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0張老照片,說一說魚台赤腳醫生那些事~

糖果、針筒, 說說那些讓小朋友既愛又怕的人和事

赤腳醫生, 是上世紀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開始出現的名詞, 指一般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

對於赤腳醫生, 村民還有更通俗的說法:即那些光著腳丫下田種地的醫生做赤腳醫生。 他們沒有固定的薪金, 有的每月拿大隊一些補貼, 有的以生產隊記工分代酬。 他們常背著一個紅十字藥箱, 挨家串戶走訪群眾, 尤其是流感時期或流腦時期, 他們不但走家串戶發藥, 還得講解預防知識, 通常一天吃不上一頓飽飯, 睡不上一次安穩覺。

鄉村裡小孩怕打針, 赤腳醫生便會千方百計哄小孩, 或是講故事, 或是唱歌, 有時甚至買糖給小孩, 待小孩的注意力分散時, 一針下去, 還未等孩子哭出來, 針就拔出來了。 這麼一來, 村裡的小孩見了赤腳醫生, 既愛又怕, 大都會縮進母親的身後, 伸出頭來, 既愛又怕地盯著赤腳醫生身上的紅十字藥箱——那裡面, 既有糖果, 更有針筒。

湖上赤腳醫生為社員看病

培訓赤腳醫生

講針灸:學員一邊聽講一邊實踐

雙東赤腳醫生在田間為社員針灸

簡易手術室(縣醫療隊在東張公社為社員做手術)

社員歡迎縣醫療隊下鄉

到湖上社員船上為社員治病

地頭防治

醫療隊沿湖大隊巡迴醫療

醫療隊沿湖巡迴醫療

赤腳醫生是中國衛生史上的一個特殊產物,當時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醫學世家以及解放初期的醫生學徒,二是略懂些醫術病理的初高中畢業生,三是部分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在一段歷史時期,赤腳醫生為解中國一些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救死扶傷,備嘗辛苦,其心可敬,其行可欽,內有所感,爰為聯曰:

赤腳不為羞,敢與病疾作戰,

總為康健護航,草根自能贏點贊;

藥箱長作伴,即解社員病痛,

嚴防病菌肆虐,百里於是樂安居。

到湖上社員船上為社員治病

地頭防治

醫療隊沿湖大隊巡迴醫療

醫療隊沿湖巡迴醫療

赤腳醫生是中國衛生史上的一個特殊產物,當時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醫學世家以及解放初期的醫生學徒,二是略懂些醫術病理的初高中畢業生,三是部分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在一段歷史時期,赤腳醫生為解中國一些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救死扶傷,備嘗辛苦,其心可敬,其行可欽,內有所感,爰為聯曰:

赤腳不為羞,敢與病疾作戰,

總為康健護航,草根自能贏點贊;

藥箱長作伴,即解社員病痛,

嚴防病菌肆虐,百里於是樂安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