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治病為什麼要先治心

在座的有做過醫生的都知道, 有時候病是很難治的, 為什麼呢?因為你這邊給治療得見了效果了, 沒兩天就又犯病了, 這種情況的形成很多是因為患者雖然在服藥, 但是他的生活習慣或者情緒並沒有改善, 而這些因素正是引起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給各位舉個例子, 比如現在那些炒股票的人, 股民, 這幫朋友的情緒那絕對是跟著股票的漲跌大起大落啊, 經常有來要求調治失眠的, 這種失眠, 那才叫難治呢, 你這邊給他服用藥物, 見效了, 一轉眼, 股票暴跌, 他又兩眼紅得像兔子似的來找你了:我又兩個晚上沒睡覺了。

這叫什麼?這叫心境沒有調過來, 吃了藥有時候效果也會打折扣的。

這不, 就在治療陳同志水腫的當年, 吳鞠通又碰上了這麼一位郭氏婦女。

要說這位郭氏六十二歲的人了, 命運對她還真是夠殘酷, 他的老公去二百里以外的祖墳那裡上墳, 不知是由於太悲痛還是怎麼著, 竟然一口氣沒上來, 死在了祖墳之側!

郭氏聽到了這個消息, 那簡直是如同五雷轟頂, 霎時間感覺天都塌了下來, 孤兒寡母, 一邊痛哭著, 一邊趕赴二百裡外的祖墳那裡, 到了那裡, 更是悲從中來, 心裡想著自己和丈夫渡過的這一生, 兩人還真是感情深厚, 可這一眨眼, 丈夫和自己就陰陽兩隔了, 撫摸著墳前的墓碑, 郭氏是痛不欲生,

從此“饑不欲食, 寒不欲衣”, 然後居然就不想回家了, 就在丈夫的墳邊留了下來, 席地而臥, 連著住了一百來天, 天天痛哭不止。

要說這人世間的悲哀實在是太多了, 這種失去親人的痛苦可真令人心痛啊。

等到這位郭氏被人給拉回了家, 就一病不起, 患得什麼病呢?是單腹脹, 這種病又叫鼓脹, 症狀是肚子脹得很大, 有時肚皮上青筋暴露, 四肢基本不怎麼腫, 在很多病的晚期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些親戚朋友一看, 這哪兒成啊, 這麼下去這人可就活不成了, 於是趕快請來了吳鞠通。

吳鞠通到了以後, 照例是診脈, 手往脈上一搭, 就知道這是個重病, 為什麼呢?因為六部脈都弦而沒有胃氣。

同時, 症狀是氣喘, 不能吃飯, 嘴唇和周邊都沒有血色,

面色是淡黃的, 身體瘦弱。

吳鞠通心裡想, 這可是一個難治的病證啊, 疾病到這個程度本身就已經是很難治了, 再加上患者自己的內心已經沒有了生的欲望, 一味悲痛, 則更是難上加難了, 怎麼辦呢?“無情草木不能治有情之病”啊, 我一定要先用話語開導她, 讓她情緒好轉, 然後才能有機會讓藥物發揮作用啊。

於是, 吳鞠通就端坐下來, 認真地和這位郭氏聊起天來了。

這段聊天簡直是太重要了, 直聊得令人動容, 具體內容如下。

吳鞠通:“你現在痛心疾首、悲痛萬分, 一般人痛苦些日子就過去了, 你為什麼比常人要痛苦得多呢?”

郭氏有氣無力地回答:“吳先生, 你不知道啊, 我們要孩子要得晚, 現在我的丈夫死了, 他留下的兩個孩子還沒有成人,

我是怕他們不能長大啊!”

吳鞠通歎口氣, 說:“你為何這麼不明白裡面的道理呢?”

郭氏:“啊?什麼道理?”

吳鞠通:“一個女人, 丈夫去世了, 我們怎麼稱呼這個女人?我們叫她‘未亡人’,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她是等待死亡的人啊!”

郭氏連連點頭:“是啊, 實在是想和丈夫一起死去啊!”說完, 忍不住又開始流淚。

吳鞠通:“現在你非常思念丈夫, 乾脆就可以在墳墓邊上就死了, 兩個人葬在一起, 這樣不就遂了心願嗎?現在有了病, 為什麼要請我來治療呢?為什麼呢?還不是因為有孩子在嗎?!”

郭氏回答:“是啊!”

吳鞠通:“一個婦人, 丈夫沒有死的時候, 是以丈夫為重的, 等到丈夫死了, 就要以教孩子為重!撫育孩子長大成人, 這就是在完成丈夫沒有完成的事業啊!”

郭氏連連點頭。

吳鞠通:“現在你孩子的父親已經去世了, 孩子已經失去了一個守護者, 如果你再死去, 你的孩子還有誰來撫育呢?你這麼病下去、死去, 不但無益于你的丈夫, 而且還傷害了他的孩子, 你丈夫在九泉之下看到此種情景, 能夠瞑目於九泉之下嗎?!”

郭氏開始瞪大了眼睛。

吳鞠通:“你現在要盡婦人之道, 就要明白丈夫在去世前最後的一個願望, 他一定是希望你把孩子扶養成人的!所以你一定要盡到自己做母親的職責, 把孩子扶養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你一定不能去死!不但不能去死, 而且還不能有病!”

郭氏愣愣地聽著。

吳鞠通話鋒一轉, 接著說:“現在這個單腹脹, 是個死症啊, 脈無胃氣, 是死脈啊, 死症見到死脈,一定要有強烈的生存的欲望,這樣心火才能漸旺,才能瀉去肝郁之陰氣,然後血脈才能暢通,這樣才能有生存下來的機會啊!”

郭氏聽完以後,眼淚慢慢地留了出來,半晌,收斂悲容,帶著眼淚放聲大笑,然後說:“多謝吳先生你開導我了!從此以後,我不但不再哭泣,還要不再憂愁,不但不再憂愁,還要愉快地生活下去,但求能夠活下去,把孩子扶養成人!”

吳鞠通此時長長地出了口氣,說到:“你笑了,就有生存的希望啊!”(笑則生矣)

於是,吳鞠通開了疏肝理氣的方子,在郭氏服用了十幾付藥以後,疾病獲得了痊癒。(十數劑而收全功)

如此重證,痊癒得如此之快,應該說情緒的調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心死去以後,會很容易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氣的。

但是,一個好的醫者,會用自己至誠至真的的心意,點燃患者生存下去的希望,讓患者充滿希望地迎接明天。

讓我們跳躍一下時間,來到二十年以後,來看看吳鞠通治療的另外一個患者,來體會一下吳鞠通的治心之法吧,這個病案是吳鞠通在回老家淮陰的時候看的。

這是個姓楊的女士,四十九歲,一開始患病是因為肝氣不舒,導致的脅痛,由於治療不及時,後來胃也變得不大好了,醫生們對此的治療大致就是滋陰補虛,結果這個病拖延了十年之久,還是沒有什麼起色。

等到吳鞠通來診治的時候,病情發展到什麼地步了呢?這位楊女士已經不大能正常吃飯了,每次吃飯“飲粥湯止一口,食炒米粉止一酒杯”,聽到一些什麼大的響動就“痙厥”,“終夜抽搐”,每次犯病都要兩三天以後才能平復一些。

吳鞠通來診病的日子是甲申年(西元1824年)的十一月初二日,此時的脈象是六脈弦緊而長,該患者閉經已經兩年了,周身疼痛,整年的咳嗽,已經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了。

吳鞠通診斷以後,認為是病在肝經,“內犯陽明,則不食;木克脾土,故飲聚;陽明空虛,故無主,聞聲而驚;外犯太陽,故身痛而痙;本髒自病,故厥”。

於是吳鞠通提筆開了方子:新絳紗、旋複花、降香末、廣郁金、川椒炭、蘇子霜、桂枝、半夏、青皮。

這個方子的用意是梳理肝絡,其中包含了張仲景的旋複花湯,這種梳理肝絡的方法是前面我們講過的繆希雍的拿手絕活兒,這些藥物裡面新絳紗是有爭議的,早在張仲景的時代就提出使用新絳了,不過後世倒是有些暈了,這個新絳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用茜草等有顏色的藥物染成的紅色的紗帛等紡織品,吳鞠通這裡面用的顯然是紡織品,但是現在約定俗成的是用茜草了,反正從古今的醫案中來看,用兩者都有效果,裡面的川椒炭可能是讓大家費解的,用川椒炒成的炭,這是幹什麼呢?原來,川椒有引氣下降歸腎經的作用(這是許叔微的絕活兒),用炭是增加其收斂作用;方子中用了很多藥性下行的藥物,如旋複花、降香末、川椒炭、蘇子霜、半夏等,為什麼呢?因為吳鞠通認為這個病是由於肝氣上逆引起的。

在這個方子服用了七付以後,脅痛減輕了一些,但是痰飲仍然是很多,咳嗽也還是頻繁,夜裡睡覺也不是很好,於是吳鞠通決定停止梳理肝絡,改為和胃蠲飲,方用:半夏、生薏仁、枳實、茯苓、淡乾薑、廣皮、桂枝,這個方子中有桂枝、淡乾薑等升陽之藥,也有驅除濕氣的生薏仁、茯苓等藥,還有調理氣機的廣皮、枳實等藥,其中半夏、茯苓、廣皮三味藥就是化痰的二陳湯的主要成份(二陳湯這個名字的得來就是由於半夏和陳皮都是要久放,至少一年以上才可以用,一般是越陳越好,所以叫二陳)。

這個方子用到二十七日的時候,患者就已經可以服用稀粥半碗了,於是吳鞠通就用前面的兩個方子來回的交叉服用,一邊和胃,一邊梳理肝絡,患者的病情也一天天地開始好了起來。

到了次年的三月份的時候,楊女士已經能夠吃兩碗的乾飯了(我們平時吃乾飯大家都不在意,但是能吃乾飯在久病之人就是佳兆了,說明胃口漸旺),正巧這時吳鞠通又要到紹興出診去(看來吳鞠通回家還挺忙的),在四月份的時候,吳鞠通在旅途中不放心這個患者,當走到蘇州的時候,還寫了封信給這個楊女士,讓她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性情,不要沒事兒就發脾氣,因為肝氣不舒是引起很多病的罪魁禍首。

到了五月份,吳鞠通不放心,又給楊女士寫了一封信,信中“痛以大道理開導之”(估計是用詞比較的狠,否則不會用個“痛”字),然後就失去了聯絡。

要說古代的通信可真是夠落後的,等到了十月份,吳鞠通才收到回信,打開信一看,吳鞠通笑了,原來信中說楊女士居然把吳鞠通寫的信當成座右銘,每天高聲朗讀一遍(這實在是調理肝氣的好方法,可惜吳鞠通的這封信沒有流傳下來),現在飲食已經非常好了,精神頭也很高漲(精神大長),而且家裡人也因為她身體的恢復而感到非常的高興!(闔家歡樂)

給一個人開方子比較容易,但是,這個人服用了方子以後可能只是暫時的恢復,如果舊習不改,以後可能還是會犯病的。

一個好的醫生,一定會以自己高遠的境界,以自己一顆誠摯的心,去改變患者的思想,使其獲得醫藥以外的精神調護,從而走向明媚的陽光之中。

醫術之外,尚有醫道。

所以,各位醫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死症見到死脈,一定要有強烈的生存的欲望,這樣心火才能漸旺,才能瀉去肝郁之陰氣,然後血脈才能暢通,這樣才能有生存下來的機會啊!”

郭氏聽完以後,眼淚慢慢地留了出來,半晌,收斂悲容,帶著眼淚放聲大笑,然後說:“多謝吳先生你開導我了!從此以後,我不但不再哭泣,還要不再憂愁,不但不再憂愁,還要愉快地生活下去,但求能夠活下去,把孩子扶養成人!”

吳鞠通此時長長地出了口氣,說到:“你笑了,就有生存的希望啊!”(笑則生矣)

於是,吳鞠通開了疏肝理氣的方子,在郭氏服用了十幾付藥以後,疾病獲得了痊癒。(十數劑而收全功)

如此重證,痊癒得如此之快,應該說情緒的調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心死去以後,會很容易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氣的。

但是,一個好的醫者,會用自己至誠至真的的心意,點燃患者生存下去的希望,讓患者充滿希望地迎接明天。

讓我們跳躍一下時間,來到二十年以後,來看看吳鞠通治療的另外一個患者,來體會一下吳鞠通的治心之法吧,這個病案是吳鞠通在回老家淮陰的時候看的。

這是個姓楊的女士,四十九歲,一開始患病是因為肝氣不舒,導致的脅痛,由於治療不及時,後來胃也變得不大好了,醫生們對此的治療大致就是滋陰補虛,結果這個病拖延了十年之久,還是沒有什麼起色。

等到吳鞠通來診治的時候,病情發展到什麼地步了呢?這位楊女士已經不大能正常吃飯了,每次吃飯“飲粥湯止一口,食炒米粉止一酒杯”,聽到一些什麼大的響動就“痙厥”,“終夜抽搐”,每次犯病都要兩三天以後才能平復一些。

吳鞠通來診病的日子是甲申年(西元1824年)的十一月初二日,此時的脈象是六脈弦緊而長,該患者閉經已經兩年了,周身疼痛,整年的咳嗽,已經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了。

吳鞠通診斷以後,認為是病在肝經,“內犯陽明,則不食;木克脾土,故飲聚;陽明空虛,故無主,聞聲而驚;外犯太陽,故身痛而痙;本髒自病,故厥”。

於是吳鞠通提筆開了方子:新絳紗、旋複花、降香末、廣郁金、川椒炭、蘇子霜、桂枝、半夏、青皮。

這個方子的用意是梳理肝絡,其中包含了張仲景的旋複花湯,這種梳理肝絡的方法是前面我們講過的繆希雍的拿手絕活兒,這些藥物裡面新絳紗是有爭議的,早在張仲景的時代就提出使用新絳了,不過後世倒是有些暈了,這個新絳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用茜草等有顏色的藥物染成的紅色的紗帛等紡織品,吳鞠通這裡面用的顯然是紡織品,但是現在約定俗成的是用茜草了,反正從古今的醫案中來看,用兩者都有效果,裡面的川椒炭可能是讓大家費解的,用川椒炒成的炭,這是幹什麼呢?原來,川椒有引氣下降歸腎經的作用(這是許叔微的絕活兒),用炭是增加其收斂作用;方子中用了很多藥性下行的藥物,如旋複花、降香末、川椒炭、蘇子霜、半夏等,為什麼呢?因為吳鞠通認為這個病是由於肝氣上逆引起的。

在這個方子服用了七付以後,脅痛減輕了一些,但是痰飲仍然是很多,咳嗽也還是頻繁,夜裡睡覺也不是很好,於是吳鞠通決定停止梳理肝絡,改為和胃蠲飲,方用:半夏、生薏仁、枳實、茯苓、淡乾薑、廣皮、桂枝,這個方子中有桂枝、淡乾薑等升陽之藥,也有驅除濕氣的生薏仁、茯苓等藥,還有調理氣機的廣皮、枳實等藥,其中半夏、茯苓、廣皮三味藥就是化痰的二陳湯的主要成份(二陳湯這個名字的得來就是由於半夏和陳皮都是要久放,至少一年以上才可以用,一般是越陳越好,所以叫二陳)。

這個方子用到二十七日的時候,患者就已經可以服用稀粥半碗了,於是吳鞠通就用前面的兩個方子來回的交叉服用,一邊和胃,一邊梳理肝絡,患者的病情也一天天地開始好了起來。

到了次年的三月份的時候,楊女士已經能夠吃兩碗的乾飯了(我們平時吃乾飯大家都不在意,但是能吃乾飯在久病之人就是佳兆了,說明胃口漸旺),正巧這時吳鞠通又要到紹興出診去(看來吳鞠通回家還挺忙的),在四月份的時候,吳鞠通在旅途中不放心這個患者,當走到蘇州的時候,還寫了封信給這個楊女士,讓她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性情,不要沒事兒就發脾氣,因為肝氣不舒是引起很多病的罪魁禍首。

到了五月份,吳鞠通不放心,又給楊女士寫了一封信,信中“痛以大道理開導之”(估計是用詞比較的狠,否則不會用個“痛”字),然後就失去了聯絡。

要說古代的通信可真是夠落後的,等到了十月份,吳鞠通才收到回信,打開信一看,吳鞠通笑了,原來信中說楊女士居然把吳鞠通寫的信當成座右銘,每天高聲朗讀一遍(這實在是調理肝氣的好方法,可惜吳鞠通的這封信沒有流傳下來),現在飲食已經非常好了,精神頭也很高漲(精神大長),而且家裡人也因為她身體的恢復而感到非常的高興!(闔家歡樂)

給一個人開方子比較容易,但是,這個人服用了方子以後可能只是暫時的恢復,如果舊習不改,以後可能還是會犯病的。

一個好的醫生,一定會以自己高遠的境界,以自己一顆誠摯的心,去改變患者的思想,使其獲得醫藥以外的精神調護,從而走向明媚的陽光之中。

醫術之外,尚有醫道。

所以,各位醫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