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同業理財收益繼續上升

8月末同業業務持續收縮, 同業理財今年以來累計減少2.2萬億元。 從發行數量看, 2017年9月1日至15日各大銀行共發行790款同業產品, 其中只面向同業發行的有742款, 同時面向機構和同業的有48款。

從銀行類型看, 城商行同業產品發行量最多, 國有行最少;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產品平均收益最高, 國有行最低。 從收益類型看, 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最高。

從發行數量的變化看, 9月上旬相比8月下旬, 國有行和股份行數量下降幅度較大;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發行數量增加。 從收益變化看, 各類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均有所上漲,

其中國有行環比上漲21BP, 漲幅最大。

從不同期限產品收益的變化看, 9月上旬相比8月下旬, 短期限產品收益環比上升57BP;中短期限產品收益上升14BP;中期限產品收益上升10BP;中長期限產品上升6BP。 短期產品收益率上升最為顯著。

9月上旬資金端成本略有上升, 銀行同業理財在這一時期出現規模不減、收益上漲的現象, 主要是受三季度末MPA考核、9月巨量同業存量到期及流動性趨緊的影響, 發行量和收益率會有階段性的上漲預期。

文/普益標準 林靜雅

季末流動性緊平衡, 同業理財收益繼續上升

——同業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9月15日, 銀監會發佈的《銀行資金空轉減少的勢頭繼續保持和鞏固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和提升》(以下簡稱《檔》)中稱,

銀行資金空轉減少, 8月份繼續延續這一態勢。 同業業務持續收縮, 同業資產、同業負債分別較年初減少3.2萬億元和1.4萬億元, 同比增速分別為-13.8%和-1.6%。

此外, 同業理財今年以來累計減少2.2萬億元。 前期同業業務增速較快的中小銀行下降尤為明顯, 股份制銀行同業資產與年初相比降幅達45%。 隨著監管力度加大, 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規模控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抑制資產“脫實向虛”。 但隨著三季度末MPA考核及年底資金流動性趨緊的影響, 銀行同業理財的供給會有一定幅度的上漲。

為追蹤同業理財市場發展前沿, 服務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需求, 普益標準將定期發佈一系列同業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本報告為第九期, 選取發行時間在2017年9月1日至9月15日的產品, 從各維度探究銀行同業理財發展變化趨勢。

多維分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多角度比較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發行量比較

城商行發行量連續增長, 國有行持續收縮。 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9月1日至15日各大銀行共發行790款同業產品(經調研, 有大型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亦包含同業理財, 為此將該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統計在同業理財內), 其中只面向同業發行的有742款, 同時面向機構和同業的有48款。

按照發行銀行的類別來看, 城商行發行量最多, 為361款, 占比45.70%;其次是農村金融機構和股份行, 分別發行245款和162款, 二者合計共占51.52%;國有行發行量最少, 有22款, 占比2.78%(見圖1)。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比較

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平均收益最高, 國有行最低。 9月1日至15日發行的790款同業產品中, 根據其披露的資訊顯示, 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最高, 為5.09%;其次是股份行, 為4.97%;國有行最低,

為4.75%。 具體結果如下圖2所示:

主流銀行業理財產品收益差異性明顯。 由於全國性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率是所有機構參考的尺規, 產品發行數量較少的銀行平均收益容易受極端值影響, 不具有代表性, 因此根據不同銀行類型發行的產品情況, 本報告選取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恒豐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作為參考,分析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情況。

整體來看,主流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較高,除郵儲銀行收益為4.08%外,其他五家銀行均在4.5%以上,但不同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相差較大,從圖3可以看出,恒豐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了28款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達到了5.23%,而同為股份行的民生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27款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只有4.57%;交通銀行發行的同業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94%,而同為國有行的郵儲銀行僅為4.08%,發行數量也下降到了個位數。可見,主流銀行同業理財收益不存在一定的規律,各銀行理財收益率主要受各銀行理財業務重點和投研能力的影響。

(三)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類型比較

非保本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高於保本型產品收益。從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其中保證收益型產品只有1款,保本浮動型產品152款,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最多,有637款。從各類產品收益看,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保證收益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00%,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85%,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最高,為5.11%。鑒於只有1款保證收益型產品,我們只選擇不同性質銀行的浮動型產品做收益對比。

農村金融機構非保本浮動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最高,城商行保本浮動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最高。通常而言,因為承擔的風險水準不同,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要低於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圖4顯示,不同性質銀行浮動型同業產品的收益表現符合一般認知。再從不同性質銀行的同一收益類型來看,農村金融機構的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最高,城商行的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最高。本報告期內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中,沒有國有行和股份行的產品發行。

(四)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比較

同業理財產品收益與期限呈正相關關係。為研究需要,我們將投資期限≤30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短期限,將30天 <投資期限≤91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短期限,將91天 <投資期限≤182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期限,將182天 <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長期限,而將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長期限。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統計期內不同期限的同業產品發行量和收益情況如下:短期限產品64款,平均收益4.75%;中短期限產品190款,平均收益4.86%;中期限產品220款,平均收益5.11%;中長期限產品最多,有316款,平均收益5.20%;未發行長期限產品。對於投資期限在12個月以內(含12個月)的同業理財產品,隨著期限的增加,理財收益也增加,可見收益與期限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半月度比較: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時間序列分析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同業理財產品發行規模與上半月持平。為了探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需要對不同統計期內的同業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具體結果如圖6所示。從發行量的變化來看,雖然整體發行數量無變化,但是各性質銀行的變化幅度較為明顯,具體來說,國有行和股份行下降幅度較大,分別為46.3%和32.8%;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發行數量在上升,上升幅度分別為21.96%和15.6%。可以看到,在同業理財監管收縮的政策下,國有行及股份行主動地在減少同業理財發行規模,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同業理財規模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並且在9月資金流動性空前緊張的情況下,更需要提高發行數量和收益率來吸引資金,所以造成了短期的發行數量上升。

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繼續維持上漲趨勢。從收益變化來看,9月上旬相比8月下旬,不同性質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繼續上漲,且漲幅較大。具體來看,國有行環比上漲21BP,漲幅最大;股份行環比上漲9BP,城商行環比上漲8BP,農村金融機構環比上漲9BP。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不同收益類型半月度比較

各銀行同業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收益變化幅度小。由於在2個統計期內保證收益型產品的發行量都不超過6款,本報告期只發行了1款保證收益型產品,基於資料的可比性,選取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

從發行規模來看,9月上旬與8月下旬相比,保本浮動收益型與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均有所上升,如圖7所示。

從收益來看,9月上旬國有行和股份行未發行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相比8月下旬均有4BP幅度的上漲。從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看,除了國有行的收益下降了2BP外,股份行、城商行及農村金融機構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漲,分別為6BP、10BP、8BP。

(三)不同期限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大幅上漲,3個月內的同業理財上漲幅度大於3個月以上的收益。圖9顯示,短期的同業理財產品較8月下旬增長了57BP,漲幅最大;其次是中短期同業理財,漲幅為14BP;中期和中長期同業理財漲幅分別為10BP和6BP,漲幅小。如前文所述,9月為第三季度銀行MPA考核的最後一個月,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尤為緊張;另一方面,截至8月31日,銀行間市場9月到期的同業存單規模達23251億元,為2013年12月有同業存單發行以來的最大單月到期量。因此,在9月的上半月,中小型商業銀行在同業業務規模控制上相對股份制銀行壓力較小,所以會增加中短期理財產品發行量,並提高同類型的產品收益率來應對9月的資金緊張局面。

原因探析:三季度MPA考核將至,大量同業存單到期

9月超2.3萬億同業存單到期

通過資料顯示,9月市場上有超過2.3萬億的同業存單到期,為歷史最高值。從發行主體看,9月到期的同業存單中,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比最高,為54.4%;其次為城商行,占比為34.75%。從以往同業存單發行情況來看,股份制銀行發行量已接近峰值,面臨的監管壓力較大;而城商行相對來說發行的數量和規模都相對靈活一些,所以從9月上旬的發行結果可以印證出,股份制銀行同業理財存量收縮,城商行理財產品發行增多。從期限類型看,9月到期存單中,3M的期限占比最高,超過40%,其次為6M,占比近21%。而9月上旬3個月以內的同業理財發行量激增,剛好對應3M到期的空缺。而6M及以上期限的存單均將納入18年一季度MPA存量考核指標,故各大銀行發行意願較弱。

銀行資金流動性趨緊。9月14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包括600億7天、300億14 天、100億28 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45%、2.60%、2.75%,均與上次持平;當日無逆回購到期,單日淨投放1000億。央行大額淨投放資金不改,流動性有所收緊。Shibor 多數上漲,短端品種延續上漲且漲幅擴大。從圖10可以看到,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利率1天期和7天期的在9月第二周都有所上漲。

股市和債市收益差距縮小,債市震盪上升,股市繼續在近期高位盤整。從資產端來看,最近一個月中國股票市場呈高位震盪趨勢,債券市場在9月上旬小幅回升。8月份宏觀經濟資料低於預期,工業增加值、投資、消費增速均出現顯著回落。未來隨著房地產去庫存週期收尾,環保限產力度進一步加大、金融監管強勢收緊的大環境下,經濟下行的壓力猶存。短期內債券市場的回暖將有利於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收益的穩定。

不同期限國債收益差趨於穩定。債券是銀行理財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債市的表現對理財產品收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2017年上市銀行中報顯示,上市銀行的債券持有結構裡,政府類債券占比在增加。8月14日至9月15日,從代表性國債來看,債券收益率曲線相對平緩,不同期限的國債收益差在縮窄。

綜上分析,9月上旬資金端成本略有上升,隨著季度考核的臨近及同業存單的巨額到期,銀行理財短期和長期收益倒掛風險有加劇趨勢。從銀行同業理財收益表現來看,短期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漲幅最大,一方面是由於同業存單巨額到期的攬儲壓力,一方面是季末資金流動性緊張的驅使。

9月上旬各銀行發行的同業理財收益繼續上漲,均在4.7%以上。銀行同業理財在這一時期出現規模不減、收益上漲的現象,主要是受三季度末MPA考核、9月巨量同業存量到期及流動性趨緊的影響。在近幾個月監管層出臺的政策和透露出的信號可以看到,長期同業理財仍舊會受到嚴格監管,但在季末和年末的特殊時期,發行量和收益率會有階段性的上漲預期。

———————你可能還想看——————

同業理財收益全面回升

年中效應褪去,同業理財收益持續下跌

同業理財收益全線回落

去杠杆下,同業存單與同業理財發展靠什麼?

銀行同業業務現狀分析及建議

重要聲明

本報告中的資料和資訊均來源於各機構公開發佈的資訊,我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及引用資料、資料的客觀與公正,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任何觀點與建議僅代表報告當日的判斷和建議,僅供閱讀者參考,不構成對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也不保證對做出的任何建議不會進行任何變更。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投資損失、風險與糾紛,我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普益標準”。我公司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於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本報告選取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恒豐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作為參考,分析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情況。

整體來看,主流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較高,除郵儲銀行收益為4.08%外,其他五家銀行均在4.5%以上,但不同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相差較大,從圖3可以看出,恒豐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了28款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達到了5.23%,而同為股份行的民生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27款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只有4.57%;交通銀行發行的同業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94%,而同為國有行的郵儲銀行僅為4.08%,發行數量也下降到了個位數。可見,主流銀行同業理財收益不存在一定的規律,各銀行理財收益率主要受各銀行理財業務重點和投研能力的影響。

(三)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類型比較

非保本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高於保本型產品收益。從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其中保證收益型產品只有1款,保本浮動型產品152款,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最多,有637款。從各類產品收益看,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保證收益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00%,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85%,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最高,為5.11%。鑒於只有1款保證收益型產品,我們只選擇不同性質銀行的浮動型產品做收益對比。

農村金融機構非保本浮動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最高,城商行保本浮動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最高。通常而言,因為承擔的風險水準不同,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要低於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圖4顯示,不同性質銀行浮動型同業產品的收益表現符合一般認知。再從不同性質銀行的同一收益類型來看,農村金融機構的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最高,城商行的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最高。本報告期內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中,沒有國有行和股份行的產品發行。

(四)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比較

同業理財產品收益與期限呈正相關關係。為研究需要,我們將投資期限≤30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短期限,將30天 <投資期限≤91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短期限,將91天 <投資期限≤182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期限,將182天 <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長期限,而將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長期限。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統計期內不同期限的同業產品發行量和收益情況如下:短期限產品64款,平均收益4.75%;中短期限產品190款,平均收益4.86%;中期限產品220款,平均收益5.11%;中長期限產品最多,有316款,平均收益5.20%;未發行長期限產品。對於投資期限在12個月以內(含12個月)的同業理財產品,隨著期限的增加,理財收益也增加,可見收益與期限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半月度比較: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時間序列分析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同業理財產品發行規模與上半月持平。為了探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需要對不同統計期內的同業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具體結果如圖6所示。從發行量的變化來看,雖然整體發行數量無變化,但是各性質銀行的變化幅度較為明顯,具體來說,國有行和股份行下降幅度較大,分別為46.3%和32.8%;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發行數量在上升,上升幅度分別為21.96%和15.6%。可以看到,在同業理財監管收縮的政策下,國有行及股份行主動地在減少同業理財發行規模,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同業理財規模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並且在9月資金流動性空前緊張的情況下,更需要提高發行數量和收益率來吸引資金,所以造成了短期的發行數量上升。

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繼續維持上漲趨勢。從收益變化來看,9月上旬相比8月下旬,不同性質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繼續上漲,且漲幅較大。具體來看,國有行環比上漲21BP,漲幅最大;股份行環比上漲9BP,城商行環比上漲8BP,農村金融機構環比上漲9BP。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不同收益類型半月度比較

各銀行同業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收益變化幅度小。由於在2個統計期內保證收益型產品的發行量都不超過6款,本報告期只發行了1款保證收益型產品,基於資料的可比性,選取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

從發行規模來看,9月上旬與8月下旬相比,保本浮動收益型與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均有所上升,如圖7所示。

從收益來看,9月上旬國有行和股份行未發行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相比8月下旬均有4BP幅度的上漲。從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看,除了國有行的收益下降了2BP外,股份行、城商行及農村金融機構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漲,分別為6BP、10BP、8BP。

(三)不同期限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大幅上漲,3個月內的同業理財上漲幅度大於3個月以上的收益。圖9顯示,短期的同業理財產品較8月下旬增長了57BP,漲幅最大;其次是中短期同業理財,漲幅為14BP;中期和中長期同業理財漲幅分別為10BP和6BP,漲幅小。如前文所述,9月為第三季度銀行MPA考核的最後一個月,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尤為緊張;另一方面,截至8月31日,銀行間市場9月到期的同業存單規模達23251億元,為2013年12月有同業存單發行以來的最大單月到期量。因此,在9月的上半月,中小型商業銀行在同業業務規模控制上相對股份制銀行壓力較小,所以會增加中短期理財產品發行量,並提高同類型的產品收益率來應對9月的資金緊張局面。

原因探析:三季度MPA考核將至,大量同業存單到期

9月超2.3萬億同業存單到期

通過資料顯示,9月市場上有超過2.3萬億的同業存單到期,為歷史最高值。從發行主體看,9月到期的同業存單中,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比最高,為54.4%;其次為城商行,占比為34.75%。從以往同業存單發行情況來看,股份制銀行發行量已接近峰值,面臨的監管壓力較大;而城商行相對來說發行的數量和規模都相對靈活一些,所以從9月上旬的發行結果可以印證出,股份制銀行同業理財存量收縮,城商行理財產品發行增多。從期限類型看,9月到期存單中,3M的期限占比最高,超過40%,其次為6M,占比近21%。而9月上旬3個月以內的同業理財發行量激增,剛好對應3M到期的空缺。而6M及以上期限的存單均將納入18年一季度MPA存量考核指標,故各大銀行發行意願較弱。

銀行資金流動性趨緊。9月14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包括600億7天、300億14 天、100億28 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45%、2.60%、2.75%,均與上次持平;當日無逆回購到期,單日淨投放1000億。央行大額淨投放資金不改,流動性有所收緊。Shibor 多數上漲,短端品種延續上漲且漲幅擴大。從圖10可以看到,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利率1天期和7天期的在9月第二周都有所上漲。

股市和債市收益差距縮小,債市震盪上升,股市繼續在近期高位盤整。從資產端來看,最近一個月中國股票市場呈高位震盪趨勢,債券市場在9月上旬小幅回升。8月份宏觀經濟資料低於預期,工業增加值、投資、消費增速均出現顯著回落。未來隨著房地產去庫存週期收尾,環保限產力度進一步加大、金融監管強勢收緊的大環境下,經濟下行的壓力猶存。短期內債券市場的回暖將有利於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收益的穩定。

不同期限國債收益差趨於穩定。債券是銀行理財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債市的表現對理財產品收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2017年上市銀行中報顯示,上市銀行的債券持有結構裡,政府類債券占比在增加。8月14日至9月15日,從代表性國債來看,債券收益率曲線相對平緩,不同期限的國債收益差在縮窄。

綜上分析,9月上旬資金端成本略有上升,隨著季度考核的臨近及同業存單的巨額到期,銀行理財短期和長期收益倒掛風險有加劇趨勢。從銀行同業理財收益表現來看,短期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漲幅最大,一方面是由於同業存單巨額到期的攬儲壓力,一方面是季末資金流動性緊張的驅使。

9月上旬各銀行發行的同業理財收益繼續上漲,均在4.7%以上。銀行同業理財在這一時期出現規模不減、收益上漲的現象,主要是受三季度末MPA考核、9月巨量同業存量到期及流動性趨緊的影響。在近幾個月監管層出臺的政策和透露出的信號可以看到,長期同業理財仍舊會受到嚴格監管,但在季末和年末的特殊時期,發行量和收益率會有階段性的上漲預期。

———————你可能還想看——————

同業理財收益全面回升

年中效應褪去,同業理財收益持續下跌

同業理財收益全線回落

去杠杆下,同業存單與同業理財發展靠什麼?

銀行同業業務現狀分析及建議

重要聲明

本報告中的資料和資訊均來源於各機構公開發佈的資訊,我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及引用資料、資料的客觀與公正,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任何觀點與建議僅代表報告當日的判斷和建議,僅供閱讀者參考,不構成對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也不保證對做出的任何建議不會進行任何變更。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投資損失、風險與糾紛,我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普益標準”。我公司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於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