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科普|哥倫比亞咖啡產區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咖啡, 微信號:

(長按複製)

FrontStreetCoffee

關於哥倫比亞的咖啡種植

種植區域與採收季

哥倫布比亞咖啡種植分佈為安迪斯山脈沿線, 從南至北, 大致劃分為北部產區(綠色), 中部產區(橘色, 紫色)與南部產區(黃色), 其中橘色紫色區域有主次兩個產季, 綠色與黃色區域有一個產季。

採收季【按照區域不同】

由於從北到南的地理氣候特徵差異, 南北產季剛好相反, 而中部依據偏南還是偏北又各自有主次不同的產季, 可以說一年四季都有豆子出產, 我們這裡主要按照冬季產季與夏季產季來區分區域,

冬季產季從9月到12月, 包括的區域有

Magdalena 瑪格達萊納 常見品項

Santander 桑坦德

Antioquia 安迪奧奎亞 常見品項

North of Santander 桑坦德北部

Boyaca 博雅卡

Meta 麥塔

中部靠近北部的地區會有主次兩個產季, 主產季為冬季9月到12月, 次產季夏季4月到5月之間

Caldas 卡爾達斯

Risaralada 裡薩拉拉達

Cundinamarca 昆蒂娜瑪卡部分區域 開始在市場嶄露頭角

Quinido 金迪奧部分區域 開始在市場嶄露頭角

Tolima 托裡瑪部分區域 次次次骨灰級常見品項

中部靠近南部的地區會有主次兩個產季, 主產季為夏季3月到6月, 次產季為冬季10月到11月

Valle 瓦耶部分區域 開始在市場嶄露頭角

Quindio 金迪奧部分區域

Cundinamarca 昆蒂娜瑪卡部分區域

Tolima 托裡瑪部分區域

夏季產季從3月到6月, 包括的區域有

Valle 瓦耶部分區域

Cauca 考卡 次骨灰級常見

Cundinamarca 昆蒂娜瑪卡部分區域

Huila 惠蘭 骨灰級常見

Narino 娜玲瓏 次次骨灰級常見

注意:這裡說的產季, 是在產區咖啡果成熟採收咖啡果開始後制處理加工的階段, 通常這個階段結束後的2-3個月後, 才會有真正的新產季的豆子抵達我們的消費端。

種植形態:95% 的種植者為小農, 家庭種植面積小於5公頃

出產:小農家庭年均產25袋, 每袋70kg規格

種植海拔:1000 - 2500 米

年降水:1000 - 2500 毫米

年均氣溫:15.8 - 20.5 攝氏度

種植品種:除了美洲產區常見的卡杜拉Caturra, 波旁Bourbon, 鐵皮卡Typica, 派克瑪拉外, 哥倫比亞還有自己特有的三個抗病品種, 分別是卡斯蒂尤Castillo, 塔比Tabi與國家同名的哥倫比亞Colombia品種;當然也有一些稀有名貴品種像瑰夏Gesha、小顆粒的摩卡Mocca、Rume Sudan羅美蘇丹, Eugenioides 尤金尼歐德斯, Laurina 尖身波旁, Maraguesa瑪拉瑰夏(瑪拉格吉佩與瑰夏的自然雜交品種)。

遮陰樹:在產區看到的遮陰樹有檸檬樹與橘子樹, 他們的檸檬樹結的檸檬特別像橘子, 但是吃起來爆酸, 當地有一種吃法, 是跟一種烈酒一起, 就像喝雞尾酒一樣, 還挺好喝的

產季:哥倫比亞的產區受安第斯山脈的地形影響,

從南至北分為3大區域, 北部, 中部, 與南部;南部北部產季比較分明, 中部依據偏北還是偏南分別有主次兩個產季, 後面有資訊展開

處理方式:水洗方式為主, 現在也有出現日曬與蜜處理方式;水洗方式中常規發酵過程多為無水發酵Dry Fermentation, 開放式環境;現在也出現了一些將紅酒處理方式裡面的工藝引入咖啡處理中, 做無氧和不同程度氧氣控制的發酵處理。

乾燥:處理完乾燥方式有大棚Green House(沒有我們農村的蔬菜種植大棚那麼大啊, 想想一下陽臺陽光房的那個大小就差不多了), 晾曬場Patio(水泥地面的一塊空地, 最近有看到木板做的地面的), 乾燥機(很多小農家裡都有這個)

【關於FNC】

產業鏈: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FNC, 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研究中心CENICAFE, 各地的區域咖啡生產協會(哥倫比亞有32個區域Departments, 其中20個有咖啡種植), 貿易商, 國際烘焙商, 還有你們, 看文字的各位“上帝”。

CENICAFE成立于1938年, 作為FNC的技術支持致力於咖啡品種選育, 農戶種植生產農藝培訓。

關於品種

哥倫比亞早期種植的品種為老的鐵皮卡與波旁,1970年開始被卡杜拉開始替換;卡杜拉不僅單株比鐵皮卡與波旁高產,同時因為樹形更為的緊湊,所以單位種植面積可以種植更多。

1961年開始,CENICAFE開始研究羅布斯塔血統的Timor品種,隨後將Timor與Caturra選育出哥倫比亞的卡蒂姆Catimor系列,經過了5代的選育,1982年,CENICAFE發佈了哥倫比亞的第一個抗病種植品種Colombia,隨後1983年出現葉銹病後,Colombia品種開始大量的推行種植。

隨後CENICAFE繼續研發的腳步,2002年發佈了第二款抗病品種Tabi(鐵皮卡,波旁與Timor的雜交品種),2005年發佈了迄今為止最為成功能的抗病品種Castillo,2008年葉銹病大肆爆發後,哥倫比亞開始大力的推行Castillo種植。

Castillo品種的推行與扶持

這是2012年哥倫比亞推行小農種植抗病品種Castillo的一個咖啡改革扶持貸款計畫,

7年期的貸款計畫

最終還款時農戶只需歸還60%的本金,另外40%由政府承擔(有銀行願意買單)

貸款的前兩年不用做任何的還貸

第三年開始年利率為11%,每年在產季結束後農戶資金回籠後做還貸

當然,農戶是否轉種Castillo完全自願,以上計畫只針對Castillo種植試用。

最新的消息是2016年12月CENICAFE發佈了一個新的抗病品種 CENICAFE 1, 同樣是卡杜拉與Timor(1343)的雜交品種,風味與Castillo一樣優秀,當時更加的高產,同時可以抵抗葉銹病與咖啡甲蟲。

關於處理方式

哥倫比亞咖啡大部分為水洗處理方式,每個小農家庭都有一個小特製的處理機(Ecomill or Eco-Pulper),採收的咖啡果倒入其中,不僅去除果皮果肉,同時可以去除大部分的果膠,而且僅需要非常少量的水即可;接下來,還帶有殘餘少量果膠的帶殼豆就會進入一個小的池子或者容器中,可能是一個水泥池子(有的貼瓷磚),可能是一個不銹鋼桶,放置一晚發酵,松落殘留的果膠,第二天用清水沖洗下,就完成了水洗處理過程。

乾燥,依據天氣,如果天氣好,當然首選是自然晾曬,有條件會有一個小棚子,鋪陳到木頭的棚架上來陰乾;否則,就鋪到一塊空的水泥地面上進行乾燥;如果天氣不好,陰雨連綿的,那就用乾燥機來乾燥,乾燥機都會有一個進氣溫度控制,通常是在50攝氏度左右。

關於咖啡競賽

哥倫比亞的國際咖啡競賽從2005年到如今共有兩種形式

2005-2015,CoE

2016年開始,哥倫比亞自行組織了第一次國際咖啡競賽,取名為LAND OF DIVERSITY,並進行了第一次的線下競拍。新的賽事相比CoE的賽制也有很大的變化

分小批次(SMALL BATCH)與大批次兩類,第一次將大批次(LARGE BATCH)納入競拍體系;小批次是5美元/lb起拍,大批次是2美元/lb 起拍。

分屬性對咖啡做分類的評定,賽事對小批次咖啡的5個屬性分類進行評定,每一隻咖啡都可以在一類或者多類提名並取得該分類的最終冠軍獎項。

5個屬性分類分別是,酸質Acidity,口感Body,平衡度Balance,柔順度Mildness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關於品種

哥倫比亞早期種植的品種為老的鐵皮卡與波旁,1970年開始被卡杜拉開始替換;卡杜拉不僅單株比鐵皮卡與波旁高產,同時因為樹形更為的緊湊,所以單位種植面積可以種植更多。

1961年開始,CENICAFE開始研究羅布斯塔血統的Timor品種,隨後將Timor與Caturra選育出哥倫比亞的卡蒂姆Catimor系列,經過了5代的選育,1982年,CENICAFE發佈了哥倫比亞的第一個抗病種植品種Colombia,隨後1983年出現葉銹病後,Colombia品種開始大量的推行種植。

隨後CENICAFE繼續研發的腳步,2002年發佈了第二款抗病品種Tabi(鐵皮卡,波旁與Timor的雜交品種),2005年發佈了迄今為止最為成功能的抗病品種Castillo,2008年葉銹病大肆爆發後,哥倫比亞開始大力的推行Castillo種植。

Castillo品種的推行與扶持

這是2012年哥倫比亞推行小農種植抗病品種Castillo的一個咖啡改革扶持貸款計畫,

7年期的貸款計畫

最終還款時農戶只需歸還60%的本金,另外40%由政府承擔(有銀行願意買單)

貸款的前兩年不用做任何的還貸

第三年開始年利率為11%,每年在產季結束後農戶資金回籠後做還貸

當然,農戶是否轉種Castillo完全自願,以上計畫只針對Castillo種植試用。

最新的消息是2016年12月CENICAFE發佈了一個新的抗病品種 CENICAFE 1, 同樣是卡杜拉與Timor(1343)的雜交品種,風味與Castillo一樣優秀,當時更加的高產,同時可以抵抗葉銹病與咖啡甲蟲。

關於處理方式

哥倫比亞咖啡大部分為水洗處理方式,每個小農家庭都有一個小特製的處理機(Ecomill or Eco-Pulper),採收的咖啡果倒入其中,不僅去除果皮果肉,同時可以去除大部分的果膠,而且僅需要非常少量的水即可;接下來,還帶有殘餘少量果膠的帶殼豆就會進入一個小的池子或者容器中,可能是一個水泥池子(有的貼瓷磚),可能是一個不銹鋼桶,放置一晚發酵,松落殘留的果膠,第二天用清水沖洗下,就完成了水洗處理過程。

乾燥,依據天氣,如果天氣好,當然首選是自然晾曬,有條件會有一個小棚子,鋪陳到木頭的棚架上來陰乾;否則,就鋪到一塊空的水泥地面上進行乾燥;如果天氣不好,陰雨連綿的,那就用乾燥機來乾燥,乾燥機都會有一個進氣溫度控制,通常是在50攝氏度左右。

關於咖啡競賽

哥倫比亞的國際咖啡競賽從2005年到如今共有兩種形式

2005-2015,CoE

2016年開始,哥倫比亞自行組織了第一次國際咖啡競賽,取名為LAND OF DIVERSITY,並進行了第一次的線下競拍。新的賽事相比CoE的賽制也有很大的變化

分小批次(SMALL BATCH)與大批次兩類,第一次將大批次(LARGE BATCH)納入競拍體系;小批次是5美元/lb起拍,大批次是2美元/lb 起拍。

分屬性對咖啡做分類的評定,賽事對小批次咖啡的5個屬性分類進行評定,每一隻咖啡都可以在一類或者多類提名並取得該分類的最終冠軍獎項。

5個屬性分類分別是,酸質Acidity,口感Body,平衡度Balance,柔順度Mildness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