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陳喬恩:我從小活在恐懼中,我很怕媽媽

陳喬恩, 一直以活潑開朗, 樂觀堅強的正能量形象示人。 但是她的童年並非是無憂無慮的。 在《旋風孝子》和《非常靜距離》節目中,

陳喬恩對於童年的“棍棒式教育”記憶猶新:“我從小活在恐懼中, 我很怕媽媽。 ”

這大概是她的童年陰影了。 等到她長大後, 哪怕是面對鏡頭, 面對幾千萬觀眾的注視, 在與自己的母親相處一個車廂的時候, 她還是無法快樂的交流, 營造母女和諧的畫面來。

還有央視名嘴, 董卿。 在15年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中, 董卿提到父親時現場痛哭。

原來, 董卿的父親對她十分嚴格, “每天早上到操場跑一千米, 而且不許照鏡子、要背詩背古文, 還不讓媽媽給她做新衣服”。 這些雖然為她的成就奠定了基石, 但是也成了陰影, 縈繞在她的心中。

這兩人都是中國式棍棒教育的典型例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在傳統的教育習慣中很常見。 這一種教育方式, 通過給孩子造成肉體上痛苦的方式, 讓他們長記性, 知尺寸, 簡單粗暴確是有效的。 例如, 以前很火的“虎媽”、“狼爸”。

但是, 這種教育方式是有副作用的。

輕則像陳、董二人一樣, 在心中留下一個坎, 使家庭親情蒙上一層陰影;重則會激起孩子的怨恨, 形成叛逆的性子, 甚至與在進行“教育”中失手, 給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損傷。

好在, 隨著教育觀念的進步, 父母一輩知識水準的提高, 棍棒式教育現象已經不多見。 那麼, 又該用什麼方法代替棍棒式教育呢?

個人認為, 家長應該要實現三個角色的轉變:

“法官”到“律師”。

孩子犯事後, 家長不應該像法官那樣, 聽從他人提供的資訊, 即直接判定孩子的對與錯。 而是應該做一個“律師”, 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當事人, 瞭解他的動機, 分析他的想法與行為, 並在此之上, 完成對孩子對與錯的判定。

“裁判”到“啦啦隊”。

在人生競技場, 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 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 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啦啦隊”的力量, 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 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 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馴獸師”到“鏡子”。

《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而,父母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親子教育永遠是一個偽命題。畢竟,在教育孩子上,往往千家千法,莫衷一是。但是,在孩子犯錯之際,多蹲下來聽聽他的解釋,而不是進行暴力或威脅,這也永遠是一個十分妥帖的步驟。

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而,父母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親子教育永遠是一個偽命題。畢竟,在教育孩子上,往往千家千法,莫衷一是。但是,在孩子犯錯之際,多蹲下來聽聽他的解釋,而不是進行暴力或威脅,這也永遠是一個十分妥帖的步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