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刀說戲 · 戲曲和史實的那些事(1)

李亞仙:好女人不止解放你的靈魂

在唐朝中期的時候, 是個大家都喜歡八卦的時代。

你問我那個年代誰最八卦?非元稹莫屬(不要百度了, 讀zhen, 三聲)。

所謂好色之人必有好色之途, 元稹有他那個年代裝純喝花酒的管道。

在當時的西京城裡, 元稹可是個出了名的花花公子。

此人雖然23歲還是個處男一枚, 但骨子裡風流成性, 他把自己的風流史寫成一篇自傳體的傳奇小說《會真記》, 別說你不知道, 就是《鶯鶯傳》啦, 這種實打實的一篇勾引良女紀實體小說, 後來被元朝的王實甫附會成了《西廂記》。

不要跑題, 我們再說今天的這部戲曲,

其實與他有好幾毛的關係。

明版版畫《李亞仙花酒麴江池》

此劇原名叫《李亞仙》, 也叫《曲江池》, 川劇名叫《繡襦記》, 我聽過部分不全的秦腔、蒲劇和川劇, 應該是折子戲, 沒看過全本。

戲裡說了這麼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官二代叫鄭元和,

他爹是洛陽市市長。 有一次國慶大假, 去首都長安旅遊, 到了當時著名景點曲江池玩。

鄭同學毫無懸念滴遇上了當時的名妓李亞仙, 經過很有意義的一個吃飯喝酒聊天再吃飯喝酒深入聊天之後, 我們的主人公鄭元和就愛上了李亞仙。

和李亞仙流連揮霍幾個月後, 鄭公子終於被鴇母轟出去了。

曾經的地方土豪子弟, 流落在長安街頭, 圍著他心目中女神的院子, 夜夜就著人家的笙簫酒令, 隔牆YY著心目中的女神, 和衣入睡。

不知道是巧還是不巧, 尋兒心切的鄭老爺子終於在京城找到了自己出走多時的兒子, 拖到賓館, 又恨又氣, 施以家法。

鄭元和在饑寒交迫和嚴酷的家法中幾乎昏迷, 但嘴中還在呼喊亞仙的名字, 老爺子真的對這個兒子絕望了,

賬都沒結就連夜回家去了。

天還沒亮, 我們的鄭少爺一睜眼就看到了女神, 這不是幻覺, 女神用她的精神感召和人工呼吸救醒了他。

在他意識清醒後, 還告訴他一個勵志的消息:俺用自己的工資把自己從青樓裡自贖了!還給我們在首都買了套房子!都是為了跟你, 在!一!起!你所要做的就是發揮你的特長, 努力讀書, 考取功名!

接下來的情節不言而喻, 我們的鄭元和終於考取狀元得受成都參軍。 衣錦還鄉時, 還有兩個小插曲, 一個是他的親爹哭著喊著爬到他的面前請求他原諒, 聲稱當時對他那麼刻薄就是為了激發他的奮鬥之心。

鄭縣令才不認帳呢, 去去去, 滾邊去!

我們的女神適時出現了,

跪在夫君面前, 以死相勸:爹還是你的爹啊, 他縱有萬般不是, 你還是要有感恩之心啊!

終於父子相認, 合乎倫理。

後來, 李亞仙又因為自己出自娼門, 與官宦門風不搭, 自請離家, 鄭元和還算真情, 寧願辭官, 也要廝守。

然後又是鄭老爺子被朝廷擢升到四川劍南做官, 秉明朝廷, 保住了兒子的官職, 還深受感動認可了李亞仙的家庭地位, 皆大歡喜矣!

60年代連環畫《李亞仙義救鄭元和》

小刀的故事講完了, 但是問題也來了——歷史上真有李亞仙其人麼?

在揚州地方文獻中, 確有關於李亞仙的記載。 明朝李鬥《揚州畫舫錄》在“彌勒庵橋口”下麵有一行小注:“橋旁有李亞仙墓。 ”這也足以證明揚州真有李亞仙其人。

同樣是明朝王振世的《揚州覽勝錄》也記載:“李亞仙為明代名妓。 郡志載, 亞仙墓在彌勒庵橋, 石碣題‘亞仙之墓’分書四字。 清光緒間, 在北河下流水橋王菼宅西牆陰掘出此碣, 旋複埋故處。 程青岳曾親見之。 並傳, 亞仙有梳妝樓, 故址在小東門外亞字橋。 ”

晚清桃潭舊主有一首《揚州竹枝詞》吟道:“亞仙樓址渺無痕, 流水橋邊墓不存。昔日風流何處去,水聲淒斷月黃昏”亦詠此事。

看來,揚州歷史上有個叫李亞仙的名妓是客觀存在的,看來是沒有疑問。

問題是,這個故事是唐朝人講出來的!那個人就是元稹。

川劇《李亞仙》劇照

而史證都是明朝的,她們是同一個人麼?

除非唐朝也有個名妓,叫李亞仙,有嗎?

唐朝人白行簡,就是跟元稹關係特鐵的白居易的弟弟,流傳下來一本傳奇小說,叫《李娃傳》。在小說裡,李娃也即李亞仙,故事情節如上差不離。

其後,據宋人《醉翁談錄》記載,唐朝有名妓,叫李娃,字亞仙,舊名“一枝花”。

跨越時代的一個人曾經存在過,他們不可能是同一個人,但是他們承擔了共同的一段故事。

其實,一個人的存在,是虛是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在她的生命裡,拯救自己的同時,還拯救了一個男人的靈魂。

而這個舉動,或許會拯救我們當下的時代。

流水橋邊墓不存。昔日風流何處去,水聲淒斷月黃昏”亦詠此事。

看來,揚州歷史上有個叫李亞仙的名妓是客觀存在的,看來是沒有疑問。

問題是,這個故事是唐朝人講出來的!那個人就是元稹。

川劇《李亞仙》劇照

而史證都是明朝的,她們是同一個人麼?

除非唐朝也有個名妓,叫李亞仙,有嗎?

唐朝人白行簡,就是跟元稹關係特鐵的白居易的弟弟,流傳下來一本傳奇小說,叫《李娃傳》。在小說裡,李娃也即李亞仙,故事情節如上差不離。

其後,據宋人《醉翁談錄》記載,唐朝有名妓,叫李娃,字亞仙,舊名“一枝花”。

跨越時代的一個人曾經存在過,他們不可能是同一個人,但是他們承擔了共同的一段故事。

其實,一個人的存在,是虛是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在她的生命裡,拯救自己的同時,還拯救了一個男人的靈魂。

而這個舉動,或許會拯救我們當下的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