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讀詩誦詞

導讀

我們許多人都嚮往“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我們大多渴望“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的心境, 大自然中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真意, 詩人那超然物外的思想, 一直在深藏在我們的心靈深處。

其實, 無論從物質生活還是自然環境方面來看, 我們所擁有的, 比陶淵明、比所有的古人要好出許多, 我們所缺少的, 是詩人的閒情雅趣, 是詩人清逸脫俗的情懷。

飲酒·其五 陶淵明 【魏晉】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心遠地自偏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此句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態, 但從深層次上思考, 是一種心理狀態。 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

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 這看似矛盾的狀態耐人尋味。 “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 一種理解是說作者的生活中跟那些沉浮於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麼來往, 門前冷寂得很。

而我的理解是:作者身處“人境”,

但眼中、心中卻從不在意俗世的“車馬喧”。 因為作者在後面的句子中用自問自答的手法解答了前文中看似矛盾的問題: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採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度, 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

悠然見南山

因為“心遠”, 才有“在人境”也“地自偏”的感受,

才有“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清淡而閒適生活狀態, 才會平心靜氣地欣賞到若有若無的嵐氣, 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的不可名狀的美, 才能欣賞到成群的鳥兒, 正結伴向山中飛回平靜與和諧。

所有的一切, 不會像世俗中的人們那樣急功近利, 那樣焦慮不安, 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 在那一刻生命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欲辨已忘言

只有在這樣的生存狀態中,我們才能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這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生命的感受,是語言不足以表現、或者不需要表現、忘記了表達的微妙。

欲辨已忘言

只有在這樣的生存狀態中,我們才能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這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生命的感受,是語言不足以表現、或者不需要表現、忘記了表達的微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