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看完之後可以肯定,這是《夏洛特煩惱》以來最好笑的喜劇片

文 | 小熱

不知不覺, 《夏洛特煩惱》已經是兩年前的電影了。 這期間, 來來去去的無數國產喜劇片, 雖然並不缺少佳作, 但如果我們以「好笑」作為最重要的指標, 好像還真沒有能堪比的。

這個任務, 最終還是留給了開心麻花自己來完成。 這個喜劇團隊的第三部電影《羞羞的鐵拳》將在這個競爭十分激烈的十一檔上映, 我看過之後, 體會到一種久違的滿足感。

這種滿足感大概就像……被全身按摩之後的那種渾身極度放鬆。

開心麻花是從話劇舞臺走出來的團隊, 他們的電影作品無不是事先經過了舞臺上千錘百煉的考驗, 因此每個笑點會帶什麼反應, 無不預先瞭解得清清楚楚。

這種創作方式的另一個長處是, 幾乎不存在硬撓癢癢的尬笑——這樣的笑點早就在舞臺嘗試時被淘汰了。

《羞羞的鐵拳》說的是, 艾倫飾演的拳擊手艾迪生, 在幾年前因為打假拳而名聲敗壞,

正要面臨一場新的重要比賽, 這是他挽回職業生涯的最後機會。

馬麗飾演的體育記者馬小, 則一直在對艾迪生做跟蹤報導, 兩個人互相看不順眼。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 艾迪生和馬小, 居然發生了身體的互換。 也就是說, 原本相互討厭的兩個人, 不僅要住進對方的身體裡, 還要面對自己完全陌生的性別。

這種建立在身體互換基礎上的喜劇設定, 本質上已經自帶了無數笑點。 男人變成了女人, 女人變成了男人, 還不僅是有了完全不熟悉的「第二性征」這件事這麼簡單。 比起身體形態上的變化, 住進在新的身體裡, 所要面對的完全陌生的「性別環境」, 才是最大的矛盾, 和最大的笑點。

因為我們的社會, 早就在長期的性別分化中, 讓環境也具有了性別。

講到這裡, 就必須要說一下影片這種性別置換的戲劇結構的前史了。 男女互換身體的劇作設定,

在日本動漫中不少, 像是去年火爆一時的動畫《你的名字。 》, 森永愛的漫畫《我和她的XXX》, 都是男女身體互換的設定。

《你的名字》(2016)

再延伸一點, 高橋留美子的《亂馬1/2》, 是男女同體的性別轉換。 1936年我國有部叫做《化身姑娘》的電影, 講的則是一個女扮男裝的故事。

這些在設定上各有差異的作品,其實都是看中了男女「性別錯位」,所能夠延展出的戲劇效果。

雖然性別互換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喜劇噱頭,但《羞羞的鐵拳》在利用「性別錯位」來製造笑點上,仍然有出乎意料的出色效果。

比如換到馬小身體裡的艾迪生(為了方便下面簡稱男馬小),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覺得自己身上長了瘤子。

而換到艾迪生身體中的馬小(為了方便下面簡稱女艾迪生),對如何使用自己新身體部件的功能,也很頭大。

兩人對自己性別身份的不適應,提供了影片中最開始的一系列笑點,有點像是開胃菜,但並不是影片的殺手鐧。

殺手鐧,則是影片更加充分地利用了「性別環境」來製造更瘋狂的笑料。

比如男馬小,在知道身體暫時換不過來以後,就去了女澡堂,這大概是每個男生羞于啟齒的「夢想」。這個場面之所以好笑,就是因為在觀眾心目中其實是男性的馬小,進入了一個純女性的環境。性別和環境的錯位,在這裡被推到了高點。

進了澡堂的男馬小

而影片的核心,也是建立在這種「性別環境」和「性別」的錯位上。

隨著劇情的發展,影片在一開始就埋下的伏筆、真正的主線開始發展,艾迪生即將面臨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場比賽,但身份對換的狀態,使得女艾迪生,成了要去打拳的人。

一個女人,要去進行一場純男性的運動,此項運動的難度和暴力暫且不提,對於女艾迪生而言,最難的,估計是要裸著上身,穿著褲衩和男人在籠子裡幹仗。這也就是片名「羞羞的鐵拳」的來源,女艾迪生在第一次上場打拳時,披在上身的毛巾被人一把扯掉,她條件反射式地捂住了自己的胸。

由此,也就引出了《羞羞的鐵拳》最核心的戲劇性——原本針鋒相對的兩個人,在互換性別以後更是視對方為仇人,但最後必須合作結盟,去打艾迪生那場輸不得的比賽。

原本看不起艾迪生的馬小,居然要去幫艾迪生化解危機,甚至重新拿回以前的身份和榮譽。這簡直不可能!

這是影片建立的第一個喜劇關隘,經過前面的鋪墊之後,你不可能對他們如何邁過這個關隘感到好奇。

至於影片到底如何處理的,這裡就不多做劇透了。總之,兩個人在這個巧妙的設定下,變得目標一致,甚至主動地、自願地綁定在了一起。

而讓一個女人去參加拳擊賽,這幾乎又是不可能的設定,怎樣把這種不可能變為可能,又是《羞羞的鐵拳》的第二個喜劇關隘。片中用了一個上山學藝的段落,讓馬小代替艾迪生去打拳這件事具備了合理性。

沈騰則在這個段落中出演了教馬小打拳的掌門人張茱萸,一如既往地一邊喪一邊扯,連繞口令「紅鯉魚綠鯉魚與驢」,都被化用到了這個段落裡,這也是影片中超級好笑的一段戲。

這是一個只要是中國人都能get到笑點的段落,馬小和艾迪生在山上近似苦修的訓練,充滿了對傳統武俠小說的戲仿式幽默,也是這兩個角色真正建立起關係的部分。

馬小,慢慢從最開始對拳擊的抵觸,變得接受;而艾迪生,也逐漸真誠地面對自己的過去,打開了積鬱已久的心結。

不過,對於把馬小真正推上賽場,以及最後在賽場上的決勝局的表現,影片埋了一個很大的、但看到的時候又會覺得「就應該是如此」的反轉!

片名中的「羞羞」和「鐵拳」,在最後高潮戲份處實現真正的重合;喜劇和勵志的兩個目標,也在這個結尾處被合理並置。

而艾迪生和馬小,也在彼此的身體中,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對方。

開心麻花這個團隊,在不同題材的喜劇創作中都取得了成功,不存在什麼秘訣,但我認為這當中肯定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首先是表演上,演員團隊一直在追求變化和難度。

以本片為例,馬麗和艾倫一直在不斷琢磨對方的性別、性格、行事習慣,相當於一個人飾演了兩個角色——自己和對方。

假如你看過話劇,你就會發現在電影中,馬小和艾倫進入對方身體之後的笑點,又在話劇的基礎上做了很多完全不同的二度創作。

比如馬小在片中有不少泳池中的鏡頭,這當然是為了「住在馬小身體裡的艾迪生」設計的福利。泳池這樣的場景,比較難在話劇舞臺上表現。而艾迪生則需要從話劇舞臺的「大景別」,變到面對電影鏡頭「小景別」的考驗。

作為演員,沒少吃苦。據說演員馬麗為了拍這些鏡頭,還在生理期下了水;艾倫為了演這個拳擊手,瘦了整整30斤。

作為從話劇舞臺走出來的電影團隊,《羞羞的鐵拳》的班底有太多的喜劇現場實戰和觀眾回饋經驗。話劇舞臺性比起電影,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優勢——就拿喜劇來說,電影要完整放映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笑料到底有沒有成功,它的創作是滯後的,且是「一次性」的,演員的表演與觀眾之間沒有互動。

但是話劇,卻是當演員站在舞臺上表演出那個笑料的同時,就能立刻知道它有沒有成功,更重要的是,導演和編劇還能根據觀眾們的回饋,隨時、或者在之後的話劇演出中,調整表演。所以這種創作是即時的,也是「多次性」的,永遠伴隨著與觀眾之間的互動。

舞臺版《羞羞的鐵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影《夏洛特煩惱》取得現象級成功之後,風格完全不同的黑色寓言《驢得水》的口碑好評,證明了這個團隊在喜劇上的多元能力。

直到《驢得水》之後,才又是爆笑路線的《羞羞的鐵拳》。

只要他們堅持這個路線走下去,我不知道下一部電影會拍什麼,《烏龍山伯爵》?《旋轉卡門》?《須摩提世界》?《小丑愛美麗》?

無論是啥,很難不成功。

這些在設定上各有差異的作品,其實都是看中了男女「性別錯位」,所能夠延展出的戲劇效果。

雖然性別互換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喜劇噱頭,但《羞羞的鐵拳》在利用「性別錯位」來製造笑點上,仍然有出乎意料的出色效果。

比如換到馬小身體裡的艾迪生(為了方便下面簡稱男馬小),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覺得自己身上長了瘤子。

而換到艾迪生身體中的馬小(為了方便下面簡稱女艾迪生),對如何使用自己新身體部件的功能,也很頭大。

兩人對自己性別身份的不適應,提供了影片中最開始的一系列笑點,有點像是開胃菜,但並不是影片的殺手鐧。

殺手鐧,則是影片更加充分地利用了「性別環境」來製造更瘋狂的笑料。

比如男馬小,在知道身體暫時換不過來以後,就去了女澡堂,這大概是每個男生羞于啟齒的「夢想」。這個場面之所以好笑,就是因為在觀眾心目中其實是男性的馬小,進入了一個純女性的環境。性別和環境的錯位,在這裡被推到了高點。

進了澡堂的男馬小

而影片的核心,也是建立在這種「性別環境」和「性別」的錯位上。

隨著劇情的發展,影片在一開始就埋下的伏筆、真正的主線開始發展,艾迪生即將面臨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場比賽,但身份對換的狀態,使得女艾迪生,成了要去打拳的人。

一個女人,要去進行一場純男性的運動,此項運動的難度和暴力暫且不提,對於女艾迪生而言,最難的,估計是要裸著上身,穿著褲衩和男人在籠子裡幹仗。這也就是片名「羞羞的鐵拳」的來源,女艾迪生在第一次上場打拳時,披在上身的毛巾被人一把扯掉,她條件反射式地捂住了自己的胸。

由此,也就引出了《羞羞的鐵拳》最核心的戲劇性——原本針鋒相對的兩個人,在互換性別以後更是視對方為仇人,但最後必須合作結盟,去打艾迪生那場輸不得的比賽。

原本看不起艾迪生的馬小,居然要去幫艾迪生化解危機,甚至重新拿回以前的身份和榮譽。這簡直不可能!

這是影片建立的第一個喜劇關隘,經過前面的鋪墊之後,你不可能對他們如何邁過這個關隘感到好奇。

至於影片到底如何處理的,這裡就不多做劇透了。總之,兩個人在這個巧妙的設定下,變得目標一致,甚至主動地、自願地綁定在了一起。

而讓一個女人去參加拳擊賽,這幾乎又是不可能的設定,怎樣把這種不可能變為可能,又是《羞羞的鐵拳》的第二個喜劇關隘。片中用了一個上山學藝的段落,讓馬小代替艾迪生去打拳這件事具備了合理性。

沈騰則在這個段落中出演了教馬小打拳的掌門人張茱萸,一如既往地一邊喪一邊扯,連繞口令「紅鯉魚綠鯉魚與驢」,都被化用到了這個段落裡,這也是影片中超級好笑的一段戲。

這是一個只要是中國人都能get到笑點的段落,馬小和艾迪生在山上近似苦修的訓練,充滿了對傳統武俠小說的戲仿式幽默,也是這兩個角色真正建立起關係的部分。

馬小,慢慢從最開始對拳擊的抵觸,變得接受;而艾迪生,也逐漸真誠地面對自己的過去,打開了積鬱已久的心結。

不過,對於把馬小真正推上賽場,以及最後在賽場上的決勝局的表現,影片埋了一個很大的、但看到的時候又會覺得「就應該是如此」的反轉!

片名中的「羞羞」和「鐵拳」,在最後高潮戲份處實現真正的重合;喜劇和勵志的兩個目標,也在這個結尾處被合理並置。

而艾迪生和馬小,也在彼此的身體中,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對方。

開心麻花這個團隊,在不同題材的喜劇創作中都取得了成功,不存在什麼秘訣,但我認為這當中肯定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首先是表演上,演員團隊一直在追求變化和難度。

以本片為例,馬麗和艾倫一直在不斷琢磨對方的性別、性格、行事習慣,相當於一個人飾演了兩個角色——自己和對方。

假如你看過話劇,你就會發現在電影中,馬小和艾倫進入對方身體之後的笑點,又在話劇的基礎上做了很多完全不同的二度創作。

比如馬小在片中有不少泳池中的鏡頭,這當然是為了「住在馬小身體裡的艾迪生」設計的福利。泳池這樣的場景,比較難在話劇舞臺上表現。而艾迪生則需要從話劇舞臺的「大景別」,變到面對電影鏡頭「小景別」的考驗。

作為演員,沒少吃苦。據說演員馬麗為了拍這些鏡頭,還在生理期下了水;艾倫為了演這個拳擊手,瘦了整整30斤。

作為從話劇舞臺走出來的電影團隊,《羞羞的鐵拳》的班底有太多的喜劇現場實戰和觀眾回饋經驗。話劇舞臺性比起電影,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優勢——就拿喜劇來說,電影要完整放映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笑料到底有沒有成功,它的創作是滯後的,且是「一次性」的,演員的表演與觀眾之間沒有互動。

但是話劇,卻是當演員站在舞臺上表演出那個笑料的同時,就能立刻知道它有沒有成功,更重要的是,導演和編劇還能根據觀眾們的回饋,隨時、或者在之後的話劇演出中,調整表演。所以這種創作是即時的,也是「多次性」的,永遠伴隨著與觀眾之間的互動。

舞臺版《羞羞的鐵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影《夏洛特煩惱》取得現象級成功之後,風格完全不同的黑色寓言《驢得水》的口碑好評,證明了這個團隊在喜劇上的多元能力。

直到《驢得水》之後,才又是爆笑路線的《羞羞的鐵拳》。

只要他們堅持這個路線走下去,我不知道下一部電影會拍什麼,《烏龍山伯爵》?《旋轉卡門》?《須摩提世界》?《小丑愛美麗》?

無論是啥,很難不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