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BBC稱“五月天”風靡20年:正能量音樂成華人世界共通語言

外媒稱, 3月29日, 臺灣樂隊“五月天”舉辦免費演唱會, 與現場超過3.5 萬歌迷共度20周年紀念, 當年徹夜排隊參加“校園演場會”的歌迷, 許多已為人父母, 而“五月天”仍持續吸引“00後”青年。

當年徹夜排隊參加“校園演場會”的歌迷, 許多已為人父母, 而“五月天”仍持續吸引“00後”青年。 為什麼“五月天”的影響力能夠從90年代末延續至今, 跨越地域、超越世代, 持續作為華人世界的共通語言?

“五月天就是不管開心或不開心, 都會找到一首歌可以形容你當下的心情。 ”香港上班族阿海特地請假從香港飛到臺灣一天, 就為了這場演場會。

她對BBC中文網說, 她喜歡“五月天”已經11年了, 她覺得這是一場“平凡但感動”的表演, 像是“看到老朋友”一般。

在大陸從事互聯網行銷, 27歲的Sophia成為“五迷”已經九年, 她說因為“五月天”的歌學了台語, 來臺灣旅遊時, “走了很多五月天走過的路”。

研究流行文化, 開設“音樂社會學”超過10年的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對BBC中文網分析“五月天”的興起背景, 以及歷久不衰的原因。

獨立音樂風潮

李明璁首先介紹“五月天”樂團興起的背景──90年代末期, 臺灣大學內組樂團的風潮正炙, “年輕人渴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己喜歡的音樂來表達對青春、人生、社會、人際關係的想法。 ”

在這波“獨立音樂”浪潮下, 傳統由大唱片公司主導的, 經過市場調研、“量身訂做偶像”的流行音樂商業模式受到衝擊。

“很專注的自己寫歌、自己唱歌、自己表演”獨立樂團興起, 五月天、陳綺貞都是這波浪潮中冒起, 目前仍活躍的臺灣知名藝人。

1997年初登場後, 主唱阿信、團長兼吉他手怪獸、貝斯手瑪莎、吉他手石頭和鼓手冠佑五人迅速走紅, 1999年發行首張專輯“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五月天”在20周年演唱會安可曲演唱了2004年“倔強”, 全場歌迷合唱:“我和我最後的倔強, 握緊雙手絕對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

現年26歲的現場歌迷MingYing說:“高中練社團的時候, 有時候練得很挫折, 就會早起把五月天的歌詞寫一遍在日記裡鼓勵自己。 ”

李明璁說, 華語文化圈的年輕人, 都可以在五月天的歌中找到認同。

“每個世代都透過五月天的歌和自己喊話:‘雖然現實不如意、年華老去, 但我挺住、要堅持、要有夢’。 ”

社會關懷

“五月天”創作的題材廣泛, 從早期搞怪的台語歌“軋車”(飆車)、分手金曲“志明與春嬌”, 到對青春逝去回顧的“後來的我們”、“乾杯”, 到具有關懷社會議題的“入陣曲”。

李明璁認為“五月天”的搖滾不像西方搖滾樂常以死亡、性、暴力做為主題, 五月天帶來的是不流於說教的“正能量”, 在曲風方面抒情、搖滾兼具。

“這種折衷既能抒發青年世代需要解放的能量, 唱得內容又不是這麼負面, 所以可以召喚出最大化跨世代、跨地域、不分男女的歌迷。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