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來電街電小電伏特+……共用充電寶“三國殺”戲份十足

《支點》記者 林楠

今年才火起來的共用充電寶,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多個城市都已現身, 並在這些城市的商場、火車站、機場、餐廳、咖啡館、酒吧等場景下蓬勃生長。

如今, 共用充電寶領域已有十幾家創業公司入場, 融資總額超過12億元。

有人認為, 共用充電寶迎來了“風口”。 可是, 真的是這樣的嗎?

共用充電寶火了

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

從使用方式上看, 這類模式與以來電為代表的模式類似:用戶在借出共用充電寶之後, 可帶離借出場地, 根據自身需求在不同地點的同品牌機櫃處就近歸還。

不同的是, 以街電為代表的共用充電寶, 主要佈局在餐廳、咖啡館、酒吧等相對封閉的小場景裡, 並以配備6-12個充電寶的小機櫃為主。

而在武漢徐東群星城, 還有另一類模式的共用充電寶, 即“固定模式下固定共用”, 代表品牌為北京伊電園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小電充電”。

與以街電為代表的模式一樣, 他們也是主攻餐廳、咖啡館、酒吧等小場景。

區別在於, 這些共用充電寶屬於“桌面型”, 即只能放在店內的桌面上使用, 不能拿出特定場所, 想要滿足的是在店內停留用戶的需求。

這三類模式, 基本概括了當前共用充電寶的發展情況。 用戶可通過APP、微信公眾號或支付寶來使用。

此外, 作為一種商業行為, 不論是哪種模式下的共用充電寶, 都有一定的收費標準。

拿來電來說, 租借時一般需要交納100元的押金, 30分鐘內免費, 超時後每小時收費2元, 一天10元封頂。 此外, 通過支付寶使用來電的用戶, 若芝麻分在600分及以上, 則可免押金使用。

街電也需交納99元的押金上使用。

小電充電的問題則是,

當用戶想用“桌面型”共用充電寶時, 時常會遇到沒電的情況。 這是因為, 不同於機櫃型共用充電寶是通過機櫃自主充電, “桌面型”共用充電寶需要人工充電, 商戶又會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及時充電。

表現之二是, 即便已經是共用充電寶的用戶, 也反映體驗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比如, 一些設備會出現故障:掃碼後無法連接設備, 使用時長和扣費計量不準確, 共用充電寶無法借出和歸還……

最讓他們不滿意的, 是共用充電寶的鋪設點位還不夠密, 並不是每次需要借還的時候, 身邊剛好有點位。

“如果能像共用單車那樣, 鋪設的點位再多點就好了!”這是用戶的普遍心聲。

的確, 來電雖已進入全國150多個城市, 但只有1700多台機櫃;街電在全國約30個城市有佈局,

因為均為小機櫃, 數量要多一些, 目前已有4萬多台;小電充電也是進入了30多個城市, 但未公佈具體投放數量……

和共用單車已在全國投放超千萬輛的數量相比, 共用充電寶的投放點位顯然有待提高。

如果說這些問題是共用充電寶面臨的“內憂”, 那麼“外患”也不容小覷。

有業內人士指出, 隨著無線充電、快充和高容量手機電池等技術的發展, 極有可能會對共用充電寶造成較大影響。

事實上, 挑戰者已經出現。 前不久“刷爆屏”的土豪金共用單車, 又被稱為“黃金聖鬥士”的“酷騎”, 就在共用單車上裝備了可給手機充電的卡座。 該充電裝置不僅配備了蘋果、安卓和Type-C三個介面, 還可對即將上市的iPhone8等手機進行無線充電。

不僅如此, iPhone8等不少機型, 均研發出了快充技術;華為、三星等也都在極力研發高容量手機電池, 以期提高手機續航能力。 如果這一切得以普及, 到時候共用充電寶還有“容身之處”嗎?

曹磊對此並不悲觀。 在他看來, 快充和高容量電池只是改變了使用者的充電頻率, 對共用充電寶的使用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外出狀態下人們依然對共用充電寶有需求。 至於無線充電技術, 他認為技術還不夠成熟, 還不足以對共用充電寶造成威脅。

王會娥的觀點雖稍有不同, 卻也同樣持積極態度。 她認為, 未來無線充電和快充技術反而可以和共用充電寶結合起來, 讓共用充電寶使用更加方便和快捷。 “反而是高容量電池可能給共用充電寶帶來衝擊, 但目前的技術不夠成熟,還談不上挑戰。”

任牧的回應,印證了王會娥的說法。他對《支點》記者表示,來電最新的戰略定位是“全場景移動電能共用網路”。未來,包括無線充電等在內,都將是來電共用充電寶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高容量電池呢?畢竟技術總有成熟的那一天。

“事實上,電池續航能力的提升與電池消耗能力相輔相成。”丁明磊說,“10多年前我們用諾基亞手機時,一周才充一次電,隨著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手機的能耗只會越來越高,高容量電池帶來的影響沒那麼大。”

“外患”究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現在還不得而知。

不過,這至少給涉足其中的企業敲響了警鐘:在還未獲得足夠多使用者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內患”問題,更好地吸引用戶,並搶先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

智慧手機充電頻率分佈

使用者、管道搶奪戰

“能否獲得更多用戶,取決於共用充電寶的鋪設密度和鋪設點位元是否有效,這就涉及到企業的供應鏈能力和管道拓展能力。”王會娥說,這是因為供應鏈能力決定了企業能否研發出穩定和好用的硬體產品,以及能否支撐足夠多的鋪設點位。管道拓展能力決定了企業能否在較短時間內開發出更多有效的場景,從而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這一點,企業當然也意識到了。

研發更便捷、性能更好的產品,成了他們的共同選擇。

比如,免費帶有蘋果、安卓和Type-C三種充電線的來電共用充電寶,即將正式投放市場;街電表示即將增設帶有Type-C充電線的共用充電寶;小電充電最新推出的共用充電寶,則可實現自動檢測產品電量情況,督促商戶在方便時及時充電,從而為使用者提供穩定充電服務。

不僅如此,企業也在將共用充電寶涉及到的通信模組、身份識別、健康度檢測、模組接納等技術問題逐步完善,未來故障率會大大降低。

產品性能有了一定保障之後,企業之間比拼的便是產品覆蓋密度,跑馬圈地也就成了常態。

來電宣稱,要在兩年內鋪設10萬台大機櫃、50萬-80萬台小機櫃;街電則放言,到今年底要達到500萬台的鋪設量;小電充電也表示,計畫今年投放360萬台“桌面型”共用充電寶……

這意味著,管道爭奪戰已不可避免。

“誰先搶佔更多的場景,誰就佔有優勢。”丁明磊說,“一般而言,你進去了別人就很難進去,管道排他性較強。”

“以往有很多管道都是免費合作模式,現在已經有管道開始採取合作分成的方式了。”丁明磊補充說,隨著爭奪戰越打越激烈,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普遍。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

王會娥指出,無論是供應鏈還是管道拓展,都得靠資本支撐。

丁明磊表示,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資本是誰能搶先佔據更多市場的重要因素。

何況,目前都在跑馬圈地的企業,通過租借共用充電寶獲得的收益,還不足以盈利,未來寄予期望的廣告、大資料、支付等方面,也還需要累積更多使用者之後,才能真正有所收益。

而共用充電寶所涉及的產品、機櫃、管道、運營等成本並不是小數目。以來電為例,每個共用充電寶的成本約90元,每台大機櫃成本約3萬元。按照來電未來兩年要鋪設10萬台大機櫃(40個充電寶)的計畫,僅算上產品和機櫃的成本,都不是小數目。

當然,包括來電、街電、小電充電、“伏特+”等在內的企業,均已獲得了融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2億元的資金湧入了共用充電寶領域。多位業內人士預測,未來還將有更多資金“殺”進來。

毫無疑問,一場搶奪用戶和管道的大戰已不可避免。

但目前的技術不夠成熟,還談不上挑戰。”

任牧的回應,印證了王會娥的說法。他對《支點》記者表示,來電最新的戰略定位是“全場景移動電能共用網路”。未來,包括無線充電等在內,都將是來電共用充電寶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高容量電池呢?畢竟技術總有成熟的那一天。

“事實上,電池續航能力的提升與電池消耗能力相輔相成。”丁明磊說,“10多年前我們用諾基亞手機時,一周才充一次電,隨著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手機的能耗只會越來越高,高容量電池帶來的影響沒那麼大。”

“外患”究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現在還不得而知。

不過,這至少給涉足其中的企業敲響了警鐘:在還未獲得足夠多使用者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內患”問題,更好地吸引用戶,並搶先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

智慧手機充電頻率分佈

使用者、管道搶奪戰

“能否獲得更多用戶,取決於共用充電寶的鋪設密度和鋪設點位元是否有效,這就涉及到企業的供應鏈能力和管道拓展能力。”王會娥說,這是因為供應鏈能力決定了企業能否研發出穩定和好用的硬體產品,以及能否支撐足夠多的鋪設點位。管道拓展能力決定了企業能否在較短時間內開發出更多有效的場景,從而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這一點,企業當然也意識到了。

研發更便捷、性能更好的產品,成了他們的共同選擇。

比如,免費帶有蘋果、安卓和Type-C三種充電線的來電共用充電寶,即將正式投放市場;街電表示即將增設帶有Type-C充電線的共用充電寶;小電充電最新推出的共用充電寶,則可實現自動檢測產品電量情況,督促商戶在方便時及時充電,從而為使用者提供穩定充電服務。

不僅如此,企業也在將共用充電寶涉及到的通信模組、身份識別、健康度檢測、模組接納等技術問題逐步完善,未來故障率會大大降低。

產品性能有了一定保障之後,企業之間比拼的便是產品覆蓋密度,跑馬圈地也就成了常態。

來電宣稱,要在兩年內鋪設10萬台大機櫃、50萬-80萬台小機櫃;街電則放言,到今年底要達到500萬台的鋪設量;小電充電也表示,計畫今年投放360萬台“桌面型”共用充電寶……

這意味著,管道爭奪戰已不可避免。

“誰先搶佔更多的場景,誰就佔有優勢。”丁明磊說,“一般而言,你進去了別人就很難進去,管道排他性較強。”

“以往有很多管道都是免費合作模式,現在已經有管道開始採取合作分成的方式了。”丁明磊補充說,隨著爭奪戰越打越激烈,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普遍。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

王會娥指出,無論是供應鏈還是管道拓展,都得靠資本支撐。

丁明磊表示,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資本是誰能搶先佔據更多市場的重要因素。

何況,目前都在跑馬圈地的企業,通過租借共用充電寶獲得的收益,還不足以盈利,未來寄予期望的廣告、大資料、支付等方面,也還需要累積更多使用者之後,才能真正有所收益。

而共用充電寶所涉及的產品、機櫃、管道、運營等成本並不是小數目。以來電為例,每個共用充電寶的成本約90元,每台大機櫃成本約3萬元。按照來電未來兩年要鋪設10萬台大機櫃(40個充電寶)的計畫,僅算上產品和機櫃的成本,都不是小數目。

當然,包括來電、街電、小電充電、“伏特+”等在內的企業,均已獲得了融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2億元的資金湧入了共用充電寶領域。多位業內人士預測,未來還將有更多資金“殺”進來。

毫無疑問,一場搶奪用戶和管道的大戰已不可避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