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宛平劇場變身專業戲曲劇場

始建於1988年的宛平劇場很長一段時間裡為當地居民和群眾放映電影, 2006年該劇場重新修葺, 進行文藝演出和電影播映, 是一家綜合性的文化娛樂場所。 但由於劇場舞臺先天條件的不足, 例如舞臺台深不夠, 吊杆數量偏少等問題, 已經很難滿足現代舞美要求。 為改善戲曲藝術演出條件, 經上海市委市政府決策, 在宛平劇院原址上(上海市徐匯區中山南二路857、859號), 新建具有上海地域文化特質和中國戲曲繁榮發展標誌的專業戲曲劇場。

專業化現代化的戲劇劇場

原宛平劇場建築面積約10595平方米, 其中劇場主樓6675平方米。

雖然宛平劇場近年來一直在不斷進行努力, 但效果卻不甚理想, 主流戲曲院團和藝術節劇碼在宛平劇場的演出頻率仍然較少。

值得一提的是, 宛平劇場緊鄰內環高架路, 處於上海核心城區。 距離徐家匯不過1.5公里, 與徐匯濱江西岸文化走廊更是相距不足1.2公里。 作為傳統戲曲表演的主要場所, 與周邊的上海京劇院、昆劇院、越劇院、滬劇院等多家戲曲文藝院團聚集交匯, 形成傳統戲曲藝術片區, 與南部濱江西岸文化走廊一道, 成為全上海文化的又一高地。 同時, 周邊軌道交通網絡稠密, 四號線、七號線及十二號線均在附近穿越, 充足的公交資源為市民出行觀劇提供了便利。

未來, 宛平劇場著眼于建設成一流的專業化、現代化的戲曲劇場,

打造國內外最具影響的戲曲演藝高地。

劇場外觀如摺扇般美麗

勞動報記者瞭解到, 宛平劇場在整體設計上, 造型取意海派玉雕, 外部體量簡潔凝厚, 內部空間靈活多彩。 劇場體量簡潔凝厚, 整體造型猶如海派玉雕般玲瓏剔透;立面宛如徐徐展開的中國摺扇;室內色彩素雅, 空間豐富靈活, 創造出立體化的中國園林式空間體驗。

設計策略上, 創造向內的開放建築和複合的公共空間。 在用地較為緊張的前提下, 從中國傳統合院建築中獲取靈感, 將可建設範圍最大化地圍合起來, 形成聚攏向內的空間格局;引入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 模糊戲裡戲外的邊界, 將多個表演交流場所立體佈局,

將多重展示交流教育空間穿插其中, 提供處處有舞臺、層層可觀演的複合空間, 呈現立體化的戲曲園林景象。

劇場建成後, 將有1個滿足大型戲曲劇碼演出的1000座戲曲專業劇場和1個300座的戲曲小劇場, 以及配套的藝術展覽展示用房、藝術交流用房、藝術普及教育用房、管理保障用房、停車及設備用房等功能用房。

內部從“觀”“演”中下功夫

除去獨具特色的外觀, 宛平劇場在內部構造和建設上也頗具巧思。 設計團隊才“演”和“觀”這兩個角度切入, 試圖打造一座讓演員和觀眾都感到舒心的劇場。

從“演”的角度考慮, 宛平團隊多次深入北京、深圳等城市, 以及日本等境外城市考察劇場。 在上海, 專程蹲點過上海大劇院的全場演出,

瞭解舞臺各設施設備的運作情況;全程跟進逸夫舞臺、京劇院周信芳空間演出, 深入瞭解戲曲演出的流程節奏、演職人員的工作習慣。

為此, 在後臺區域設置佈局細節方面進行了比較到位的考慮。 比如, 戲曲道具存放空間可雙面開啟, 方便進出;服裝間、盔帽間、化妝間的空間佈局充分考慮到提取流線的流暢性;演員經過區域的過道、化妝間門框乃至衛生間門框的高度和寬度等都將考慮演員穿戴整齊時通過的舒適尺度;充分考慮了貨運需求, 給大車留足空間, 且有相當的升降餘地等。 此外, 對吊杆道數、燈杆道數、馬道寬窄、台倉深度、器械操作臺便捷性、樂池大小等, 都在聽取意見與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分考量。

從“觀”的角度考慮, 一是觀眾視角盡可能最好。 大劇場觀眾廳呈馬蹄形平面佈局, 樓座圍合設計, 增強了觀眾與演員的互動交流。 二是聲學效果盡可能最佳。 與設計單位配合的聲學研究所, 在技術關上嚴格把控, 通過周密聲學處理, 滿場混響時間可根據不同戲曲種類調節;揚聲器佈局進行最佳選擇, 選用先進的擴音系統及周邊設備, 可保證全場有足夠清晰和豐滿度, 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