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座古老寺廟,距贛州不到百里,歷史悠久,神秘迷離!

六月六曬經會, 契真寺八方信徒都想在這一天親眼目睹一部古老神秘, 據說能消災祛禍, 給人帶來好運的鎮寺經書。

贛縣田村有座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的神秘寺廟, 相傳漢代, 有十八位儒生來到贛縣契真寺投宿。

翌日清晨, 寺內僧人去看望他們, 只見房空人離, 一切如舊, 十八位儒生已經走了, 卻留下了一部無名經卷。

這是一部沒有前言, 也沒有後記, 無頭無尾的十八卷經文, 經文記載這一萬五千位佛及藏經名號。

僧人對十八儒生的無蹤離去迷惑不解, 便猜測他們是變化了的十八羅漢, 遺留的經書定是羅漢所書的經卷,

就稱這經文為《羅漢經》, 又稱《大佛名經》。

根據文頁上的一行附注:“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國秦太上文宣公第譯”顯示:經文是要秦是, 也就是東晉十六國時期, 大約西元385年的遺物。 以上內容, 是清同治年《贛州府志》中對《羅漢經》的簡略記載。

對羅漢經, 民間還流傳著更為傳神的說法:說是有十八名乞丐來契真寺投宿, 寺廟雖然很窮, 但對他們卻是熱情接待。

劈松油枝替他們照明, 把門扇摘下來給他們作床板。

次日拂曉, 僧人再去看他們時, 乞丐們已經走人, 留下了十八卷經文。 經文上記載著一萬五千佛及藏經名號, 門扇上還留有羅漢身形的印子。

僧人們便認定這十八名乞丐實為十八羅漢, 遺下的經文為羅漢所書,

所以稱經文為《羅漢經》。

眾多的神奇傳聞, 給羅漢經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契真寺, 位於縣城東北53公里田村圩中叫街, 古地名叫“銅鑼窩”。

它背靠瑞峰山, 山體龍脈環寺左右, 是處較好的地理態勢。

契真寺, 是贛縣建寺最早的著名寺廟。

他始建于漢,

原名“棄假寺”, 再改“契假寺”, 後改“契真寺”。

但“棄假”為何易“契假”, 又因何改“契真”?

對此, 地方文獻中未見記載而失考。

但, 在寺內羅漢殿的一首留題中卻透露了:“漢朝契假寺, 唐代易契真”的模糊資訊, 留下了一個千古不解的謎團。

印度佛教東傳, 最早于東漢傳入中國洛陽的白馬寺。

而契真寺始建於漢, 其“漢”, 應該是指西、東晉之交時期, 劉氏稱帝的“漢”, 時間在西元317年前後。 棄假寺原建于田村北隅, 後來再遷入今地, 應該是遷入今地以後, 再將“契假寺”改為“契真”寺名的。

田村鎮是贛縣著名的魚米之鄉, 文化發達、歲月年豐,

歷年來極少受兵燹的傷害, 寺廟香火也極為旺盛。

契真寺原有十八座殿宇, 一千多尊佛像, 恢宏壯觀。

發達的農耕經濟, 廟會戲班的頻繁演出, 使田村花燈佼佼於周邊地區。

早些時候, 田村契真寺等單位舉辦田村客家燈會暨契真寺羅漢燈會, 田村圩街上所謂“瞞天過海”地架起色布, 在不見天空的圩街色布棚懸掛著各式各樣紮制精美的花燈。

契真寺院坪內搭起蓬架,燈藝世家的一位老人,主持紮制了108盞精美花燈。

這些五彩紛呈的燈彩中,有大型牌樓燈、座燈、架花燈、花藍燈、寶蓋燈、原始燈籠、走馬燈,還有廟堂的龜紋燈,詩燈、謎燈、懸吊燈、落地燈等數十個種類。

在龍燈、雲燈、麒麟獅象燈、茶籃燈、蚌殼燈、蓮舟燈等諸多彩燈中,以傳統金錢龜紋燈、牌樓燈製作最為精彩。

在不見天空的圩街色布棚懸掛著各式各樣紮制精美的花燈。

契真寺院坪內搭起蓬架,燈藝世家的一位老人,主持紮制了108盞精美花燈。

這些五彩紛呈的燈彩中,有大型牌樓燈、座燈、架花燈、花藍燈、寶蓋燈、原始燈籠、走馬燈,還有廟堂的龜紋燈,詩燈、謎燈、懸吊燈、落地燈等數十個種類。

在龍燈、雲燈、麒麟獅象燈、茶籃燈、蚌殼燈、蓮舟燈等諸多彩燈中,以傳統金錢龜紋燈、牌樓燈製作最為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