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京審判,十國法官痛批日本戰犯打算弄死,此國突然發聲:日本無罪

戰爭之毒, 嘗過的人都說苦, 特別是針對被侵略的國家, 戰火不僅讓無數平民流離失所, 還讓無數親人從此陰陽兩隔。

日本是近代史上讓人憎惡至極的惡魔, 它瘋狂的魔爪曾經肆掠了大半個中國。 屠殺、掠奪、細菌實驗, 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開始, 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裡, 日軍在華夏這塊土地上犯下了許多罄竹難書的罪行。

中國有句古話, 叫作“人在做, 天在看”, 對於所有犯下罪惡行徑的人, 報應不是不來, 只是時候未成熟而已。

1945年, 軸心國主要成員德國和日本先後投降, 這是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偉大勝利, 同時也意味著維繫了8年的日本侵華宣告終結。

二戰是結束了, 不過圍繞著各參戰國的爭議卻沒有劃上句號。 其中最主要的, 就是在審判日軍戰犯這件事上。

1946年1月19日, 盟軍公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 並宣佈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這是專門審判二戰日本戰犯的機構,

由美、蘇、法、英等國牽頭。 為了以示公正, 他們還特意邀請了中國、印度、菲律賓等殖民地國家的加入。

審判於5月3日開始進行, 各國法官分別對戰犯的罪行和量刑發表意見。 其間, 十個國家確認戰犯犯罪屬實, 四個國家在個別戰犯的量刑上有異議。

就在大家商量是否對某些案犯同樣適用死刑的時候, 有一個國家法官卻突然站出來發聲, 表述並堅持日本戰犯“全員無罪”!

這個臨時起么蛾子, 同時又語出驚人的法官, 就是印度的代表‘拉達賓諾德·巴爾’。

巴爾從法理的角度闡述了日本戰犯無罪的原因:“侵略戰爭是一種國家行為,

國際法的追訴物件僅僅是國家, 而不能罪及個人”;“即使個別日軍殺了很多人, 但他們對戰爭僅有‘道德’義務, 而沒有法律責任。 ”同時巴爾還表示, “戰爭不是犯罪, 國際法無法審判戰爭。 ”

看到這裡, 很多人可能會奇怪, 作為被外國殖民多年的印度, 巴爾法官本身也算是一名受害者, 對於戰爭帶來的苦難, 他應該‘感同身受’才是, 為何如今卻發表怪異言論, 試圖為日軍辯護呢?

如果瞭解印度過去幾年的歷史, 對巴爾法官的這種行為就不難理解了。

往前推幾年, 全稱“英屬印度”的印度還不是一個主權國家, 它就和現在美國的夏威夷一樣, 只相當於英國海外的一個省(就是面積大點)。 當然,

由於種族問題, 真實地位可能比這個還要低。

二戰期間, 作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 印度的宗主國英國, 在海外拓展了包括北非、地中海、遠東等多個戰場。

戰場多了, 要忙的事兒自然也就多, 印度便趁著這個間隙, 在國內發展了一股自己的力量。 當時叫“印度自由政府”, 領頭的是‘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錢德拉·鮑斯雖然是英國人,但代表的卻是印度勢力。為了能儘快擺脫英國,他先是和德國勾勾搭搭,從德軍那裡獲取了很多物資;之後,他又乘潛艇跑到日本,和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東條英機一拍即合,並把日本在新加坡俘虜的兩萬戰俘改建成了“印度國民軍”。

有物資、有軍隊、同時背後又有兩個強硬後盾撐腰,1943年10月,錢德拉·鮑斯便以“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元首的身份,向英美兩國同時宣戰。

說起來,這群野路子出來的三哥也確實堅挺,他們先是突破英國人防線,接著又側翼包抄美國人軍隊,即便中途日本承諾的武器補給斷了供應,他們也沒有徹底被打剿滅。後來日本戰敗,法西斯宣告投降,剩下的四萬“印度國民軍”便趁亂溜回了國內,有些還“陰差陽錯”當了官,享受著和英屬印度軍隊一樣的待遇。

拉達賓諾德·巴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了代表印度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法官。

回到審判。雖然巴爾竭力為日本戰犯“喊冤”,但印度“身微言輕”,對於審判結果影響並不大。最終25名被告被判有罪,其中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七名甲級戰犯被判處死刑。

不過,上躥下跳的巴爾雖然沒能左右判決,但是他的一番“怪論”卻贏得了日本國民的無限好感,甚至時隔幾十年,安倍出訪印度期間,還特意抽出時間會見了拉達賓諾德·巴爾的兒子(巴爾1967年病逝)。

如今印度和日本親如一家,兩國還建立起了“特別戰略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其間不知道有巴爾多少功勞。

領頭的是‘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錢德拉·鮑斯雖然是英國人,但代表的卻是印度勢力。為了能儘快擺脫英國,他先是和德國勾勾搭搭,從德軍那裡獲取了很多物資;之後,他又乘潛艇跑到日本,和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東條英機一拍即合,並把日本在新加坡俘虜的兩萬戰俘改建成了“印度國民軍”。

有物資、有軍隊、同時背後又有兩個強硬後盾撐腰,1943年10月,錢德拉·鮑斯便以“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元首的身份,向英美兩國同時宣戰。

說起來,這群野路子出來的三哥也確實堅挺,他們先是突破英國人防線,接著又側翼包抄美國人軍隊,即便中途日本承諾的武器補給斷了供應,他們也沒有徹底被打剿滅。後來日本戰敗,法西斯宣告投降,剩下的四萬“印度國民軍”便趁亂溜回了國內,有些還“陰差陽錯”當了官,享受著和英屬印度軍隊一樣的待遇。

拉達賓諾德·巴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了代表印度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法官。

回到審判。雖然巴爾竭力為日本戰犯“喊冤”,但印度“身微言輕”,對於審判結果影響並不大。最終25名被告被判有罪,其中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七名甲級戰犯被判處死刑。

不過,上躥下跳的巴爾雖然沒能左右判決,但是他的一番“怪論”卻贏得了日本國民的無限好感,甚至時隔幾十年,安倍出訪印度期間,還特意抽出時間會見了拉達賓諾德·巴爾的兒子(巴爾1967年病逝)。

如今印度和日本親如一家,兩國還建立起了“特別戰略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其間不知道有巴爾多少功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