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講究的中國人,把送禮送成了一門“藝術”

佳節送禮, 借物傳遞君子之禮, 五德之風。

01

送禮情懷

“送禮”這種情懷似乎與生俱來地生長在每一個中國人地骨子裡。 每逢佳節、生日、團聚、喜事離別等等, 送禮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 而古人送禮也十分考究——雅士登門送禮常常送雉雞表達內心敬意和忠信, 而且收禮後第二天一定進行回禮, 遵循“禮尚往來”的君子道德, 如果臨時倉促沒有帶禮物, 聰明的雅士們一定會謙敬地雙手擺出“遞禮”姿勢, 表示送上“敬意”, 當然受禮者也要同樣手勢回敬, 進行回禮。

在古代, 不僅是送禮, 君子一言一行都嚴格恪守著“仁義禮智信”的“君子五德”。

在辭海中, 將“禮數”解釋為——“禮貌、禮節”, 看著這樣的解釋, 只能是“道理我都懂, 還是送不好這個禮”。 又到中秋時節送禮時, 你是否又在考慮該送什麼禮?我們今天就夢回千年前, 看看那些在風雅有德之士們, 是如何講究送禮的藝術, 送禮中有“禮數”地體現“君子五德”。

02

“禮數”的“五德”風向

《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 往而不來, 非禮也, 來而不往, 亦非禮也。

“禮尚往來”的思想早已是大眾司空見慣, 這出自西漢禮學家戴聖的《禮記》, 這位禮學大師所提倡的送禮要有“禮數”的思想, 其實是源於古代孔子及其儒學大家們代代沉澱下來的“禮數”精粹。

【禮數·仁】

在禮壞樂崩的春秋時期, 孔子對於當時社會乃至後代的影響, 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禮序思想,

有仁心的仁, 要對每一個人帶著愛來交往, 送禮亦如是。

對待親近之人, 要以“仁者愛人”博愛大眾, 對待有過節, 有誤會之人, 也要學會“克己復禮”, 用送禮去冰釋前嫌。

【禮數·義】

在古詩詞中, 常常見到“贈”系列的經典詩句,

無論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還是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古代文人雅士常常兩袖清風, 唯以詩句饋贈君子, 表現心中情義。 最經典, 就是那首讓無數後人拜讀時潸然淚下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

桃花千尺水深, 不及汪倫兄對我的情義, 一直保持磅礴飄渺仙氣的李白, 短短幾句卻點出最真摯的情義。 “無論是國與國之間的大義, 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義, 帶著“義”去贈禮, 讓送禮變得更溫暖。

【禮數·禮】

克己復禮中的“禮”, 是孔子提出為人標準, 在送禮中, 這個標準就是“禮尚往來”。 贈禮來往, 也是影響現在中國人最深的思想, 來往之間不僅是物品的交換, 更是情義的交流。

春秋時期, 孔子和陽貨一直以來政見不合, 孔子長一直避而不見, 於是陽貨派人在孔子不在家時送來了一隻烤豬, 陽貨知道孔子最喜歡吃烤乳豬。 孔子收到後, 左右為難, 不過最終還是恪守自己“禮尚往來”的標準, 帶著禮物進行了回訪。

禮尚往來, 往而不來, 非禮也, 來而不往, 亦非禮也。 誠如孔聖人, 也嚴格恪守這個標準, 做到收禮後及時回贈, 得體有序。

【禮數·智】

如何送送禮才能以“禮”服人?這需要充分發揮君子之智, 千年來古人無數經典送禮故事, 凝結著當時社會中君子的智慧和情商, 讓送禮變成一種啟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呂夷簡,也是仁宗朝時期的宰相,某天,他的夫人入內朝得知皇后喜歡吃白魚,但是祖宗舊制不能取食四方。呂夫人回家之後便大費周章地開始置辦,準備了整整十箱白魚準備進獻。呂夷簡連忙制止,將十箱減少至兩箱,:“皇家都沒有的東西,身為臣子,家裡怎麼能有十箱這麼多呢?”

送禮,不僅僅是在於貴重,更重要的是從受禮者角度思考,懂得智慧地送禮,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往往能帶來出其意外的驚喜。

【禮數·信】

我們常常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掛在嘴邊,這樣的承諾,要恪守信用,及時回報。在“禮尚往來”之間亦是如此,無論是承諾送禮,還是承諾回贈,則必須言出必行,方能真正做到有“禮數”。

民間有一個關於劉邦的軼事,相傳還未騰達前的劉邦,去一位姓呂的老塾師家裡拜夀,劉邦走到禮簿台前,寫下“壽銀萬貫”後,寫下“欠”字,並說到“萬貫萬貫,八方奉獻,日月相逢,地支天干,山河相攜,結帳還錢。”在劉邦一統天下後,依然沒有忘記當時的承諾,贈上萬貫銀兩,還上了當初那筆“江山之債”。

誠如國家之主的劉邦,依然在送禮之事上言出必行,恪守“信用”,不因身份貴賤,依然將“禮數”貫徹始終。

03

弘揚禮數的“五德之道”

即使如今過去千年,“禮數”中的“五德之道”,也一直流傳至如今的中國人身上。胡適題詩送禮成為其君子交往的習慣,國學家季羨林經典的“金蛋蛋糕”禮獻外邦教授,直至如今依然被人拍手稱道。這些大師身上在送禮時依然延續了“君子五德”的美德,將送禮送出一門藝術。

讓送禮變成一種啟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呂夷簡,也是仁宗朝時期的宰相,某天,他的夫人入內朝得知皇后喜歡吃白魚,但是祖宗舊制不能取食四方。呂夫人回家之後便大費周章地開始置辦,準備了整整十箱白魚準備進獻。呂夷簡連忙制止,將十箱減少至兩箱,:“皇家都沒有的東西,身為臣子,家裡怎麼能有十箱這麼多呢?”

送禮,不僅僅是在於貴重,更重要的是從受禮者角度思考,懂得智慧地送禮,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往往能帶來出其意外的驚喜。

【禮數·信】

我們常常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掛在嘴邊,這樣的承諾,要恪守信用,及時回報。在“禮尚往來”之間亦是如此,無論是承諾送禮,還是承諾回贈,則必須言出必行,方能真正做到有“禮數”。

民間有一個關於劉邦的軼事,相傳還未騰達前的劉邦,去一位姓呂的老塾師家裡拜夀,劉邦走到禮簿台前,寫下“壽銀萬貫”後,寫下“欠”字,並說到“萬貫萬貫,八方奉獻,日月相逢,地支天干,山河相攜,結帳還錢。”在劉邦一統天下後,依然沒有忘記當時的承諾,贈上萬貫銀兩,還上了當初那筆“江山之債”。

誠如國家之主的劉邦,依然在送禮之事上言出必行,恪守“信用”,不因身份貴賤,依然將“禮數”貫徹始終。

03

弘揚禮數的“五德之道”

即使如今過去千年,“禮數”中的“五德之道”,也一直流傳至如今的中國人身上。胡適題詩送禮成為其君子交往的習慣,國學家季羨林經典的“金蛋蛋糕”禮獻外邦教授,直至如今依然被人拍手稱道。這些大師身上在送禮時依然延續了“君子五德”的美德,將送禮送出一門藝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