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平涼話:曹臧恰我哩俺的人都懂

平涼話:曹臧恰我哩俺的人都懂

秦玉龍/文

在曹臧恰我哩俺的甘平涼, 說方言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走在街頭, 你很難區分誰才是真正的平涼人和外地人,

只有在張嘴說話的時候, 你才能聽出誰是老平涼人, 誰是新平涼人。

曾幾何時, 那些從古漢語生長出來的平涼方言, 作為平涼人身份標籤的“曹、恰、我哩”等, 不知不覺竟然成了“土錘”和“不洋氣”的代名詞。 妄自尊大與妄自菲薄的平涼人,

翹嘴抿舌說著醋溜普通話, 盲目膜拜發達地區來的人, 有意無意躲避土語, 好像說平涼話是件很丟人的事兒一樣。

筆者是平涼方言狂熱的迷戀者, 這些年在寫“半瓶子”專欄時, 有意無意地收集了一些有關平涼方言的資訊。 我發現, 在50、60、70年代人群中,

說地道平涼話的人相對比較多。 而80、90、00年代的人群中, 說平涼話的人越來越少。 影響平涼話沿襲、繼承的因素依次是:家人、同學及朋友、大眾傳媒、老師、時尚文化、推廣普通話政策。 父母是高學歷平涼土錘的, 平涼話純度越低, 普通話標準度越高, 其子女基本上都不會說平涼話。 父母一代是高學歷移民的, 孩子說普通話的情況更普遍。 這證明了平涼話的純度因受教育水準的提高而降低的事實。

另外, 筆者還發現, 近年來城市鄉村大規模的拆遷, 間接或直接的影響了平涼話生存的土壤。 就拿崆峒區為例, 南北二原相對保守、發展相對滯後的地方, 平涼話保留得相對比較完整。 而城郊地區回遷居民集中的地方, 居民子女說平涼話的情況相對較好。 而一些因拆遷原居民大量分流的鄉村、社區, 年輕一代的居民子女, 很少有說平涼話的。 雖然他們的父母很土錘, 但孩子們張嘴閉嘴卻很洋氣。 不能不說, 拆遷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平涼話的自然生態。

老平涼人說平涼話, 新平涼人說普通話, 這已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而平涼話與北方話作為普通話的基礎方言, 也是極其重要的詞彙源頭之一, 其相似度比較高。 因此, 平涼人學普通話比起南方人相對容易一些。 有學者認為, 與普通話越接近的方言, 會消失得越快, 平涼話不幸就在其中。

對比種種客觀原因,作家姚學禮認為,平涼話萎縮的主觀因素更值得深思。“平涼年輕人是否還喜歡說平涼話,恐怕是決定平涼話未來的關鍵所在。”

前不久,大秦在QQ群搞了一個問卷調查,直接詢問網友喜歡平涼話還是普通話等問題。結果34%的人選擇“平涼話”,46%的人選擇“普通話”。在問及希望孩子以後說什麼話的提問中,23%的人選“平涼話”,56%的人選“普通話”。這個調查說明,平涼人在觀念上並不都認可平涼話,甚至有些說著地道平涼話的平涼人都覺得平涼話“土”。

筆者還注意到,說方言和普通話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區域差異和人群來源差異。一般情況下,平涼男人對平涼話比較“熱愛”,雖然在公共社交場合也說醋溜普通話,但只要一回到平涼人圈子內,就立馬說起了平涼話。相反,平涼女人尤其是80後的知識階層女性,對普通話比平涼話更“熱愛”。在她們看來,語言的規範性是較高社會地位的標誌。因此,平涼女人對於語言的規範度比平涼男人敏感。一些服務性行業或行政企事業單位,也要求員工講普通話,這也是造成平涼話沒落的原因之一。

從地域上來看,莊浪、靜寧、靈台、涇川、崇信本土方言相對保留較好,而崆峒、華亭相對較差。平涼中心城市以及縣城青年一代對平涼話的認可度越來越低,現在差不多85%的人選擇了普通話。而農村以及邊遠山區,則成為了平涼話最後的“孤島”。可村裡的年輕人一旦外出上大學或打工,為了適應環境,不得不改口學說普通話,雖然說得不地道,但他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夠說著普通話長大。“將來出去好跟人打交道!”這種普遍心態,極有可能造成下一代新平涼人的平涼話純度進一步降低。

當然,對於平涼話是否正在消亡,很多平涼人表示對此並不太上心。大家認為,每個人每天都是新的,平涼城市平涼人也在發展著,不用在乎這麼多。只要你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保持本真和自然,不論是打車時聽出租司機咣閑,還是坐在地攤上喝啤酒諞幹傳,都能回到平涼話的氛圍中。

平涼方言正在萎縮,平涼話隨著世代更替越來越被邊緣化。這種情況和平涼城市的發展規劃、開放程度、人群的變化、平涼人的語言價值取向都有很大關係。但願,未來走向天南海北的下一代平涼人,不要忘了自己的鄉音。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對比種種客觀原因,作家姚學禮認為,平涼話萎縮的主觀因素更值得深思。“平涼年輕人是否還喜歡說平涼話,恐怕是決定平涼話未來的關鍵所在。”

前不久,大秦在QQ群搞了一個問卷調查,直接詢問網友喜歡平涼話還是普通話等問題。結果34%的人選擇“平涼話”,46%的人選擇“普通話”。在問及希望孩子以後說什麼話的提問中,23%的人選“平涼話”,56%的人選“普通話”。這個調查說明,平涼人在觀念上並不都認可平涼話,甚至有些說著地道平涼話的平涼人都覺得平涼話“土”。

筆者還注意到,說方言和普通話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區域差異和人群來源差異。一般情況下,平涼男人對平涼話比較“熱愛”,雖然在公共社交場合也說醋溜普通話,但只要一回到平涼人圈子內,就立馬說起了平涼話。相反,平涼女人尤其是80後的知識階層女性,對普通話比平涼話更“熱愛”。在她們看來,語言的規範性是較高社會地位的標誌。因此,平涼女人對於語言的規範度比平涼男人敏感。一些服務性行業或行政企事業單位,也要求員工講普通話,這也是造成平涼話沒落的原因之一。

從地域上來看,莊浪、靜寧、靈台、涇川、崇信本土方言相對保留較好,而崆峒、華亭相對較差。平涼中心城市以及縣城青年一代對平涼話的認可度越來越低,現在差不多85%的人選擇了普通話。而農村以及邊遠山區,則成為了平涼話最後的“孤島”。可村裡的年輕人一旦外出上大學或打工,為了適應環境,不得不改口學說普通話,雖然說得不地道,但他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夠說著普通話長大。“將來出去好跟人打交道!”這種普遍心態,極有可能造成下一代新平涼人的平涼話純度進一步降低。

當然,對於平涼話是否正在消亡,很多平涼人表示對此並不太上心。大家認為,每個人每天都是新的,平涼城市平涼人也在發展著,不用在乎這麼多。只要你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保持本真和自然,不論是打車時聽出租司機咣閑,還是坐在地攤上喝啤酒諞幹傳,都能回到平涼話的氛圍中。

平涼方言正在萎縮,平涼話隨著世代更替越來越被邊緣化。這種情況和平涼城市的發展規劃、開放程度、人群的變化、平涼人的語言價值取向都有很大關係。但願,未來走向天南海北的下一代平涼人,不要忘了自己的鄉音。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