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誰此刻孤獨,就永遠孤獨|理想國9

秋天不可阻擋地來了。 落葉紛飛的時節, 正如里爾克詩裡所說, 適合讀書, 徘徊, 並寫下長長的信。

理想國十月書訊, 願每一頁紙張都如秋日一般,

觸感清冽, 內容堅實。

1.

解說疾病的人

[美] 裘帕·拉希莉 著

盧肖慧 吳冰青 譯

文學

(近期上架)

創造普利策文學獎史上最年輕得獎者紀錄, 並保持至今;全球暢銷1500萬冊, 狂攬美國多項文學大獎。 世上本沒有說不明白的痛苦, 說得久了, 只剩聽不懂的孤獨

小說集《解說疾病的人》收錄了九個獨特的故事, 講述了那些在襲以成俗的祖先傳統與令人迷惑的新世界之間, 被時代忽視的喁喁私語。 妙入毫顛的情節, 細膩溫柔的筆觸, 《解說疾病的人》將那些時代的錯位者和故土的異鄉人帶到了書頁之上——或者說, 將讀者帶入了他們之間。

2.

飛行家

雙雪濤 著

文學︱小說

(已上架)

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原創小說, 《平原上的摩西》作者又一力作。

最具潛力的青年小說家, 九故事講述凡人的尊嚴與自由, 喚醒人性深處溫柔的奇跡 。

極具畫面感和衝擊力的語言, 本書收入的《北方化為烏有》、《刺殺小說家》、《光明堂》均有影視拍攝計畫。

雙雪濤的作品之中有村上春樹、王小波, 以及許多西方現代小說的影子。 除此之外, 《飛行家》將寫實與傳奇、童話、寓言交織起來, 生存的困頓、人性的困境、命運的困厄, 盡現其中;歷史與人性的複雜張力, 被編織進故事的紋理裡。

3.

甲馬

默音 著

長篇小說︱文學

(近期上架)

路內、周嘉甯、徐則臣、郭玉潔 特別推薦。 自由穿梭現實與奇幻的文字雕刻師默音, 歷時八年創作, 一個尋回時間的故事

記憶是不是有個另外的去處?像時間一樣老, 像死亡一樣緘默的某個地方。

甲馬, 上有祈福神像的木刻版畫, 雲南人在七月半和春節買來燒紙祈禱平安所用。 彌渡謝家另有一套秘傳的甲馬紙,

唯有家族中一部分具有“夢見”之力的人才能夠驅使。 謝家人以甲馬窺見他人的過往, 為人療心傷, 解心結。

十九歲的男孩謝曄從雲南到上海, 尋找生下他後即拋開家庭回到上海的生母。 謝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復旦大學退休教授蘇懷殊的家庭相冊, 裡面有蘇懷殊少女時代在西南聯大求學時的照片。 與她合影的年輕人, 竟是謝家最傳奇的男人, 他稱作“小爺爺”的謝德。 出於好奇, 謝曄設法探尋小爺爺的過往, 也因此認識了蘇懷殊的外孫女安玥。 兩個年輕人一同踏上尋舊之旅, 最終將他們引入始料未及的境地。

小說跨越西南聯大、知青們的景洪農場、千禧年之前的上海。 謝曄一心探究的“母親為何拋棄家庭”這一問題的答案, 比他所預想的更殘酷。

4.

我們唱

葉三 著

文學︱隨筆

(已上架)

正午書系”第一部,馮唐、老狼、張瑋瑋 傾情推薦。

《我們唱》是葉三近些年對一些音樂人的訪談合集,共記錄了十二位元音樂人的故事。

大鵬與小管、“生命之餅”吳維、老狼、袁惟仁、張楚、李志、“五條人”阿茂與仁科、趙牧陽、“野孩子”張瑋瑋和郭龍……斷斷續續、兜兜轉轉,葉三將她生命中這些與音樂相關的朋友們,放進了這部“音樂故事集”裡。

不論是隱沒台後的詞人、樂評人,還是聚光燈下的歌者、演奏者,紛紛從時間和空間的各個角落裡聚攏而來,奏上一曲有關青春、夢想與自由的生命之歌。這是他們的歌與故事,更是我們的熱愛與回憶。

5.

自由與愛之地:入以色列記

雲也退 著

非虛構︱旅行文學

(已上架)

沒景點、沒攻略的上乘旅行書寫,呈現不一樣的以色列和不一樣的猶太人,以及一段奇妙的心靈之旅。李宗陶、梁文道、許知遠、張定浩激賞分享!

這是一部特別的非虛構,作者雲也退以他在以色列的一所集體農莊(基布茲)勞動的一個月為主線,穿插敘述了他在以色列各地行走的見聞和思考。在雲也退的筆下,以色列是一個充斥著矛盾的地方,既安全又危險,既貧瘠又富裕,時而保守時而開放,以色列人的頭腦以頑固著稱,但又能向創新敞開各種可能。

書中描寫了一群表面上非常“不思進取”的猶太人,他們安於村莊勞動,堅持修行、冥想、過集體生活、討論一些似乎毫無意義的問題,然而,這些“農民”的形象卻折射出了以色列這個國家一再成功的奧秘,而他們積極的生活實踐也蘊含著改造社會、創造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動人抱負。

【基布茲】是類似我們的人民公社的集體農場,是一個具有深刻社會主義烙印的組織,一個烏托邦式的獨特存在,它也是以色列國家的驕傲,一度是人類合作生存的典範之作。然而它也終於走向窮途末路。書中完整展現了基布茲的世界,衣、食、起、居,勞作和冥想,是對基布茲生活的非常生動、具體的記錄。

一個如此不同的國度,悲痛、勇敢、智慧;一程奇妙的精神之旅,桃花源式的美好,卻終究走向失敗的美麗。

6.

每個人的戰爭:抵禦癌症的有效生活方式

[法]大衛·賽爾旺-施萊伯 著

張俊 譯

醫學︱健康

(近期上架)

精英醫師的18年抗癌歷程,彩圖呈現抗癌日常行動科學指南。兩次榮膺《紐約時報》暢銷書,常居Amazon癌症類圖書榜首。國際權威機構安德森癌症中心院長約翰·孟德爾松力薦。

作者大衛·賽爾旺-施萊伯博士既是癌症患者,更是一位有優異科研背景和深厚人文關懷的醫生。該書綜合前沿科研成果、18年抗癌經驗,是一本有充分科學研究支撐的防癌抗癌指南;兼具飽含哲思的個人回憶,與身為精神科醫生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關懷的經歷,又是一本為癌友點燃信心和鬥志、提供安慰和紓解的陪伴之書。

7.

白瓷之路:穿越東西方的朝聖之旅

[英]艾德蒙·德瓦爾 著

梁卿 譯

文化史︱紀實

(近期上架)

“瓷器就是中國,瓷器就是前往中國的路。”一部近代中西文明交流獨一無二的史詩。

如今司空見慣的瓷器,歷史上卻是連接中西世界的強大媒介。《白瓷之路:穿越東西方的朝聖之旅》通過瓷器自中國傳入歐洲數百年間發展演變的恢弘歷史,講述了獨一無二的近代中西文明交流的史詩故事。

世界級陶瓷藝術家、《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艾德蒙?德瓦爾是目前絕無僅有的同時專精瓷器藝術與人文歷史的作者,《紐約客》雜誌譽之為“最擅長說器物故事的大師”。德瓦爾歷時18個月穿越歐亞,尋訪幾座世界性瓷都,利用傳教士書信、中國皇宮收藏清單、歐洲王侯與煉金師傳記、地區史等大量史料,生動地呈現了一條浩渺輝煌的白瓷之路,其中的歷險、爭鬥、發明、貿易與財富故事驚心動魄,並且長久地影響了東西方之間的關係。

本書對瓷器的偉大傳統及其之于現代世界的意義做了有力的詮釋,榮獲《柯克斯評論》2015年度最佳非虛構作品。

8.

維米爾的帽子: 17世紀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

[加] 蔔正民 著

黃中憲 譯

歷史︱文化

(已上架)

著名漢學家蔔正民的代表作,“馬克·林頓獎”獲獎作品。

作者通過七幅油畫、一件荷蘭產的青花瓷盤上的細微之處,探尋其背後的世界。於是,我們可以在看似無關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屬東印度公司興盛的跨洋貿易,看到軍官的氊帽裡隱藏有尋找中國之路的熱情,看到一條由歐美和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之河、煙葉數十年間便風靡世界各地。

17世紀的人們,依託航海技術的發展,跳脫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像並追尋萬里之外的異域。他們賭上故鄉,奔赴各地,將世界連為一體。一些普通人也被貿易旋風吹起,撒落到異國他鄉。世界曾經孤立的的地區被連接成一個全球交流網路,這個變革沒有人預測得到,也無人能夠扭轉。四個世紀以後的我們,對此恍若相識。

9.

南畫的形成:中國文人畫東傳日本初期研究

徐小虎 著

劉智遠 譯

繪畫︱藝術史

(近期上架)

著名藝術史學者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以異域之眼,重新為文人畫定位。

本書對1799 年以前傳入日本的中國繪畫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從文人畫在中國的發展和在日本的接受與轉化,探討日本南畫的形成。

書中把南畫的最初階段界定在1661年至1799年之間,在這一百多年中,很多新的中國藝術元素傳入日本,日本藝術家以獨特的立場進行拒絕和選取,巧妙轉化成日本的表現樣式,最終形成典型的南畫,從而融入了日本的文化範疇。

中國文人畫以中斷、零碎的樣態呈現於日本,不僅影響了日本的收藏、對中國作品的品評與水墨畫後來的發展,還形塑了日本對中國文人畫之歷史與形式的獨特觀點。在探究南畫形成的同時,我們也有必要重新評估中國文人畫的內部發展。

10.

漆塗師物語

[日]赤木明登 著

袁璟 林葉 譯

藝術︱生活

(近期上架)

因一場展覽而改變的人生,因遇到漆器而打開的自我。日本現代漆藝大師赤木明登,回溯如何在日本海的邊緣小島, 從工藝世界的門外漢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職人。

二十歲過半,突然放棄在大都市東京的雜誌編輯生活,來到日本海的邊緣小島,從頭開始學習一門傳統手藝——漆藝。赤木明登的另一段人生開始了。

本書是已經成為漆藝師,並在工藝美術領域獲得一定地位的赤木明登,回溯自己從藝歷程的自傳性散文。作品完整記錄了一個門外漢從第一次接觸到漆器到最終做出獨特作品的過程。在這個出師的過程中,作者審視了漆藝這種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涉及到藝術的審美性和實用性這個永恆命題;更為重要的是,記錄了作者從穩定工作場所辭職進入藝術領域的心境變化,在技藝的精進中探索了個人的自由。

11.

A致X:給獄中親人的溫柔書簡

[英] 約翰·伯格 著

吳莉君 譯

約翰·伯格為“何為生命”、“何為愛情”、“何為生活”準備的答案。

他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傳人”,他借寫信人愛妲之口向我們訴說,在暴力壓迫下,愛的永無止境。沒有任何強權可以阻擋愛與信念,也沒有任何暴力能夠摧毀人類的心靈。

12.

理解戈達爾(第2版):聚焦《筋疲力盡》與《輕蔑》

[法] 蜜雪兒·瑪利 著

胡敵 龔金丹 譯

電影理論

(已上架)

戈達爾是我們這時代最偉大的文化英雄之一。——蘇珊·桑塔格

戈達爾之後,電影被永遠改變了。理解戈達爾,才能理解當代電影。

本書選取戈達爾兩部最佳入門影片:作為新浪潮“宣言”的《筋疲力盡》,和標誌著戈達爾作品及1960年代法國電影巔峰的《輕蔑》。詳盡分析導演在技術和風格上的選擇的同時,關注其電影敘事、段落銜接、演員拍攝及臺詞引導上的獨特方式。對於如何理解戈達爾,給予了極為有力的回答。

感興趣於電影及其藝術、政治和社會可能性的讀者,也將在本書中獲得大量的寶貴資訊和思路。

13.

單讀15:我們的黃金時代

吳琦 主編

文學︱藝術

(已上架)

本輯《單讀》以特刊形式,收錄國內最好的新生代、中生代作家的文章,包括兩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大獎得主的作品。

其中包括阿乙、顏歌、文珍、李靜睿等新銳小說家的短篇,這一代最優秀的青年學者張定浩、範曄等人的文學評論,李娟、雲也退的隨筆,鄒波的非虛構作品,包慧怡的詩歌和藝術家王頃的攝影,以及譯者彭倫、陸大鵬、劉子超在人文歷史和旅行文學方面的最新作品。

每一個門類的作者與選文,都竭力標注出最新一代作者創造力的水準線,提供豐富、多元的視角,以及深度與可讀性兼具的文本。希望在大眾文化的戰場中,以更加積極的面貌,引發更多的思想爭鳴。

14.

我們心中的怕與愛(增訂版)

水木丁 著

情感︱隨筆

(已上架)

人氣作家水木丁,寫給在“愛與怕”之間徘徊的你。分享在這個冷酷粗暴的世界裡,如何溫柔地活下去。一本關於愛的“智慧之書”,綠妖、柏邦妮撰文推薦

《我們心中的怕和愛》是水木丁的一本情感書信集,2017年推出最新增訂版,增加了5萬字全新內容。全書共42封書信,結構上分為三部分:“死了一百萬次的貓”、“我們心中的怕和愛”和“要活得比自己的命還跩”,分別探討了個人成長、人際關係(包括兩性、朋友、家人等),以及對社會和世界的認知。三個層面的問題層層遞進,清楚地闡明了現代人的“怕和愛”及解決之道,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這42封信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商業合作或投稿

請發郵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

比他所預想的更殘酷。

4.

我們唱

葉三 著

文學︱隨筆

(已上架)

正午書系”第一部,馮唐、老狼、張瑋瑋 傾情推薦。

《我們唱》是葉三近些年對一些音樂人的訪談合集,共記錄了十二位元音樂人的故事。

大鵬與小管、“生命之餅”吳維、老狼、袁惟仁、張楚、李志、“五條人”阿茂與仁科、趙牧陽、“野孩子”張瑋瑋和郭龍……斷斷續續、兜兜轉轉,葉三將她生命中這些與音樂相關的朋友們,放進了這部“音樂故事集”裡。

不論是隱沒台後的詞人、樂評人,還是聚光燈下的歌者、演奏者,紛紛從時間和空間的各個角落裡聚攏而來,奏上一曲有關青春、夢想與自由的生命之歌。這是他們的歌與故事,更是我們的熱愛與回憶。

5.

自由與愛之地:入以色列記

雲也退 著

非虛構︱旅行文學

(已上架)

沒景點、沒攻略的上乘旅行書寫,呈現不一樣的以色列和不一樣的猶太人,以及一段奇妙的心靈之旅。李宗陶、梁文道、許知遠、張定浩激賞分享!

這是一部特別的非虛構,作者雲也退以他在以色列的一所集體農莊(基布茲)勞動的一個月為主線,穿插敘述了他在以色列各地行走的見聞和思考。在雲也退的筆下,以色列是一個充斥著矛盾的地方,既安全又危險,既貧瘠又富裕,時而保守時而開放,以色列人的頭腦以頑固著稱,但又能向創新敞開各種可能。

書中描寫了一群表面上非常“不思進取”的猶太人,他們安於村莊勞動,堅持修行、冥想、過集體生活、討論一些似乎毫無意義的問題,然而,這些“農民”的形象卻折射出了以色列這個國家一再成功的奧秘,而他們積極的生活實踐也蘊含著改造社會、創造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動人抱負。

【基布茲】是類似我們的人民公社的集體農場,是一個具有深刻社會主義烙印的組織,一個烏托邦式的獨特存在,它也是以色列國家的驕傲,一度是人類合作生存的典範之作。然而它也終於走向窮途末路。書中完整展現了基布茲的世界,衣、食、起、居,勞作和冥想,是對基布茲生活的非常生動、具體的記錄。

一個如此不同的國度,悲痛、勇敢、智慧;一程奇妙的精神之旅,桃花源式的美好,卻終究走向失敗的美麗。

6.

每個人的戰爭:抵禦癌症的有效生活方式

[法]大衛·賽爾旺-施萊伯 著

張俊 譯

醫學︱健康

(近期上架)

精英醫師的18年抗癌歷程,彩圖呈現抗癌日常行動科學指南。兩次榮膺《紐約時報》暢銷書,常居Amazon癌症類圖書榜首。國際權威機構安德森癌症中心院長約翰·孟德爾松力薦。

作者大衛·賽爾旺-施萊伯博士既是癌症患者,更是一位有優異科研背景和深厚人文關懷的醫生。該書綜合前沿科研成果、18年抗癌經驗,是一本有充分科學研究支撐的防癌抗癌指南;兼具飽含哲思的個人回憶,與身為精神科醫生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關懷的經歷,又是一本為癌友點燃信心和鬥志、提供安慰和紓解的陪伴之書。

7.

白瓷之路:穿越東西方的朝聖之旅

[英]艾德蒙·德瓦爾 著

梁卿 譯

文化史︱紀實

(近期上架)

“瓷器就是中國,瓷器就是前往中國的路。”一部近代中西文明交流獨一無二的史詩。

如今司空見慣的瓷器,歷史上卻是連接中西世界的強大媒介。《白瓷之路:穿越東西方的朝聖之旅》通過瓷器自中國傳入歐洲數百年間發展演變的恢弘歷史,講述了獨一無二的近代中西文明交流的史詩故事。

世界級陶瓷藝術家、《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艾德蒙?德瓦爾是目前絕無僅有的同時專精瓷器藝術與人文歷史的作者,《紐約客》雜誌譽之為“最擅長說器物故事的大師”。德瓦爾歷時18個月穿越歐亞,尋訪幾座世界性瓷都,利用傳教士書信、中國皇宮收藏清單、歐洲王侯與煉金師傳記、地區史等大量史料,生動地呈現了一條浩渺輝煌的白瓷之路,其中的歷險、爭鬥、發明、貿易與財富故事驚心動魄,並且長久地影響了東西方之間的關係。

本書對瓷器的偉大傳統及其之于現代世界的意義做了有力的詮釋,榮獲《柯克斯評論》2015年度最佳非虛構作品。

8.

維米爾的帽子: 17世紀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

[加] 蔔正民 著

黃中憲 譯

歷史︱文化

(已上架)

著名漢學家蔔正民的代表作,“馬克·林頓獎”獲獎作品。

作者通過七幅油畫、一件荷蘭產的青花瓷盤上的細微之處,探尋其背後的世界。於是,我們可以在看似無關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屬東印度公司興盛的跨洋貿易,看到軍官的氊帽裡隱藏有尋找中國之路的熱情,看到一條由歐美和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之河、煙葉數十年間便風靡世界各地。

17世紀的人們,依託航海技術的發展,跳脫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像並追尋萬里之外的異域。他們賭上故鄉,奔赴各地,將世界連為一體。一些普通人也被貿易旋風吹起,撒落到異國他鄉。世界曾經孤立的的地區被連接成一個全球交流網路,這個變革沒有人預測得到,也無人能夠扭轉。四個世紀以後的我們,對此恍若相識。

9.

南畫的形成:中國文人畫東傳日本初期研究

徐小虎 著

劉智遠 譯

繪畫︱藝術史

(近期上架)

著名藝術史學者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以異域之眼,重新為文人畫定位。

本書對1799 年以前傳入日本的中國繪畫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從文人畫在中國的發展和在日本的接受與轉化,探討日本南畫的形成。

書中把南畫的最初階段界定在1661年至1799年之間,在這一百多年中,很多新的中國藝術元素傳入日本,日本藝術家以獨特的立場進行拒絕和選取,巧妙轉化成日本的表現樣式,最終形成典型的南畫,從而融入了日本的文化範疇。

中國文人畫以中斷、零碎的樣態呈現於日本,不僅影響了日本的收藏、對中國作品的品評與水墨畫後來的發展,還形塑了日本對中國文人畫之歷史與形式的獨特觀點。在探究南畫形成的同時,我們也有必要重新評估中國文人畫的內部發展。

10.

漆塗師物語

[日]赤木明登 著

袁璟 林葉 譯

藝術︱生活

(近期上架)

因一場展覽而改變的人生,因遇到漆器而打開的自我。日本現代漆藝大師赤木明登,回溯如何在日本海的邊緣小島, 從工藝世界的門外漢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職人。

二十歲過半,突然放棄在大都市東京的雜誌編輯生活,來到日本海的邊緣小島,從頭開始學習一門傳統手藝——漆藝。赤木明登的另一段人生開始了。

本書是已經成為漆藝師,並在工藝美術領域獲得一定地位的赤木明登,回溯自己從藝歷程的自傳性散文。作品完整記錄了一個門外漢從第一次接觸到漆器到最終做出獨特作品的過程。在這個出師的過程中,作者審視了漆藝這種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涉及到藝術的審美性和實用性這個永恆命題;更為重要的是,記錄了作者從穩定工作場所辭職進入藝術領域的心境變化,在技藝的精進中探索了個人的自由。

11.

A致X:給獄中親人的溫柔書簡

[英] 約翰·伯格 著

吳莉君 譯

約翰·伯格為“何為生命”、“何為愛情”、“何為生活”準備的答案。

他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傳人”,他借寫信人愛妲之口向我們訴說,在暴力壓迫下,愛的永無止境。沒有任何強權可以阻擋愛與信念,也沒有任何暴力能夠摧毀人類的心靈。

12.

理解戈達爾(第2版):聚焦《筋疲力盡》與《輕蔑》

[法] 蜜雪兒·瑪利 著

胡敵 龔金丹 譯

電影理論

(已上架)

戈達爾是我們這時代最偉大的文化英雄之一。——蘇珊·桑塔格

戈達爾之後,電影被永遠改變了。理解戈達爾,才能理解當代電影。

本書選取戈達爾兩部最佳入門影片:作為新浪潮“宣言”的《筋疲力盡》,和標誌著戈達爾作品及1960年代法國電影巔峰的《輕蔑》。詳盡分析導演在技術和風格上的選擇的同時,關注其電影敘事、段落銜接、演員拍攝及臺詞引導上的獨特方式。對於如何理解戈達爾,給予了極為有力的回答。

感興趣於電影及其藝術、政治和社會可能性的讀者,也將在本書中獲得大量的寶貴資訊和思路。

13.

單讀15:我們的黃金時代

吳琦 主編

文學︱藝術

(已上架)

本輯《單讀》以特刊形式,收錄國內最好的新生代、中生代作家的文章,包括兩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大獎得主的作品。

其中包括阿乙、顏歌、文珍、李靜睿等新銳小說家的短篇,這一代最優秀的青年學者張定浩、範曄等人的文學評論,李娟、雲也退的隨筆,鄒波的非虛構作品,包慧怡的詩歌和藝術家王頃的攝影,以及譯者彭倫、陸大鵬、劉子超在人文歷史和旅行文學方面的最新作品。

每一個門類的作者與選文,都竭力標注出最新一代作者創造力的水準線,提供豐富、多元的視角,以及深度與可讀性兼具的文本。希望在大眾文化的戰場中,以更加積極的面貌,引發更多的思想爭鳴。

14.

我們心中的怕與愛(增訂版)

水木丁 著

情感︱隨筆

(已上架)

人氣作家水木丁,寫給在“愛與怕”之間徘徊的你。分享在這個冷酷粗暴的世界裡,如何溫柔地活下去。一本關於愛的“智慧之書”,綠妖、柏邦妮撰文推薦

《我們心中的怕和愛》是水木丁的一本情感書信集,2017年推出最新增訂版,增加了5萬字全新內容。全書共42封書信,結構上分為三部分:“死了一百萬次的貓”、“我們心中的怕和愛”和“要活得比自己的命還跩”,分別探討了個人成長、人際關係(包括兩性、朋友、家人等),以及對社會和世界的認知。三個層面的問題層層遞進,清楚地闡明了現代人的“怕和愛”及解決之道,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這42封信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商業合作或投稿

請發郵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