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美混血”聯泰大都會,如何在合資壽險“寒冬”下倖存

引言:

“中外混血”壽險企業, 往往擁有超群的“身家背景”, 中方股東不是國企, 就是民營資本大鱷, 外方股東則是國際保險巨頭。 但是,

“出身高貴”並不意味著發展之路一帆風順, 合資壽險“凜冬將至”, 看“中美混血”——聯泰大都會, 如何成為“寒冬”下的倖存者。

一、此“大都會”非彼“大都會”

1.股東背景

這裡的“大都會”, 說的是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美聯泰), 是美國大都會集團與中方合作創辦的合資壽險公司, 雙方各占股50%。

中方股東為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 它是上海市國資委下屬的國有獨資投資公司, 擁有著可靠穩健的政治關係。 公司充分利用其資源優勢, 專注於高科技產業、金融服務產業的投資, 有著純正的“紅色”血統。

外方股東為美國大都會集團, 為全球大型壽險公司之一, 在美國、日本、拉美、亞洲、歐洲和中東等地區, 近50個國家開展業務。 成立於1868年的美國大都會集團,

有近150年的壽險經驗, 為全美第一大團體人壽保險供應商。

2.牌照二合一

作為全球最大, 也是最後一塊“保險蛋糕”, 中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 吸引了許多外國保險公司進入, 並設立外資保險機構。

美國大都會集團自然不想放過這一機遇, 於是在中國市場, 拿下兩張壽險牌照——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簡稱“聯泰大都會”), 以及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簡稱“中美大都會”)。 中美大都會是美國大都會集團與首都機場於2004年在華建立的合資公司, 雙方各持股50%;而聯泰大都會, 總部設于上海, 成立於2005年底, 是美國大都會集團和上海聯和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 在南方市場的聯泰大都會, 一直只偏重於南方業務的經營;中美大都會則負責在北方市場,

開拓“疆土”。 美國大都會集團手握兩張保險牌照, 佈局橫跨中國市場南北, 在當時也算意氣風發。

2009年, 保監會發佈《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 其中規定:“兩個以上的保險公司受同一機構控制或者存在控制關係的, 不得經營存在利益衝突或者競爭關係的同類保險業務”, 這意味著, 同一股東在壽險業, 不得擁有“雙牌照”。 迫於政策壁壘, 美國大都會集團不得不進行戰略調整, 以適應中國的新環境。

最終, 在歷經三年多的談判等待之後, 大都會在國內的雙牌照經營格局, 在保監會的一紙批文裡, 結束了它在壽險市場上的“尷尬”局面:中美大都會中方股東——首都機場有意退出, 上海聯和為其接盤,

股權轉讓後, 上海聯和將獲得中美大都會50%的股權。 由此, 中美大都會和聯泰大都會, 完成了從“同父異母”到“同父同母”身份的轉變, 也意味著, 一直懸而未決的“大都會系”合資壽險公司, 終於完成合併, 結束了競爭。

3.合併優勢

如今眼前的“大都會”, 就是兩家壽險公司合二為一的“結晶”。 上海聯和可不是所謂的“接盤俠”, 作為上海市國資委下屬的國有獨資投資公司, 它非常精明。 2009年中美大都會人壽的保費收入20.56億元, 位居外資壽險公司第6位;而聯泰大都會收入僅為9.07億元, 排在外資壽險公司第13位, 兩家公司整合後, 或將依然佔據外資壽險公司第6的位置, 很明顯, 上海聯和這是“以小吃了大”。

這對上海聯合和美國大都會來說,

都是一件好事。 一心想做大保險業的上海聯和, 將中美大都會收於麾下, 可使其分支機搆的版圖, 迅速擴大;美國大都會則一直在盤算著, 整合兩家在華合資公司, 以打破“同室操戈”的局面, 而且, 大都會不必再兩次增資。 除此之外, 兩家合資公司在分支機搆的佈局上, 並不存在重疊交叉情況, 這為雙方的整合, 省下了一筆不小的成本。

於是, 兩隻“老狐狸”一拍即合, 做起了“不虧本的買賣”。

二、改變戰略成合資險企“倖存者”

1.合資險企市場份額不高

近年, 擁有銀行系背景的國內險企, 借助銀行股東的客戶資源和管道規模, 得以迅速擴張。

銀行系保險公司, 具有“先天”優勢。 銀行系保險公司包括:工商銀行旗下的工銀安盛、農銀人壽、交銀康聯、建信人壽、建信財險、中銀三星人壽、中銀保險、中郵人壽、中荷人壽等。 這些保險公司的規模保費,至少有70%以上,來自銀行股東方的支持。此外,也有中國平安控股平安銀行、中國人壽控股廣發銀行等保險公司參股、控股銀行的例子。可以看出,國內保險公司和銀行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外來者很難分這塊“蛋糕”。

同時,銀保合作存在一些“技巧”和“貓膩”,外方要適應這種模式,需要一些時間,例如,銀保合作的“小帳”。所謂“小帳”,是指保險公司,為了推動業務發展,在代理合作協定規定的手續費之外,私下向銀行網點、經辦人員,送上現金、實物、旅遊機票等。因此而受罰的保險公司,不能說少,即使是行業“巨頭”,也常常在河邊走。再加上以安邦、寶能為代表的,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做短期投資拿短期收益的保險公司,國內保險業實在是“魚龍混雜”。

相比國內膨脹發展的本土險企,合資壽險的經營狀況,卻不容樂觀。27家外資壽險的市場佔有率,不足7%,比起國內壽險超過90%的市場佔有率,相去甚遠。不論是在市場地位,還是業務規模累積方面,合資壽險公司都沒有足夠實力,改變國內市場已有格局。

2.電銷半壁江山

為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中美聯泰將業務重點放在了電銷這一管道上,這是成本最低的銷售管道。電話銷售保險便於與投保人溝通,雖然不是面對面溝通,但也是點對點溝通,相比網銷,具有一定優勢。若一個員工每天打300個電話,大約可獲得約10%的意向客戶,這10%裡一般有成交的客戶。很顯然,這是投入最少,產出最高的一種運營模式。

2011年,大都會人壽在中國市場,實現的總保費收入為36.89億元,在中國合資/外資壽險公司中,總保費收入排名第二。其中,大都會上半年總保費的收入為262131.21萬元,個險管道保費收入是28660.15萬元,占比10.95%;電話行銷業務保費收入是127462.2萬元,占比48.65%;團險管道保費收入是1567.26萬元,占比0.6%;銀郵管道保費收入是104441.6萬元,占比39.68%。由此可見,在大都會人壽的業務結構中,電話銷售管道占比最多,可謂佔據了整個業務的“半壁江山”。

據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1月~6月,國內壽險電銷市場,實現首年年化規模保費累計1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其中,平安人壽、泰康人壽、大都會人壽、招商信諾和陽光人壽等5家公司,佔據了市場77%的份額。

3.多管道產品輔助並行

中美聯泰主張“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在電銷管道占了“半壁江山”的背景下,還建立了“四大管道+兩大產品線”:顧問行銷管道、直銷及數位行銷管道、銀行保險管道、團險管道,以及健康險、網銷保險兩條產品線。

市場變化難以預測,多種管道、產品是抵禦風險的絕佳武器。實際上,也正是這樣正確的戰略,中美聯泰在一定程度上,也保存了自己的實力。2016年保監會開展“亮劍行動”,對亂象的電銷保險市場進行整治,一大批管道單一(多為電銷管道)的合資壽險被處罰,中美聯泰憑著自己的副業,頑強地挺了過來。

大都會人壽和“微醫”、“好醫生”等互聯網平臺,相繼建立了合作關係,正式進軍“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創新卓越和數位化參與,增強了大都會人壽在中國市場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大都會人壽多樣化的發展戰略,讓它成為合資壽險“寒冬”下的倖存者。

三、深陷保險“潛規則”

國內保險市場混亂,到處都是“潛規則”,大都會人壽也逐漸適應了這種模式,開始和自己的投保人玩起了“太極”。

第一招,讓保單故意失效

一份保單失效,意味著投保人一萬多元的保費,都歸保險公司所有,而保險公司只需退回幾百元的現金。即使算上分給投保人的紅利,保險公司也能淨賺萬元。這對保險公司來說,這似乎是比保險本身更划算的買賣。

投保人表示在扣款失敗的2年多內,沒有接到1個電話通知,追問大都會,大都會表示自己已用平信、短信通知,保單失效和公司方面毫無關係。中美大都會究竟是否放任保單失效?答案毫無疑問,其背後的動力,無非是多得些利益。

第二招,和銀行信用卡中心合作,從銀行信用卡中心獲得客戶資料

由於保險銷售的口碑實在太差,人們唯恐躲避不及,往往一接到保險公司的推銷電話,就立馬掐斷。大都會人壽是以電話銷售為主的,這樣的情況對其非常不利。於是大都會人壽拉上銀行信用卡中心,和其合作分成,打著銀行的招牌賣保險,以便取得客戶的信任。畢竟,目前銀行在客戶中的信譽,遠遠高於保險。

第三招,霸王條款

保險公司大多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目前行業300萬的代理人隊伍,新舊更換頻率非常高,或是業務整合後,原有的保單條款就不作數。中美大都會與中美聯泰合併後,私自變更合同條款,將原先提供的首都機場VIP服務,換成了電話醫生服務,變更理由是股東變更。咋一看好像保險公司方面沒有責任,實際上,合併的公司會進行業務交接,即使要變更原有合同條款,也需征得客戶同意才行。

無獨有偶,中美聯泰的一些退保政策也十分“霸王”。最誇張的是,若客戶提前退保旗下某產品,只能得到所交保費本金的5%,算下來,公司方面直接獲利95%,可謂穩賺不賠。

憑藉著這樣的“太極招式”,大都會人壽在資本市場裡,竟也站穩了自己的腳跟。或許,正是這樣的“小聰明”,才讓它在寒冬中得以生存。

總結:

保險公司斂財無可厚非,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都會人壽還是走走“正道”比較好,Winteriscoming!

這些保險公司的規模保費,至少有70%以上,來自銀行股東方的支持。此外,也有中國平安控股平安銀行、中國人壽控股廣發銀行等保險公司參股、控股銀行的例子。可以看出,國內保險公司和銀行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外來者很難分這塊“蛋糕”。

同時,銀保合作存在一些“技巧”和“貓膩”,外方要適應這種模式,需要一些時間,例如,銀保合作的“小帳”。所謂“小帳”,是指保險公司,為了推動業務發展,在代理合作協定規定的手續費之外,私下向銀行網點、經辦人員,送上現金、實物、旅遊機票等。因此而受罰的保險公司,不能說少,即使是行業“巨頭”,也常常在河邊走。再加上以安邦、寶能為代表的,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做短期投資拿短期收益的保險公司,國內保險業實在是“魚龍混雜”。

相比國內膨脹發展的本土險企,合資壽險的經營狀況,卻不容樂觀。27家外資壽險的市場佔有率,不足7%,比起國內壽險超過90%的市場佔有率,相去甚遠。不論是在市場地位,還是業務規模累積方面,合資壽險公司都沒有足夠實力,改變國內市場已有格局。

2.電銷半壁江山

為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中美聯泰將業務重點放在了電銷這一管道上,這是成本最低的銷售管道。電話銷售保險便於與投保人溝通,雖然不是面對面溝通,但也是點對點溝通,相比網銷,具有一定優勢。若一個員工每天打300個電話,大約可獲得約10%的意向客戶,這10%裡一般有成交的客戶。很顯然,這是投入最少,產出最高的一種運營模式。

2011年,大都會人壽在中國市場,實現的總保費收入為36.89億元,在中國合資/外資壽險公司中,總保費收入排名第二。其中,大都會上半年總保費的收入為262131.21萬元,個險管道保費收入是28660.15萬元,占比10.95%;電話行銷業務保費收入是127462.2萬元,占比48.65%;團險管道保費收入是1567.26萬元,占比0.6%;銀郵管道保費收入是104441.6萬元,占比39.68%。由此可見,在大都會人壽的業務結構中,電話銷售管道占比最多,可謂佔據了整個業務的“半壁江山”。

據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1月~6月,國內壽險電銷市場,實現首年年化規模保費累計1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其中,平安人壽、泰康人壽、大都會人壽、招商信諾和陽光人壽等5家公司,佔據了市場77%的份額。

3.多管道產品輔助並行

中美聯泰主張“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在電銷管道占了“半壁江山”的背景下,還建立了“四大管道+兩大產品線”:顧問行銷管道、直銷及數位行銷管道、銀行保險管道、團險管道,以及健康險、網銷保險兩條產品線。

市場變化難以預測,多種管道、產品是抵禦風險的絕佳武器。實際上,也正是這樣正確的戰略,中美聯泰在一定程度上,也保存了自己的實力。2016年保監會開展“亮劍行動”,對亂象的電銷保險市場進行整治,一大批管道單一(多為電銷管道)的合資壽險被處罰,中美聯泰憑著自己的副業,頑強地挺了過來。

大都會人壽和“微醫”、“好醫生”等互聯網平臺,相繼建立了合作關係,正式進軍“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創新卓越和數位化參與,增強了大都會人壽在中國市場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大都會人壽多樣化的發展戰略,讓它成為合資壽險“寒冬”下的倖存者。

三、深陷保險“潛規則”

國內保險市場混亂,到處都是“潛規則”,大都會人壽也逐漸適應了這種模式,開始和自己的投保人玩起了“太極”。

第一招,讓保單故意失效

一份保單失效,意味著投保人一萬多元的保費,都歸保險公司所有,而保險公司只需退回幾百元的現金。即使算上分給投保人的紅利,保險公司也能淨賺萬元。這對保險公司來說,這似乎是比保險本身更划算的買賣。

投保人表示在扣款失敗的2年多內,沒有接到1個電話通知,追問大都會,大都會表示自己已用平信、短信通知,保單失效和公司方面毫無關係。中美大都會究竟是否放任保單失效?答案毫無疑問,其背後的動力,無非是多得些利益。

第二招,和銀行信用卡中心合作,從銀行信用卡中心獲得客戶資料

由於保險銷售的口碑實在太差,人們唯恐躲避不及,往往一接到保險公司的推銷電話,就立馬掐斷。大都會人壽是以電話銷售為主的,這樣的情況對其非常不利。於是大都會人壽拉上銀行信用卡中心,和其合作分成,打著銀行的招牌賣保險,以便取得客戶的信任。畢竟,目前銀行在客戶中的信譽,遠遠高於保險。

第三招,霸王條款

保險公司大多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目前行業300萬的代理人隊伍,新舊更換頻率非常高,或是業務整合後,原有的保單條款就不作數。中美大都會與中美聯泰合併後,私自變更合同條款,將原先提供的首都機場VIP服務,換成了電話醫生服務,變更理由是股東變更。咋一看好像保險公司方面沒有責任,實際上,合併的公司會進行業務交接,即使要變更原有合同條款,也需征得客戶同意才行。

無獨有偶,中美聯泰的一些退保政策也十分“霸王”。最誇張的是,若客戶提前退保旗下某產品,只能得到所交保費本金的5%,算下來,公司方面直接獲利95%,可謂穩賺不賠。

憑藉著這樣的“太極招式”,大都會人壽在資本市場裡,竟也站穩了自己的腳跟。或許,正是這樣的“小聰明”,才讓它在寒冬中得以生存。

總結:

保險公司斂財無可厚非,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都會人壽還是走走“正道”比較好,Winteriscomi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