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化的傳承,茶與書法的融合,衛生選書法作品展

茶與書法的融合, 古來有之。 在文人墨客筆下, 茶墨生香, 連袂輝映。 至今, 仍不少書畫家熱衷以筆墨為媒, 續寫著茶與書法的故事。

——編者按

2016年, 衛老師在深圳茶博會期間, 與六堡茶結緣, 並成為六堡茶愛好者。 而衛老師與六堡聚結緣, 則是因為今年7月六堡聚舉辦的主題為“以書法呈六堡茶意, 以筆墨現六堡茶韻”首屆書法比賽。

以茶為媒, 以書法為載體, 將中國書法文化與茶文化融合, 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向更多書友、茶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六堡聚與衛老師達成的共識。

衛老師的藝術創作不僅限於書法,

在剪紙、國畫、寫生等領域也有造詣。 本期所展作品主要為書法作品, 後期將繼續推出剪紙、國畫、寫生等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 敬請大家關注【六堡茶微刊】微信公眾號!

作者簡介

書法作品

浪跡一得

衛生選, 號三觀齋主。 甘肅古浪人氏。 現為中國剪紙學會會員,

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甘肅省審計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先後參加中國書協培訓中心首期全國書法與文化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書法方向)高級研修班學習並結業。

其書畫、剪紙、詩文作品在《解放軍畫報》、《半月談》、《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中國審計報》、《甘肅日報》、《中國書法》、《書法》、《書法世界》、《美術報》、《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等全國三十餘家報刊發表或介紹。 書法作品在首屆敦煌杯國際書法大賽中獲獎, 在全國審計系統書畫、攝影展覽中獲一等獎。 出版發行《生選詩書畫》集。 2017年9月, 在六堡聚首屆書法大賽中獲特等獎。

若熱愛六堡茶和書法的你, 也想在六堡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書法作品,

可聯繫我們的六堡聚尋茶師(微信ID:cyr_teaffany_kf )

品茶與書法

圖文 | 衛生選

古往今來, 茶與文化, 尤其是茶與書法有著密切的聯繫。 多少文人墨客喜好品茶的傳說與故事, 不勝枚舉。

茶是一種保健品, 能止渴消暑, 可清心提神;也是一種滋補藥品, 能降壓、安神, 使人清醒。

▲李漁牡丹賦

古人深入挖掘中國茶文化的精髓, 品茶悟道, 每在烹茶暢飲之時, 談禪說理, 吟詩屬文, 操瓢弄翰。 不但籍此滌煩忘憂, 會友聯誼, 也可調適得志失意的喜悲, 抒發其性情與抱負。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宋徽宗《大觀茶》說:“茶之為物,

擅甌閩之秀氣, 鐘山川之靈稟”。 “祛襟滌滯, 致清導和, ”“中澹間潔, 韻高致靜”。

唐顧況《茶賦》說:“飲茶可以滋飯蔬之精素, 攻肉食之膻膩, 發當暑之清吟。 滌通宵之昏寐。 ”

▲録讀湯垕畫論一節

更有趣的是, 茶經過千百年文人雅士吟誦的加持催化, 發酵醞釀出濃郁厚實,氤氳芬芳,令人牽魂縈夢的幽遠奇香。

引導飲茶者自然而然地走入茶禪一味,得以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從形而下的世界,進入形而上的世界。領悟“精、行、儉、德”的茶的精神,體味“清、靜、寂”的禪意生活,使人心境閑遠,怡然自得,了悟生命。

▲金聖歎快說

可以說,飲茶不但關乎人生活的品味,甚至涉及生命的情調和境界。所以,品茶中深深包含和浸透著中國文化的滋味。

其實,欣賞書法的高下品味,也頗似品茶,欣賞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要看它的氣味、氣息、氣韻。也就是說,好的書法作品要從精神層面去品賞。所以,古人概括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

▲文正書院記節錄

具有較好的傳統文化修養,對學習和欣賞書法有很大幫助。如深入理解哲學中的辯證法和對立統一規律就大有裨益。

用毛筆寫書法,筆軟而奇怪生焉。東漢著名書法理論家蔡邕在《書法九勢》中論述: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

▲畫禪室隨筆

筆法上,有提按使轉、起行收、方圓、曲直、藏露、粗細、正斜、輕重、緩急、提按、頓挫等;

字法上,即結體上,有大小、高低、疏密、正倚、開合等矛盾關係;

墨法上,有濃、淡、幹、濕、燥、潤、晦明等對比;

章法上,講究虛實相生、對比呼應,行草書強調層次錯落,有斷有連、動靜結合、節奏變化、塊面、空間對比等因素。

▲劉熙載論書一則

從整體來講,最終比的是格調與品位的提升。懂得上述書理之外,學習書法還要取法乎上,選准碑帖,堅持多練習、勤讀帖,在書外功上多修煉,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厚積薄發,豐厚其學養,才能漸入佳境。

品茶也是如此,不僅茶要優質,而且需要心平氣靜地品味,講究井然有序的吸呡,以求環境與心境的寧靜、清靜、安謐。

看著茶色,聞著茶香,品著茶味,如對至尊,以求清逸、沖和、幽寂。所以,品茶是平靜心態,和諧氣氛,清心明智,心神合一的高雅活動。

▲陸景誠盈文

當品茶飲到極致,是品出水順滑、厚實及回甘,產生意味幽長的享受和樂趣。這些味道,全靠自己去品、去悟、去琢磨。

只有品茶達到一定境界,才能體味出茶文化的精髓。由此可言,品茶與書法的意蘊有很多相通相似之處。茶的意境,書法之美,由來已久,本來如此。

▲臨吳琚書

書以載道,尋思況味,在蓄墨飽滿的揮毫中,似光陰在流動,也像茶園綿延的芬芳。讓我們攜著當代茶生活的美好憧憬,在自然清靜的甘醇茶香中,“總待清泉活水,相從栩栩清風”。漫步禪境,一品人間好時節。

丁酉蘭月上浣于深圳福田

▲愛蓮說

▲傲骨熱腸聯

▲于右任詩

▲自撰詩稿小楷

▲開襟揮手聯

本文及圖片為六堡聚 www.liubaocha.com及衛生選老師原創,如若轉載,請先聯繫我們獲得授權,轉載時標明作者及出處,感謝您對原創的尊重和支持。

發酵醞釀出濃郁厚實,氤氳芬芳,令人牽魂縈夢的幽遠奇香。

引導飲茶者自然而然地走入茶禪一味,得以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從形而下的世界,進入形而上的世界。領悟“精、行、儉、德”的茶的精神,體味“清、靜、寂”的禪意生活,使人心境閑遠,怡然自得,了悟生命。

▲金聖歎快說

可以說,飲茶不但關乎人生活的品味,甚至涉及生命的情調和境界。所以,品茶中深深包含和浸透著中國文化的滋味。

其實,欣賞書法的高下品味,也頗似品茶,欣賞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要看它的氣味、氣息、氣韻。也就是說,好的書法作品要從精神層面去品賞。所以,古人概括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

▲文正書院記節錄

具有較好的傳統文化修養,對學習和欣賞書法有很大幫助。如深入理解哲學中的辯證法和對立統一規律就大有裨益。

用毛筆寫書法,筆軟而奇怪生焉。東漢著名書法理論家蔡邕在《書法九勢》中論述: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

▲畫禪室隨筆

筆法上,有提按使轉、起行收、方圓、曲直、藏露、粗細、正斜、輕重、緩急、提按、頓挫等;

字法上,即結體上,有大小、高低、疏密、正倚、開合等矛盾關係;

墨法上,有濃、淡、幹、濕、燥、潤、晦明等對比;

章法上,講究虛實相生、對比呼應,行草書強調層次錯落,有斷有連、動靜結合、節奏變化、塊面、空間對比等因素。

▲劉熙載論書一則

從整體來講,最終比的是格調與品位的提升。懂得上述書理之外,學習書法還要取法乎上,選准碑帖,堅持多練習、勤讀帖,在書外功上多修煉,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厚積薄發,豐厚其學養,才能漸入佳境。

品茶也是如此,不僅茶要優質,而且需要心平氣靜地品味,講究井然有序的吸呡,以求環境與心境的寧靜、清靜、安謐。

看著茶色,聞著茶香,品著茶味,如對至尊,以求清逸、沖和、幽寂。所以,品茶是平靜心態,和諧氣氛,清心明智,心神合一的高雅活動。

▲陸景誠盈文

當品茶飲到極致,是品出水順滑、厚實及回甘,產生意味幽長的享受和樂趣。這些味道,全靠自己去品、去悟、去琢磨。

只有品茶達到一定境界,才能體味出茶文化的精髓。由此可言,品茶與書法的意蘊有很多相通相似之處。茶的意境,書法之美,由來已久,本來如此。

▲臨吳琚書

書以載道,尋思況味,在蓄墨飽滿的揮毫中,似光陰在流動,也像茶園綿延的芬芳。讓我們攜著當代茶生活的美好憧憬,在自然清靜的甘醇茶香中,“總待清泉活水,相從栩栩清風”。漫步禪境,一品人間好時節。

丁酉蘭月上浣于深圳福田

▲愛蓮說

▲傲骨熱腸聯

▲于右任詩

▲自撰詩稿小楷

▲開襟揮手聯

本文及圖片為六堡聚 www.liubaocha.com及衛生選老師原創,如若轉載,請先聯繫我們獲得授權,轉載時標明作者及出處,感謝您對原創的尊重和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