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地主家的傻兒子沈星移進城,帶你看看這繁華的大上海!

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最近可是火遍了上海。 據CSM52城資料, 東方衛視全國同時段平均收視已強勢破3!上海本地平均收視9.924, 創歷史新高!開播至今持續霸居收視榜首!厲害了wuli東方衛視!!

最近劇情又進入了一個小高潮, 癡情任性的沈少爺被他爹遣送到了上海, 不過他的商業成功之路也從這裡開啟!

自從吳聘領了盒飯, 周瑩當上了吳家大當家後, 星瑩CP開始不斷地向觀眾撒糖,

雖然大多數都是假糖~但是沈少爺的男主光環已經光芒四射了, 吸粉值也max~

那些曾經立過“要為吳聘守寡”flag的朋友, 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

“臉疼不?”“不疼, 臉都不要, 我就要沈星移!”

沈星移到上海發展後, 逐漸開始熟悉這個比涇陽繁華不知多少倍的上海。

從剛到上海對所有東西都抱有好奇心開始, 一直到“星月貿易行開業”, 看我們沈少爺西裝革履的樣子, 還真有上海大老闆的樣子呢。

聽聞沈少爺在上海混的風生水起, 我們天天盼電報的周瑩小姐姐終於按捺不住一顆想來見見大(掙)世(大)面(錢)的心,

也來到了上海。

這大上海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讓對歡喜冤家紛紛進城發展呢?今天就來扒一扒《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大上海的那些你可能根本不會注意的超良心細節!

Part1隨處可見的“老外們”

沈星移剛剛來到上海, 便打了輛小(黃)專(包)車逛上海。

只見他抱著萌萌的百寶箱, 一臉“地主家的傻兒子”表情, 看見什麼都覺得新鮮, 簡直是“沈姥姥進大觀園”的即視感!

這大上海不僅建築洋氣, 衣服洋氣, 還有隨處可見的老外們在街上行走, 果然是國際大都市。

當時的上海,正處於中外貿易來往頻繁的時期,上海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清末貿易經濟發展最前沿的工商業城市。那麼,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老外,就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

此外,當時的上海外灘的建築群中,設有很多重要的社交場所,其建築風格大多為西方風格。杜明禮初次來上海,所經過的上海總會,就是其中一個。

上海總會又稱英國總會,是英國在滬僑民的重要社交場所。所以,在這樣一個如此international的環境中,我們的沈少爺當然也入鄉隨俗,穿上西裝,帶上小洋帽,social一下啦!

Part2電報局

帶著對周瑩的思念之情,沈少爺被這家電報局吸引了。不知電報是何物的他,聽聞這是一個瞬息可達的通訊工具,毫不猶豫的決定給周瑩發一份電報。

要知道,這電報的成本可是相當的高啊!最大的特點就是惜墨如金。電文和其他文體不同,講究言簡意賅,能用一個字說,絕不用兩個字。

據記載,從上海到香港的電報線開通初期,上海發電報到廣東,十個字就要四個銀元,這筆錢在當時都可以買100斤大米了!所以,當時的報紙也是到了特別緊要的關頭,才會使用電報接受稿件。

近代史上有那麼一份赫赫有名的報刊叫做《申報》,論財力,也算的上是土豪級別了。然而,在1882年5月才有8天發過電報,6月也只有14次,其他的稿件,都是搭著輪船慢慢的在水上漂到各地的。

而我們的沈少爺,面對再貴的電報也抑制不住自己對周瑩情真意切的思念,一寫就是好幾份。雖說我們沈少爺從來不是差錢的人,但對周瑩的稱呼已經親切的縮減成“瑩”,看來這電報是真貴啊。“異地戀最燒錢”這句話,從古至今都是真理啊!

不過,這電報也算沒白髮,周瑩被沈少爺一次又一次的電報打動,還是來了上海。正當沈少爺神情恍惚的對著電報員念“表白稿”時,周瑩奇跡般地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Part3超豪華飯店

雖說沈少爺是進城見世面,但財大氣粗的他對自己住宿環境的選擇還是很有品位的。畢竟我們沈少爺的百寶箱不是白帶來的!一抬頭便鎖定了這家燈火輝煌的酒店,然而帥不過三秒的沈少爺,還沒進門便被老外的英文嚇了一激靈。

沈少爺一進門就被酒店內擺滿的電燈所吸引。這些燈可不是隨便設計的哦!1882年7月26日,英商上海電光公司開始對外供應照明電,當時租界內僅有15盞弧光燈,每盞功率達到2000w,被譽為“神奇的自來光”。

當時,也就在這裡安裝了中國首批電燈,中國的第一盞燈便是在這裡亮起,而且一亮就是七盞。

面對那麼厲害的酒店,我們沈少爺也沒在怕的,畢竟在那個年代,他可是那個時代很新潮的人!

後來周瑩到上海後,也曾來過這家酒店,還在這裡聽沈少爺講如何跟洋人做生意呢!

Part4電線

既然用到了電燈,那麼這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的電線,便是情理之中了。

中國最早使用電能就是在上海,當時在上海的英國殖民主義為了歡迎美國總統路過上海,特地運來了一台小型引擎發動機,從光緒五年(1879年)8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外灘使用了兩個晚上。

光緒八年(1882年)7月27日,英國商人開辦的上海光電公司所屬的電燈廠開始發電,這也正是《那年花開月正圓》所講述的時代。

《那年花開月正圓》已成為觀眾以及網友的熱議對象,並且獲得了有口皆碑的好評,這離不開劇組對於這部劇的匠心打造。

其實,劇中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細節,相信這樣一部用心之作,每看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呢!畢竟,用心拍戲的演員和幕後人員,永遠的值得觀眾的好評!

同時,別忘了關注東方衛視每晚19:30《那年花開月正圓》兩集連播,精彩繼續!

——上海全接觸 ——

上海最新鮮的即時資訊有趣更有深度

當時的上海,正處於中外貿易來往頻繁的時期,上海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清末貿易經濟發展最前沿的工商業城市。那麼,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老外,就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

此外,當時的上海外灘的建築群中,設有很多重要的社交場所,其建築風格大多為西方風格。杜明禮初次來上海,所經過的上海總會,就是其中一個。

上海總會又稱英國總會,是英國在滬僑民的重要社交場所。所以,在這樣一個如此international的環境中,我們的沈少爺當然也入鄉隨俗,穿上西裝,帶上小洋帽,social一下啦!

Part2電報局

帶著對周瑩的思念之情,沈少爺被這家電報局吸引了。不知電報是何物的他,聽聞這是一個瞬息可達的通訊工具,毫不猶豫的決定給周瑩發一份電報。

要知道,這電報的成本可是相當的高啊!最大的特點就是惜墨如金。電文和其他文體不同,講究言簡意賅,能用一個字說,絕不用兩個字。

據記載,從上海到香港的電報線開通初期,上海發電報到廣東,十個字就要四個銀元,這筆錢在當時都可以買100斤大米了!所以,當時的報紙也是到了特別緊要的關頭,才會使用電報接受稿件。

近代史上有那麼一份赫赫有名的報刊叫做《申報》,論財力,也算的上是土豪級別了。然而,在1882年5月才有8天發過電報,6月也只有14次,其他的稿件,都是搭著輪船慢慢的在水上漂到各地的。

而我們的沈少爺,面對再貴的電報也抑制不住自己對周瑩情真意切的思念,一寫就是好幾份。雖說我們沈少爺從來不是差錢的人,但對周瑩的稱呼已經親切的縮減成“瑩”,看來這電報是真貴啊。“異地戀最燒錢”這句話,從古至今都是真理啊!

不過,這電報也算沒白髮,周瑩被沈少爺一次又一次的電報打動,還是來了上海。正當沈少爺神情恍惚的對著電報員念“表白稿”時,周瑩奇跡般地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Part3超豪華飯店

雖說沈少爺是進城見世面,但財大氣粗的他對自己住宿環境的選擇還是很有品位的。畢竟我們沈少爺的百寶箱不是白帶來的!一抬頭便鎖定了這家燈火輝煌的酒店,然而帥不過三秒的沈少爺,還沒進門便被老外的英文嚇了一激靈。

沈少爺一進門就被酒店內擺滿的電燈所吸引。這些燈可不是隨便設計的哦!1882年7月26日,英商上海電光公司開始對外供應照明電,當時租界內僅有15盞弧光燈,每盞功率達到2000w,被譽為“神奇的自來光”。

當時,也就在這裡安裝了中國首批電燈,中國的第一盞燈便是在這裡亮起,而且一亮就是七盞。

面對那麼厲害的酒店,我們沈少爺也沒在怕的,畢竟在那個年代,他可是那個時代很新潮的人!

後來周瑩到上海後,也曾來過這家酒店,還在這裡聽沈少爺講如何跟洋人做生意呢!

Part4電線

既然用到了電燈,那麼這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的電線,便是情理之中了。

中國最早使用電能就是在上海,當時在上海的英國殖民主義為了歡迎美國總統路過上海,特地運來了一台小型引擎發動機,從光緒五年(1879年)8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外灘使用了兩個晚上。

光緒八年(1882年)7月27日,英國商人開辦的上海光電公司所屬的電燈廠開始發電,這也正是《那年花開月正圓》所講述的時代。

《那年花開月正圓》已成為觀眾以及網友的熱議對象,並且獲得了有口皆碑的好評,這離不開劇組對於這部劇的匠心打造。

其實,劇中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細節,相信這樣一部用心之作,每看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呢!畢竟,用心拍戲的演員和幕後人員,永遠的值得觀眾的好評!

同時,別忘了關注東方衛視每晚19:30《那年花開月正圓》兩集連播,精彩繼續!

——上海全接觸 ——

上海最新鮮的即時資訊有趣更有深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