣。現代文學這只“瞎貓頭鷹”是否真的看不到前方?

“瞎貓頭鷹”是一種喻示,曾經可以通過密涅瓦的貓頭鷹而接收的靈魂啟迪,在現代社會已然盲目,個人存在不得不在黑暗中起飛徘徊,在什麼都看不到的絕望處境中重新恢復自我的生命。在現代文學的思考中,明晰的古典式人文思辨消弭了,取而代之的是個體精神困境的感性描述。在具體的作品裡,這可能會表現成“異化”,但“異化”的同時也意味著“內化”,意味著被外部世界挖空的主體開始重新知覺這個絕望的世界。誇張、醜陋、絕望、驚懼,在文學裡這都是好的,意味著主體還殘存著獨立的知覺去抗拒世界。

這本格調陰暗的小說以噩夢般的形式刺激著讀者神經,赫達亞特所寫是現代人類共同的命運,一種被外部世界反復佔有、從個人激情的世界滑向彼此複製的麻木悲劇。我們對生命的理想為何喪失?——相比於正面的價值思辨,也許在黑暗中哀鳴的瞎貓頭鷹更能讓我們感觸到在社會壓力中逐漸缺席的東西。

□宮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