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曼妙花園會裡飄出“上海聲音”

E

F

畫 一幅團扇

寒梅飄香

聽 一闕宋詞

意境綿長

賞 一段滬劇

餘韻悠揚

O

T

R

F

9月24日下午, 上海滬劇院為廣大戲迷青年朋友度身定制的一個全新品牌活動——“曼妙花園會”首次活動在黃浦江畔舉行。

花園會的前世今生

“花園會”源於滬劇著名的折子戲名, 在滬劇《啼笑因緣》《叛逆女性》《大雷雨》《石榴裙下》《雷雨》等劇碼中都有以“花園會”命名的折子戲, 一直為觀眾津津樂道。 而滬劇院推出的“曼妙花園會”,

則在說上海話、聽上海故事、著西裝旗袍、置身海派建築、品中國功夫茶等形式基礎上, 融合滬劇藝術特色, 營造“海派”格調, 為城市中忙綠的年輕人打造一個休閒的港灣、交友的平臺、文化的高地。

曼妙花園會

“曼妙花園會”首次活動以“滬劇詩詞賞音會”為主題。 活動現場, 在古箏和小提琴的伴奏下, 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滬劇演員王麗君身著婀娜的旗袍, 手把畫有梅花的團扇, 亦歌亦舞為觀眾表演了滬劇《家.瑞玨》中《蔔運算元.詠梅》選段。 這首詩是古代詩人陸游的一首經典作品, 配合滬劇楊柳青調的優美旋律, 不僅傳情達意, 唱來更是朗朗上口。 王麗君還現場教學, 讓大家用標準的滬語吟誦並演唱這段經典唱段。

來自土耳其的外國朋友第一次拿起毛筆

活動還邀請了專業老師為大家指導, 以“梅花”為主題用水彩在團扇上作畫。 參加活動的青年朋友大部分都是90後新上海人, 包括來自上海高校師生、社會各行各業精英白領。 雖是戲曲的門外漢, 卻對海派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

手持自己創作的團扇, 共同學習滬語吟誦, 青年朋友們更近距離瞭解了滬語, 瞭解了海派文化的獨特內涵。

現場茅善玉與王麗君示範滬劇身段

北大校友會的年輕人上臺體驗

滬劇有著“上海聲音”的美譽, 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文化符號”。

“以文化人 以聲會友”, “曼妙花園會”成為上海滬劇院推廣傳播海派文化的又一成功管道。

茅善玉表示, “滬語訓練營培養了數以千計六七歲左右的小戲迷, 滬劇藝術節滿足了各年齡層觀眾需求。 曼妙花園會首秀, 針對年輕觀眾以及新階層觀眾。 三個品牌活動受眾特性鮮明, 如同三顆珍珠串成一根線,實現傳統文化、滬劇藝術全覆蓋。”

如同三顆珍珠串成一根線,實現傳統文化、滬劇藝術全覆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