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中國人,曾經獨自滅掉印度一個國家,我們還覺得他功勞太小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從一個黃河之濱的部落聯盟逐步擴張成為雄踞東方的泱泱大國, 值得稱道的王朝很多很多, 但是要說哪個朝代最為霸氣, 那還是真得是盛唐。 別的不說, 大唐盛世之下, 滅高句麗、平薛延陀、擊滅突厥, 對外戰爭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 被周邊國家號稱天可汗之國, 是真正的世界霸主。 也正是因為如此璀璨的歷史, 讓那些在我們今天看來無與倫比的功績在當時被視為平常, 一千多年過去了, 中國人還是沒能恢復盛唐的榮耀。

盛唐軍隊

《舊唐書》卷三本紀第三中有這樣一條稀鬆平常的記載:五月庚子, 右衛率長史王玄策擊帝那伏帝國, 大破之, 獲其王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 虜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余以詣闕。 短短幾句話, 四十八個字, 卻隱藏著一段驚人的歷史往事。 這個王玄策, 做過的最高官職不過是個右衛率長史, 一個五品官。

因為官職太低, 唐朝的國史沒有為其單獨列傳。 但是這哥們做的事可一點不小, 人家滅掉了印度一個國家!

藝術作品中的王玄策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 印度摩揭陀國(Magadha)國王戒日王為了回報繼玄奘訪問該國而致書唐廷, 唐朝命雲騎尉梁懷璥禮節性回訪,

戒日王又派遣使者隨之回訪中國。 貞觀十七年(643年)三月, 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 跟隨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護送婆羅門國使節回國。 同年十二月, 到達摩伽陀國。 王玄策的第一次出使印度很順利, 而此刻王玄策不會想到, 命運裡的一次偉大榮耀就在不遠的拐角處悄悄等待著他。

王玄策橫掃北印度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 時任右率府長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 第二次前往印度, 訪問與唐朝有友好關係的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 王玄策一行人馬翻山越嶺來到印度, 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 王位被印度大臣阿羅那順所篡奪。 同時, 不光是瑪卡達國, 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 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還受到阿羅那順派兵襲擊, 身陷牢獄之中。 然而這些印度人抓住王玄策之後只顧著歡歌笑語, 王玄策趁印度人不注意, 隻身逃離瑪卡達。

王玄策思來想去, 作為大唐帝國使臣竟然遭到如此蔑視, 他無論如何也難以咽下這口氣, 可大唐遠在千里之外,

遠水解不了近渴。 於是, 王玄策選擇了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 渡過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 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 一路來到尼泊爾王國。 在此他與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 當時的尼布林是吐蕃王朝的附屬國, 而吐蕃王朝剛剛迎娶了唐太宗養女文成公主, 因此唐王朝是尼布林的王中之王。 王玄策以此名義, 向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兵。 借用七千尼泊爾騎兵, 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羅那順挑戰。

雙方在甘地斯河畔展開了決戰, 王玄策只有七千騎兵, 而印度人總兵力至少在三萬以上, 而且補給充足, 以逸待勞。 在激戰之後, 包含象軍部隊在內的阿羅那順軍戰死三千, 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 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阿羅那順國度被王玄策佔領。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屬不易。

王玄策回到長安時,已是貞觀二十二年(西元648年),李世民得知自己的手下在外面這麼爭氣,自然是驚喜不已,立即給王玄策連升兩級,冊封他為朝散大夫,並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押阿羅那順獻俘於太廟。

唐太宗

王玄策歸國之後著有《中天竺國行記》十卷,圖三卷,今僅存片斷文字,散見於《法苑珠林》、《諸經要集》、《釋迦方志》中。近年,人們在洛陽龍門石窟發現了王玄策的造佛像題記。

原來,我們的祖先也曾熱血如斯,也曾金戈鐵馬,踏平蕞小,氣吞萬里如虎。往事越千年,我們這些做子孫的,又怎麼能忘記祖先的熱血呢。

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阿羅那順國度被王玄策佔領。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屬不易。

王玄策回到長安時,已是貞觀二十二年(西元648年),李世民得知自己的手下在外面這麼爭氣,自然是驚喜不已,立即給王玄策連升兩級,冊封他為朝散大夫,並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押阿羅那順獻俘於太廟。

唐太宗

王玄策歸國之後著有《中天竺國行記》十卷,圖三卷,今僅存片斷文字,散見於《法苑珠林》、《諸經要集》、《釋迦方志》中。近年,人們在洛陽龍門石窟發現了王玄策的造佛像題記。

原來,我們的祖先也曾熱血如斯,也曾金戈鐵馬,踏平蕞小,氣吞萬里如虎。往事越千年,我們這些做子孫的,又怎麼能忘記祖先的熱血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