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陳衍的逸趣晚年:巷陌吟詩看山,掌中品石論刻

陳衍

字叔伊, 號石遺老人

(1856~1937)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提起陳衍, 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熟悉。 但是他的“誰知五柳孤松客, 卻住三坊七巷間”一詩,

卻是廣為人知。 因為這首詩, 給予了南後街這片傳奇坊巷一個沿用至今的名字。

佇立於三坊七巷門口的黃銅印

“誰知五柳孤松客, 卻住三坊七巷間”

作為晚清著名學者, 陳衍一生成就驚人——在詩詞、詩論、經學、儒學、經濟學、史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

其“同光體”詩論對中國近代詩壇產生重大影響, 被譽為“六百年來一人而已”。

跟現在靠顏值征服觀眾的小鮮肉不同, 在當年的詩壇, 陳衍可是位響噹噹的實力派。 尤其是作為“同光體”的幾位開創性人物, 幾乎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之地。

小編猜測這會兒你肯定很疑惑, 陳衍的名氣竟能大到如此程度?

您還別不信, 這可是真的!在陳衍晚年, 曾應老友邀請受聘于廈門大學的國學教授, 適逢魯迅先生也在廈大任教, 在與友人的通信中魯迅曾寫道:“陳石遺忽來, 居於鎮南關, 國學院中人紛紛往拜之”。 在當時, 國學大師錢基博也十分欣賞陳衍, 更讓兒子錢鐘書拜陳衍為師, 學習做詩。 足可印證陳衍當時猶如巨星級別的超高人氣。

當然, 我們今天不是來談陳衍的經史詩詞, 而是來聊聊人家的愛好。 這個愛好就是玩賞印石, 對故鄉的壽山石更是喜愛至極。

都說文人愛石, 陳衍自然不能免俗。 陳衍一生熱愛印石收藏, 家中有許多雕刻精美的私章。 在當時, 隨著陳衍的名聲日隆, 追隨者們不計其數。 這些粉絲們為了投其所好, 紛紛購置精美原石並請人雕刻後送給陳衍。

韞莊為陳衍刻 黃芙蓉石獸鈕朱文閒章

從現今流傳的陳衍藏印來看, 多為質地溫潤、雕刻精美之作, 可以想見陳衍對印石的品味和眼光定有自身品鑒之道。

陳衍, 字叔伊, 號石遺老人。 因而, 我們看到諸多印文篆刻有“石遺”、“叔伊”字樣, 正有此來。 當為陳衍自用之印章。

睡狸鈕高山石對章

此對章石質堅細,色彩豐富,有紅、黃、白諸色。鈕雕睡狸,酣態可掬。

印章刻邊款,其一為“三十六硯壘仿漢”,另一為“介庵刻呈”。印文一為“陳衍長壽”,另一為“石遺詩文”,皆為白文。

靈芝水黃方章

石質較松,但包漿肥厚,蠟狀光澤,黃白色。印身淺雕生長於岩石上的數朵靈芝。印文為朱文:叔伊。“叔伊”為陳衍的字。

每件印石的背後,多少都會有一段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在陳衍曲折的一生中,壽山石給了陳衍這顛沛流離的一生帶來的極大的慰藉。

我們有幸從這流傳下來的印石背後去勾勒出一些故事的片段和對往昔歲月的回味。讓我們回到110多年前,陳衍在大光裡8號所買下的院子。

那是1905年2月,陳衍從武昌回來,花光了平生的積蓄,買宅于文儒坊三官堂,他為自己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而萬分高興。

1917年他在宅內又修一小花園,名曰“匹園”,“蓋全形扁方,而東北缺其角,東南亞其口,逼肖匹字焉。”又因“斯樓成,先室人已亡十有一年,餘為匹夫久矣”,而陳衍夫人之墳地“亦具匹形”,“匹夫臥樓上,匹婦臥於地下,所謂鰥寡而無告者也。不以匹名吾園而奚名耶?”

後來,他在匹園內又建一樓,雖樓高有限,但於裡巷之中,屋宇鱗比間,卻看得見群山,因此頗為自喜,認為這是“樓之能盡其才者也”,而他也能“盡樓之才也”,故取名“皆山樓”,後又改名“花(華)光閣”,因為他認為“花光亦可賞”。

現今文儒坊大光裡8號的陳衍故居

過了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能在晚年安家落戶自然不甚感慨。宅子雖不大,沒有華麗的裝飾、名貴的木料,但花光閣藏書、聞雨樓吟詩、小池旁讀書,倒也是輕鬆愜意。

因此,我們在陳衍的印章中經常能看到篆刻有“皆山樓”、“華光閣”的章。還有不少陳衍姓名及齋室名號章。從這些珍貴的壽山石章中,仿佛能回想起當年文人雅士于此樓切磋詩文,品評石刻之景。

睡狸鈕高山石扁章(圖左)

石質較疏鬆,但脂潤有光澤,石色以紅棕色為主,局部透小塊黑色。印鈕雕刻一隻趴於高臺上酣睡的狐狸,憨態可掬,惹人喜愛。平臺下淺刻一圈回形紋。印面朱文:“皆山樓”。

水黃石方章(圖右)

石質較疏鬆,淡黃色,蠟狀光澤。刻邊款:丙子十一月。印文白文:華光閣。

邊款所刻“丙子十一月”,當為1936年11月,即此枚印章是陳衍去逝前一年所刻制。遺憾的是印章上未有篆刻者的信息。

當然,陳衍的篆刻同樣值得細品。古拙凝練,峻峭清剛的篆刻風格極具特點。錢鐘書的父親錢基博先生曾說過:“陳衍將韓愈之雄奇詼詭、白居易之蕭閑曠適、梅堯臣之洗練、蘇軾之諧暢、楊萬里之拗折、陸遊之宏肆,盡能“熔裁而出之一手。”實在是至高讚譽。

大山石自然章(圖左)

石質較堅細,色黃,格紋似田黃,包漿厚。印章保留粗獷自然的原石形狀,不作任何雕飾,僅刻邊款:“曼生”二字。印面白文:“石遺室”。石遺室是陳衍的書齋名。

高山石方章(圖右)

石質較堅實,由紅和灰白色組成。刻邊款:“石遺老先生詩印甲戌五月李猷”,印面白文:“石遺老人”。

陳衍,作為近代文學家,無論是以讀書人的身份,還是以藝術家的身份,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歷經歲月滄桑,大光裡8號早已盛景不再。陳衍的私章能奇跡般地保存下來,被後人欣賞、解讀,是件難得的幸事!

今日薦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

壽山石文化網

睡狸鈕高山石對章

此對章石質堅細,色彩豐富,有紅、黃、白諸色。鈕雕睡狸,酣態可掬。

印章刻邊款,其一為“三十六硯壘仿漢”,另一為“介庵刻呈”。印文一為“陳衍長壽”,另一為“石遺詩文”,皆為白文。

靈芝水黃方章

石質較松,但包漿肥厚,蠟狀光澤,黃白色。印身淺雕生長於岩石上的數朵靈芝。印文為朱文:叔伊。“叔伊”為陳衍的字。

每件印石的背後,多少都會有一段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在陳衍曲折的一生中,壽山石給了陳衍這顛沛流離的一生帶來的極大的慰藉。

我們有幸從這流傳下來的印石背後去勾勒出一些故事的片段和對往昔歲月的回味。讓我們回到110多年前,陳衍在大光裡8號所買下的院子。

那是1905年2月,陳衍從武昌回來,花光了平生的積蓄,買宅于文儒坊三官堂,他為自己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而萬分高興。

1917年他在宅內又修一小花園,名曰“匹園”,“蓋全形扁方,而東北缺其角,東南亞其口,逼肖匹字焉。”又因“斯樓成,先室人已亡十有一年,餘為匹夫久矣”,而陳衍夫人之墳地“亦具匹形”,“匹夫臥樓上,匹婦臥於地下,所謂鰥寡而無告者也。不以匹名吾園而奚名耶?”

後來,他在匹園內又建一樓,雖樓高有限,但於裡巷之中,屋宇鱗比間,卻看得見群山,因此頗為自喜,認為這是“樓之能盡其才者也”,而他也能“盡樓之才也”,故取名“皆山樓”,後又改名“花(華)光閣”,因為他認為“花光亦可賞”。

現今文儒坊大光裡8號的陳衍故居

過了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能在晚年安家落戶自然不甚感慨。宅子雖不大,沒有華麗的裝飾、名貴的木料,但花光閣藏書、聞雨樓吟詩、小池旁讀書,倒也是輕鬆愜意。

因此,我們在陳衍的印章中經常能看到篆刻有“皆山樓”、“華光閣”的章。還有不少陳衍姓名及齋室名號章。從這些珍貴的壽山石章中,仿佛能回想起當年文人雅士于此樓切磋詩文,品評石刻之景。

睡狸鈕高山石扁章(圖左)

石質較疏鬆,但脂潤有光澤,石色以紅棕色為主,局部透小塊黑色。印鈕雕刻一隻趴於高臺上酣睡的狐狸,憨態可掬,惹人喜愛。平臺下淺刻一圈回形紋。印面朱文:“皆山樓”。

水黃石方章(圖右)

石質較疏鬆,淡黃色,蠟狀光澤。刻邊款:丙子十一月。印文白文:華光閣。

邊款所刻“丙子十一月”,當為1936年11月,即此枚印章是陳衍去逝前一年所刻制。遺憾的是印章上未有篆刻者的信息。

當然,陳衍的篆刻同樣值得細品。古拙凝練,峻峭清剛的篆刻風格極具特點。錢鐘書的父親錢基博先生曾說過:“陳衍將韓愈之雄奇詼詭、白居易之蕭閑曠適、梅堯臣之洗練、蘇軾之諧暢、楊萬里之拗折、陸遊之宏肆,盡能“熔裁而出之一手。”實在是至高讚譽。

大山石自然章(圖左)

石質較堅細,色黃,格紋似田黃,包漿厚。印章保留粗獷自然的原石形狀,不作任何雕飾,僅刻邊款:“曼生”二字。印面白文:“石遺室”。石遺室是陳衍的書齋名。

高山石方章(圖右)

石質較堅實,由紅和灰白色組成。刻邊款:“石遺老先生詩印甲戌五月李猷”,印面白文:“石遺老人”。

陳衍,作為近代文學家,無論是以讀書人的身份,還是以藝術家的身份,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歷經歲月滄桑,大光裡8號早已盛景不再。陳衍的私章能奇跡般地保存下來,被後人欣賞、解讀,是件難得的幸事!

今日薦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

壽山石文化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