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人民的名義》導演:如果周梅森一直寫的話,貪官能少很多

2004年後, 反腐題材電視劇逐漸淡出螢屏。 近年, 國家反腐工作大力推進, 對於官員工作和生活作風的要求標準愈加細化, 全社會都在關注反貪成績, 都在呼喚“一身正氣, 兩袖清風”的清廉官風。 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 標誌著沉寂十幾年的反腐題材影視作品復蘇, 也呼應了時下社會的熱點話題。

這部號稱“2017最強有力反腐劇”的作品, 開篇第一個大案就是某部委某處長貪污幾個億, 副市長潛逃國外, 更聽聞該劇反面角色的級別最高定到了副國級。 令人驚歎的大膽設定和表現力度,

讓觀眾對這部作品充滿期待和好奇。 該劇導演李路在自己的朋友圈公佈了該劇的收視成績:開播第二集全國網收視率2.3、份額7.21%, CSM城域收視率2.28。 據悉, 該劇自3月28日開播以來, CSM52城的收視排行榜上, 該劇一直排名第二。

2015年初,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劇中心三顧茅廬,

力邀著名作家、編劇周梅森創作一部反腐題材的作品。 周梅森早年著有《人間正道》《我主沉浮》《國家公訴》等多部知名政治小說。 但隨著反腐題材和政治小說的沉寂, 他也擱筆多年。 最後是來者一句話打動了周梅森,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央在這場硬仗中下了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 在這樣的時代命題下, 文藝創作不應該缺席”。

編劇有了, 隨後接手這一項目的導演, 是周梅森的朋友, 國家一級導演李路。 瞭解這一項目後, 李路也敏感地意識到《人民的名義》的稀有和珍貴。 於是在沒有大綱, 沒有人物小傳的情況下, 李路僅僅看了三集劇本, 就跟周梅森提出要買下這個本子, 自己來做製片人。 “我這個人血性, 膽子大。 從簽約到拍完後,

我覺得自己老了很多。 現在想想也覺得膽子太大了。 ”李路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說。

主演陸毅(飾演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導演李路、主演張豐毅(飾演省委書記沙瑞金)

得到最高檢察院全權授權, 李路作為該劇的製片人及導演,

開始了他的“攢局”之路。 李路在影視圈多年, 人脈頗廣, 為自己的作品找投資, 向來很是順利。 許多企業家聽聞這個項目, 一開始是興致勃勃, 但細細一聽李路的概述, 大多犯了怵。 因此, 直到該劇開拍前, 資金還差2000萬的缺口。 “那時候我已經打算抵押房子了。 ”說起這一段, 李路很平靜。

“做這部劇, 沒有一天不是最困難的時刻。 一個是組這個項目確實是困難, 從找投資到拍攝, 到行銷環節, 都難;另一個則是過審的難。 ”李路說道。

劇集製作完, 第一次拿到最高檢察院影視中心去播放。 與會的領導們給了八個字:大氣蓬勃, 石破天驚。 然而李路心裡的石頭並沒有落地。 果然, 這之後是相關部門的多次審片, 後期部門的多次修改。 直到2017年春節前夕,

《人民的名義》都沒有拿到播出許可證。 回望這一段, 李路很感慨:“沒法說, 其中甘苦只有我知道。 等放完了, 我寫個長篇報導文學, 給你們澎湃發過去。 ”

“你可以現在就寫寫創作歷程。 ”

“不, 還是等這個劇安全播完吧。 ”李路笑道。 李路的一顆心, 不等到劇集播完, 仍是無法放下。

《人民的名義》開篇第一個落馬的貪官,侯勇飾演。

【對話】

澎湃新聞:《人民的名義》作為一部反腐題材的電視劇,是近年比較少見的作品。遇到這個項目是在怎樣的機緣下?又是怎樣下定決心接下這個挑戰的?

李路:我是得知周梅森在江蘇檢察院體驗生活,要做一個劇。周梅森我們很多年前就認識了,我知道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寫了。當時我聽說這事,我第二天就趕回來了。他那時候才寫到三集,我就掏錢把本子買下來了。周梅森之前的幾個戲,他都又是編劇又是製片人,現在年齡大了,我勸說他不要那麼累,放心交給我吧。當時只有三集,沒有大綱沒有人物小傳的情況下,我還是扛了很大的風險。

澎湃新聞:前些年官場文和政治題材的影視劇是有的,但近幾年比較罕見。投入這個項目,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比較需要魄力的,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李路:不是近幾年,是有十三年沒有這樣的作品了。我確實比較膽大,膽大心細。這麼多年了,周梅森封筆都有近十年了。我覺得如果他一直寫的話,現在貪官能少好多,這種作品對官員,肯定是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的;第二,沒有任何其他題材的作品,能比這種題材挖掘人性挖掘的更深,沒有人天生是貪官,人都有兩面性和複雜性,那是什麼樣的欲望、契機、事件促使他們走向了深淵,這是我想去探討的。

吳剛飾演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

澎湃新聞:這部劇人物眾多,而且都是中生代的實力演員參演。在選角上,是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李路:當時選角初期也沒有劇本給演員們看,嚴格保密,演員都是我來找,有老朋友有新朋友,刷臉嘛,大家也很幫忙。

我也給大家做了各種遊說工作。他們也知道,這是十幾年沒有過的類型劇,也知道這個劇拍出來成色不會差。當然大家也有一些顧慮,“拍了能不能過審”,“劇本還沒看到心裡沒譜啊”,這些顧慮就需要我來打消掉。另外除了打消顧慮,還要讓價格“打折”,這個劇人物眾多80多個人物,40幾個明星,要是按市場價,這個錢不得了了,所以還要跟大家談價格。幸而大家也信任我和周老師,給面子,酬勞上都給我們很大的折扣。

柯藍飾演省檢察院反貪局一處處長陸亦可

澎湃新聞:你剛才也說到審片的問題。那在創作過程中,都有注意些什麼?怎樣去做劇情上的加減法?創作的尺度在哪裡?

李路:這就是要靠長期積累的經驗了,如果這個戲不是周梅森編劇,我也不見得敢接。因為他常年做這個研究,他知道底線在哪裡,該弘揚什麼,尺度怎麼拿捏,所以他的本子我覺得可以做。另外我自己也一直都關注民生新聞、官員狀態以及國家的政策法規,有瞭解你才敢去做。

尺度這個不能光是我們倆說,我們還開研討會,請了相當級別的官員和相關部門的領導,來共同論證。

當時在會上,我們的反面角色本來是定到了省部級,我們的總顧問、前中宣部副部長翟泰豐覺得,還是要做得更有力度。反腐形勢這麼嚴峻,不能輕描淡寫。最後討論下來,我們的反面角色最高定在了副國級。

李建義飾演漢東省檢察院檢察長季昌明

澎湃新聞:那在研討會上,有沒有指出什麼不可以拍的?

李路:沒有,要做就要做得很真實很扎實。你們媒體人知道,現在新聞天天都在報導(反貪),多生動。如果文藝作品還比不過新聞報導來得震撼人心,真實動人,那還拍什麼呢?

澎湃新聞:周梅森老師聊過他的創作初衷嗎?

李路:當然。他有句話感動了我:要讓全世界瞭解這次中國反腐的力道和決心。我覺得說得挺對,這屆政府反腐力度這麼強,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超過任何國家的力度。如果沒有文藝作品來呼應,這是不對的。

澎湃新聞:在創作過程中有沒有聽到反對的聲音?

李路:當然有了。當時找投資的的時候,有幾十家企業想投,協議都做了,最後又不敢投,前一天都已經說好簽約了,第二天又搖頭了。不是一家兩家。其實按道理講這個盤子很好組的,結果在找投資時用了很長時間,有的是聽我講了一下就不敢投,有的是看了劇本不敢投。直到開機前,還差兩千萬,我都準備抵押房子了。當然,我是能理解他們的謹慎的,他們越不投,我越緊張,因為這是對我很大的提示:就是做這個作品肯定會遇上很多質疑和不認可。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許亞軍飾演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張志堅飾演省委副書記高育良

澎湃新聞:演員看了劇本怎麼說?

李路:他們就問我:能過嗎?能播嗎?我都說:相信我,沒問題。這個戲真的是過五關斬六將,大年二十九我們還沒拿到播放許可證,整個團隊五次退掉回家過年的票,繼續加班。終於過完年後,還是拿到了。但其實修改的內容,比我預想中的少,因為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是非常力挺這個劇的。

澎湃新聞:反貪題材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權權交易、權色交易、權錢交易的展現,有沒有刻意去規避一些東西?

李路:對,確實會涉及到,但我們都有涉及,沒有想過規避,只有一點:不去展現腐化墮落的過程,但這些事件劇裡都有的。

劇中貪官的豪宅臥室裡鋪滿人民幣。

澎湃新聞:這是一個相當嚴肅的題材,也是一個頗具深度的正劇,你個人覺得年輕觀眾會喜歡這部作品嗎?

李路:我們做過測試了,因為我們的後期工作人員全是90後95後,他們在機房裡看了這部劇,痛哭流涕,抱頭痛哭都是有的,大聲疾呼三觀被重塑啊!

所以我們真不能簡單低估年輕觀眾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主要是他們這些年沒什麼機會看到這些劇,淨給人家看些一會兒穿越到雲裡去,一會兒不知道跑哪兒去了的東西。年輕觀眾是期待這樣的作品的,就像國外一些好電影,進來沒怎麼宣傳,一天票房過億;我們有的電影,使勁宣傳,票房也不怎樣。還是要東西好,跟年齡段沒什麼關係。

澎湃新聞:反腐永遠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你心裡的“好官”是什麼樣的?

李路:在劇本階段我們就說,“既要反腐”、“也要倡廉”;既要展現貪腐問題的嚴峻性,也要展現正義光明的一面。好官首先不能貪,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把一己私利放在後面。在目前來講,就是不能不作為。現在有的官員是怕出事,寧可不幹了,也不能出事,不給自己找麻煩。這也不行的。

澎湃新聞:曾經網路上有一個問題:一個貪污但有能力辦實事的官員,一個不貪污但沒能力不作為的官員,大家怎麼選。很多網友選了前者。

李路:我覺得為什麼我們這屆政府要強力打擊貪腐問題,就是因為貪腐問題是大問題。經濟建設再好,腐敗官員的貪腐行為雖然是個人行為,但有可能造成整個系統構架全部爛掉。所以第一種選擇肯定不對,但第二種選擇肯定也不對。有能力的,要有監管機制,監管流程;沒有能力的,請他下崗。

在我們這個劇裡面,除了貪腐問題,也會用大量筆墨表現官員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會對種種問題進行解讀和分析。

《人民的名義》開篇第一個落馬的貪官,侯勇飾演。

【對話】

澎湃新聞:《人民的名義》作為一部反腐題材的電視劇,是近年比較少見的作品。遇到這個項目是在怎樣的機緣下?又是怎樣下定決心接下這個挑戰的?

李路:我是得知周梅森在江蘇檢察院體驗生活,要做一個劇。周梅森我們很多年前就認識了,我知道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寫了。當時我聽說這事,我第二天就趕回來了。他那時候才寫到三集,我就掏錢把本子買下來了。周梅森之前的幾個戲,他都又是編劇又是製片人,現在年齡大了,我勸說他不要那麼累,放心交給我吧。當時只有三集,沒有大綱沒有人物小傳的情況下,我還是扛了很大的風險。

澎湃新聞:前些年官場文和政治題材的影視劇是有的,但近幾年比較罕見。投入這個項目,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比較需要魄力的,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李路:不是近幾年,是有十三年沒有這樣的作品了。我確實比較膽大,膽大心細。這麼多年了,周梅森封筆都有近十年了。我覺得如果他一直寫的話,現在貪官能少好多,這種作品對官員,肯定是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的;第二,沒有任何其他題材的作品,能比這種題材挖掘人性挖掘的更深,沒有人天生是貪官,人都有兩面性和複雜性,那是什麼樣的欲望、契機、事件促使他們走向了深淵,這是我想去探討的。

吳剛飾演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

澎湃新聞:這部劇人物眾多,而且都是中生代的實力演員參演。在選角上,是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李路:當時選角初期也沒有劇本給演員們看,嚴格保密,演員都是我來找,有老朋友有新朋友,刷臉嘛,大家也很幫忙。

我也給大家做了各種遊說工作。他們也知道,這是十幾年沒有過的類型劇,也知道這個劇拍出來成色不會差。當然大家也有一些顧慮,“拍了能不能過審”,“劇本還沒看到心裡沒譜啊”,這些顧慮就需要我來打消掉。另外除了打消顧慮,還要讓價格“打折”,這個劇人物眾多80多個人物,40幾個明星,要是按市場價,這個錢不得了了,所以還要跟大家談價格。幸而大家也信任我和周老師,給面子,酬勞上都給我們很大的折扣。

柯藍飾演省檢察院反貪局一處處長陸亦可

澎湃新聞:你剛才也說到審片的問題。那在創作過程中,都有注意些什麼?怎樣去做劇情上的加減法?創作的尺度在哪裡?

李路:這就是要靠長期積累的經驗了,如果這個戲不是周梅森編劇,我也不見得敢接。因為他常年做這個研究,他知道底線在哪裡,該弘揚什麼,尺度怎麼拿捏,所以他的本子我覺得可以做。另外我自己也一直都關注民生新聞、官員狀態以及國家的政策法規,有瞭解你才敢去做。

尺度這個不能光是我們倆說,我們還開研討會,請了相當級別的官員和相關部門的領導,來共同論證。

當時在會上,我們的反面角色本來是定到了省部級,我們的總顧問、前中宣部副部長翟泰豐覺得,還是要做得更有力度。反腐形勢這麼嚴峻,不能輕描淡寫。最後討論下來,我們的反面角色最高定在了副國級。

李建義飾演漢東省檢察院檢察長季昌明

澎湃新聞:那在研討會上,有沒有指出什麼不可以拍的?

李路:沒有,要做就要做得很真實很扎實。你們媒體人知道,現在新聞天天都在報導(反貪),多生動。如果文藝作品還比不過新聞報導來得震撼人心,真實動人,那還拍什麼呢?

澎湃新聞:周梅森老師聊過他的創作初衷嗎?

李路:當然。他有句話感動了我:要讓全世界瞭解這次中國反腐的力道和決心。我覺得說得挺對,這屆政府反腐力度這麼強,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超過任何國家的力度。如果沒有文藝作品來呼應,這是不對的。

澎湃新聞:在創作過程中有沒有聽到反對的聲音?

李路:當然有了。當時找投資的的時候,有幾十家企業想投,協議都做了,最後又不敢投,前一天都已經說好簽約了,第二天又搖頭了。不是一家兩家。其實按道理講這個盤子很好組的,結果在找投資時用了很長時間,有的是聽我講了一下就不敢投,有的是看了劇本不敢投。直到開機前,還差兩千萬,我都準備抵押房子了。當然,我是能理解他們的謹慎的,他們越不投,我越緊張,因為這是對我很大的提示:就是做這個作品肯定會遇上很多質疑和不認可。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許亞軍飾演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張志堅飾演省委副書記高育良

澎湃新聞:演員看了劇本怎麼說?

李路:他們就問我:能過嗎?能播嗎?我都說:相信我,沒問題。這個戲真的是過五關斬六將,大年二十九我們還沒拿到播放許可證,整個團隊五次退掉回家過年的票,繼續加班。終於過完年後,還是拿到了。但其實修改的內容,比我預想中的少,因為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是非常力挺這個劇的。

澎湃新聞:反貪題材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權權交易、權色交易、權錢交易的展現,有沒有刻意去規避一些東西?

李路:對,確實會涉及到,但我們都有涉及,沒有想過規避,只有一點:不去展現腐化墮落的過程,但這些事件劇裡都有的。

劇中貪官的豪宅臥室裡鋪滿人民幣。

澎湃新聞:這是一個相當嚴肅的題材,也是一個頗具深度的正劇,你個人覺得年輕觀眾會喜歡這部作品嗎?

李路:我們做過測試了,因為我們的後期工作人員全是90後95後,他們在機房裡看了這部劇,痛哭流涕,抱頭痛哭都是有的,大聲疾呼三觀被重塑啊!

所以我們真不能簡單低估年輕觀眾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主要是他們這些年沒什麼機會看到這些劇,淨給人家看些一會兒穿越到雲裡去,一會兒不知道跑哪兒去了的東西。年輕觀眾是期待這樣的作品的,就像國外一些好電影,進來沒怎麼宣傳,一天票房過億;我們有的電影,使勁宣傳,票房也不怎樣。還是要東西好,跟年齡段沒什麼關係。

澎湃新聞:反腐永遠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你心裡的“好官”是什麼樣的?

李路:在劇本階段我們就說,“既要反腐”、“也要倡廉”;既要展現貪腐問題的嚴峻性,也要展現正義光明的一面。好官首先不能貪,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把一己私利放在後面。在目前來講,就是不能不作為。現在有的官員是怕出事,寧可不幹了,也不能出事,不給自己找麻煩。這也不行的。

澎湃新聞:曾經網路上有一個問題:一個貪污但有能力辦實事的官員,一個不貪污但沒能力不作為的官員,大家怎麼選。很多網友選了前者。

李路:我覺得為什麼我們這屆政府要強力打擊貪腐問題,就是因為貪腐問題是大問題。經濟建設再好,腐敗官員的貪腐行為雖然是個人行為,但有可能造成整個系統構架全部爛掉。所以第一種選擇肯定不對,但第二種選擇肯定也不對。有能力的,要有監管機制,監管流程;沒有能力的,請他下崗。

在我們這個劇裡面,除了貪腐問題,也會用大量筆墨表現官員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會對種種問題進行解讀和分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