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科幻還是現實?當女性只是行走的子宮|書與影

來源 公眾號:半城, ID:banchengdushu

今天轉載的這篇文章介紹了美劇《使女的故事》, 它改編自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1984年創作的同名小說, 於今年4月26日在美國開播, 目前第一季已經播出10集了。 在剛剛落幕的第69屆艾美獎上, 該劇一舉拿下五項大獎, 可謂熱到燙手。

小悅君最近也是頻繁看到關於這部劇的討論, 聯想起前些天陝西榆林產婦跳樓事件, 又是一股不寒而慄。 該劇的原著小說貌似已經絕版了, 放個最近的封面給大家看下:

《使女的故事》, 加拿大/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著, 陳小慰 譯

譯林出版社, 2008年4月

其實, 早在1990年, 該書就曾在德國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使女的故事》, 並獲得了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的提名, 如今, 17年後再次以美劇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可見其題材的深入人心。

當女人只有兩種功能, 子宮和充氣娃娃

文 / 趙慧文

突然, 這個世界變了天。

美國淪陷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極端宗教政權「基列」(Gilead)。

大主教和他的妻子住進了哈佛大學遺址之上重建的高樓, 曾在心靈雞湯裡鼓舞了一代中國學生的“哈佛牆”, 被用來陳列和展示反抗者的屍體。

女性從原先的工作崗位上被驅逐, 銀行卡和信用卡全部被凍結。

尚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們被收監, 等候嬤嬤們的統一馴化, 然後輪流去給掌權者生孩子。 無法或者不願意生育的女人,

將被送往核廢料區分揀垃圾, 自生自滅。

大主教的家裡新分配來一個年輕女性, 原本是什麼名字不重要了, 嬤嬤說從現在起她就叫Offred了——Fred是主教的名字, 「of-」代表她的附庸屬性。

牧師開始朗誦《聖經•創世紀30》里拉結借助使女給雅各生子的故事。如同過往的餐前禱告一般,牧師宣佈主教可以開始享受他的肉體盛宴了。

Offred的上半身枕在Serena的雙腿間——Serena是大主教的妻子,這個身份使她勉強保住了自己的名字——下半身與Fred交媾。過程中,有些神志不清的Offred試圖睜眼看一看那個男人,又條件反射式地躲開了。教習嬤嬤在她身上留下的電擊傷疤提醒著她,若與男主人有眼神接觸,將被視為一種冒犯,懲罰是剜掉眼睛。

與Offred處境相同的一群女性有一個共同的標籤:「使女」(Handmaid)。她們是男女主人受孕生子的工具,而不再是一個有主體意識的“人”。她們連“情婦”都稱不上,只是會行走的“子宮”。

這個看似荒謬的世界,離我們很遙遠嗎?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不這麼認為。她在自己的小說《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裡虛構了Gilead這個國度,但又不認同自己的作品是“科幻”的,她說自己不寫地球上沒有發生過的事。納粹德國用以提高“雅利安人”子女出生率的“生命之泉計畫”、阿根廷將軍偷竊幼童的行為、蓄奴制的歷史,美國一夫多妻制的歷史等等,都是《使女的故事》的材料。

這部創作於1984年的小說,隨著2016年白宮易主,在美國重新火爆起來。Atwood在小說的新版序言裡提到了美國大選之後的種種事件給女性群體帶來的恐懼和焦慮。她看到過去數十載、甚至幾個世紀以來女性贏得的許多權利正遭到侵害。

歷史從來不曾走遠,它正守在某一個岔路口上蠢蠢欲動,等著人類再度誤入歧途。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如同Gilead這般畸形的社會構造裡,男人也無法自保。“子宮”只提供給位高權重者用來傳宗接代,普通人沒有婚戀的權利。可能威脅到政權的男人會被殺死,對政權無用的那一批,卑如螻蟻。

男性極權從來就不只是女性的噩夢,它挑戰的是人類整體。“女權”的訴求最終是歸結到“平權”上去的,它不僅是女性的重任和長路,它應當是所有性別聯合起來對自由平等的權益的爭取。

在剛剛落幕的第69屆黃金時段艾美獎上,《使女的故事》同名改編劇集,拿下最佳劇情類劇集、女主、女配、導演、編劇五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

女主演伊莉莎白•莫斯(Elisabeth Moss)上臺領獎時說:“I was born,and then I was a feminist.”這也正是原著和劇集的態度。

本屆艾美獎上,“大女主”劇集《使女的故事》、《大小謊言》(Big Little Lies)、《副總統》(Veep)完成了獎項上的大包大攬,這被視為女性主義在影視行業對現實政治環境的回擊。

攝影師出身的瑞德•穆拉諾(Reed Morano)憑藉《使女》一片成為22年來首獲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導演殊榮的女性。她感慨:“女性必須做更多,才能獲得男性的同等待遇。”當然,抱怨從不是Morano的人生主基調:“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想要因為我是女性而被雇傭。我希望,得到一個工作機會,是因為我的能力,而不是為了平衡某種‘男女比例’。”她不卑不亢,身體力行地打破性別偏見。

打造“使女”,是為了警醒時代遠離“使女”的世界。“沒有什麼會一瞬間改變,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你還未發現不對勁時就已經被燙死了。”臺詞如是說。

歷史不總是向前的,倒退或反復都是常態。當我們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沾沾自喜時,歷史有可能分分鐘把我們的臉打腫。

人們常開玩笑說: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現在看來,這不僅僅是句玩笑。

極權社會下,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加微信15300077378,並標注“微群”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牧師開始朗誦《聖經•創世紀30》里拉結借助使女給雅各生子的故事。如同過往的餐前禱告一般,牧師宣佈主教可以開始享受他的肉體盛宴了。

Offred的上半身枕在Serena的雙腿間——Serena是大主教的妻子,這個身份使她勉強保住了自己的名字——下半身與Fred交媾。過程中,有些神志不清的Offred試圖睜眼看一看那個男人,又條件反射式地躲開了。教習嬤嬤在她身上留下的電擊傷疤提醒著她,若與男主人有眼神接觸,將被視為一種冒犯,懲罰是剜掉眼睛。

與Offred處境相同的一群女性有一個共同的標籤:「使女」(Handmaid)。她們是男女主人受孕生子的工具,而不再是一個有主體意識的“人”。她們連“情婦”都稱不上,只是會行走的“子宮”。

這個看似荒謬的世界,離我們很遙遠嗎?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不這麼認為。她在自己的小說《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裡虛構了Gilead這個國度,但又不認同自己的作品是“科幻”的,她說自己不寫地球上沒有發生過的事。納粹德國用以提高“雅利安人”子女出生率的“生命之泉計畫”、阿根廷將軍偷竊幼童的行為、蓄奴制的歷史,美國一夫多妻制的歷史等等,都是《使女的故事》的材料。

這部創作於1984年的小說,隨著2016年白宮易主,在美國重新火爆起來。Atwood在小說的新版序言裡提到了美國大選之後的種種事件給女性群體帶來的恐懼和焦慮。她看到過去數十載、甚至幾個世紀以來女性贏得的許多權利正遭到侵害。

歷史從來不曾走遠,它正守在某一個岔路口上蠢蠢欲動,等著人類再度誤入歧途。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如同Gilead這般畸形的社會構造裡,男人也無法自保。“子宮”只提供給位高權重者用來傳宗接代,普通人沒有婚戀的權利。可能威脅到政權的男人會被殺死,對政權無用的那一批,卑如螻蟻。

男性極權從來就不只是女性的噩夢,它挑戰的是人類整體。“女權”的訴求最終是歸結到“平權”上去的,它不僅是女性的重任和長路,它應當是所有性別聯合起來對自由平等的權益的爭取。

在剛剛落幕的第69屆黃金時段艾美獎上,《使女的故事》同名改編劇集,拿下最佳劇情類劇集、女主、女配、導演、編劇五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

女主演伊莉莎白•莫斯(Elisabeth Moss)上臺領獎時說:“I was born,and then I was a feminist.”這也正是原著和劇集的態度。

本屆艾美獎上,“大女主”劇集《使女的故事》、《大小謊言》(Big Little Lies)、《副總統》(Veep)完成了獎項上的大包大攬,這被視為女性主義在影視行業對現實政治環境的回擊。

攝影師出身的瑞德•穆拉諾(Reed Morano)憑藉《使女》一片成為22年來首獲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導演殊榮的女性。她感慨:“女性必須做更多,才能獲得男性的同等待遇。”當然,抱怨從不是Morano的人生主基調:“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想要因為我是女性而被雇傭。我希望,得到一個工作機會,是因為我的能力,而不是為了平衡某種‘男女比例’。”她不卑不亢,身體力行地打破性別偏見。

打造“使女”,是為了警醒時代遠離“使女”的世界。“沒有什麼會一瞬間改變,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你還未發現不對勁時就已經被燙死了。”臺詞如是說。

歷史不總是向前的,倒退或反復都是常態。當我們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沾沾自喜時,歷史有可能分分鐘把我們的臉打腫。

人們常開玩笑說: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現在看來,這不僅僅是句玩笑。

極權社會下,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加微信15300077378,並標注“微群”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