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建陽:保護傳承與文旅開發並舉

“建陽作為閩學中心、朱子理學搖籃地, 是閩北地區朱子文化遺存最為豐富的地方之一。 保護好朱子文化遺存, 推動朱子文化偉大復興, 建陽一直在路上。 ”昨日, 建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寒在談及新出臺的《南平市朱子文化遺存保護條例》表示, 近年來, 建陽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朱子文化保護建設、打造朱子文化品牌的部署, 積極開展對朱子文化遺存的挖掘和保護工作, 結合實際, 對朱子文化進行突破和昇華。

朱熹和建陽有著不解之緣。 朱熹11歲第一次來到建陽, 之後, 建陽成了他主要活動地,

建陽童遊、書坊、黃坑、莒口、麻沙、徐市、將口、崇雒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跡。 朱熹晚年定居考亭, 四方學子不遠千里前來求學, 少長鹹集, 群賢畢至, 于此形成體系完整、內容博大精深的“考亭學派”。 建陽考亭因此被譽為“閩南闕裡”。 輝煌的歷史留下了不少文化遺存, 如莒口小源村的屏山書院、書坊楠木廳的朱熹手跡、黃坑朱子墓……

近年來, 建陽區政府不斷加強和樹立文物安全意識, 在文化遺址的保護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 把文物安全與日常檢查相結合, 認真開展文物安全檢查和巡查工作, 確保文物遺址安全。 在2007年, 開展了“第三次全國文物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迄今為止, 建陽共普查朱子文化遺存49處。 其中, 朱子墓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熹墓、蔡元定墓、建陽考亭書院牌坊、書坊楠木廳、祝夫人墓、朱塾墓等13處文物為涉台文物保護單位。

除了做好朱子文化遺存的保護工作, 建陽區政府還對朱子文化進行深入研究, 做好文化的傳承工作。 2015年, 建陽方志委完成了《考亭志》的修復整理工作, 並于去年付梓面世。 從學術的角度對朱子文化進行深入研究的《朱子後學》也於去年出版, 對進一步傳承弘揚朱子學說和聖賢之道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開展朱子文化年、讓朱子文化進校園、做好朱子“三禮”傳承, 進一步弘揚朱子文化。

“開發利用是保護傳承的有效途徑, 努力下好朱子文化與旅遊這盤棋, 進一步推動遺存的保護傳承, 才能切實增強遺存的生命力。

”劉寒表示, 目前, 當地政府正在對朱子墓做進一步完善保護。 完工後, 朱子墓將成為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善, 集文物保護、祭祀憑弔、觀光旅遊及學術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展示區。 而投資1.8億元的建陽考亭書院專案一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 預計明年底正式完工。 該項目建立在建陽曆史悠久的書院文化基礎上, 對傳統文化空間進行突破和昇華。 項目建成後, 將再現朱子辦學場景, 成為國內知名的朱子理學文化旅遊目的地。 (閩北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