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中植系”與康得新的婚姻你看好嗎?

一、“中植系”的前世今生

因為投資了康得新, 也就愛屋及烏關注了”中植系”。 ”中植系”今年可謂是麻煩不斷, 借了14億給易到, 被曝出被樂視挪用, 還錢遙遙無期;”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更因被騙58億元人民幣起訴了英國私募XIO集團;旗下中融信託與京東金融合作“白拿”業務, 被央行函件指出違規。 頻頻被媒體報導的這個”中植系”到底是何方神聖, 咱得好好查查, 是英雄救美的白馬王子還是處心積慮的心機男, 對小康是福是禍咱雖然不能未卜先知, 但也做得心裡有數。

我查到的資料對所謂““中植系”的表述是:“一個最初由中植集團創始人解直錕設立,

現均為解直錕舊將親友們台前持股, 幕後由解直錕遙控的涉足金融、礦產、投資等產業的龐大企業群。 ”解直錕於1995年一手創辦了中植集團, 任董事局主席至今, 卻鮮少公開露面。 解直錕是歌手毛阿敏的丈夫、前中央匯金總經理及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解植春的胞弟, 據說和新晉級中國首富的許老闆關係非同一般, 是恒大許老闆背後的核心金主之一。

“中植系”開始形成的關鍵是在2002年, 中植集團聯合哈爾濱市國資委、黑龍江省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哈爾濱宏達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五家企業, 共同出資重組中融信託, 其前身為哈爾濱信託投資公司, 成立於1987年。 此後, 作為集團旗下的投資平臺,

中融信託以激進的銷售策略開始了瘋狂擴張, 同時為”中植系”充當最為重要的“輸血”管道。 曾短暫就職於中融信託的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中植實際控制中融信託基本可以確定, 不過, 現在中植旗下其他公司實力不比中融信託弱, 不必再從這融資了。 ”

二、“中植系”的投資策略研究

“中植系”主要通過參與定增和二級市場收購參股上市公司。 從以往案例來看, ”中植系”最為熟悉的運作方式是前者, 具體為先讓旗下PE突擊入股上市公司選擇的並購標的, 再新設公司參與配套融資, “一站式”坐上第二、第三大股東之位不在話下。 之前”中植系”投資範圍甚為龐雜, 涵蓋了資產管理、新能源、互聯網、遊戲、礦業、新金融等諸多領域,

前些年更多的還是“炒殼”, 之類的操作有美爾雅、宇順電子、寶德股份、中南重工等等。

逐一研究”中植系”上述金融資產注入的重組方案, 屢屢看到這樣一幅場景:並購他人的租賃、保理業務, 隨後利用其掌控的中融信託、財富管理公司以及大量或明或暗的關聯方, 在上游實現資金借貸輸入、在下游完成客戶銷售, 最終於短時間內快速孵化出“高毛利”的財務業績, 分別出售給不同上市公司, 在規避監管風險的同時謀求估值最大化。 ”中植系”入股中南重工的成名之作即採用此模式。 ”中植系”向寶德股份、金葉珠寶兩家公司注入的同樣是租賃資產。 ”中植系”獲得這些租賃資產的成本低廉, 先是低成本收購, 幾番倒手和增資,

再經過關聯交易培植業績, 接著高溢價被上市公司收購。 ”中植系”此等操作手法十分熟練, 短時間內即可獲得高額收益。 經常看到股吧裡一些嫉惡如仇的人士, 抨擊資本大鱷的此類做法, 我個人不置可否, 我相信資本的逐利性, 只要是不違法, 利用規則掙錢, 無可厚非。

在新富資本投資總監廖雲龍看來, “一二級市場價差是該模式的主要盈利根源, 是目前常見的一二級市場聯動的資本運作手法, 包括新價值系就成功運作多個類似項目, 只是”中植系”介入的更全面, 介入的標的公司大多市值在30億元至40億元左右, 具有一定殼資源價值, 股權比較分散, 在註冊制未開啟前, 未來這種手法將會被越來越多的大的私募股權機構所採用。

2016年8月19日, 中國證監會官網上證監會通報《2016年上半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執法情況》, 披露了上半年證監會對私募基金的專項檢查結果。 其中違規的私募基金名單中, 中植資本赫然上榜。 近3個月內, ”中植系”已經兩次遭到監管部門調查。 ““中植系”昔日的資本運作方法弊端顯現, 因此要另尋新路。 ” 相比只是提交書面報告而言, ”中植系”還面臨著監管部門的調查, 而主因是在舉牌銀荃高科中涉嫌違規被銀荃高科起訴。

過去的玩法過時了, 國家的監管越來越嚴格, 脫虛向即時大勢所趨, 我想解直錕肯定不想做“肖建華”第二了, 那麼轉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選擇產融結合, 佈局實業”應該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看似與趨勢為敵,實則在下一盤大棋。他的高明之處在於每一個專案都有“後手”,通過後續接連而至的動作,帶動上市公司股價的一波瘋長。對於掀起荃銀高科的股權爭奪戰,被市場人士解讀為”中植系”開始由資本運作轉戰實體經濟,在別人放棄實業轉戰資本的當前,謝直琨反其道而行之,開始佈局實業,拉開了產融結合的佈局。據接近”中植系”人士透露,農業只是中植集團產融結合的專案之一,在環保、新能源汽車、高新科技方面也已有所規劃。

中植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供給側結構改革發展方向,中植集團已經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將主要服務於國家八大潛力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努力打造4個目標:“美麗中國”,主要是新能源,環保行業方向,比如與康盛集團共同打造的中植新能源汽車本月剛剛發佈了三款擁有核心獨家技術的新能源客車;“健康中國”主要是醫療健康行業、現代農業等;“智慧中國”主要是人工智慧、物聯網、TMT、教育等方向;“藝術中國”則關注文化行業。圍繞這4個目標,中植集團將與優秀的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全面合作,海內外市場聯動,從產業佈局、技術研發、資源整合等多個維度,深入推動資本與產業的融合,提高投資的廣度和深度,打造出多艘產業航母,共同助力中國產業發展。

而選擇荃銀高科是因為與中植集團的業務具有高度關聯性。自2014年以來,中植集團方面便圍繞大農業產業鏈,在新型農資、現代種養、食品加工等細分領域,已參與了多家上市龍頭企業的股權投資,其中包括園藝工程以及牧草行業龍頭企業蒙草生態(300355)、生物發酵領域龍頭的梅花生物(600873)、新型化養豬產業龍頭雛鷹農牧(002477)等。

環保方面,“中植系”主要投資了格林美、天翔環境、三聚環保、東方園林等企業,因為和康得新沒有過多交集不再贅述。

智慧城市方面主要投資了佳都科技、達華智慧,這個方面”中植系”旗下企業和康得新有交集。今年”中植系”旗下坤盛國際就與康得新簽訂了採購金額20億元的基於康得新核心技術的、搭載康得新全套軟硬體解決方案的設備。中泰創展成為公司二股東後,未來雙方不僅在新能源車、碳纖維等方面存在合作機遇,在基於公司裸眼3D 技術打造的智慧生活方面也帶來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新能源汽車方面,投資了康盛股份(002418)、康得新 以及和贛鋒鋰業成立合資公司。中植系”牽手康得新,或是為了其目前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專案,康得新目前已經與其控股股東康得集團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碳纖維車體及部件產業生態鏈的佈局。對於中泰創贏本次增持康得新,據相關人士表示,“有望推動康得新與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上下游聯動和技術水準的進一步提升。” 早在2014年,中植集團就聯手康盛集團,成立了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而在2015年11月12日,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則發佈了其最新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無“橋”輪邊驅動(第三代)、碳纖維複合材料車身等新能源汽車。在當時,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董事長陳漢康就表示,新能源汽車項目是目前中植集團產融結合的重點專案,中植集團將與優秀的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開展全面合作,從多個維度推動資本與產業的融合。

脈絡似乎越來越清晰了,中植的產融結合的大棋看上去還是段位比較高的,不同產業生態之間如果如他們所設想的發生化學反應,但願”中植系”和康得新能修成正果。從產業佈局來看,”中植系”更看重的應該是碳纖維和新能源汽車之間的整合,而碳纖維注入估計在2018-2019年了,所以此次投資應該週期會比較長。從公開資料來看”中植系”與康得新應該是真愛,在目前A股價值投資甚囂塵上的環境下,我相信”中植系”的戲路風格也會有所變化,康得新這麼大的盤子,爆炒的可能性不大,可能你要等到碳纖維注入的時候了,你是願意等呢,還是願意等呢,還是願意等呢。

順便分析一下,康得新最近的幾個指標都不好看,首先看融資融券最近兩個月(含停牌時間)康得新的融資淨買入為-3.16億,24天中有4天淨買入,20天淨賣出,不過有一天融資淨買入5.05億,不知道是哪個機構的大手筆。2017年深股通淨買入5.14億,其中10天淨買入,2天淨賣出,外資還是看好的,只是熱度不夠,沒有形成普遍認可。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陝國投減持了942.83萬股,建行興全社會責任混合型證券基金減持238.73萬股。康得新呢我個人是微賺,準備長期持有,正如但斌所說“守股比守寡都難”市場情緒無法預測,一切等待讓時間去發酵吧,等待碳纖維注入的那一天,水落石出,看是一地雞毛,還是遍地黃金。(作者:無圍)

看似與趨勢為敵,實則在下一盤大棋。他的高明之處在於每一個專案都有“後手”,通過後續接連而至的動作,帶動上市公司股價的一波瘋長。對於掀起荃銀高科的股權爭奪戰,被市場人士解讀為”中植系”開始由資本運作轉戰實體經濟,在別人放棄實業轉戰資本的當前,謝直琨反其道而行之,開始佈局實業,拉開了產融結合的佈局。據接近”中植系”人士透露,農業只是中植集團產融結合的專案之一,在環保、新能源汽車、高新科技方面也已有所規劃。

中植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供給側結構改革發展方向,中植集團已經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將主要服務於國家八大潛力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努力打造4個目標:“美麗中國”,主要是新能源,環保行業方向,比如與康盛集團共同打造的中植新能源汽車本月剛剛發佈了三款擁有核心獨家技術的新能源客車;“健康中國”主要是醫療健康行業、現代農業等;“智慧中國”主要是人工智慧、物聯網、TMT、教育等方向;“藝術中國”則關注文化行業。圍繞這4個目標,中植集團將與優秀的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全面合作,海內外市場聯動,從產業佈局、技術研發、資源整合等多個維度,深入推動資本與產業的融合,提高投資的廣度和深度,打造出多艘產業航母,共同助力中國產業發展。

而選擇荃銀高科是因為與中植集團的業務具有高度關聯性。自2014年以來,中植集團方面便圍繞大農業產業鏈,在新型農資、現代種養、食品加工等細分領域,已參與了多家上市龍頭企業的股權投資,其中包括園藝工程以及牧草行業龍頭企業蒙草生態(300355)、生物發酵領域龍頭的梅花生物(600873)、新型化養豬產業龍頭雛鷹農牧(002477)等。

環保方面,“中植系”主要投資了格林美、天翔環境、三聚環保、東方園林等企業,因為和康得新沒有過多交集不再贅述。

智慧城市方面主要投資了佳都科技、達華智慧,這個方面”中植系”旗下企業和康得新有交集。今年”中植系”旗下坤盛國際就與康得新簽訂了採購金額20億元的基於康得新核心技術的、搭載康得新全套軟硬體解決方案的設備。中泰創展成為公司二股東後,未來雙方不僅在新能源車、碳纖維等方面存在合作機遇,在基於公司裸眼3D 技術打造的智慧生活方面也帶來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新能源汽車方面,投資了康盛股份(002418)、康得新 以及和贛鋒鋰業成立合資公司。中植系”牽手康得新,或是為了其目前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專案,康得新目前已經與其控股股東康得集團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碳纖維車體及部件產業生態鏈的佈局。對於中泰創贏本次增持康得新,據相關人士表示,“有望推動康得新與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上下游聯動和技術水準的進一步提升。” 早在2014年,中植集團就聯手康盛集團,成立了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而在2015年11月12日,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則發佈了其最新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無“橋”輪邊驅動(第三代)、碳纖維複合材料車身等新能源汽車。在當時,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董事長陳漢康就表示,新能源汽車項目是目前中植集團產融結合的重點專案,中植集團將與優秀的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開展全面合作,從多個維度推動資本與產業的融合。

脈絡似乎越來越清晰了,中植的產融結合的大棋看上去還是段位比較高的,不同產業生態之間如果如他們所設想的發生化學反應,但願”中植系”和康得新能修成正果。從產業佈局來看,”中植系”更看重的應該是碳纖維和新能源汽車之間的整合,而碳纖維注入估計在2018-2019年了,所以此次投資應該週期會比較長。從公開資料來看”中植系”與康得新應該是真愛,在目前A股價值投資甚囂塵上的環境下,我相信”中植系”的戲路風格也會有所變化,康得新這麼大的盤子,爆炒的可能性不大,可能你要等到碳纖維注入的時候了,你是願意等呢,還是願意等呢,還是願意等呢。

順便分析一下,康得新最近的幾個指標都不好看,首先看融資融券最近兩個月(含停牌時間)康得新的融資淨買入為-3.16億,24天中有4天淨買入,20天淨賣出,不過有一天融資淨買入5.05億,不知道是哪個機構的大手筆。2017年深股通淨買入5.14億,其中10天淨買入,2天淨賣出,外資還是看好的,只是熱度不夠,沒有形成普遍認可。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陝國投減持了942.83萬股,建行興全社會責任混合型證券基金減持238.73萬股。康得新呢我個人是微賺,準備長期持有,正如但斌所說“守股比守寡都難”市場情緒無法預測,一切等待讓時間去發酵吧,等待碳纖維注入的那一天,水落石出,看是一地雞毛,還是遍地黃金。(作者:無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