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所理解的超短線有4種境界

炒股無論是做超短線還是做中長線我想其中的奧義都不是三兩天就能參悟的, 需要我們不斷在實踐過程中反省和改錯才能慢慢領悟。 這兩天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這確實是一本必讀的經典之作, 因為你能在他的記錄中產生許多的共鳴。 上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兩年前, 同樣的出版社同樣的語句, 但是再拜讀時的感受已截然不同, 也漸漸明白了書中許多話的深層含義, 借此機會, 我將我的一些淺悟與兄們共同分享。

超短線的第一重境界是理解形態與均線的意義, 形態和均線對於炒股來說是有意義的,

它能很好的幫我們判斷出一檔股票的支撐點以及阻力點, 較為簡單的內容我就不做贅述了, 這裡我想分享的是如何通過均線及形態在日內做T, 並尋找到一個波段的高低點。

第一次介入大華股份的時候是2017年2月7日觸碰到5天線時買入的,

買入的依據是縮量且沒有創新低, 前一天的最低價是13.82, 這一天的最低價依然是13.82, 另外陽多陰少且陽量是陰量的一倍, 可以看做是蓄量推升, 之前有一根巨量陰線被60天線壓制下殺的最低點是14.43, 而在它之前的兩天那根縮量陰線的最低價則是14.42, 高了一分錢, 在30分鐘圖上看就是個雙底, 則不足為懼。 確認是上推量後第一步需要確定的則是阻力位, 我們看左面14.6一帶有一線橫盤, 收盤價均在14.2幾一線, 再對比成交量, 成交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這一路拉升上去堆的量能與之前那一帶對比明顯不足, 那可以確定第一波的阻力位在14.3左右, 2月8號放了點量打到14.32, 第二天最高點打到12.38, 但是實體陽線的長度與量能的高度都明顯不足,
於是我在12.3掛了籌碼等待莊家銷掉。 那我是怎麼確定回檔幅度的呢, 一般股票拉升破箱體後會有一個回抽確認, 回抽確認的點往往是踩在箱體的上沿, 大概在13塊8一帶, 就是巨量陰線的高點, 這個高點往往不是由一根K線確定的, 而是由幾根帶長上影的K線共同確立頂部, 掛在這一帶的上方, 等到量能萎縮又是下次買點。 做t一定要有耐心, 摸清楚一檔股票的習性, 日內是同理, 我常用的是30分鐘線, 有時候同一個價位你會發現股價有規律的落幾次, 這些都可以歸為形態與均線學說, 例如去年中興有一段時間, 股價的末尾數見8則是小波段的頂部, 還有中天科技5月2號到5月5號, 最低價每天抬高2分錢,
這就是提供很好的做t買點(注:做t不僅僅是用上述的幾種技巧, 更多的還要結合日、周、月k, KDJ、MACD等一系列指標, 筆者只是舉個例子)。 至於為什麼我以一隻長線股來分析形態與均線指標, 是因為我覺得這些指標只有在長時間的股價波動中才有意義, 而對於超短線來說我的感覺是沒有意義。 只用第一重境界進行超短線的投資恐怕輸多贏少。

超短線的第二重境界是盤感與市場分析, 什麼是盤感與市場分析, 簡單來說就是對盤面熱點的把握程度, 及時的判斷出板塊的強弱程度, 通常我看確定一個板塊的強弱程度首先看是否存在龍頭股, 再看跟風的股票是否強勢, 以及該板塊在近期內是否有過拉升, 是否能吸引資金的關注,

再聯繫近期市場資金的風險偏好, 是否與這一類股相吻合, 若吻合還需要判斷市場內是否存在另外一個可能出來卡位的板塊, 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判斷出這些東西, 再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買賣, 我想第二重超短線境界就算掌握得不錯了, 通常我都是將每一個板塊曾經出現過的龍頭股以及一隻走勢十分吻合的相關股放在自選股裡, 然後在盤中看漲幅速度來訓練盤感, 因為通常來說沒有跟風的個股很難走出獨立行情, 所以我覺得選一隻跟風股做參考指標很有必要。 對於市場的分析更多依賴於技術指標, 在遇到技術回檔的位置或者箱體突破等變盤節點時要酌情處理, 感受市場的情緒氛圍, 市場的情緒氛圍往往體現在個股的漲跌程度上, 可以看漲停板的家數,跌停板的家數等進行酌情判斷,順勢而為。常言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想如果你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拉升的個股以及判斷出他的強弱程度,或許會有一些收穫吧。

超短線的第三重境界是價投分析與邏輯分析的結合,市場上其實有很多東西是我在前兩種境界時無法理解的,當然現在理解得也不夠深刻。例如為什麼同樣的旱地拔蔥似的直線拉板,同樣有跟風個股,為什麼命運則截然相反,之前我把它歸結於運氣,後來我才發現是因為價投分析與邏輯強度,我們環顧目前和之前的一些大牛股或者大妖股,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個股背後都不是單純的資金推動遊戲,講究的是一個邏輯,而邏輯的背後則是業績暴增的預期。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拉升的個股漢王科技、山西焦化、富煌鋼構、華大基因等一系列的個股,我們不難發現其實背後主要的推動原因還是源于對業績預增 的透支,而邏輯強度則建立在預增的幅度之上,當然這不是簡單的有預增就有拉升,更多的還是要與市場相結合,去判斷哪一類的邏輯更強,所謂的強我的理解是能吸引遊資殺入以及引起大量的跟風盤,而不在於邏輯的本身強弱,畢竟市場才是正確的,我們的主觀無法改變市場的選擇方向。但是如果你能將價投分析將邏輯分析相結合去思考,無論是打板還是追漲,勝率都會大幅增加。對於價投分析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我不懂(如果有兄知道如何進行系統的學習請告訴下我,感激不盡),我想說的是邏輯分析,當你通過種種管道得到別人的價投分析資料後(無論真假),你第一時間應該做的是通過資料進行合理的邏輯分析,首先你要判斷這些資料市場可能的認可程度是多大,往往在第二板上看認可程度,其次找到支撐股價上漲邏輯的死穴,因為這能幫助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逃頂,其次,你要分析出這個邏輯是持續性較強的邏輯還是曇花一現的邏輯,曇花一現的時間是幾天,往往我判斷曇花一現的時間是看高潮節點,一個板塊內在上午盤內多股迅速上板我將其定位為行情結束的標誌,當然每個人的判定方法不同,同樣也要與市場相結合,不單是以幾個股上板作為節點。持續性較強的邏輯例如前段時間的資源板塊,這樣的板塊有個特徵就是會隨時在調整幾天後進行卡位,但資金的跟風效應會越來越弱,判斷走弱我主要是根據在一次卡位元後是否存在板塊內有個股在早盤迅速上板並封死。對於邏輯分析我說得還是不夠詳盡,因為其中很多地方我也還在摸索,不知對錯不敢隨意亂說。

超短線的第四重境界是心理博弈,超短線的第四重境界是心理博弈,最初我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總覺得一切都是莊家預謀,無論是拉升還是下砸都是寫好了的劇本,後來漸漸的我才發現其實不然。無論一隻個股是三板四板還是五板,其實結果都不是註定的,而是博弈出來的。曾經我會為了錯過一段漲幅而懊惱,躲過一次下跌而開心,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一切都是博弈的結果,而我們總是以結果來判定一次交易的對錯,這是不對的。舉個例子,昨天中通國脈五板,我從第一板看到今天都沒有買入,但我沒有感到一絲遺憾,我來先說說我的心理歷程。因為你在參與每一板的時候其實你都是在和市場情緒對賭,在和你的對手盤做買賣,在你買入的那一刻情緒或許是偏向上漲的,但是你無法判斷下一秒的情緒,也無法判斷後面的走勢,那其實你買定離手的是一個大概率的上漲。做股票賺錢的核心確實是高頻率落在大概率上,但是你要明白是存在可能落在小概率之上的,那既然買的不是一個必然上漲,沒買錯過了何來的遺憾?其實只是錯過一次你大概率贏的對賭,而這種對賭在市場是隨處可見隨時可見,你又何必耿耿於懷。同理你在負二個點的時候賣了一隻尾盤漲停的股,你也沒必要感到懊惱,因為你要明白從負2個點到漲停的過程中如果你持有其實你還持有的是負二個點到跌停板的風險,你錯過的僅僅是一次對賭的博弈,你並沒有做錯,只是你沒有參加這一次不相等概率的對賭而已。首先進行超短線的心理博弈要想清楚博弈的是什麼,什麼是成本價,什麼是虧損,什麼是盈利,當然無論什麼都不能影響你內心的平靜。可能之前你會不瞭解為什麼很多大佬沒有成本價這一概念,低賣高買,我的理解是每一次漲停板都是獨立的博弈,不存在你錯過了什麼,只是你沒參與機會與風險並存的波動而已。第一點是心理素質,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心理素質後才能參加深入的心理博弈。首先我想說的是市場G點,我將市場G點放在心理博弈內是因為這個G點確實更多的是由人們的主觀情緒產生的變化導致的追漲或者殺跌,那什麼是市場G點呢,我舉個例子,4月21日的漢鐘精機封板就是市場的G點,佛山大佬獨買兩個億,引爆了市場做多雄安概念的熱情,這與形態、邏輯等無關,更多的是與管理層博弈,與眾多的股民內心博弈。至於市場G點怎麼精准的把握,詳情請諮詢佛山大佬......但是我有一點小小的領悟,就是在“沉默中爆發”,在較為極端的市場環境中更容易把控這樣較大的G點。對於小的市場G點我主要是通過對卡位超預期的個股或者板塊進行判斷,例如前段時間的高轉送 和次新版,以及在日內某些超預期的個股拉升節點,要精確到某個時間段,這個問題大家多琢磨琢磨。用心理博弈進行逃頂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一隻個股隨著拉升幅度的增加其實風險也會越來越高,例如今天的中通國脈衝擊6板被砸,其實就是提前兌現預期的一種處理方式,個股不會永遠拉升,但什麼時候是最好的出局節點呢?我的理解是在有更好的選擇的時候,昨天的5G 分化中通國脈的板封得也很一般,說明個股的風險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很高了,如果每一次漲停板都是博弈大概率的獲利,那為什麼不選擇一隻概率更大的更可能獲利的個股進行博弈,而要選擇一隻分歧越來越大的個股。當然在分歧中博弈成功會獲得超額收益,但對個人市場把控能力的要求很高,論性價比,我覺得是前者更高,但是高配玩家有自訂玩法。所以,在任何一個板上出局或者時間段出局都是逃頂,因為我們丟下的不僅是收益,還有風險。

職業投資者都上的網站--淘股吧

可以看漲停板的家數,跌停板的家數等進行酌情判斷,順勢而為。常言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想如果你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拉升的個股以及判斷出他的強弱程度,或許會有一些收穫吧。

超短線的第三重境界是價投分析與邏輯分析的結合,市場上其實有很多東西是我在前兩種境界時無法理解的,當然現在理解得也不夠深刻。例如為什麼同樣的旱地拔蔥似的直線拉板,同樣有跟風個股,為什麼命運則截然相反,之前我把它歸結於運氣,後來我才發現是因為價投分析與邏輯強度,我們環顧目前和之前的一些大牛股或者大妖股,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個股背後都不是單純的資金推動遊戲,講究的是一個邏輯,而邏輯的背後則是業績暴增的預期。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拉升的個股漢王科技、山西焦化、富煌鋼構、華大基因等一系列的個股,我們不難發現其實背後主要的推動原因還是源于對業績預增 的透支,而邏輯強度則建立在預增的幅度之上,當然這不是簡單的有預增就有拉升,更多的還是要與市場相結合,去判斷哪一類的邏輯更強,所謂的強我的理解是能吸引遊資殺入以及引起大量的跟風盤,而不在於邏輯的本身強弱,畢竟市場才是正確的,我們的主觀無法改變市場的選擇方向。但是如果你能將價投分析將邏輯分析相結合去思考,無論是打板還是追漲,勝率都會大幅增加。對於價投分析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我不懂(如果有兄知道如何進行系統的學習請告訴下我,感激不盡),我想說的是邏輯分析,當你通過種種管道得到別人的價投分析資料後(無論真假),你第一時間應該做的是通過資料進行合理的邏輯分析,首先你要判斷這些資料市場可能的認可程度是多大,往往在第二板上看認可程度,其次找到支撐股價上漲邏輯的死穴,因為這能幫助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逃頂,其次,你要分析出這個邏輯是持續性較強的邏輯還是曇花一現的邏輯,曇花一現的時間是幾天,往往我判斷曇花一現的時間是看高潮節點,一個板塊內在上午盤內多股迅速上板我將其定位為行情結束的標誌,當然每個人的判定方法不同,同樣也要與市場相結合,不單是以幾個股上板作為節點。持續性較強的邏輯例如前段時間的資源板塊,這樣的板塊有個特徵就是會隨時在調整幾天後進行卡位,但資金的跟風效應會越來越弱,判斷走弱我主要是根據在一次卡位元後是否存在板塊內有個股在早盤迅速上板並封死。對於邏輯分析我說得還是不夠詳盡,因為其中很多地方我也還在摸索,不知對錯不敢隨意亂說。

超短線的第四重境界是心理博弈,超短線的第四重境界是心理博弈,最初我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總覺得一切都是莊家預謀,無論是拉升還是下砸都是寫好了的劇本,後來漸漸的我才發現其實不然。無論一隻個股是三板四板還是五板,其實結果都不是註定的,而是博弈出來的。曾經我會為了錯過一段漲幅而懊惱,躲過一次下跌而開心,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一切都是博弈的結果,而我們總是以結果來判定一次交易的對錯,這是不對的。舉個例子,昨天中通國脈五板,我從第一板看到今天都沒有買入,但我沒有感到一絲遺憾,我來先說說我的心理歷程。因為你在參與每一板的時候其實你都是在和市場情緒對賭,在和你的對手盤做買賣,在你買入的那一刻情緒或許是偏向上漲的,但是你無法判斷下一秒的情緒,也無法判斷後面的走勢,那其實你買定離手的是一個大概率的上漲。做股票賺錢的核心確實是高頻率落在大概率上,但是你要明白是存在可能落在小概率之上的,那既然買的不是一個必然上漲,沒買錯過了何來的遺憾?其實只是錯過一次你大概率贏的對賭,而這種對賭在市場是隨處可見隨時可見,你又何必耿耿於懷。同理你在負二個點的時候賣了一隻尾盤漲停的股,你也沒必要感到懊惱,因為你要明白從負2個點到漲停的過程中如果你持有其實你還持有的是負二個點到跌停板的風險,你錯過的僅僅是一次對賭的博弈,你並沒有做錯,只是你沒有參加這一次不相等概率的對賭而已。首先進行超短線的心理博弈要想清楚博弈的是什麼,什麼是成本價,什麼是虧損,什麼是盈利,當然無論什麼都不能影響你內心的平靜。可能之前你會不瞭解為什麼很多大佬沒有成本價這一概念,低賣高買,我的理解是每一次漲停板都是獨立的博弈,不存在你錯過了什麼,只是你沒參與機會與風險並存的波動而已。第一點是心理素質,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心理素質後才能參加深入的心理博弈。首先我想說的是市場G點,我將市場G點放在心理博弈內是因為這個G點確實更多的是由人們的主觀情緒產生的變化導致的追漲或者殺跌,那什麼是市場G點呢,我舉個例子,4月21日的漢鐘精機封板就是市場的G點,佛山大佬獨買兩個億,引爆了市場做多雄安概念的熱情,這與形態、邏輯等無關,更多的是與管理層博弈,與眾多的股民內心博弈。至於市場G點怎麼精准的把握,詳情請諮詢佛山大佬......但是我有一點小小的領悟,就是在“沉默中爆發”,在較為極端的市場環境中更容易把控這樣較大的G點。對於小的市場G點我主要是通過對卡位超預期的個股或者板塊進行判斷,例如前段時間的高轉送 和次新版,以及在日內某些超預期的個股拉升節點,要精確到某個時間段,這個問題大家多琢磨琢磨。用心理博弈進行逃頂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一隻個股隨著拉升幅度的增加其實風險也會越來越高,例如今天的中通國脈衝擊6板被砸,其實就是提前兌現預期的一種處理方式,個股不會永遠拉升,但什麼時候是最好的出局節點呢?我的理解是在有更好的選擇的時候,昨天的5G 分化中通國脈的板封得也很一般,說明個股的風險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很高了,如果每一次漲停板都是博弈大概率的獲利,那為什麼不選擇一隻概率更大的更可能獲利的個股進行博弈,而要選擇一隻分歧越來越大的個股。當然在分歧中博弈成功會獲得超額收益,但對個人市場把控能力的要求很高,論性價比,我覺得是前者更高,但是高配玩家有自訂玩法。所以,在任何一個板上出局或者時間段出局都是逃頂,因為我們丟下的不僅是收益,還有風險。

職業投資者都上的網站--淘股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