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不要在最需要運動的年紀,讓孩子趴在桌上學習

這兩天, 一段爸爸們集體“又跪又爬”的視頻火遍了媽媽圈。

這是怎麼了?難道又是完不成公司業績被體罰的大新聞?

錯!

原來, 這是蘇州伊頓幼稚園在給爸爸們做“兒童體能訓練”培訓, 目的是讓家長們關注孩子的身體素質, 提高運動意識。

最近, 蘇州母子學院對本地大部分幼稚園3到6歲孩子進行體能測試, 結果絕大多數孩子都不及格, 甚至很多孩子連前滾翻的簡單動作都不會!

當然不止蘇州, 中國孩子的身體素質差是個眾所周知的問題。

隨便舉一例:

2016年深圳青少年體能發展研究報告:3~10歲兒童骨骼肌嚴重缺失占70%;55%的低齡段兒童心肺功能較差, 柔韌性不合格占到65%。

我看過一個段子:“要讓中國足球趕上世界一流, 除非高考加一門足球。 ”

為什麼?因為中國的父母更關心孩子的學習!

別的不說, 光是我身邊以及因為工作接待過的父母們, 幾乎沒有不給孩子報補習班、特長班的。 很多孩子的業餘時間用在了各種學習上, 還哪有時間去運動?即便偶有參加運動會、跟父母野游之類的活動, 對提高身體素質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從成績上看, 中國孩子文化知識的積累, 確實普遍高於國外的同齡人。 懂網路、會外語、有特長的“天才兒童”我就見過、聽說過不少,

就連在外留學的中國學生也在專業上表現優秀。

但這種“記憶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容易唯分數是從, 即不能發現、體味其他事物的意義, 也缺乏後勁。

就拿鄰國來說, 中國孩子的創造力遠遠不及“創意教育”培養出的日本孩子, 日本已經有10多人獲得諾貝爾獎就是最好的明證。 我想, 這是比身高、科技等方面更可怕的落後!

事實上, 在發達國家, 運動是孩子日常生活最重要的部分。

美國:孩子平均5歲開始打棒球、9歲進行跑步、13歲開始接觸健身;

英國:小學生每週體育活動達5.5小時, 項目有40種;根據規定:每天早上要跑步、下午要有一項球類訓練, 如橄欖球、曲棍球、板球;

挪威:幼稚園教室分室內和室外,

每天都有戶外活動。 海邊, 森林, 公園是孩子們每週都要去的“第二教室”;

日本:最有名的運動是“冬季耐寒訓練”。

每年冬季開始, 小學生就要利用課餘時間, 去操場上跑步訓練耐力。

跑步時, 孩子們必須換上“夏裝”:白短袖和藏藍短褲。

為什麼國外的學校、家長願意傾注時間、精力甚至是讓孩子吃苦來進行體育運動?運動對孩子來說, 有哪些好處?

促進身高:

運動促進體內生長素分泌, 在骨骺線還未閉合時促進骨骼發育和增長。

提高智力:

鍛煉和競技能提高兒童神經系統的均衡性、靈活性和耐久力, 從而影響視覺、聽覺、記憶、思維和語言的發展, 促進大腦開發。

體育教育家伊斯梅爾長期跟蹤調查發現, 特定的運動素質和孩子的智力有關,

如:速度、力量素質和準確性與成績呈正相關關係。

“缺乏運動會讓孩子的身體機能得不到開發, 讓學習碰到‘天花板’”。

這可能就是許多高考狀元在體育方面都有一技之長, 奧運獎牌也有不少名校高材生的原因吧。

我認為, 運動對孩子最重要的意義, 是塑造孩子的完整人格:

提高抗挫力:

“運動就是從挫折開始的”。

面對失敗, 如何調整心態, 繼續戰鬥?

李寧說過:“體操對我的一些素質給了很多培訓, 包括怎麼面對困難、怎麼樣能去找到戰勝困難的方法、怎麼樣去樹立一個目標、怎麼樣堅定自己的意志去實現這個目標。 ”

告訴孩子真實的“生存法則”:

競技場, 其實就是微觀的人生。

勝者為王, 不努力就只能接受失敗。

另外,也不是努力就能獲得好成績,因為比賽沒有絕對的“公平”。

比如打分,裁判第一,不講你怎樣抱怨、忍耐,也不能表現不滿或過激,因為你得為以後的比賽著想……

這種“不公平”的經歷,應該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提高團隊意識:

在團體運動中,要想贏得比賽,只有個人能力還不夠,學會團隊配合同樣重要。

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即是現代社會分工的必備素養,也能提高孩子在未來的領導力。

反觀現在的兒童教育,我想,最缺乏的早教,其實是運動。

孩子很多所謂的“毛病”,就是缺乏運動。運動讓孩子直接用身體去感知和體驗,刺激身體機,更好地開發孩子的潛力,而不是“憋屈”在體內。

運動,更是一種生活理念。造就孩子不服輸的品質,充滿活力、自信和創造性。這種品質,是比學習更重要的東西。

所以,再多的營養不如更多的運動。不要在最需要運動的年紀,讓孩子趴在桌上學習。

有娃隨身聽由正面管教講師小海豚媽媽創立,聚集了一群專注3-6歲兒童心理與教育的寶爸寶媽們,每天與您分享有溫度的帶娃經歷、有態度的育兒乾貨,讓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少走彎路。公眾號:有娃隨身聽(ID:youwa100)

另外,也不是努力就能獲得好成績,因為比賽沒有絕對的“公平”。

比如打分,裁判第一,不講你怎樣抱怨、忍耐,也不能表現不滿或過激,因為你得為以後的比賽著想……

這種“不公平”的經歷,應該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提高團隊意識:

在團體運動中,要想贏得比賽,只有個人能力還不夠,學會團隊配合同樣重要。

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即是現代社會分工的必備素養,也能提高孩子在未來的領導力。

反觀現在的兒童教育,我想,最缺乏的早教,其實是運動。

孩子很多所謂的“毛病”,就是缺乏運動。運動讓孩子直接用身體去感知和體驗,刺激身體機,更好地開發孩子的潛力,而不是“憋屈”在體內。

運動,更是一種生活理念。造就孩子不服輸的品質,充滿活力、自信和創造性。這種品質,是比學習更重要的東西。

所以,再多的營養不如更多的運動。不要在最需要運動的年紀,讓孩子趴在桌上學習。

有娃隨身聽由正面管教講師小海豚媽媽創立,聚集了一群專注3-6歲兒童心理與教育的寶爸寶媽們,每天與您分享有溫度的帶娃經歷、有態度的育兒乾貨,讓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少走彎路。公眾號:有娃隨身聽(ID:youwa10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