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講大運河故事 抒中國人情懷

杭州歌劇舞劇院的男舞者們在斯普瑞河畔“快閃”表演《縴夫》之舞。

受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 杭州歌劇舞劇院歷時6年創排的舞蹈劇場《遇見大運河》,

前不久在法國尼斯歌劇院、巴黎議會宮和柏林海軍上將宮劇院演出, 並在尼斯的阿波羅廣場和柏林博物館島的斯普瑞河畔做了“快閃”表演。 這部劇通過講述京杭大運河從開鑿、繁榮到被遺忘再到被保護的故事, 向觀眾和遊客傳達當代中國人保護自然的決心, 抒發我們與大自然同在的情懷。

為了講好這個中國故事, 讓“中國文化不僅走出去, 而且走進去”, 杭州歌劇舞劇院院長崔巍精心組建了一支由國內非遺專家、舞美設計、好萊塢電影作曲家等組成的高水準創作團隊。 強強聯手傳遞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 確保全劇在海內外的有效傳播。

劇中通過歷史學家呂叔、旅法藝術家微米、造型設計師醒生、保護運河志願者小弟,

以及代表創作團隊的小夥子承望之間的多段對話, 將他們在6年來的創作和115場演出中, 對大運河由淺入深的認識和與大運河日久生情的關係, 闡釋得清晰易懂、感人至深。 5位主演邊說邊舞, 消除以往的舞蹈演出中因為不說話而給觀眾帶來“看不懂”的煩惱, 將整台演出的4幕戲連成一氣。

第一幕《開鑿》中的《生命與泥土》《縴夫》等充滿張力的舞段, 第二幕《繁榮》中的《寸子》《五子登科》《春雨》《團扇》等鄉舞鄉情的舞段, 第三幕《遺忘》中的《漠然》《淡忘》等冷若冰霜的舞段, 第四幕《又見運河》中的《幻化》《生生不息》等洶湧澎湃的舞段, 與大運河沿岸興衰枯榮的視頻相得益彰, 藝術化地表現當代中國人對綠水青山的嚮往!

在全劇的整體效果中, 曾為《珍珠港》《角鬥士》《加勒比海盜》等好萊塢大片作曲的德國音樂家克勞斯·巴戴爾特可謂功不可沒。 他為了寫好《遇見大運河》的音樂, 多次來京杭大運河沿岸采風, 錄製了大批民歌和音響素材, 他以擅長的波瀾壯闊的畫面感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為導演和全體舞者自由穿行于歷史—現實—未來與各個舞段之間, 提供大氣磅礴、心曠神怡的聽覺享受。

“舞者們一登上巴黎議會宮的大舞臺, 他們的張力、才氣和掌控動作的活力便立即征服了全體觀眾。 他們用一幅幅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或悲壯或幸福的畫面, 塑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中國民眾形象……”法國國家社會科學院的漢學家和藝術史學家丹尼爾勒·葉利世,

在看完演出後寫下了這樣的感慨。

杭州歌劇舞劇院以6年時間, 潛心推出這部關注世界文化遺產和呼籲保護大自然的重頭戲, 充分表現出了藝術家對人類前途所應承擔的使命感。 據悉, 他們還將在國家藝術基金的鼎力支援下, 前往其他9個國家的大運河城市巡演這部好戲, 繼續講京杭大運河的故事, 抒國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8日 24 版)

(責編:張帆、翁迪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