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馮遠征到俞灝明,將對角色的厭惡轉嫁演員身上,不僅愚蠢更醜陋

有人說最近挺累的, 沒有了卓sir充當中間商, 明星們下場撕X, 圍觀者要“自覺地”扮演起偵探, 工作量大增。

然而我覺得, 他們之中有些人可能也是嘴上說累,

行為上卻出賣了自己。 在圍觀“薛李大戰”之際, 還能去開闢另外的戰場。

他們有空去說“當年你為什麼沒有直接死了, 這讓我給氣的”, 不知道的還以為跟被罵之人之間得有多麼濃烈的深仇大恨。

這些截圖, 來源於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

作為熱播劇, 《那年花開月正圓》從上線就吸引了大批流量。

何潤東脫離了泡面頭的“黑歷史”, 翻身農奴把歌唱, 一躍成為團寵,

一堆人嚷嚷著要嫁給他。

俞灝明就沒有這麼好命, 不僅沒有得到安慰, 甚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人身攻擊。

因為他演了一個大反派, 杜明禮。

杜明禮很多面, 可以說“表裡不一”。

對外他是一個從商的鄉紳, 實際上是被人操控的“公公”;他設計殺人時毒辣和麻木, 然而對待情感卻也有希冀和柔腸的一面。 杜明禮在劇中既要有謀略手段, 也要隱忍克制。

這是個充滿矛盾和悲劇的人物, 而俞灝明和角色在“坎坷經歷”上確實契合。

七年前因為一場劇組事故, 讓事業正當頭的俞灝明“毀容”。

12年複出表演時他唱了一首《其實我還好》。

平凡的苦衷 說愛說痛都太籠統

被故事選中 沒資格懵懂

就算沒觀眾 自己第一個被感動

我相信 到最後 一分鐘

太多不由衷 不過是歲月的內容

歎息過 再繼續 向前走

但在《星空演講》裡,他坦白:其實我不太好。

倉促複出,被父親“大義滅親”的逼著去劇組完成拍攝,被主辦方“曬出”事故視頻,他的內心是崩潰的:我根本沒辦法自如的面對閃光燈和話筒,我的淚止不住的往外流。

出事的時候,俞灝明也才20出頭,這個年紀大概換了誰都會崩潰吧。

我不知道他經歷了怎樣的內心糾結,也許是看到了自己“豬頭”般的臉(玩笑中他自己講是豬頭),慢慢的接受了現實。

他從黃渤、李雪健的故事裡,受到了啟發:他要做一個專業演員。

為了磨演技,他開始搭檔“戲骨”。

跟黃志忠在《暴雨將至》中對戲時,他說他感受到了好演員的魅力,便更加堅定了他做“實力派”演員的決心。

作為轉型路上關鍵的一個角色,《那年花開》裡的杜明禮表現如何?

拋開經歷上的契合度,單純的從他的表演來評價,他跟“好演員”還是有很大差距。

不僅僅是周圍的人太厲害了,杜明禮這個角色本身都有很大的挑戰性。

非科班出身的俞灝明,他的臺詞功底不足,自信之氣欠缺,這些都能看出來。

但我也感受到了他的用心和誠意。比如口音中帶有的京腔,身段手勢的拿捏,以及對眼神的揣摩。

不得不說,和他以往的青春偶像劇相比,這部劇裡的演技提高了不少,確實進步很大。

如他所言,他不再是十年前那個頂著“花仙子”頭的“端木磊”了。

將一個反派演得OK,明明是一個值得肯定的事情,卻總是招來是非。

這種無理取鬧式的人身攻擊,將對角色的“厭惡”情緒轉嫁到演員身上的事情,已經發生了無數次。

1945年,陳佩斯的父親陳強先生因在《白毛女》中飾演惡霸地主黃世仁太過經典,而被誤以為是成本色出演。

他被台下突然飛出的無數果子襲擊,“黃世仁”被打成了“烏眼青”;還有一位戰士情緒激動,用槍瞄準他,咬牙切齒地要打死“黃世仁”,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才沒釀成惡果。

1988年,電視劇《還珠格格》熱播,劇中扮演容嬤嬤的李明啟老師,生活中處處被人排斥:上街買菜被菜場小販扔雞蛋;小孩子見到她會被嚇哭;出門打車沒人載,坐公交還會被人在背後指著罵“呦,這死老婆子也坐公車啊。”

2001年,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播出,引起了全國震驚。

劇中扮演家暴醫生安嘉和的馮遠征在現實中卻遭受如此對待:他的車胎經常被紮、還有人要直接動手打他,他的朋友在電視劇開播的時候,還給他發了條短信——這幾天別讓我看見你,不然非揍你一頓。

時至今日,馮遠征老師的劇照,還被人“順手”當做家庭暴力的反面教材出現在各大社交網站。

這三個經典“角色轉嫁”案例,經常在各種反對“網路暴力”的文章中“抛頭露面”。

因為無論時間的長河怎樣肆意流淌,觀眾的腳從來都能神奇的踏進同一條河流。

今年《我的前半生》播出後,吳越感受到了“轉嫁”的“威脅”,溫婉的大姐姐驚亂中只能關閉評論來換取寧靜。

《我的前半生》熱度退卻,《那年花開》接棒,“謾駡轉嫁”也被俞灝明接過。

而這種行為,毫無疑問是大錯特錯。

對於演員而言,這是對他們的不尊重。

一個演員,他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僅沒有贏得鮮花掌聲,反倒是要成為攻擊對象,這難道不讓人心寒?

如果大家都去唱白臉,黑臉怎麼辦?那些對演員進行人身攻擊的人上去演嗎?可惜他們沒有這個本事。

但這些謾駡之人外表看來都是大奸大惡嗎?芸芸眾生,很多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生活中的他們,絕大多數時候都在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也許在同事朋友親友口中他們還很單純善良。

很難想像這麼惡毒的話是從他們口中說出的吧?

那他們為何還要做這麼LOW的事情?

有人說,是因為文化程度低,我可不敢苟同。

舉個栗子,最近網上又開始討論Kimi死因,明明警方已經蓋棺定論,但依然有人相信這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相信那些荒謬說法的,竟然有不少是來自名校、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材生”。

我想說明什麼呢?

文化程度的高低,並不能保證一個人有足夠的理性和判斷力。這個結論放在“轉嫁”行為上同樣適用。

而很多事實也能證明這一點。

比如能上網這事兒,至少說明他們是識文斷字的,跟半個世紀以前的文盲士兵比幾乎可以說是“博學”,但行為卻不比半個世紀前的人優化到哪裡去。

所以不能說他們“無知”,而是智商欠費。他識字,但卻沒有獨立判斷、明辨是非的能力,分不清現實和戲劇。

仔細算下來,是不是挺多?!

有人說是他們太壓抑,需要發洩情緒。

真當世界是自己的家開的了?發洩的方式千千萬,哪條道不好偏要怒從心頭起,惡從膽邊生。

他們自己爽快過後,就忘了這件事,但是留給演員的一片灘塗和無限陰影。

你說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的罪惡嗎?我想沒人不知道。

說輕了是自私,重了就是“惡”。

我甚至看到了一類言論:詛咒不好,但長得醜演技差就不能被講?

沒有哪條法律規定不能品評長相,但是也沒有人教導我們當著別人的面甚至專門跑去私信,進行人身攻擊。

所以這種隔山觀虎鬥,拉偏架甚至充當攪屎棍的行為同樣可惡,甚至還是“大惡”。因為有許多“無腦者”喜歡跟風啊~

但是簡單的把這種事兒歸類為“網路暴力”確實欠妥。

因為幾十年來它一直都在,當初那批辱駡李明啟老師,向馮遠征老師扔臭雞蛋的人和如今這些網上的噴子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只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社交的發達,讓過去那些和你隔著十萬八千里,你看得到看不到的,你聽說的你沒有聽說的,全都擺在你面前讓你都看到聽到。

如果沒有網路,那些“惡語”就不存在嗎?還是存在的,只是隱藏起來你看不到而已。

所以這件事情跟時間、技術不甚相關,而是人心未改。

12年複出表演時他唱了一首《其實我還好》。

平凡的苦衷 說愛說痛都太籠統

被故事選中 沒資格懵懂

就算沒觀眾 自己第一個被感動

我相信 到最後 一分鐘

太多不由衷 不過是歲月的內容

歎息過 再繼續 向前走

但在《星空演講》裡,他坦白:其實我不太好。

倉促複出,被父親“大義滅親”的逼著去劇組完成拍攝,被主辦方“曬出”事故視頻,他的內心是崩潰的:我根本沒辦法自如的面對閃光燈和話筒,我的淚止不住的往外流。

出事的時候,俞灝明也才20出頭,這個年紀大概換了誰都會崩潰吧。

我不知道他經歷了怎樣的內心糾結,也許是看到了自己“豬頭”般的臉(玩笑中他自己講是豬頭),慢慢的接受了現實。

他從黃渤、李雪健的故事裡,受到了啟發:他要做一個專業演員。

為了磨演技,他開始搭檔“戲骨”。

跟黃志忠在《暴雨將至》中對戲時,他說他感受到了好演員的魅力,便更加堅定了他做“實力派”演員的決心。

作為轉型路上關鍵的一個角色,《那年花開》裡的杜明禮表現如何?

拋開經歷上的契合度,單純的從他的表演來評價,他跟“好演員”還是有很大差距。

不僅僅是周圍的人太厲害了,杜明禮這個角色本身都有很大的挑戰性。

非科班出身的俞灝明,他的臺詞功底不足,自信之氣欠缺,這些都能看出來。

但我也感受到了他的用心和誠意。比如口音中帶有的京腔,身段手勢的拿捏,以及對眼神的揣摩。

不得不說,和他以往的青春偶像劇相比,這部劇裡的演技提高了不少,確實進步很大。

如他所言,他不再是十年前那個頂著“花仙子”頭的“端木磊”了。

將一個反派演得OK,明明是一個值得肯定的事情,卻總是招來是非。

這種無理取鬧式的人身攻擊,將對角色的“厭惡”情緒轉嫁到演員身上的事情,已經發生了無數次。

1945年,陳佩斯的父親陳強先生因在《白毛女》中飾演惡霸地主黃世仁太過經典,而被誤以為是成本色出演。

他被台下突然飛出的無數果子襲擊,“黃世仁”被打成了“烏眼青”;還有一位戰士情緒激動,用槍瞄準他,咬牙切齒地要打死“黃世仁”,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才沒釀成惡果。

1988年,電視劇《還珠格格》熱播,劇中扮演容嬤嬤的李明啟老師,生活中處處被人排斥:上街買菜被菜場小販扔雞蛋;小孩子見到她會被嚇哭;出門打車沒人載,坐公交還會被人在背後指著罵“呦,這死老婆子也坐公車啊。”

2001年,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播出,引起了全國震驚。

劇中扮演家暴醫生安嘉和的馮遠征在現實中卻遭受如此對待:他的車胎經常被紮、還有人要直接動手打他,他的朋友在電視劇開播的時候,還給他發了條短信——這幾天別讓我看見你,不然非揍你一頓。

時至今日,馮遠征老師的劇照,還被人“順手”當做家庭暴力的反面教材出現在各大社交網站。

這三個經典“角色轉嫁”案例,經常在各種反對“網路暴力”的文章中“抛頭露面”。

因為無論時間的長河怎樣肆意流淌,觀眾的腳從來都能神奇的踏進同一條河流。

今年《我的前半生》播出後,吳越感受到了“轉嫁”的“威脅”,溫婉的大姐姐驚亂中只能關閉評論來換取寧靜。

《我的前半生》熱度退卻,《那年花開》接棒,“謾駡轉嫁”也被俞灝明接過。

而這種行為,毫無疑問是大錯特錯。

對於演員而言,這是對他們的不尊重。

一個演員,他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僅沒有贏得鮮花掌聲,反倒是要成為攻擊對象,這難道不讓人心寒?

如果大家都去唱白臉,黑臉怎麼辦?那些對演員進行人身攻擊的人上去演嗎?可惜他們沒有這個本事。

但這些謾駡之人外表看來都是大奸大惡嗎?芸芸眾生,很多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生活中的他們,絕大多數時候都在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也許在同事朋友親友口中他們還很單純善良。

很難想像這麼惡毒的話是從他們口中說出的吧?

那他們為何還要做這麼LOW的事情?

有人說,是因為文化程度低,我可不敢苟同。

舉個栗子,最近網上又開始討論Kimi死因,明明警方已經蓋棺定論,但依然有人相信這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相信那些荒謬說法的,竟然有不少是來自名校、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材生”。

我想說明什麼呢?

文化程度的高低,並不能保證一個人有足夠的理性和判斷力。這個結論放在“轉嫁”行為上同樣適用。

而很多事實也能證明這一點。

比如能上網這事兒,至少說明他們是識文斷字的,跟半個世紀以前的文盲士兵比幾乎可以說是“博學”,但行為卻不比半個世紀前的人優化到哪裡去。

所以不能說他們“無知”,而是智商欠費。他識字,但卻沒有獨立判斷、明辨是非的能力,分不清現實和戲劇。

仔細算下來,是不是挺多?!

有人說是他們太壓抑,需要發洩情緒。

真當世界是自己的家開的了?發洩的方式千千萬,哪條道不好偏要怒從心頭起,惡從膽邊生。

他們自己爽快過後,就忘了這件事,但是留給演員的一片灘塗和無限陰影。

你說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的罪惡嗎?我想沒人不知道。

說輕了是自私,重了就是“惡”。

我甚至看到了一類言論:詛咒不好,但長得醜演技差就不能被講?

沒有哪條法律規定不能品評長相,但是也沒有人教導我們當著別人的面甚至專門跑去私信,進行人身攻擊。

所以這種隔山觀虎鬥,拉偏架甚至充當攪屎棍的行為同樣可惡,甚至還是“大惡”。因為有許多“無腦者”喜歡跟風啊~

但是簡單的把這種事兒歸類為“網路暴力”確實欠妥。

因為幾十年來它一直都在,當初那批辱駡李明啟老師,向馮遠征老師扔臭雞蛋的人和如今這些網上的噴子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只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社交的發達,讓過去那些和你隔著十萬八千里,你看得到看不到的,你聽說的你沒有聽說的,全都擺在你面前讓你都看到聽到。

如果沒有網路,那些“惡語”就不存在嗎?還是存在的,只是隱藏起來你看不到而已。

所以這件事情跟時間、技術不甚相關,而是人心未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