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陝西紡織高峰論壇在西安召開

9月22日, 2017年陝西紡織高峰論壇在美麗的古城西安召開。 本次論壇由陝西省紡織行業協會和西安工程大學主辦, 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西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長嶺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際華3513實業有限公司和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管委會協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 中國經濟傳媒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紡織報》《服裝時報》社社長馬立群, 陝西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田福海, 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 陝西省纖維檢驗局局長胡省、副局長劉群岳, 陝西省經濟聯合會綜合部部長劉曼麗, 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常務會長袁建龍、會長助理陳國玉, 陝西省紡織行業協會執行會長王樹欽、副會長兼秘書長嚴家明等領導嘉賓, 以及來自省內外紡織行業相關單位和企業,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200名嘉賓參加了本次論壇。 論壇由西安工程大學副校長李鵬飛、陝西省紡織行業協會執行會長王樹欽主持。

論壇以“聚焦一帶一路建設, 振興陝西紡織經濟”為主題, 旨在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通過瞭解國內外紡織行業形勢, 瞭解國家關於一帶一路的政策;通過交流發展經驗, 相互促進提高, 真正做到資源分享, 優勢互補, 努力促進陝西紡織又快又好地向前發展。

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史和目前的基本情況。 他說, 西安工程大學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辦學特色鮮明的高校, 也是一所具有完整的紡織服裝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校, 更是一所紮根西部, 積極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校。 學校的發展與國家的紡織工業息息相關, 西安工程大學曾經創造了國內紡織領域的多個第一(首批碩士學位授權、第一個設立服裝設計專業、第一個服裝專業碩士授權點等),

為國家培養了十多萬的紡織高級人才。 學校的發展源於紡織服裝, 在不斷的發展中, 又拓展了該學科的領域。 學校圍繞紡織產業鏈和科技需求, 構建了“5+X”與“四主體一聯合”的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 推進特色學科群建設, 加大創新主體相互銜接力度, 打通成果轉化通道, 積極打造“一帶一路”紡織服裝研究院等特色智庫品牌, 提升學校服務社會和科技創新能力。 立足做強紡織學科、做靚設計學科和做實相關學科, 培養人才, 搭建平臺, 推廣成果, 為陝西紡織工業的轉型升級和科技進步貢獻力量!

陝西省經濟聯合會綜合部部長劉曼麗代表陝西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總工程師崔躍民為論壇致辭。她指出,陝西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已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位置,區位、交通、人才等優勢日益凸顯,這也給我們陝西紡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此次高峰論壇的舉辦,給我省紡織行業帶來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好機會。工信廳將進一步加大對陝西紡織行業的扶持力度,促進我省紡織工業的良好發展。她提出五點希望:① 全面貫徹“五新戰略”,發揮陝西優勢,加快技術改造,推動紡織企業創型升級再上新臺階。② 圍繞“三品”專項行動,積極推進紡織業供給側改革。③ 通過機制、管理、產品、管道和服務創新,打造高精尖產品,做好品牌升級。④ 促進資源分享和優勢互補,使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形成優質產業鏈。⑤ 加強產業集群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延長紡織產業鏈,努力做精做強陝西紡織。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做主題報告,介紹了近期紡織工業的基本情況,並就陝西紡織工業的發展給出建議。他指出,中國是世界上紡織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的纖維的加工量遠超世界的1/2,每年纖維加工量增加近200萬噸,多集中在化學纖維,2016年化學纖維加工超4500萬噸,但天然纖維加工量逐年減少。美國提出“大纖維”概念,使任何物質都可紡可織,我們也應該放大格局。雖然原材料價格近期大幅增長,但基於市場預期比往年好,企業信心較足等因素的影響,原材料採購的熱情依然高漲,後續市場情況還需持續關注。目前紡織訂單、產能不斷向大企業集中,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形成自有完整的產業鏈。在產能轉移方面,從2016年起,國內企業被動走出去的腳步放緩,但主動佈局、抱團走出去,完善產業鏈的腳步加快。未來,應不斷推進“大纖維”概念研究,做大產業用紡織品。他說,陝西紡織已基本完成改制,今後應繼續在“專、精、特”方面做文章,打造陝西品牌,使陝西紡織更加興旺發達。

陝西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田福海致辭並作陝西紡織發展狀況工作報告。他說,紡織工業做為陝西省傳統支柱產業,在繁榮市場、出口創匯、解決就業、帶動相關產業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陝西紡織通過退城入園,改革創新,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取得了喜人變化。現擁有棉紡錠300萬錠,無梭織機5000台,已形成了一個以棉紡織為主體,包括服裝家紡、紡織機械、毛紡織、印染、絲綢和紡織教育、科研配套的紡織工業體系。2016年,陝西紡織行業(不包括紡織機械)完成工業總產值367.04億元,實現利潤35億元。其中僅棉紡織就實現產值284.15億元,占全省紡織工業總產值的77.4%;實現利潤28.7億元,占全省紡織工業利潤的82%;2016年,紗產量為49.22萬噸,布80358.50萬米,服裝2421.10萬件,化學纖維20304噸。此外,他提出七點行業發展建議:① 要提升行業創新能力建設;② 大力實施三品戰略;③ 依託優勢資源,有序承接產業轉移;④ 全面提升紡織行業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紡織行業生態文明建設;⑤ 協會要廣泛開展企業調查、引導企業用好國家政策、反映企業訴求等工作;⑥ 建立和產業工會的協商對話機制;⑦ 利用好各種政策和措施,優勢互補,資源分享,抱團發展,進一步做強企業。

西安工程大學孫潤軍教授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名譽校長姚穆作《振興紡織產業對策和建議》的專題報告。他從中國紡織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中國紡織產業發展對策,陝西紡織產業發展的建議三大方面進行了分享。他指出,中國紡織產業的發展要適應市場的需求,在“高、新、特、精、優”上下功夫,注重高品質原料、個性化定制、智慧化製造、專業化和功能化。他提出了對陝西紡織發展的六點建議:① 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的檔次;② 有效挖掘濃厚的歷史文化,融文化藝術於紡織品中;③ 加大產學研用合作,協同創新,共同推進四主體一聯合的創新模式,推動紡織產業的發展;④軍民結合,形成配套系統;⑤ 彰顯陝西紡織產業在棉紡、紡織機械、檢測、功能性服裝、職業裝優勢和特色;⑥ 提高新型紡織原料應用比重,實現產品多元化和差異化。

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郭偉作《構建複合型和網路化的戰略聯盟助推陝西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報告,介紹了紡織經濟管理研究中心的基本情況,對陝西紡織產業的發展提出四點建議:① 要有新理念、新抉擇、新路徑;② 堅持特色,聚合資源,重點發展;③ 以陝西幾個園區為平臺,進行體系創新;④ 進行混改、股改,營造企業家隊伍。

會期,對“陝西省紡織服裝行業首屆十大領軍企業(人物)、十大創新企業(人物)、十大工匠”及“陝西省紡織行業十大優秀管理者”進行表彰(點擊查看),以宣傳陝西省紡織服裝行業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示陝西省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影響力,良好的品牌形象。

舉行了“陝西省新型纖維創新聯盟”和“陝西省新型紡機創新聯盟”成立揭牌儀式及產學研合作簽約儀式,及西安工程大學與陝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四主體一聯合”校企共建新型研發平臺——陝西省智慧紡織裝備研究院合作協定。

之後,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際華三五一三實業有限公司、陝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偉志集團有限公司和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管委會分別向與會嘉賓做了專題報告。

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范振華作了題為《走出國門,放眼未來,為振興陝西紡織體現咸陽擔當》的專題報告。

際華三五一三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尉雋作了題為《以裝備換市場 以科技促效益》的專題報告。

陝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志華作了題為《紡織檢測技術也要順應紡織工業的發展》的專題報告。

陝西偉志品牌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振興作了題為《品牌服裝運作與轉型體會》的專題報告。

咸陽新型紡織工業園管委會招商局副局長楊敏作了題為《紡織園區建設及紡織企業轉型升級》的專題報告。

此次論壇是2017年歐亞經濟論壇系列重要論壇之一,立足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書寫出紡織行業的新意。論壇的成功召開必將為陝西紡織行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打造產業互補、協同發展的合作新格局,為陝西紡織帶來勃勃生機,為“一帶一路”塗寫出紡織工業的光彩。

本文為“紡織器材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陝西省經濟聯合會綜合部部長劉曼麗代表陝西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總工程師崔躍民為論壇致辭。她指出,陝西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已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位置,區位、交通、人才等優勢日益凸顯,這也給我們陝西紡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此次高峰論壇的舉辦,給我省紡織行業帶來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好機會。工信廳將進一步加大對陝西紡織行業的扶持力度,促進我省紡織工業的良好發展。她提出五點希望:① 全面貫徹“五新戰略”,發揮陝西優勢,加快技術改造,推動紡織企業創型升級再上新臺階。② 圍繞“三品”專項行動,積極推進紡織業供給側改革。③ 通過機制、管理、產品、管道和服務創新,打造高精尖產品,做好品牌升級。④ 促進資源分享和優勢互補,使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形成優質產業鏈。⑤ 加強產業集群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延長紡織產業鏈,努力做精做強陝西紡織。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做主題報告,介紹了近期紡織工業的基本情況,並就陝西紡織工業的發展給出建議。他指出,中國是世界上紡織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的纖維的加工量遠超世界的1/2,每年纖維加工量增加近200萬噸,多集中在化學纖維,2016年化學纖維加工超4500萬噸,但天然纖維加工量逐年減少。美國提出“大纖維”概念,使任何物質都可紡可織,我們也應該放大格局。雖然原材料價格近期大幅增長,但基於市場預期比往年好,企業信心較足等因素的影響,原材料採購的熱情依然高漲,後續市場情況還需持續關注。目前紡織訂單、產能不斷向大企業集中,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形成自有完整的產業鏈。在產能轉移方面,從2016年起,國內企業被動走出去的腳步放緩,但主動佈局、抱團走出去,完善產業鏈的腳步加快。未來,應不斷推進“大纖維”概念研究,做大產業用紡織品。他說,陝西紡織已基本完成改制,今後應繼續在“專、精、特”方面做文章,打造陝西品牌,使陝西紡織更加興旺發達。

陝西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田福海致辭並作陝西紡織發展狀況工作報告。他說,紡織工業做為陝西省傳統支柱產業,在繁榮市場、出口創匯、解決就業、帶動相關產業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陝西紡織通過退城入園,改革創新,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取得了喜人變化。現擁有棉紡錠300萬錠,無梭織機5000台,已形成了一個以棉紡織為主體,包括服裝家紡、紡織機械、毛紡織、印染、絲綢和紡織教育、科研配套的紡織工業體系。2016年,陝西紡織行業(不包括紡織機械)完成工業總產值367.04億元,實現利潤35億元。其中僅棉紡織就實現產值284.15億元,占全省紡織工業總產值的77.4%;實現利潤28.7億元,占全省紡織工業利潤的82%;2016年,紗產量為49.22萬噸,布80358.50萬米,服裝2421.10萬件,化學纖維20304噸。此外,他提出七點行業發展建議:① 要提升行業創新能力建設;② 大力實施三品戰略;③ 依託優勢資源,有序承接產業轉移;④ 全面提升紡織行業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紡織行業生態文明建設;⑤ 協會要廣泛開展企業調查、引導企業用好國家政策、反映企業訴求等工作;⑥ 建立和產業工會的協商對話機制;⑦ 利用好各種政策和措施,優勢互補,資源分享,抱團發展,進一步做強企業。

西安工程大學孫潤軍教授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名譽校長姚穆作《振興紡織產業對策和建議》的專題報告。他從中國紡織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中國紡織產業發展對策,陝西紡織產業發展的建議三大方面進行了分享。他指出,中國紡織產業的發展要適應市場的需求,在“高、新、特、精、優”上下功夫,注重高品質原料、個性化定制、智慧化製造、專業化和功能化。他提出了對陝西紡織發展的六點建議:① 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的檔次;② 有效挖掘濃厚的歷史文化,融文化藝術於紡織品中;③ 加大產學研用合作,協同創新,共同推進四主體一聯合的創新模式,推動紡織產業的發展;④軍民結合,形成配套系統;⑤ 彰顯陝西紡織產業在棉紡、紡織機械、檢測、功能性服裝、職業裝優勢和特色;⑥ 提高新型紡織原料應用比重,實現產品多元化和差異化。

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郭偉作《構建複合型和網路化的戰略聯盟助推陝西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報告,介紹了紡織經濟管理研究中心的基本情況,對陝西紡織產業的發展提出四點建議:① 要有新理念、新抉擇、新路徑;② 堅持特色,聚合資源,重點發展;③ 以陝西幾個園區為平臺,進行體系創新;④ 進行混改、股改,營造企業家隊伍。

會期,對“陝西省紡織服裝行業首屆十大領軍企業(人物)、十大創新企業(人物)、十大工匠”及“陝西省紡織行業十大優秀管理者”進行表彰(點擊查看),以宣傳陝西省紡織服裝行業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示陝西省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影響力,良好的品牌形象。

舉行了“陝西省新型纖維創新聯盟”和“陝西省新型紡機創新聯盟”成立揭牌儀式及產學研合作簽約儀式,及西安工程大學與陝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四主體一聯合”校企共建新型研發平臺——陝西省智慧紡織裝備研究院合作協定。

之後,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際華三五一三實業有限公司、陝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偉志集團有限公司和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管委會分別向與會嘉賓做了專題報告。

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范振華作了題為《走出國門,放眼未來,為振興陝西紡織體現咸陽擔當》的專題報告。

際華三五一三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尉雋作了題為《以裝備換市場 以科技促效益》的專題報告。

陝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志華作了題為《紡織檢測技術也要順應紡織工業的發展》的專題報告。

陝西偉志品牌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振興作了題為《品牌服裝運作與轉型體會》的專題報告。

咸陽新型紡織工業園管委會招商局副局長楊敏作了題為《紡織園區建設及紡織企業轉型升級》的專題報告。

此次論壇是2017年歐亞經濟論壇系列重要論壇之一,立足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書寫出紡織行業的新意。論壇的成功召開必將為陝西紡織行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打造產業互補、協同發展的合作新格局,為陝西紡織帶來勃勃生機,為“一帶一路”塗寫出紡織工業的光彩。

本文為“紡織器材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