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淨利潤兩位數增長,卻遭摩根大通“差評”!徽商銀行什麼情況?

12張罰單暴內部監管混亂, 徽商銀行儘管淨利潤保持兩位數增長, 仍被摩根大通嫌棄。

9月25日, 摩根大通發表研究報告, 下調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徽商銀行,

03698.HK)2017-2019年盈利預期分別5%、9%及14%, 目標價由3.8港元下調至3.7港元, 維持“減持”評級。

而去年同期, 因徽商銀行受惠於安徽經濟的強勁增長, 摩根大通對徽商銀行的盈利預測為2016-2018年分別上調1%、不變及上調6%, 目標價由3.5元上調至3.85元, 評級“中性”。 為何短短一年時間, 摩根大通不僅下調了對徽商銀行的股價預期, 並有意“減持”?是徽商銀行的經營業績不好嗎?

據徽商銀行2017年中報顯示, 上半年, 徽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8.15億元, 同比增長6.37%;同期歸屬于本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7.8億元, 同比增長10.92%。 同期, 國內商業銀行的累計淨利潤同比增長僅為7.92%。

在上市銀行整體盈利增速持續放緩, 淨利潤個位數增長已成常態的當下。 徽商銀行仍保持兩位數的淨利潤增長,

為什麼摩根反而降低了其盈利預期?

公眾持股不足20%, 迫近停牌線

8月31日, 徽商銀行發公告稱, 該行目前的H股公眾持股量為19.68%, 仍低於港交所規定最低25%的水準。

港交所上市規則8.08規定, 發行人已發行股本總額必須至少有25%由公眾人士持有。 同時,

上市規則8.08(1)(d)亦表示交易所可酌情接納介乎15%至25%之間的一個較低的百分比。 但是, 如果公眾持股量降至15%以下, 港交所會要求發行人的證券停牌。

去年5月11日, 徽商銀行第一次發公告表示, 其H股公眾持股比例低於港交所規定的25%紅線。 時隔不足一個月, 徽商銀行再次發公告稱, 該行的公眾持股比例已由24.12%進一步下降至20.05%。

今年6月27日, 徽商銀行再次發公告稱,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宋基會)及其關聯公司通過其間接控制的中靜新華香港增持徽商銀行H股權益。 宋基會間接持有徽商銀行已發行普通股增加至14.20%。 徽商銀行的H股的公眾持股量進一步下降至約19.68%, 更加逼近港股最低公眾持股停牌線。

不僅如此, 筆者發現, 近年來, 隨著徽商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

資本消耗也隨之加大。 從2013年開始, 徽商銀行連續3年資本充足率持續下降, 目前面臨補充資本的迫切壓力。

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在2018年底前達到《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規定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對於非系統重要性銀行, 銀監會要求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7.50%, 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50%, 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0.50%。

據半年報顯示, 2017年上半年, 徽商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62%, 同比下降0.27個百分點。 為維持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在監管預警底線之上, 徽商銀行甚至從股東分紅方案中“截留”利潤。

大股東和徽商銀行鬥爭不斷, A股IPO終止

據公開資料顯示, 徽商銀行為了留存利潤補充資本以及滿足最低資本充足率的監管預警底線的需要,

維護該行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今年3月份, 徽商銀行對外宣佈的2016年度分紅預案——擬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息10股0.61元(含稅), 與該行2015年每10股1.59元(含稅)分紅相比出現了較大下降。

大股東“中靜系”認為為補充資本而減少股東分紅的方案並不合理, 對此, “中靜系”提交了一份與原分紅方案相差巨大的議案。 根據“中靜系”的分紅方案, 徽商銀行要每股派發紅利0.193元(含稅)。 因為徽商銀行表示不會撤回已提交股東大會的相關分紅議案, 並要求股東合理酌情投票, 最後兩份截然不同的分紅方案被拿到股東大會上公開PK。

事實上, 這已不是“中靜系”第一次與徽商銀行董事會叫板。

中靜系與徽商銀行的首次正面交鋒始于2015年度股東大會上, 徽商銀行提出的發行優先股的議案遭到中靜實業的反對,並最終交由該行股東大會進行表。並且,徽商銀行臨時提交的終止境外非公開發行優先股議案也未獲通過。

最終,在徽商銀行召開的股東大會上,雖然,徽商銀行董事會的分紅方案獲得通過,作為最終執行方案,但是,大股東“中靜系”與徽商銀行董事會的較量已嚴重影響徽商銀行的A股IPO進程。

早在2015年6月18日,徽商銀行就已經提交了A股上市招股書,今年7月,該上市計畫已然終止。

據相關媒體報導,造成徽商銀行IPO終止的原因,正是由於“中靜系”下公司中靜實業作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以及其實控人作為該行非執行董事未在徽商銀行上市申報材料更新稿件上簽字所致。

至於“中靜系”拒絕在徽商銀行申報材料更新稿上簽字原因是否只是藉口(畢竟第一次初次提交申報材料徽商銀行所有董監高一致簽名了的)我們姑且不談。那麼,徽商銀行究竟存在什麼樣的治理疏漏,讓“中靜系”這個個性十足的大股東,寧肯終止IPO,也要減持拒絕簽字呢?

12張罰單曝內部監管混亂

據相關媒體報導,除了分紅方案,“中靜系”曾先後反對徽商銀行提交的包括財務決算報告、董事會工作報告等在內的7個議案。

徽商銀行內部治理規則究竟是怎樣的,或許無從查證,但是根據徽商銀行2017年以來12次收到罰單,足以折射出其內部管理的混亂。

據統計,今年以來,徽商銀行因貼現資金回流至出票人、貸款資金轉存定期存單用於票據業務質押、貸款資金被改變用途、信貸資金回流借款人帳戶、為客戶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票據業務、銀行承兌匯票質押物存單來源於信貸資金、分行多次發生運營中斷、違規承諾理財產品收益等原因,先後收到安徽銀監局開出的12張罰單,處罰金額總計達230萬元,成銀監處罰大戶。

筆者梳理發現,徽商銀行的12張罰單涉及九家分支銀行,分別為銅陵分行、池州分行、淮北分行、宿州埇橋支行、滁州分行、亳州分行、黃山分行、宣城分行、合肥分行。其中最大的一張罰為安徽銀監局對徽商銀行合肥分行罰款50萬元,因該行違規承諾理財產品收益。

徽商銀行不足九個月收到12張罰單,平均每月收到1.33張罰單的概率,在申報IPO時,不可避免會收到證監會的質疑。與其被迫被否,不如提前終止整頓,這不只是“中靜系”的想法,也是徽商銀行其他部分股東的想法,畢竟在徽商銀行IPO申報材料更新稿中,還有其他股東也沒有簽字。

雖然徽商銀行近幾年的經營業績一直發展迅猛,但是內部管理混亂,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其繼續發展,甚至會對公司造成致命打擊。摩根大通突然降低對徽商銀行的預期收益,恐怕和它的內部治理缺陷不無關係。

徽商銀行提出的發行優先股的議案遭到中靜實業的反對,並最終交由該行股東大會進行表。並且,徽商銀行臨時提交的終止境外非公開發行優先股議案也未獲通過。

最終,在徽商銀行召開的股東大會上,雖然,徽商銀行董事會的分紅方案獲得通過,作為最終執行方案,但是,大股東“中靜系”與徽商銀行董事會的較量已嚴重影響徽商銀行的A股IPO進程。

早在2015年6月18日,徽商銀行就已經提交了A股上市招股書,今年7月,該上市計畫已然終止。

據相關媒體報導,造成徽商銀行IPO終止的原因,正是由於“中靜系”下公司中靜實業作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以及其實控人作為該行非執行董事未在徽商銀行上市申報材料更新稿件上簽字所致。

至於“中靜系”拒絕在徽商銀行申報材料更新稿上簽字原因是否只是藉口(畢竟第一次初次提交申報材料徽商銀行所有董監高一致簽名了的)我們姑且不談。那麼,徽商銀行究竟存在什麼樣的治理疏漏,讓“中靜系”這個個性十足的大股東,寧肯終止IPO,也要減持拒絕簽字呢?

12張罰單曝內部監管混亂

據相關媒體報導,除了分紅方案,“中靜系”曾先後反對徽商銀行提交的包括財務決算報告、董事會工作報告等在內的7個議案。

徽商銀行內部治理規則究竟是怎樣的,或許無從查證,但是根據徽商銀行2017年以來12次收到罰單,足以折射出其內部管理的混亂。

據統計,今年以來,徽商銀行因貼現資金回流至出票人、貸款資金轉存定期存單用於票據業務質押、貸款資金被改變用途、信貸資金回流借款人帳戶、為客戶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票據業務、銀行承兌匯票質押物存單來源於信貸資金、分行多次發生運營中斷、違規承諾理財產品收益等原因,先後收到安徽銀監局開出的12張罰單,處罰金額總計達230萬元,成銀監處罰大戶。

筆者梳理發現,徽商銀行的12張罰單涉及九家分支銀行,分別為銅陵分行、池州分行、淮北分行、宿州埇橋支行、滁州分行、亳州分行、黃山分行、宣城分行、合肥分行。其中最大的一張罰為安徽銀監局對徽商銀行合肥分行罰款50萬元,因該行違規承諾理財產品收益。

徽商銀行不足九個月收到12張罰單,平均每月收到1.33張罰單的概率,在申報IPO時,不可避免會收到證監會的質疑。與其被迫被否,不如提前終止整頓,這不只是“中靜系”的想法,也是徽商銀行其他部分股東的想法,畢竟在徽商銀行IPO申報材料更新稿中,還有其他股東也沒有簽字。

雖然徽商銀行近幾年的經營業績一直發展迅猛,但是內部管理混亂,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其繼續發展,甚至會對公司造成致命打擊。摩根大通突然降低對徽商銀行的預期收益,恐怕和它的內部治理缺陷不無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