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唯一傳世之作現在北京故宮展出,錯過還要等三年

近日,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其中最受歡迎的一幅畫作就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了。 無數的觀眾床也不賴了, 遊戲也不打了紛紛在週末起個大早跑到故宮門口排隊拿號, 想要看看這位18歲天才少年的唯一傳世之作。 這幅畫在四年前展出時可是冷冷清清無人問津, 如今卻吸引了各地來的觀眾不惜排個兩三個小時來近距離欣賞這幅畫作。 它到底好在哪裡?背後又有什麼故事?請您跟著《寶秘》一起來瞭解一下這幅傳世巨作吧。

宋朝時期, 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很喜歡書畫, 因此在建國初期就設立了翰林書畫院, 它屬於皇家的書畫院, 因此招攬的各位畫家也都各有所長, 個個技藝了得。 那時翰林書畫院選拔人才的標準就如同科舉考試, 以古詩詞為題, 要求畫家作畫, 優秀的就被錄用並予以相應的職稱。 年少的王希孟就被選中,

成為畫學生。 雖然是最低的職稱, 但王希孟勤奮刻苦又很有天分, 自然絲毫不比別人遜色。 王希孟擅長山水畫, 看他畫作仿佛就置身於青山綠水之中, 十分逼真卻又氣勢磅礴, 年紀雖小卻顯示出了大家的風範。

一次, 宋徽宗來到畫學院視察, 就看到了王希孟的畫作。 宋徽宗趙佶雖然當皇上昏暈無能, 但在藝術創作上卻極具天賦十分有發言權。 看到王希孟的畫作後, 宋徽宗知道這個人此後必定是個難得的人才, 便大加稱讚, 還破格被調到翰林書畫院讓他進行學習創作。 不僅如此, 宋徽宗還時長把他招進宮中, 親自指導他的畫作。 面對皇帝如此的厚愛, 王希孟誠惶誠恐, 決定創作一幅山水畫卷, 呈獻給皇上,

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半年之後, 這幅傾注了王希孟無數心血的壯麗長卷《千里江山圖》終於完成。 當這幅長1191.5釐米, 寬51.5釐米的舉行畫作在宋徽宗和眾大臣面前展開的一刹那, 他們無不被這畫卷恢弘的氣質所折服, 人人都對王希孟讚不絕口, 讚揚宋徽宗慧眼識珠。 那一年, 王希孟18歲。

畫以起伏的山巒開始, 山坳間樹木蔥綠, 村舍民居散佈在湖岸邊。 湖中有一座小島, 小橋把小島與陸地相連。

然後是一片廣闊的湖面, 一片平緩的沙洲, 接著又是層巒疊嶂的高山。 兩座山峰被河水阻隔, 山間一座橋樑又把兩山相連。

接著, 又是連綿起伏的群山, 又是廣闊平靜的湖泊和曲折回轉的河流。 岸邊, 停泊著舟船;湖中, 勤勞的漁民在張網捕魚;空中, 成群的飛鳥在盤旋。

山變得越來越陡峭, 山峰突兀、林木稠密,一股清泉在幽深的山谷中飛流直下。群山過後,又見廣闊的湖泊,又見停泊的舟船,又見寧靜的漁村。

最後,畫以近處茂密的樹林,遠處壁立的山峰結束,給人以山峰相連、河水纏繞,千回百轉、綿延千里的感覺。

創作了《千里江山圖》後,王希孟更加勤奮、更加刻苦了,他夜以繼日,殫精竭慮,艱辛的繪畫創作損害了他的身體,二十出頭的他就英年早逝了。

《千里江山圖》後來被當朝的宰相、大奸臣蔡京收藏。蔡京在《千里江山圖》上題跋,簡單地記述了宋徽宗指點王希孟作畫,王希孟嘔心瀝血創作《千里江山圖》的經過,給後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

清朝初年,《千里江山圖》被梁清標收藏。清乾隆年間,《千里江山圖》進入故宮,成為乾隆皇帝最喜愛的山水畫之一。

《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上面除了有蔡京的題跋外,還留有“梁清標印”、“乾隆御覽之寶”等二十多方印章。如今,《千里江山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希望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這次錯過下次可還要等三年呢~

更多精彩故事 敬請關注寶秘

山變得越來越陡峭, 山峰突兀、林木稠密,一股清泉在幽深的山谷中飛流直下。群山過後,又見廣闊的湖泊,又見停泊的舟船,又見寧靜的漁村。

最後,畫以近處茂密的樹林,遠處壁立的山峰結束,給人以山峰相連、河水纏繞,千回百轉、綿延千里的感覺。

創作了《千里江山圖》後,王希孟更加勤奮、更加刻苦了,他夜以繼日,殫精竭慮,艱辛的繪畫創作損害了他的身體,二十出頭的他就英年早逝了。

《千里江山圖》後來被當朝的宰相、大奸臣蔡京收藏。蔡京在《千里江山圖》上題跋,簡單地記述了宋徽宗指點王希孟作畫,王希孟嘔心瀝血創作《千里江山圖》的經過,給後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

清朝初年,《千里江山圖》被梁清標收藏。清乾隆年間,《千里江山圖》進入故宮,成為乾隆皇帝最喜愛的山水畫之一。

《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上面除了有蔡京的題跋外,還留有“梁清標印”、“乾隆御覽之寶”等二十多方印章。如今,《千里江山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希望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這次錯過下次可還要等三年呢~

更多精彩故事 敬請關注寶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