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互金情報局:保監會:今後保險業絕不允許再出現所謂“特殊公司”;騰訊與中行達成戰略合作

來源: 金評媒

金評媒(https://www.jpm.cn)報導:互金資訊開啟全新一天, 金評媒帶您看互金圈大小事:保監會:今後保險業絕不允許再出現所謂“特殊公司”;騰訊與中行達成戰略合作;險企爭先恐後佈局保險科技。

政策監管

9月21至24日, 保監會在京舉辦局級主要領導幹部研修班。 會議指出, 深刻認識保險產品首先是一個消費品而非投資工具;正確看待保障型保險產品的市場空間;準確把握“保險業姓保”的衡量標準。 今後保險業絕不允許再出現所謂“特殊公司”。 推進從源頭強化對保險業的風險治理, 防範動機不純的投資人進入保險業。 積極穩妥處理突出風險隱患。 通過摸清風險底數、嚴控市場准入、治理股東虛假出資、規範產品開發、規範公司投資舉牌行為、嚴控流動性風險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控制增量風險, 減少存量風險, 堅決刹住風險累積蔓延的勢頭。 針對重點問題公司,

及時採取有針對性處置措施, 維護公司穩定和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保監會官網)

證監會強化保薦機構管理層督導責任

近日, 證監會發行部發佈發行監管問答, 進一步強化保薦機構管理層對保薦專案簽字責任的監管要求。 證監會指出, 保薦機構從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和再融資時, 應以保薦專案風控為核心, 建立健全保薦業務的內控制度。 保薦機構董事長、總經理應當在保薦項目首次申報檔, 包括招股說明書、發行保薦書、保薦機構盡職調查報告等檔中簽字確認, 並在招股說明書中出具聲明。 (證券時報)

行業動態

人行濟南分行推進支付標記化技術線上應用

近日, 金融時報報導人行濟南分行為從源頭控制資訊洩露和欺詐風險,

進一步強化支付敏感資訊安全防護, 該行正積極組織推進支付標記化技術線上應用。 目前, 山東已有13家城商行根據《中國金融移動支付支付標記化技術規範》標準, 面向個人和商戶提供二維碼支付服務。 (金融時報)

騰訊與中行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 中行宣佈與騰訊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定》, 同時中銀香港與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還簽署了《騰訊科技——中銀香港合作協定》。 據瞭解, 此前"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已於6月掛牌成立, 重點基於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共建普惠金融、雲上金融、智慧金融和科技金融。 (零壹財經)

中國互金協會:P2P網貸合同必須具備27項要素

近日,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制定並下發《互聯網金融個體網路借貸 借貸合同要素》團體標準徵求意見稿。 據悉, 此標準本標準規定了個體網路借貸業務中借貸合同的必備要素, 用於指導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制定借貸合同。 個體網路借貸業務相關合同中包含本標準必備要素以外資訊, 包括但不限於平臺權利義務、擔保、保險等, 其合同涉及借貸關係的相關條款應按照本標準使用。 (藍鯨財經)

險企爭先恐後佈局保險科技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搶佔保險科技賽道的時間和空間正在進一步縮小。

在螞蟻金服和平安保險佈局開放型“保險科技平臺”、眾安線上高估值赴港上市之際,更多保險公司加大了科技研發和應用力度——開發智慧保險顧問、接入雲計算、將人臉識別技術引入行銷服務流程、在農險承保理賠流程中進一步推進“豬臉識別”……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保險公司拿出近1%的營收用於科技投入。 不少保險業人士擔憂,如不擁抱科技,極可能在未來喪失“賽跑”的資格。 (證券時報)

上半年同業理財規模和占比“雙降” 整體收益率上行

近日, 中國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2017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下稱《報告》)顯示, 截至6月末, 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8.38萬億元, 較年初減少0.67萬億元, 同比增長8%, 但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35個百分點;其中, 同業理財餘額、占比較年初“雙降”, 餘額較年初下降31%, 占比較年初下降7個百分點。 但上半年理財收益率整體上行。《報告》顯示,2017上半年,終止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收益率從年初的平均3.5%左右上升至平均4.0%左右。(財新網)

熱門觀點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完全取締虛擬貨幣交易難實現 應正確引導投資者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認為,無論是叫停ICO還是關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都應與作為底層支撐的區塊鏈技術分開看。虛擬貨幣是全球化的區塊鏈資產,可以在境外或地下交易。隨著我國監管的趨嚴,虛擬貨幣的交易市場已經發生轉移,部分外移至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完全取締虛擬貨幣交易仍難以實現,只有正確引導投資者的投資心態,才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經濟日報)

但上半年理財收益率整體上行。《報告》顯示,2017上半年,終止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收益率從年初的平均3.5%左右上升至平均4.0%左右。(財新網)

熱門觀點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完全取締虛擬貨幣交易難實現 應正確引導投資者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認為,無論是叫停ICO還是關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都應與作為底層支撐的區塊鏈技術分開看。虛擬貨幣是全球化的區塊鏈資產,可以在境外或地下交易。隨著我國監管的趨嚴,虛擬貨幣的交易市場已經發生轉移,部分外移至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完全取締虛擬貨幣交易仍難以實現,只有正確引導投資者的投資心態,才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經濟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