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紅樓夢》中“六橋梅花”“十月梅花”的史實和象徵意義

(作者:蓮花)

關注吳氏紅學的讀者都知道, 《紅樓夢》是一部明末清初時代背景的政治歷史小說。 由於歷史時期特殊, 作者用了一些特別的敘事方法。

在《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展現了古人玩牙牌令的場景, 令官鴛鴦發令, 眾人根據牙牌點數和內容接令。 其中有三次提到“梅花”, 分別是“六橋梅花香徹骨”、“梅花朵朵風前舞”和 “十月梅花嶺上香”。 那麼這個牙牌令中的梅花有哪些史實和象徵意義呢?先請看書中片段:

鴛鴦道:“有了一副了。 左邊是張‘天’。 ”賈母道:“頭上有青天。 ”眾人道:“好。 ”鴛鴦道:“當中是個‘五與六’。 ”賈母道:“六橋梅花香徹骨。 ”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么’。 ”賈母道:“一輪紅日出雲霄。 ”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 ”賈母道:“這鬼抱住鍾馗腿。 ”說完, 大家笑說:“極妙。 ”賈母飲了一杯。 鴛鴦又道:“有了一副。 左邊是個‘大長五’。 ”薛姨媽道:“梅花朵朵風前舞。

”鴛鴦道:“右邊還是個‘大五長’。 ”薛姨媽道:“十月梅花嶺上香。 ”鴛鴦道:“當中‘二五’是雜七。 ”薛姨媽道:“織女牛郎會七夕。 ”鴛鴦道:“湊成‘二郎遊五嶽’。 ”薛姨媽道:“世人不及神仙樂。 ”說完, 大家稱賞, 飲了酒。 鴛鴦又道:“有了一副。 左邊‘長么’兩點明。 ”湘雲道:“雙懸日月照乾坤。 ”

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 花中四君子之首, 深得人們喜愛。 陸遊贊它“雪虐風饕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蘇軾贊它“玉骨那愁瘴霧, 冰姿自有仙風”。 人們也常用“梅妻鶴子”比喻隱逸生活和清高的人格。 《紅樓夢》有四首讚美紅梅花的詩, 在牙牌令這裡還有對六橋、嶺上梅花的讚美。

關於“六橋梅花香徹骨”, 吳氏紅學的史鼎老師在草根說紅樓夢微信群做過解讀。 六橋即蘇堤六橋, 從字面意思看, “六橋梅花香徹骨”是說西湖蘇堤六橋的梅花從骨子裡散發出香氣。 (宋)蘇軾在《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中寫到“六橋橫絕天漢上, 北山始與南屏通”。 (明)王世貞的《泛湖度六橋堤》寫到“六橋天闊爭虹影, 五馬飆開散曲塵”。

西湖蘇堤南起南屏山麓, 北到棲霞嶺下, 古人對其六橋煙柳和蘇堤春曉很是讚美。 (宋)吳唯信《蘇堤清明即事》寫到“日暮笙歌收拾去, 萬株楊柳屬流鶯”。 (明)王瀛《蘇公堤》寫到“蔭濃煙柳藏鶯語, 香散風花逐馬蹄”。 (明)張京元《蘇堤小記》中也提到“蘇堤度六橋, 堤兩旁盡種桃柳, 蕭蕭搖落”。 這裡還埋葬著被世人譽為“西湖三傑”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飛、明代民族英雄于謙、明代抗清英雄張煌言, 他們為保家國天下奮不顧身, 在國破家亡的緊急關頭寧死不屈, 獻出了寶貴生命。 除了人稱“梅妻鶴子”的宋代詩人林逋隱居杭州西湖孤山所作《山園小梅》有“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梅花佳句, 其他人鮮有對紅樓夢中所說的六橋梅花的描述。
從這一點能看出來《紅樓夢》作者對六橋梅花的讚美是另有深意的。

我們吳氏紅學認為, 《紅樓夢》開篇所言“無材可去補蒼天”、“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 “當日地陷東南”等字眼, 用曲折隱蔽的寫作手法, 暗示天傾西北, 地陷東南改朝換代的時代背景, 即明末清初。 在那特殊歷史時期, 湧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例如葬在西湖邊的張煌言。 張煌言, 字玄著, 號蒼水, 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漢族, 南明儒將、詩人, 著名抗清英雄, 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 1664年被俘, 後遭殺害, 諡號忠烈。 他曾經寫下赤膽忠心的詩作《八月辭故里》:“國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嶽家祠。 漸將赤手分三席,擬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

(張煌言)

《紅樓夢》是一部民族主義作品,記錄著民族血淚,由於作者身在清朝要顧慮文網禁忌,對一些當時史書沒有記載的史實必須採用隱寫的手法,按照批書人的說法就是“書中之秘法亦複不少”。在批書人的提示下大家逐漸熟悉的有諧音法、拆字法、草蛇灰線伏線千里、空穀傳音、一擊兩鳴等等高超的技法。如果說牙牌令中的六橋梅花是“空穀”,所傳之音必是在西湖之畔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和他們的英勇事蹟,在作者看來他們像梅花一般的高潔,代表著高風亮節和面對異族入侵堅強不屈、一身傲骨的精神品質;如果說對六橋梅花描寫是“雲”,那麼西湖之畔的英魂必定是“龍”,作者運用雲龍作雨的特殊寫作手法,告訴我們在天崩地裂的時代漢民族所受的屈辱和不屈的抗爭精神。

再來看“十月梅花嶺上香”。這句話字面指的是十月嶺上的梅花很香。梅花嶺指的是哪裡呢?筆者認為有兩處,一處是吳氏紅學吳雪松解析的揚州古城北邊廣儲門的梅花嶺,明代州守吳秀河積土成丘,種植梅花。那裡有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衣冠塚。史可法(1601—1645),字憲之,號道鄰,漢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1644甲申年,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史學家全祖望在《梅花嶺記》中寫道:“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為諸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降。忠烈大罵而死。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史可法)

另一處梅花嶺是邢岫煙《詠紅梅花得“紅”字》中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裡的庾嶺,這裡的“庾嶺”指大庾嶺。吳氏紅學至真齋主在解析時指出大庾嶺上梅花自古就很有名氣,(唐)李商隱《對雪二首》有“梅花大庾嶺頭髮,柳絮章台街裡飛”之句,(唐)宋之問《度大庾嶺》中有“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詩句,《白氏六貼·梅部》稱“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因嶺南嶺北氣候差異,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開。直到現代在大庾嶺梅關古道梅花競相開放的季節,參觀的人們絡繹不絕,一直持續到三月。

唐朝詩人樊晃在《南中感懷》吟誦:“南路蹉跎客未回,常嗟物候暗相催。四時不變江頭草,十月先開嶺上梅。”《紅樓夢》作者巧妙地用“十月梅花嶺上香”來讓讀者聯想到一段史實。這就是作者一喉二歌、一擊兩鳴的寫作手法。那麼“十月梅花嶺上香”是哪段史實呢?我們先看一段資料:

熊飛(?-1276),東莞人,民族英雄,在南宋王朝面臨崩潰之時,熊飛憤于國破家亡,在岳父李用的支持鼓勵下,聯絡東莞各地義士,毅然率義軍北上投奔文天祥,抗擊元軍。1276年元將呂師夔率軍由江西進入廣東梅嶺,廣東制置使趙溍命熊飛和夏正炎為將,領兵北上禦敵。十月,與元軍在大庾嶺發生遭遇戰,宋軍戰敗,熊飛退守韶州,為敵所困。十一月二十一日,劉自立變節降元,打開南城門,元軍便蜂擁入城,熊飛所部終因寡不敵眾而殉難。

作者用“十月梅花嶺上香”讓我們聯想到在民族危亡之際那些勇於抗爭的英雄們,抗元英雄熊飛和抗清英雄史可法、張煌言英勇殉國的悲壯和不朽。清朝的張爾藎為悼念史可法,撰有一副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而這副對聯現在正懸在史可法祠墓“饗堂”前。

“梅花朵朵風前舞”是薛姨媽說出的,表示上下兩個五就像兩朵梅花。這裡薛姨媽用梅花比喻雪花,也暗指薛家,因為護官符有“豐年好大雪”指代薛家,而風指清風,暗喻清廷,這句話暗示薛家屬于清廷陣營。作者此處用“梅花朵朵風前舞”也是一喉二歌,另一個用意是指那些民族英魂像一朵朵永不凋零的梅花在風前起舞。

梅花因其淩寒獨自盛開的品質一直被視為不屈不撓之抗爭精神的象徵,正如當代用《紅梅贊》裡的紅梅象徵革命精神。《紅樓夢》中用梅花象徵著不屈的民族反抗精神,雖然那段歷史終究止步於“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但是,在一切有民族氣節的人們心中永遠綻放,香飄萬代。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號,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張煌言)

《紅樓夢》是一部民族主義作品,記錄著民族血淚,由於作者身在清朝要顧慮文網禁忌,對一些當時史書沒有記載的史實必須採用隱寫的手法,按照批書人的說法就是“書中之秘法亦複不少”。在批書人的提示下大家逐漸熟悉的有諧音法、拆字法、草蛇灰線伏線千里、空穀傳音、一擊兩鳴等等高超的技法。如果說牙牌令中的六橋梅花是“空穀”,所傳之音必是在西湖之畔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和他們的英勇事蹟,在作者看來他們像梅花一般的高潔,代表著高風亮節和面對異族入侵堅強不屈、一身傲骨的精神品質;如果說對六橋梅花描寫是“雲”,那麼西湖之畔的英魂必定是“龍”,作者運用雲龍作雨的特殊寫作手法,告訴我們在天崩地裂的時代漢民族所受的屈辱和不屈的抗爭精神。

再來看“十月梅花嶺上香”。這句話字面指的是十月嶺上的梅花很香。梅花嶺指的是哪裡呢?筆者認為有兩處,一處是吳氏紅學吳雪松解析的揚州古城北邊廣儲門的梅花嶺,明代州守吳秀河積土成丘,種植梅花。那裡有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衣冠塚。史可法(1601—1645),字憲之,號道鄰,漢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1644甲申年,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史學家全祖望在《梅花嶺記》中寫道:“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為諸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降。忠烈大罵而死。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史可法)

另一處梅花嶺是邢岫煙《詠紅梅花得“紅”字》中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裡的庾嶺,這裡的“庾嶺”指大庾嶺。吳氏紅學至真齋主在解析時指出大庾嶺上梅花自古就很有名氣,(唐)李商隱《對雪二首》有“梅花大庾嶺頭髮,柳絮章台街裡飛”之句,(唐)宋之問《度大庾嶺》中有“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詩句,《白氏六貼·梅部》稱“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因嶺南嶺北氣候差異,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開。直到現代在大庾嶺梅關古道梅花競相開放的季節,參觀的人們絡繹不絕,一直持續到三月。

唐朝詩人樊晃在《南中感懷》吟誦:“南路蹉跎客未回,常嗟物候暗相催。四時不變江頭草,十月先開嶺上梅。”《紅樓夢》作者巧妙地用“十月梅花嶺上香”來讓讀者聯想到一段史實。這就是作者一喉二歌、一擊兩鳴的寫作手法。那麼“十月梅花嶺上香”是哪段史實呢?我們先看一段資料:

熊飛(?-1276),東莞人,民族英雄,在南宋王朝面臨崩潰之時,熊飛憤于國破家亡,在岳父李用的支持鼓勵下,聯絡東莞各地義士,毅然率義軍北上投奔文天祥,抗擊元軍。1276年元將呂師夔率軍由江西進入廣東梅嶺,廣東制置使趙溍命熊飛和夏正炎為將,領兵北上禦敵。十月,與元軍在大庾嶺發生遭遇戰,宋軍戰敗,熊飛退守韶州,為敵所困。十一月二十一日,劉自立變節降元,打開南城門,元軍便蜂擁入城,熊飛所部終因寡不敵眾而殉難。

作者用“十月梅花嶺上香”讓我們聯想到在民族危亡之際那些勇於抗爭的英雄們,抗元英雄熊飛和抗清英雄史可法、張煌言英勇殉國的悲壯和不朽。清朝的張爾藎為悼念史可法,撰有一副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而這副對聯現在正懸在史可法祠墓“饗堂”前。

“梅花朵朵風前舞”是薛姨媽說出的,表示上下兩個五就像兩朵梅花。這裡薛姨媽用梅花比喻雪花,也暗指薛家,因為護官符有“豐年好大雪”指代薛家,而風指清風,暗喻清廷,這句話暗示薛家屬于清廷陣營。作者此處用“梅花朵朵風前舞”也是一喉二歌,另一個用意是指那些民族英魂像一朵朵永不凋零的梅花在風前起舞。

梅花因其淩寒獨自盛開的品質一直被視為不屈不撓之抗爭精神的象徵,正如當代用《紅梅贊》裡的紅梅象徵革命精神。《紅樓夢》中用梅花象徵著不屈的民族反抗精神,雖然那段歷史終究止步於“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但是,在一切有民族氣節的人們心中永遠綻放,香飄萬代。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號,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