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易綱:凡做金融都要牌照 實現監管全覆蓋

近期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進一步強化金融監管, 將所有金融業務納入監管。 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再次強調, 要堅持持牌經營金融業務, 要實現監管全覆蓋。 他同時透露, 央行目前正在考慮提出“負責任的金融”理念, 提高消費者風險自擔意識。

“你要是搞金融, 必須要堅持有牌照, 要納入監管, 監管要全覆蓋;同時要提高社會的風險意識, 特別是要避免踏入龐氏騙局。 ”易綱在9月22日舉行的“2017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演講時說道:“我們注意到金融的快速發展和一些金融亂象的產生,

所以我們在大力提倡普惠金融的時候, 要警惕打著普惠金融旗號的違法和欺詐的行為。 ”

這是央行領導近期第二次公開發言中強調對金融監管的全覆蓋。 上週五, 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 金融創新不能偏離實體經濟的需要金, 下一階段要加大力度把金融亂象減下來, 包括非法集資、亂加杠杆、亂做表外業務、違法違規套利等。

除了在金融服務供給端加強監管, 也需要提高需求端的金融基礎知識和防風險意識。 易綱在上述場合表示, 近年來, 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也伴隨一些金融亂象, 泥沙俱下。 普惠金融一個重要的任務, 就是金融普及和風險教育, “要對全社會更多的老百姓, 特別是一些老年人, 和資訊不太發達地域、資訊較閉塞群體,

進行普惠金融風險教育。 告訴大家要識別什麼是風險, 什麼樣的現象可能涉嫌金融欺詐。 ”

他透露近期央行正在考慮提出“負責任的金融”(Responsible Finance)理念, 要讓金融消費者獲得合適的金融服務, 並且承擔適當的金融風險。 “把資訊告訴消費者, 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承擔了什麼樣的風險, 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金融行為和金融服務的後果。 ”

數位技術的發展, 帶來金融科技, 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突飛猛進。 特別是大資料技術的應用, 降低了金融服務的獲客成本, 也使得一些傳統金融機構擔心金融仲介的作用會因此降低。 然而易綱則認為, 此類擔心並無必要。 大資料的發展, 並不意味著能夠完全捨棄軟資訊。 金融中間的傳統優勢,

在中國這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 仍然非常明顯。

“信貸員通過直接和客戶溝通, 每天在市場上摸爬滾打所獲得來的這些資訊, 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認為這些軟資訊要和大資料結合起來, 發揮兩者共同的優勢, 才能夠有一個新的提升和發展。 ”易綱指出。

一直以來, 銀行帳戶覆蓋率是衡量一個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程度的常用指標。 據世界銀行最新的統計, 目前中國79%的成年人都有銀行帳戶, 這個角度看, 中國的普惠金融事業走在了世界前列。 然而, 這個資料指標並不全面。

“實際從帳戶的擁有率來講, 中國人均帳戶應該說是太多了, 其中有些是睡眠戶。 ”易綱指出, 目前, 央行在考慮如何更加有效管理銀行帳戶和銀行卡,

以減少睡眠戶, 同時考慮反洗錢、反恐融資和反避稅天堂的要求, 使對帳戶和銀行卡的管理達到最優。

“現在數位金融、金融科技的發展, 使我們有能力在技術上找到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的模式, 能夠提供低成本的普惠金融的服務。 提供這個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務以後, 它對於整個實體經濟和金融的穩定、對於縮小貧富差距、提高教育, 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同時我們要防範風險, 要加強消費者保護。 ”易綱最後總結道。

作者:彭駸駸

本文轉載自財新網,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與發佈方立場無關。 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 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

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 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 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