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物」涇川縣幹群合力,頻頻徵集流散文物

近年來, 涇川縣博物館積極改善館內文物的展示條件, 在硬體建設嚴重不足的前提下, 因地制宜, 按照標準化要求對展廳進行了改造提升, 加大免費開放工作力度。 同時通過“五進”活動加大“流動博物館”的展出力度, 深入全縣開展專題講座、宣傳文物保護及文物徵集政策, 密集的活動舉措使得文物保護工作深入全縣廣大群眾人心, 頻頻徵集到流散文物。

01

義務植樹意外發現舊石刻文古物

3月27日, 是涇川縣2017年春季關義務植樹活動的第一天, 涇川縣博物館在植樹造林勞動工地的一處廢棄窯洞中發現了若干件舊石刻等古物。

博物館迅速安排參加植樹活動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辨認。 這些石刻有石虎、佛造像、石槽共3件, 均屬清及民國物件。 尤其是石虎, 雖然剝蝕嚴重, 卻簡約古樸、生動傳神, 極為罕見。 經過初步清理, 涇川縣博物館第一時間將石虎等物運回博物館, 以作進一步研究。

遺留在廢舊宅基內的石雕像, 簡約古樸、生動傳神, 極為罕見, 疑為石虎。

02

涇川縣一村民捐贈收藏8年的北朝佛身

同一天, 涇川縣城關鎮共池村村民趙先生開著三輪車拉著一件附滿泥土的石雕來到涇川縣博物館, 見到館長後趙先生直言要將這件自己收藏了8年的文武捐贈給涇川縣博物館。 趙先生介紹, 他帶來的是一尊造型精美的佛身, 這尊佛身是他8年前在建造自家房屋時, 從墊土中意外發現的。 因為當時墊土來源混雜, 既有黃土、也有建築垃圾, 無法判斷其出土地, 但可以肯定的是, 這尊佛身的出土地不會超越城關鎮的共池、水泉寺兩個村子的範圍。 當時發現後, 因不知如何處置,

於是他將佛像重新選址進行了掩埋。

趙先生用三輪車拉來的石雕, 用一個編織袋包裹著, 石雕附滿泥土。 經過縣博物館文物鑒定小組鑒定, 初步確定這是一尊北朝時期的石佛身造像, 像高50cm, 為砂岩質材料, 雕刻刀法流暢, 尚有彩繪, 品相較為完好, 遺憾的是頭部已經遺失,

但仍不失為同時期的精品力作。

經過涇川縣博物館專業技術人員初步清理後的佛身正面, 衣紋生動, 尤其是手部雕刻清晰傳神。

佛身右側彩繪明顯

佛身左側,衣紋自然飄逸,有隨風即動之感

當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向趙先生徵詢獎勵意見的時候,趙先生說:“我要是圖錢,我就拿到古玩市場上去了,而不會來博物館。我覺得只有交給博物館才是佛像最好的歸宿,因為你們能管理好、宣傳好。”經過商議,縣博物館主動按照較高標準對趙先生的義舉進行了獎勵,並頒發了收藏證書。

今年1至3月份,通過野外文物巡查及群眾告知、捐獻等方式,涇川縣博物館徵集到了包括韓恭王壙志蓋、韓恭王夫人李氏壙志、“會仙亭”遊記碑等珍貴文物,均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此次進館收藏的石虎及彩繪石佛像,又是我館文物保護宣傳及文物徵集工作中的重大收穫。

佛身左側,衣紋自然飄逸,有隨風即動之感

當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向趙先生徵詢獎勵意見的時候,趙先生說:“我要是圖錢,我就拿到古玩市場上去了,而不會來博物館。我覺得只有交給博物館才是佛像最好的歸宿,因為你們能管理好、宣傳好。”經過商議,縣博物館主動按照較高標準對趙先生的義舉進行了獎勵,並頒發了收藏證書。

今年1至3月份,通過野外文物巡查及群眾告知、捐獻等方式,涇川縣博物館徵集到了包括韓恭王壙志蓋、韓恭王夫人李氏壙志、“會仙亭”遊記碑等珍貴文物,均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此次進館收藏的石虎及彩繪石佛像,又是我館文物保護宣傳及文物徵集工作中的重大收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