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這麼珍貴,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為古今第一, 可是他沒有一點兒真跡留下來, 就算是現在公認的《快雪時晴帖》也是後人臨摹的, 那麼他的書法真跡都跑到哪裡去了?

第一次大規模損失:他的書法大部分被梁元帝燒掉了。 梁元帝是梁武帝的第七個兒子, 梁武帝非常喜歡讀書, 收集了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墨蹟大約七十八本, 七百六十七卷, 一萬五千頁紙。 梁元帝繼承了他爹的優點, 不僅將他爹的書籍都保存在一起, 收藏量還有所增加。 結果西元555年1月10日, 梁元帝被西魏軍隊困在城內, 他一怒之下將宮中收藏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包括二王書法墨蹟全部焚毀。 據專家估計, 梁元帝焚書從數量上說, 毀滅了當時傳世書籍的一半。 王羲之的真跡, 絕大部分被燒毀。

西元581年2月, 楊堅登基建立隋朝, 他“盡價求購”王羲之的書法墨蹟, 也就是你要多少錢我就給多少錢, 結果只得到王羲之真跡幾百張紙,

多年戰亂, 王羲之的真跡所剩無幾。

第二次大規模損失:剩下來的這些真跡由於唐太宗和唐高宗都非常喜歡, 結果被這父子兩個分別拿去陪葬了。

《蘭亭序》的陪葬有兩種說法, 一是陪李世民葬在昭陵;二是陪武則天葬在乾陵。

據歷史學家分析葬在乾陵的可能性更大些, 這是我們唯一的希望。 前一段時間國家準備挖乾陵, 但願《蘭亭序》被武則天和李治收留。

從王羲之的真跡這件事情上看, “愛”這種感情真的很害人, 愛是自私的, 被愛也未必是好事情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