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如何擦亮紡織服裝這張寧波的傳統名片?甬籍院士這樣支招

紡織服裝是寧波的傳統優勢產業。 新時期, 這個傳統產業遇到了什麼新問題?廣大的紡織服裝企業又該如何在新的市場裡找尋新亮點、形成新增長?日前,

一場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院士諮詢會在寧波市海曙區舉行。 包括甬籍院士、東華大學博士生導師俞建勇在內的一眾大咖圍繞“轉型”主題, 為寧波紡織服裝產業問診把脈。

寧波紡織服裝產業到底有多強?看海曙就知道了。 作為浙江省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的服裝之都, 這些年, 海曙紡織服裝業積極加快品牌建設, 產業規模、層次、貿易不斷發展和提升, 全區現有規模以上的紡織服裝企業近兩百家, 年產值近400億元, 擁有雅戈爾、太平鳥、博洋、獅丹努等一大批知名的服裝企業和服裝品牌, 在海內外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可是, 再強勢的產業, 也需應對時代的挑戰。

諮詢會一開始, 海曙區副區長金昕就直言不諱地表示:海曙的紡織服裝業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主要體現在產能相對過剩與環境資源的壓力, 體現在世界經濟動盪與宏觀調控的雙重影響, 在這樣一種形勢下, 轉型升級是海曙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唯一可選的正確道路。 ”

金昕透露, 海曙區已被列為全省兩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行業行動計畫服裝製造業的試點區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 如何引導和幫助服裝企業進入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的新階段?整合資源、創新模式、連接上下游、找到行業發展的新動能, 對於海曙而言, 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

紡織服裝產業遇到的這一些問題,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俞建勇看來,

並不新鮮。 他認為, 這個現象應當放在全國大的背景下來看。

“看資料, 現在全國紡織業進入了新經濟新常態的情況下, 我們現在的GDP是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七的區域裡面在運行, 這兩年國家紡織行業總產值基本上是百分之五點幾, 2016年降到百分之四點幾, 這是一個總判斷。 寧波在經濟新常態發展過程當中, 當然也會有這樣一個逐漸的起伏過程。 ”

作為甬籍院士, 很少有人比俞建勇對寧波紡織服裝產業更瞭解, 也更有感情。 1981年, 俞建勇考入華東紡織工學院(後改名中國紡織大學, 今為東華大學)就讀紡織材料專業。 十年後成為該校紡織材料專業博士研究生, 並留校任教。 近年來, 俞建勇主持完成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專案、國家重大軍工配套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以及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等重點科研專案, 國家、省部級專案多達40多項。 他也是2013年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中惟一一位元紡織工程領域院士。

有了問題, 當然要正視。 在隨後的發言中, 俞建勇不斷提及的一個詞就是創新。

“我們要形成創新系統, 產業鏈從原料到加工, 物理加工到化學生物加工, 到最後的製成品, 這個是一條主線, 然後向裝備和自動化轉移。 我們現在把這個東西整合起來放在一塊也行, 以智慧製造把它串聯起來, 我們叫做一根主線串聯起來, 形成這樣的系統。 ”

在俞建勇看來, 企業有效的創新有三個層次——

一個是系統性的創新。 “所謂系統創新, 你要有一個創新的組織機構保障, 要有一個創新的整個規劃性的引領, 要有一個創新流程, 甚至要有長規劃, 要有創新的隊伍去做這個事情, 要有一些創新的專案作為載體去落實, 總之, 要努力把這樣一個系統建立起來。 ”

第二個是可持續的創新。 “你不是說我今年搞這個產品,這種創新使得你每年能夠有系統的東西出來,這個才是我們創新的動能。對吧?就像IBM的實驗室,幾年下來很多東西看起來沒用,但它能持續保持在科技的頂尖位置,不是靠某一樣東西。”

第三個是開放式的創新。“各個開放資源要融入你這個企業來,產學研是一方面,當然還有國際的創新,總之,要學會把各類資源有效整合。”

當天的諮詢會上,海曙多家紡織服裝龍頭企業還紛紛圍繞各自感興趣的問題發問。“紡織服裝行業未來值得產業化的熱點在哪裡?”“互聯網、智慧化怎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經營?“紡織行業在綠色製造道路上如何改進完善?”“傳統製造如何從設計走向文化創新、文化融合,乃至跟城市發展相融合?……俞建勇一一耐心進行了解答、梳理,現場氣氛十分熱絡。

“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企業一定要加大人才培育和產品開發力度,形成創新系統,將紡織服裝的產業鏈向智慧化、高端化轉移。”俞建勇總結道。

這樣一場諮詢會,在寧波市科協主席陳文輝看來,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智庫服務本來就屬於科協工作的範疇。”陳文輝介紹,原來的院士工作站是院士服務一個規模以上重點,或者是領軍企業,說到底還是服務一個企業,以後,寧波市科協要進一步發揮優質的創新資源,讓院士不僅僅為一個企業服務,為一個行業服務,而是為整個寧波的產業經濟發展服務。

“就像今天,我們討論的不是一個細節問題,而是一個戰略問題,我覺得剛才幾位企業家提出來的都是戰略層面的問題,是以後的發展方向,我覺得這個都是符合我們智庫服務的範疇,而這樣一個傳統優勢產業院士諮詢會,我覺得就是一種新型的智庫服務方式。”

“你不是說我今年搞這個產品,這種創新使得你每年能夠有系統的東西出來,這個才是我們創新的動能。對吧?就像IBM的實驗室,幾年下來很多東西看起來沒用,但它能持續保持在科技的頂尖位置,不是靠某一樣東西。”

第三個是開放式的創新。“各個開放資源要融入你這個企業來,產學研是一方面,當然還有國際的創新,總之,要學會把各類資源有效整合。”

當天的諮詢會上,海曙多家紡織服裝龍頭企業還紛紛圍繞各自感興趣的問題發問。“紡織服裝行業未來值得產業化的熱點在哪裡?”“互聯網、智慧化怎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經營?“紡織行業在綠色製造道路上如何改進完善?”“傳統製造如何從設計走向文化創新、文化融合,乃至跟城市發展相融合?……俞建勇一一耐心進行了解答、梳理,現場氣氛十分熱絡。

“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企業一定要加大人才培育和產品開發力度,形成創新系統,將紡織服裝的產業鏈向智慧化、高端化轉移。”俞建勇總結道。

這樣一場諮詢會,在寧波市科協主席陳文輝看來,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智庫服務本來就屬於科協工作的範疇。”陳文輝介紹,原來的院士工作站是院士服務一個規模以上重點,或者是領軍企業,說到底還是服務一個企業,以後,寧波市科協要進一步發揮優質的創新資源,讓院士不僅僅為一個企業服務,為一個行業服務,而是為整個寧波的產業經濟發展服務。

“就像今天,我們討論的不是一個細節問題,而是一個戰略問題,我覺得剛才幾位企業家提出來的都是戰略層面的問題,是以後的發展方向,我覺得這個都是符合我們智庫服務的範疇,而這樣一個傳統優勢產業院士諮詢會,我覺得就是一種新型的智庫服務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