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連闊如筆下清末民初天津“三不管”

20世紀30年代, 著名評書藝人(1903—1971)連闊如曾用“雲遊客”這個筆名, 在北平(今北京)較有影響的《時言報》上連續發表洋洋40余萬字的“江湖叢談”,

其中記述了清末民初天津南市一帶的“三不管”。

連闊如在他寫的《天津南市三不管露天市場》一文中說, “凡是到過天津的人, 都知道有個三不管兒。 外省人沒有到過天津的, 聽人說得三不管兒可逛, 那裡最熱鬧, 說的天花爛墜, 叫那沒到過的人聞香不到口, 不知這三不管是怎樣熱鬧哪!”

連闊如介紹, “三不管那個地方, 說起來發達, 為我華北第一, 可不是熱鬧第一, 亦不是好的第一, 是發展得最快屬它第一。 ”清朝末年, 幼年的連闊如, 來到天津當學徒工, 據他回憶, 那時“三不管兒一帶淨是水坑, 又深又大, 較比北平的什刹海還大些, 可是不如什刹海清潔。 坑的西邊有一片熱鬧場, 北邊有一片熱鬧場。 坑內淨是小船, 供遊人往來乘坐。

每至夜內, 船上有乘客, 或三或五, 一人彈弦, 一人敲打茶杯, 二人對唱靠山調的小曲。 什麼《從良後悔》《抱杆打忘八》, 使人聽了能感覺那真是天津的土產, 地道的天津味兒。 ”

談到“三不管”這個稱呼的由來, 連闊如說, 經跟天津人打聽, 得知三不管那個地方, “離外國租界很近, 外國人對那裡是不管;市政當局知道那裡是臭水坑子, 是垃圾堆, 不大注意, 亦不管;縣署因為那地方屬於市政所轄, 他們亦不管, 故此叫做‘三不管’。 ”

這個“三不管”究竟屬於什麼地方呢?連闊如介紹, “以天津的四馬路說吧。 在滿清時代, 馬路是天津縣的城牆拆去了之後, 才修成了四大馬路, 那四大馬路之內算是中心地。 三不管在南馬路之南, 所隔的不到半裡路, 有清室某大官員在那裡用土墊坑,

修馬路、建民房, 建立房產公司。 直到民初時代, 算是三不管剛發達的時期。 那大空場兒之大, 為歷來所未有, 往西至南關下頭, 往南到海光寺, 往東到日租界西邊, 往北到南馬路以南, 較比北平的天橋大有三分之一”。 說到民國初年天津南市三不管兒一帶的“熱鬧”, 連闊如記述, 那裡“最多的玩意兒是小戲棚子, 或用席搭, 或用布圈, 裡邊唱的是《算糧登殿》《殺狗勸妻》《翠屏山》《金水橋》。 山西梆子, 破鑼破鼓破行頭。 坎子上的朋友在外邊把門要錢, 威威武武, 連叫再嚷, 很是怕人。 可是那個小戲棚內都擁擠不動, 雖然零打錢、不賣票, 較比大戲園子買票花的錢更多, 貪賤吃窮人, 是其實也。 賣碎布頭的攤子一家挨一家,
以白傻子吆喝的最出奇, 連說帶唱賣布饒布頭, 為歷來所未有, 都說他是布鋪裡剩下的碎布頭兒, 我可看見他將整匹的布一塊一塊扯碎了, 冤那老趕(北平管那鄉下人叫怯杓, 又叫白帽子, 天津叫老趕)。 其實買到家裡一算計, 買的更貴。 到了他攤前一站, 聽他的‘鋼口’一賣弄, 全都瞧著便宜。 ”

連闊如記述, 到了民國十年前後, 天津三不管更是熱鬧非凡, 他“逛起三不管來, 能夠天天去, 逛個一個月亦不膩。 ”當時的三不管, “各種雜技, 各樣生意, 各大戲棚, 應有盡有, 無一不全。 那坑可墊的都沒了, 完全是平川地, 翠柏村, 德美後, 土娼樂戶無不利市十倍。 由南馬路往南, 有地皮就蓋房, 直蓋出好幾裡去, 成了好幾道繁華熱鬧的街道, 由南門往東,

第一是榮業大街, 第二是東興大街, 第三是廣興大街, 電影院、戲園子、醫院、澡堂子、照相館、落子館, 是一家挨一家。 北平的天橋是白天熱鬧, 夜內沒有人;天津的三不管是晝如夜, 夜如晝, 各有不同的熱鬧。 在那個時候, 江湖藝人不論是做什麼生意的, 亦都發達, 個個得意洋洋。 金、皮、彩、掛、平、團、調、柳, 跑馬戲的、玩腥棚、弄戲頭棚的、挑拱頁子的、挑轉枝子的、賣大堆的、挑裡腥嘴子的、晃條兒的、搖會、挑裡腥衫的、挑水滾子的、挑裡腥光子的、做四平粘子的、做騎磨的、撒小帖子的、做大票的、搬柴的、鑲柴的……真是一枝禿筆寫之不盡, 說之不完。 ”雖然連闊如描述清末民初天津南市三不管的“熱鬧”景象用了不少江湖語言, 但我們從他的記述中看到了當年天津三不管的市井之象, 這對於我們探究舊時天津南市“三不管”的歷史變遷,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作者:王宗征

【版權聲明-凱風文史版】本文系頭條號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於凱風文史(

http://culture.kaiwind.com)

【特別提示】凱風清韻、凱風文史均系凱風網出品,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凱風清韻”(ID:kaiwind-qingyun)及凱風網(http://wap.kaiwind.com),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這對於我們探究舊時天津南市“三不管”的歷史變遷,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作者:王宗征

【版權聲明-凱風文史版】本文系頭條號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於凱風文史(

http://culture.kaiwind.com)

【特別提示】凱風清韻、凱風文史均系凱風網出品,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凱風清韻”(ID:kaiwind-qingyun)及凱風網(http://wap.kaiwind.com),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