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債轉股簽約規模超萬億,企業們都是如何降杠杆的?

9月25日,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所發佈題為《我國企業杠杆率由升轉降 潛在債務風險趨於下降》的文章。 顯示截至9月22日, 各類實施機構已與77家企業簽署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協議金額超過1.3萬億元。

去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意見》及附件《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 債轉股序幕由此拉開。

今年以來, 推進企業債轉股降低杠杆的政策也在陸續推出。

7月14日至15日,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國企降杠杆列為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工作。

8月7日, 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9月21日, 保監會資金部副主任賈飆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在支持債轉股方面, 保監會將在適當的時候推出相應的政策。

債轉股, 顧名思義即是將債權轉化為股權, 本質上是一種債務重組, 是處置不良資產的常用方式之一。

債轉股使得企業的債務減少, 註冊資本增加, 原債權人不再對企業享有債權, 而是成為企業的股東。

在經濟下行期, 債轉股的主要作用在於:一可以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二是幫助企業去杠杆, 減輕經營壓力。

通常, 債轉股的業務模式有三種。

一是直接將銀行對企業的債權轉變為股權;第二種是銀行將債權賣給協力廠商, 協力廠商再將這筆債權變為股權;第三種則是銀行將股權交給資產管理公司, 有資管公司管理, 銀行再從資管公司處獲得股息和分紅。

債轉股的操作離不開資產管理公司, 而我國債轉股歷史也始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 1999 年, 為處理國有銀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 我國政府相繼成立信達、東方、長城、華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簡稱AMC)分別對口建行、中行、農行和工行四大國有銀行, 將四大行1.4 萬億壞賬剝離。

到2004 年6 月, 四大AMC 收購的政策性不良資產中包括601家國有企業的4050億元轉股資產。

截至2006年, 四大AMC累計處理不良資產1.21 萬億, 占接收總額的83.5%, 累計回收現金約2110 億, 回收率約17.4%。

債轉股的實施成功防範了銀行不良資產率過高可能引發的金融危機, 避免了國有大型企業因負債沉重大面積倒閉的局面, 維持了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

對於本輪債轉股參與的企業依舊以國企為主, 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電解鋁、船舶製造、多晶矽、煤化工等產能過剩、杠杆率較高的行業。

而據財新網報導, 這類企業在銀行帳面上多反映為關注類貸款甚至正常類貸款, 而非不良類貸款。 因此, 此輪債轉股, 並不支援過剩產能“僵屍企業”參與, 同時財政不再兜底。

據央視財經報導, 今年上半年,煤炭行業盈利水準已達到近五年最高。9月,煤市在淡季的再度“瘋狂”,但煤炭企業債務壓力依然不小。為了改善負債率,多家煤炭企業的市場化債轉股計畫接連落地,規模超千億元。

今年上半年煤炭業獲五年最好盈利。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1至6月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353.4億元,同比增長37.6%;實現利潤總額1474.7億元,同比增長1968.3%。27家上市煤企中,僅有安源煤業一家虧損。

儘管因為價格上漲煤炭企業帳面利潤得到改善,但在負債率高企、融資成本上升、銀根收緊的背景下,資金周轉仍然捉襟見肘。

中債資信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截至2017年6月末,樣本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74.1%,儘管較2016年末的74.81%略有改善,但仍處於較高水準。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煤炭企業短期流動性顯著好轉,但企業杠杆率依然很高,負重前行導致企業償債能力嚴重依賴企業景氣度。

在此情況下為了能改善企業財務指標,多家煤炭企業的市場化債轉股計畫接連落地。

根據中債資信統計,自去年市場化債轉股啟動至今,共有14家煤炭行業企業與銀行簽訂了債轉股意向,意向債轉股規模達2500億元,涉及企業分佈在山東、山西、安徽、河南、陝西與河北等地。其中已有接近700億元資金到位。

作為目前債轉股落地規模最大的企業,陝西煤業控股股東陝西煤業化工集團共簽訂845億元市場化債轉股合作框架,落地規模達372.5億元。

此次陝煤化集團共簽訂三筆債轉股協議,合作機構分別為陝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銀行、中國人壽、建設銀行。

據證券時報網消息,為對接陝煤集團市場化債轉股專案,近日,陝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發行5億元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專項債券。這是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佈《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專項債券發行指引》後,國內發行的首只債轉股專項債券。

根據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統計,截至今年6月9日,本輪債轉股成功落地的項目為10個,涉及金額734.5億元,占簽約規模的10.35%。

根據中信建投的報告,我國目前處於債務違約多發期,企業償債率高於121%,企業違約,銀行體系不良持續攀升,容易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借助持續的債轉股後,國企杠杆率將明顯下降,企業財務負擔減輕,經營效應必然好轉。企業本息支出減少,違約概率下降,銀行不良生成率下降,也將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出現。

同時,通過債轉股可借此推進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如果由銀行(或其指定實體)真實拿到股東權利,能大刀闊斧“修理”企業,彌補其公司治理方面的重大缺陷,那麼企業公司治理可以得到改善。

當然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伴隨債轉股的推進,若政府注資,可能發生貨幣超發風險,比如99 年我國剝離不良資產時,央行再貸款投放量超過6000 億元,而當年基礎貨幣僅3.3 萬億,占比約達18%。

若政府不注資,信用風險或轉化為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而增加金融系統性風險。

同時,債轉股過程中涉及到的各方機構都存在道德風險。企業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銀行或許心存僥倖,等待政府伸出援手。最終還是變成了財政全盤兜底。

今年上半年,煤炭行業盈利水準已達到近五年最高。9月,煤市在淡季的再度“瘋狂”,但煤炭企業債務壓力依然不小。為了改善負債率,多家煤炭企業的市場化債轉股計畫接連落地,規模超千億元。

今年上半年煤炭業獲五年最好盈利。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1至6月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353.4億元,同比增長37.6%;實現利潤總額1474.7億元,同比增長1968.3%。27家上市煤企中,僅有安源煤業一家虧損。

儘管因為價格上漲煤炭企業帳面利潤得到改善,但在負債率高企、融資成本上升、銀根收緊的背景下,資金周轉仍然捉襟見肘。

中債資信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截至2017年6月末,樣本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74.1%,儘管較2016年末的74.81%略有改善,但仍處於較高水準。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煤炭企業短期流動性顯著好轉,但企業杠杆率依然很高,負重前行導致企業償債能力嚴重依賴企業景氣度。

在此情況下為了能改善企業財務指標,多家煤炭企業的市場化債轉股計畫接連落地。

根據中債資信統計,自去年市場化債轉股啟動至今,共有14家煤炭行業企業與銀行簽訂了債轉股意向,意向債轉股規模達2500億元,涉及企業分佈在山東、山西、安徽、河南、陝西與河北等地。其中已有接近700億元資金到位。

作為目前債轉股落地規模最大的企業,陝西煤業控股股東陝西煤業化工集團共簽訂845億元市場化債轉股合作框架,落地規模達372.5億元。

此次陝煤化集團共簽訂三筆債轉股協議,合作機構分別為陝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銀行、中國人壽、建設銀行。

據證券時報網消息,為對接陝煤集團市場化債轉股專案,近日,陝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發行5億元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專項債券。這是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佈《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專項債券發行指引》後,國內發行的首只債轉股專項債券。

根據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統計,截至今年6月9日,本輪債轉股成功落地的項目為10個,涉及金額734.5億元,占簽約規模的10.35%。

根據中信建投的報告,我國目前處於債務違約多發期,企業償債率高於121%,企業違約,銀行體系不良持續攀升,容易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借助持續的債轉股後,國企杠杆率將明顯下降,企業財務負擔減輕,經營效應必然好轉。企業本息支出減少,違約概率下降,銀行不良生成率下降,也將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出現。

同時,通過債轉股可借此推進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如果由銀行(或其指定實體)真實拿到股東權利,能大刀闊斧“修理”企業,彌補其公司治理方面的重大缺陷,那麼企業公司治理可以得到改善。

當然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伴隨債轉股的推進,若政府注資,可能發生貨幣超發風險,比如99 年我國剝離不良資產時,央行再貸款投放量超過6000 億元,而當年基礎貨幣僅3.3 萬億,占比約達18%。

若政府不注資,信用風險或轉化為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而增加金融系統性風險。

同時,債轉股過程中涉及到的各方機構都存在道德風險。企業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銀行或許心存僥倖,等待政府伸出援手。最終還是變成了財政全盤兜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