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昌義之死守鐘離,南梁因鐘離之戰免於亡國

鐘離之戰, 亦名邵陽之役, 為中國南北朝南梁天監六年(北魏正始四年, 507年), 梁軍在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戰勝北魏軍的防禦作戰。 此役為梁武帝討伐北魏中具關鍵意義的一戰, 亦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 結果南梁獲得勝利, 甚至因此倖免於可能亡國的危機。

網路配圖

天監六年(507年)正月, 元英與平東將軍楊大眼率數十萬大軍攻打攻昌義之所駐守的鐘離城。 鐘離城北阻淮水, 魏軍在邵陽洲(位於道人洲西)兩岸架橋, 樹柵數百步, 作為跨淮通道。 元英據南岸攻城, 楊大眼據北岸立城接應, 以通糧道。 時鐘離城中僅3000人, 昌義之督率梁軍將士奮力抗擊。 鐘離城塹水深, 魏軍以車載, 人負, 運土填塹, 設飛樓沖車撞擊城牆。 昌義之率軍用泥土補修被撞壞之處, 沖車雖入, 但城牆未壞。 魏軍晝夜苦攻, 輪番衝擊, 墜而複上, 莫有退者。 昌義之善射, 第每當有危難之處,

便親去救援, 箭到之處, 無不應弦而倒。 雙方一日之內戰數十合, 被梁軍殺傷者以萬計, 死屍堆積與城牆相高, 仍不能克。

二月, 梁武帝命豫州刺史韋睿自合肥(今屬安徽)領兵增援鐘離, 受曹景宗節度。 曹、韋兩軍進屯邵陽洲。 三月, 淮水暴漲六七尺, 韋睿派水軍乘鬥艦襲擊洲上魏軍。 另以小船載乾草, 灌以油, 趁風縱火, 以焚其橋。 同時, 派敢死之士拔柵砍橋。 時大水特別湍急, 倏忽之間, 橋柵俱盡。 梁軍奮勇衝殺, 無不以一當百, 呼聲動天地。 魏軍大潰, 元英見橋斷, 脫身棄城而走, 楊大眼亦燒營而去。 諸壘相次土崩, 皆爭先棄其器甲爭投水, 溺死、斬殺各10余萬, 淮水為之不流。 曹景宗令軍主馬廣追擊楊大眼至滅水上四十余裡, 楊大眼的軍眾死傷無數,

伏屍相枕。 昌義之聞報後, 又悲又喜, 不知說什麼好, 只是連聲叫道:“更生!更生!”(《梁書·韋睿列傳》)昌義之出來追擊元英至洛口而還。 元英單騎逃入梁城, 部下兵士也全軍覆滅, 沿淮河百餘裡屍骸相藉, 梁軍又俘虜5萬人。 收其軍糧器械, 堆積如山, 牛馬驢騾不可勝計。

鐘離之戰後, 昌義之十分感激韋睿和曹景宗, 便請二人會面, 設二十萬錢作為賭注, 讓二人相賭, 以報二人之恩。 回師後, 昌義之因功進號軍師將軍, 增封二百戶, 遷持節, 督青、冀二州諸軍事, 征虜將軍, 青、冀二州刺史。 未拜, 又改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南兗州刺史。 後為有司所奏免。 同年, 補朱衣直閣, 除左驍騎將軍, 直閣如故。 遷太子右衛率, 領越騎校尉,

假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