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經緯之間穿梭50載,她憑一針一線挑起傳承重任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國手藝網”

黃梅有女皆挑花

荊楚地區流傳著一句諺語:“黃梅有女皆挑花”。

挑花是一種中國古老的傳統刺繡工藝, 它分佈廣泛, 其中湖北黃梅挑花發源最早、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 在中國挑花工藝發展史中占主導地位, 因此“黃梅挑花”也是各挑花的代表和統稱。

相傳, 黃梅挑花起源于唐宋, 發展成熟於明末清初。 它以元青布作底, 用針將五彩絲線挑繡在底部經線和緯線交織的網格上, 形成顏色豔麗、立體感強的圖案。

經過黃梅鄉間一代又一代農家婦女的精挑細作, 黃梅挑花的製作工藝日臻完善。 2006年, 黃梅挑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內容豐富, 品種繁多, 圖案精美, 色彩富麗, 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

黃梅挑花重在“挑”

“黃梅挑花不同於一般刺繡, 刺繡重刺, 而挑花重挑。 ”黃梅挑花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石九梅告訴記者, “黃梅挑花對工藝要求十分嚴格, 全靠人工在土棉布上一針一線數紗挑制, 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差。 ”

“在挑制過程中, 一根線必須從頭挑到尾, 不能出現換線、接頭或漏針等情況。 我在開始走針時就在考慮回針的走法, 使起針和回針落到同一點,

這樣才能挑出正反兩面一樣的圖案。 ”

“很多年輕人以為黃梅挑花和十字繡差不多, 其實製作工藝完全不同。 ”石九梅一邊向記者展示作品一邊說: “挑花是純粹的手工活, 要耐得住性子慢慢摸索, 挑一幅圖案少則三五天, 多則一個月, 完成一副大型挑花作品從設計到成品往往需要兩、三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 ”

一幅完整的彩挑方巾由團花、邊花、角花、填花組成, 以中心團花為主, 常用旋轉式、向心式、放射式、對角式結構, 形成方中見圓、圓中套方的變幻無窮的格局, 使畫面均衡飽滿、生動活潑。 各紋樣造型迥然不同, 取材廣泛, 構思精巧, 如團花有富壽雙全、龍鳳呈祥等, 邊花有二龍戲珠、八仙過海等, 還有諸如四郎探母、穆桂英掛帥、桃園三結義等表達歷史故事的圖案。

一幅圖就是一個故事, 一幅圖就是一段歷史, 這種極為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使得黃梅挑花不但富有文化底蘊, 更具有創造性, 藝術表現十分健康活潑, 凝聚了黃梅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挑花世家, 傳承非遺之美

一談起黃梅挑花, 石九梅就打開了話匣子, 和手藝君聊起了手藝傳承。

今年66歲的石九梅出生在湖北省黃梅縣挑花之鄉新開鎮鄒橋村的一個挑花世家, 是家族第六代挑花傳人。 她自幼便開始學習挑花技藝, 至今已有五十餘載。 可製作被面、方巾、窗簾、臺布等挑花品種二十餘個,花色近百個,還收集和挖掘一批瀕臨失傳的挑花花色和品種。由她恢復的“聚景方巾”、“骨牌心”等一批瀕臨失傳的挑花品種,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黃梅挑花的品種與內涵。

“我們一家人對黃梅挑花都有很深的感情,我是家族裡第六代傳人,我又把這門手藝傳給了女兒和侄女。”石九梅說:“傳承和發揚黃梅挑花技藝是我的責任,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愛黃梅挑花。我願意盡自己的力量,培養一批真正熱愛黃梅挑花的年輕人,讓傳統技藝得以傳承發揚。”

圖、文 / 中國手藝網記者 胡泓林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

長按識別二維碼

發現生活中的美|用美的方式生活

可製作被面、方巾、窗簾、臺布等挑花品種二十餘個,花色近百個,還收集和挖掘一批瀕臨失傳的挑花花色和品種。由她恢復的“聚景方巾”、“骨牌心”等一批瀕臨失傳的挑花品種,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黃梅挑花的品種與內涵。

“我們一家人對黃梅挑花都有很深的感情,我是家族裡第六代傳人,我又把這門手藝傳給了女兒和侄女。”石九梅說:“傳承和發揚黃梅挑花技藝是我的責任,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愛黃梅挑花。我願意盡自己的力量,培養一批真正熱愛黃梅挑花的年輕人,讓傳統技藝得以傳承發揚。”

圖、文 / 中國手藝網記者 胡泓林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

長按識別二維碼

發現生活中的美|用美的方式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