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血製品行業淺析!

個人分析, 僅供參考, 如有虧損, 概不負責

【血製品種類】

血製品是在臨床輸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主要用於腫瘤、肝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療和傳染性疾病的被動免疫和治療、血友病治療以及大手術止血等方面。 在多種重大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方面, 血製品有著其他藥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屬於國家戰略性資源。

按照功能和結構的不同, 血製品可分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數等三大類產品。 白蛋白是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 也是目前國內用量最大的血製品, 廣泛用於腫瘤、肝病、糖尿病等患者。

免疫球蛋白主要指血液中原有的免疫球蛋白和接受特異免疫原刺激產生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 多用於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和傳染性疾病的被動免疫和治療等。 凝血因數在血液中含量最少, 凝血因數類產品主要用於止血, 提取難度較大, 目前國內只有部分企業能從血液中提取凝血因數類產品。 由於白蛋白的供給遠高於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數, 凝血因數的提取技術比較複雜, 結合同類產品國內外最高零售價及部分產品的進口價格進行分析可知:長期來看, 白蛋白降價的可能性較大, 而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數的保價能力較強, 甚至存在提價空間。 資源、技術、產品價格等多重因素將加速行業的分化,
強者恒強。

【血製品產業鏈】

血製品原料是健康人血漿, 由血製品企業自身投資控股的血漿站採集, 採集對象是血漿站采漿區域內的居民。 由原料血漿採集到產品生產整個過程在血製品企業內部完成, 產品經過批簽發後, 直接銷往醫院、管道商或是出口, 最終提供給患者。 由於血製品行業產業鏈比較短, 從供血漿者、漿站、產品設計到經銷商、醫院再到患者, 生產企業控制了漿站及產品, 佔據了產業鏈的大部分, 具有較強的話語權。 由於血製品目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因而血製品企業基本控制了整個產業。

單采血漿站只能向一個與其簽訂品質責任書的血製品生產企業供應原料血漿, 嚴禁向其他任何單位供應原料血漿,

也禁止出口原料血漿。 全國單采血漿站改制完成後, 單采血漿站作為血製品企業生產用原料血漿的專門供應機構, 血製品企業將擁有其所有權和管理權, 產業鏈上下游被打通, 血製品企業直接管理控股單采血漿站, 有利於保障原料血漿的品質和安全。 衛生行政部門不再是裁判兼運動員, 有利於更好的執行監管職責。

銷售管道上看, 醫療機構在全國各個城市分佈較為分散, 單個醫療機構採購量較小、頻次高。 若直接向醫療機構銷售產品, 存在貨物配送、收款及售後等方面較大的困難, 成本相對也很高。 從醫療機構的方面來看, 醫療機構通常需要採購各種規格、劑型、適應症的藥品, 為降低成本, 一般實行集中採購。

而根據相關規定, 藥品生產企業只能銷售本企業生產的藥品。 因此, 醫院、藥店更傾向於從醫藥經銷商採購藥品, 實現多品種規模採購。 因此, 各家血製品企業的產品主要通過經銷商銷往給醫療機構。

【血製品行業週期性及特徵】

生物製藥行業是創新型行業, 血製品的研發具有週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的特點, 創新度越高失敗的風險越大。 而需求端較為穩定, 行業沒有明顯的週期性、區域性或季節性特徵。

成品上市週期較長

在生產端方面, 一般來說週期較長。 採集並檢測合格的原料血漿放置90天后, 經對供血漿者的血漿樣本再次進行病毒檢測並合格後, 方可將90天前採集合格的原料血漿投入生產, 血漿檢疫期制度導致原料血漿存儲期、周轉期較長,

這將導致各家企業在產品餘額上較大。 與中藥、化藥領域不同, 血製品國家實施了批簽發管理制度, 要求在國內銷售的所有血製品上市前每一批都需要在中檢院或者其指定的檢測機構進行批簽發檢測, 每批血製品上市或進口時需要強制性進行檢驗、審核, 不合格或者審核不被批准者不得上市或者進口。 根據行業慣例, 產量僅指當年已完成批簽發的可供銷售的產品數量, 未包括已經完工但處於批簽發過程當中的產品數量以及處於生產過程中的產品。 所以各家公司在取得批簽發之前會將所生產的產品列示在在產品中核算, 因此產品批簽發制度導致一定的在產品餘額, 這也是為什麼各家血製品公司的存貨中在產品較多的原因。

產品線越豐富,分攤的成本更低,盈利能力也更強

血製品行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益,血漿處理能力越大、從血漿中提取的產品種類就越多。生產企業的產品線越多則代表分攤的血漿成本越低、血漿的綜合利用率就越高,也具有更強的成本優勢,同時也代表了產品擁有更強的差異性。一方面需備強大研發能力開發新品,提高單位血漿提取的產品數量;另一方面需要不斷進行生產工藝優化以提高產品收率和品質提升。國外血製品企業一般可從血漿中提取15種以上血製品,巨頭的分離能力更是能達到22~24個品種。國內廠商在技術方面相對落後,目前最多能夠提取的產品種類為11種,較多企業只能分離3~4種產品。產品線是否豐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能否在原料血漿供不應求的大環境下,取得競爭優勢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血漿供不應求,缺口較大

血製品原料的唯一來源為健康人血漿,血漿供應量直接決定血製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經營效益,為了盡可能減少血製品病毒風險,國內血漿蛋白採集僅能通過單采血漿採集方法,而不能通過回收血漿方式採集。由於原料血漿供應不足,目前我國血製品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在原料血漿供應持續緊張、血製品價格居於高位的情況下,本屬於高科技領域的血製品企業成為了資源型企業。投漿量決定於血漿採集量,而採集量決定於漿源拓展能力。漿源拓展能力主要體現在新設漿站和現有漿站挖潛兩方面。在新設漿站方面,國內對新設漿站設立了嚴格的准入標準,行業內僅有部分企業具有新設漿站資質,如規定血製品生產單位註冊的血製品少於6個品種的,承擔國家計畫免疫任務的血製品生產單位少於5個品種的,不得申請設置新的單采血漿站。漿站數量增長十分緩慢。血製品生產企業擁有更多的漿站、才能獲取更多的原料血漿,贏得更多的生存發展空間,反之發展將受到較大的制約。擁有一定數量的漿站以及良好的漿站管理水準成為血製品生產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血液分為醫療臨床用血和血製品生產用原料血漿。醫療臨床用血實行無償獻血制度,而血製品生產用原料血漿,供血漿者提供的原料血漿是有償的。臨床用血不得出售給單采血漿站或血製品生產單位,單采血漿站嚴禁採集全血,嚴禁將單采血漿站採集的原料血漿應用於臨床。所以無償獻血和有償獻血壓根就是兩碼事。單采血漿站在每次采漿時必須對供血漿者進行檢測,在供漿前必須進行常規體檢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愛滋病病毒抗體等各項檢驗,合格後方可供漿。固定供血漿者可在采漿後留樣檢測。每人每次供漿量為580ml(含抗凝劑溶液,以容積比換算品質比不超過600g),采漿間隔不得短於14 天。我國規定的采漿頻次遠低於國外發達國家(美國2次/周、歐洲4次/月)。由於血製品來源的單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單采血漿站的數量和采漿量一直是血液製品公司發展的緊箍咒,迅速佔領漿站資源成了各家公司的共識。血製品之所以供不應求,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獻血意識不足:我國的獻血意識非常弱,我們經常會開玩笑的說:“賣血買XXX…”,我們一直將獻血和貧窮相關聯,而單采血漿站的數量和區域經濟發達程度幾乎呈現出完全負相關的關係,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獻血人數越少。

2)感染疾病的擔憂:國內單采血漿站的管理之前較為混亂,醫療事故頻出,獻漿者對血站的醫療衛生安全一直持懷疑態度。

3)費用普遍較低:在血製品的成本構成中血漿成本占比最大,約60%上下;而血漿成本主要由營養費構成(2006年營養費80~85元/次,當前營養費為260元/次左右)。我國營養費額度偏小一直抑制了獻血的積極性。

近年來我國血製品行業持續發展,但經濟的持續增長、極低的消費基數、人口數和人口結構的變化、用藥習慣的改變等多方面因素決定我國血製品需求仍將持續增長;而我國原料血漿的限制在短期內仍然難以得到根本的改善,導致血製品的供給短期內難以大幅增長。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血製品仍將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行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未來市場容量仍將持續增長。

【血製品行業現狀】

根據PDB樣本醫院資料庫統計,近五年血製品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7.85%,高於行業水準,2016年樣本醫院血製品市場達到42億元,同比增長21.25%,增速更遠高於行業水準。國內單采血漿站從2011年的146個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225個,采漿能力也普遍提升,采漿量從2011年的3857噸增加到2016年的7000噸左右,5年的時間基本實現倍增。自2001年起,為了規範血製品行業的無序競爭,國家不再審批新的血製品企業,大大提高了行業的行政進入壁壘。目前國內血製品行業壁壘高且監管嚴格,下游需求旺盛、原料血漿緊缺、血製品價格放開等因素的影響,國內血製品行業處於高景氣度狀態。據有關研究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至少需要採集到1.4萬噸血漿才能實現血液製品自給自足,2016年血製品行業總采漿量為7000噸左右,供需缺口在50%以上。原料血漿供應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產品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目前,我國共有血製品生產企業30多家,分佈在全國25個省,大多規模小、產品種類單一、行業集中度不高,超過半數企業不具備新開設漿站資格。國外有20家左右血製品企業,前五名就占了血製品市場份額的70%左右。國內血製品企業單采血漿站數量、產品種類、規模與國外企業仍有一定的差距。2016年國內血製品采漿量為7000噸左右,中生、華蘭、萊士、泰邦的采漿量占全國的近60%。隨著行業不斷整合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未來將出現強者恒強的格局。

目前我國血製品企業1噸血漿平均大約可得到2500瓶白蛋白和1700瓶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和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作為最常見的血製品,功效和使用方法已為醫生所熟悉,臨床適用範圍不斷得到推廣,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是賣方市場。在人血白蛋白方面,由於國外原料血漿來源較為充足,並且利用率較高,人血白蛋白的售價較國內產品便宜或基本相當,人血白蛋白的進口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國產白蛋白的價格。進口人血白蛋白已占我國人血白蛋白批簽發量的60%,目前僅允許人血白蛋白和重組人凝血因數Ⅷ、Ⅶα進口,所以國外企業對我國血製品的影響有限。但是大部分國內企業至今能生產的產品種類仍然較少,這種現狀使得部分血漿資源白白浪費,企業無法獲取更多利潤;同時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容易形成部分主流產品的過度競爭。更重要的是,未來原料血漿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逐步緩解以後,產品種類少的企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局面。從長遠看,如何有效改良分離技術,擴充產品種類是血製品企業進一步增強競爭實力的問題。

人血白蛋白市場概況:

人血白蛋白是臨床最常用的血製品,也廣泛用於營養支持。由於臨床應用廣泛,而國內供給不足,使得白蛋白是國內唯一獲准進口的血源性血製品。由於跨國企業血漿採集成本低於國內且血漿利用度更高,導致白蛋白在歐美市場價格低於國內,這使得跨國巨頭有更大的意願將白蛋白引入國內銷售,同時更低的供貨價格也使得進口產品在醫院市場有更強的競爭力。2016年樣本醫院銷量達到23.13億元,同比增長14.6%,而進口白蛋白在醫院市場的占比從2015年的82.4%提升到2016年的84.7%。國內企業除泰邦外其他企業均未超過3%。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市場概況:

根據MRB資料,2014年全球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用量達到143.6噸,預計2020年靜丙全球用量將達到208.7噸。目前全球靜丙市場總額接近90億美元,占全球血製品的44%,位居首位。不過,全球靜丙市場發展極不平衡,在歐美發達國家靜丙每千人年均使用量普遍超過100g,而在國內靜丙人均用量尚不及十分之一。2016年靜丙在樣本醫院用藥金額為10.44億元,僅占血製品市場的24.9%,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7%。治療費用較高和不能醫保報銷是導致臨床應用受限的一個原因。本次醫保目錄調整大幅放開了報銷範圍,有利於促進靜丙的銷量。重要的是,由於沒有進口廠家,靜丙的競爭相比於白蛋白有所緩和。在醫院市場,泰邦佔據了較大的份額,華蘭、蜀陽、萊士、中生和康寶在樣本醫院的市場份額也都超過5%。在批簽發資料方面,2016年靜丙批簽發位居首位的是中生,華蘭、泰邦和萊士的份額都達到15%。由於靜丙適應症眾多,使用也較為複雜,因此專業學術推廣價值較大,部分醫院終端掌控能力強的企業無疑擁有先發優勢。

特異性人免疫球蛋白市場概況:

從市場份額來看,特異性人免疫球蛋白產品在國內血製品銷量占比僅為4%左右,國外則在7%以上。國內上市銷售的特免產品僅有3類: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而國外已上市的特免產品則有10餘種。2016年在樣本醫院市場,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銷售額達到0.52億,同比增長202.9%,其中泰邦佔據了44%的市場份額,之後是中生和華蘭。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銷售額為0.46億,同比增長54.5%,其中雙林佔據了4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的是泰邦和蜀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銷量為0.97億元。市場主要為蜀陽佔據(占比達70%),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批簽發占比同樣位居首位。

凝血因數類市場概況:

在西方發達國家,凝血因數類產品普遍佔據血製品市場超過40%以上的份額,其中重組產品佔據更大的比例。重組凝血因數類品種主要用於血友病的治療,主流企業包括拜耳、輝瑞等。目前國內上市的重組凝血因數產品包括Shire/百特的百因止、拜耳的拜科奇、輝瑞/惠氏的任捷和貝賦以及諾和諾德的諾其,其中拜科奇在樣本醫院的銷售額達到1.76億元,佔據了國內重組凝血因數的大部分市場。國內獲批的血源凝血因數Ⅷ共有8個廠家,其中綠十字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2016年樣本醫院銷售額為0.46億元。

【血製品行業正面因素】

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顯著的差距:從臨床需求來看,血製品市場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從人均用量來看,國內人均血製品使用量還顯著低於歐美,尤其是免疫球蛋白類產品和凝血因數類產品,根據PPTA下屬的MRB研究機構的統計報告,北美人均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數用量是中國的15.8倍和15.9倍,隨著產品供應量逐步得到保證,大量的臨床需求將得到釋放。

人口老齡化: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加劇,老齡人口特別是經濟負擔能力較強的一線城市的老齡人口與日俱增,在術後或免疫力低的情況下需要使用血液製品的患者將越來越多。

醫保範圍的擴大:血製品本是短缺產品,醫保基本不涉及血製品。但在2017年新版醫保目錄調整中,在大部分臨床用藥使用新增限制的背景下,血製品的報銷品種和範圍大幅增加,由於報銷範圍的擴大,更多的患者可以採用血製品治療。醫保覆蓋範圍的擴大將有助於消費者提高對價格相對較高的血製品消費能力。多類病患如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患者、血友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血製品,醫療體系對血製品的報銷比例將直接影響血製品的消費量,對血製品消費報銷範圍的擴大將為相關產品的銷售提供有力支援,該種效應將在未來逐步得到體現。

【血製品行業負面因素】

血製品價格存在下行風險:血製品部分品種(主要是人血白蛋白)將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價格存在下行風險。在目前招標掛網、醫聯體和二次議價等降價壓力的影響下,血製品企業降價壓力較大。

兩票制、醫保控費影響:短期來看,兩票制和醫保控費將持續影響血製品行銷模式和價格的調整,各家企業正在建立適應新形勢的行銷體系。長期來看,隨著我國醫療保險制度不斷健全、血製品臨床適應症不斷擴展,市場容量將持續增加。

產品銷售模式的轉變:血製品存在大量的院外市場,白蛋白和靜丙兩個品種依然位居醫院用藥金額前列。隨著價格恢復正常和醫保報銷,院外藥品使用有進一步向院內轉移的需求,但醫院卻面臨藥占比控制壓力,這將給血製品的銷售帶來挑戰,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因此,血製品的銷售必然將從粗放式的銷售模式向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專業學術推廣模式轉變。

盈利能力受到擠壓:目前我國血製品行業的競爭主要在國內現有30餘家企業間進行。在之前血製品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企業銷售費用極低,從而推動了整個行業進入高毛利潤率時代。原料血漿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比例一般在60%以上,是影響成本的重要因素。各血製品企業與漿站之間為一對一供漿關係,除對口單采血漿站外,血製品公司無法向其他單采血漿站採購血漿,對口單采漿站也無法向其他血製品企業出售血漿,因此血漿採購沒有統一的市場價格。再者,為了穩定供血漿者隊伍、吸引更多人加入供血漿者行列,血製品企業都採取各種手段來提高供漿待遇。監管標準提高後漿站運營成本以及血漿檢測費用也有所上升。加上各企業在血漿採購成本和產品分攤血漿成本的差異性,導致血製品企業毛利率之間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是總體上看,血漿成本不斷升高是長期必然趨勢。其次,由於行業受到一定的管制及競爭,導致原材料價格變動與產品價格變動可能出現不同步的情況,因此一旦出現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而產品銷售價格不能及時進行調整的情況,也將影響利潤的持續下滑。

以上就是本人對血製品行業整體分析結論,不對股票進行推薦,僅供參考。(作者:亦戰亦退)

這也是為什麼各家血製品公司的存貨中在產品較多的原因。

產品線越豐富,分攤的成本更低,盈利能力也更強

血製品行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益,血漿處理能力越大、從血漿中提取的產品種類就越多。生產企業的產品線越多則代表分攤的血漿成本越低、血漿的綜合利用率就越高,也具有更強的成本優勢,同時也代表了產品擁有更強的差異性。一方面需備強大研發能力開發新品,提高單位血漿提取的產品數量;另一方面需要不斷進行生產工藝優化以提高產品收率和品質提升。國外血製品企業一般可從血漿中提取15種以上血製品,巨頭的分離能力更是能達到22~24個品種。國內廠商在技術方面相對落後,目前最多能夠提取的產品種類為11種,較多企業只能分離3~4種產品。產品線是否豐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能否在原料血漿供不應求的大環境下,取得競爭優勢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血漿供不應求,缺口較大

血製品原料的唯一來源為健康人血漿,血漿供應量直接決定血製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經營效益,為了盡可能減少血製品病毒風險,國內血漿蛋白採集僅能通過單采血漿採集方法,而不能通過回收血漿方式採集。由於原料血漿供應不足,目前我國血製品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在原料血漿供應持續緊張、血製品價格居於高位的情況下,本屬於高科技領域的血製品企業成為了資源型企業。投漿量決定於血漿採集量,而採集量決定於漿源拓展能力。漿源拓展能力主要體現在新設漿站和現有漿站挖潛兩方面。在新設漿站方面,國內對新設漿站設立了嚴格的准入標準,行業內僅有部分企業具有新設漿站資質,如規定血製品生產單位註冊的血製品少於6個品種的,承擔國家計畫免疫任務的血製品生產單位少於5個品種的,不得申請設置新的單采血漿站。漿站數量增長十分緩慢。血製品生產企業擁有更多的漿站、才能獲取更多的原料血漿,贏得更多的生存發展空間,反之發展將受到較大的制約。擁有一定數量的漿站以及良好的漿站管理水準成為血製品生產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血液分為醫療臨床用血和血製品生產用原料血漿。醫療臨床用血實行無償獻血制度,而血製品生產用原料血漿,供血漿者提供的原料血漿是有償的。臨床用血不得出售給單采血漿站或血製品生產單位,單采血漿站嚴禁採集全血,嚴禁將單采血漿站採集的原料血漿應用於臨床。所以無償獻血和有償獻血壓根就是兩碼事。單采血漿站在每次采漿時必須對供血漿者進行檢測,在供漿前必須進行常規體檢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愛滋病病毒抗體等各項檢驗,合格後方可供漿。固定供血漿者可在采漿後留樣檢測。每人每次供漿量為580ml(含抗凝劑溶液,以容積比換算品質比不超過600g),采漿間隔不得短於14 天。我國規定的采漿頻次遠低於國外發達國家(美國2次/周、歐洲4次/月)。由於血製品來源的單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單采血漿站的數量和采漿量一直是血液製品公司發展的緊箍咒,迅速佔領漿站資源成了各家公司的共識。血製品之所以供不應求,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獻血意識不足:我國的獻血意識非常弱,我們經常會開玩笑的說:“賣血買XXX…”,我們一直將獻血和貧窮相關聯,而單采血漿站的數量和區域經濟發達程度幾乎呈現出完全負相關的關係,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獻血人數越少。

2)感染疾病的擔憂:國內單采血漿站的管理之前較為混亂,醫療事故頻出,獻漿者對血站的醫療衛生安全一直持懷疑態度。

3)費用普遍較低:在血製品的成本構成中血漿成本占比最大,約60%上下;而血漿成本主要由營養費構成(2006年營養費80~85元/次,當前營養費為260元/次左右)。我國營養費額度偏小一直抑制了獻血的積極性。

近年來我國血製品行業持續發展,但經濟的持續增長、極低的消費基數、人口數和人口結構的變化、用藥習慣的改變等多方面因素決定我國血製品需求仍將持續增長;而我國原料血漿的限制在短期內仍然難以得到根本的改善,導致血製品的供給短期內難以大幅增長。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血製品仍將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行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未來市場容量仍將持續增長。

【血製品行業現狀】

根據PDB樣本醫院資料庫統計,近五年血製品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7.85%,高於行業水準,2016年樣本醫院血製品市場達到42億元,同比增長21.25%,增速更遠高於行業水準。國內單采血漿站從2011年的146個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225個,采漿能力也普遍提升,采漿量從2011年的3857噸增加到2016年的7000噸左右,5年的時間基本實現倍增。自2001年起,為了規範血製品行業的無序競爭,國家不再審批新的血製品企業,大大提高了行業的行政進入壁壘。目前國內血製品行業壁壘高且監管嚴格,下游需求旺盛、原料血漿緊缺、血製品價格放開等因素的影響,國內血製品行業處於高景氣度狀態。據有關研究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至少需要採集到1.4萬噸血漿才能實現血液製品自給自足,2016年血製品行業總采漿量為7000噸左右,供需缺口在50%以上。原料血漿供應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產品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目前,我國共有血製品生產企業30多家,分佈在全國25個省,大多規模小、產品種類單一、行業集中度不高,超過半數企業不具備新開設漿站資格。國外有20家左右血製品企業,前五名就占了血製品市場份額的70%左右。國內血製品企業單采血漿站數量、產品種類、規模與國外企業仍有一定的差距。2016年國內血製品采漿量為7000噸左右,中生、華蘭、萊士、泰邦的采漿量占全國的近60%。隨著行業不斷整合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未來將出現強者恒強的格局。

目前我國血製品企業1噸血漿平均大約可得到2500瓶白蛋白和1700瓶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和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作為最常見的血製品,功效和使用方法已為醫生所熟悉,臨床適用範圍不斷得到推廣,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是賣方市場。在人血白蛋白方面,由於國外原料血漿來源較為充足,並且利用率較高,人血白蛋白的售價較國內產品便宜或基本相當,人血白蛋白的進口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國產白蛋白的價格。進口人血白蛋白已占我國人血白蛋白批簽發量的60%,目前僅允許人血白蛋白和重組人凝血因數Ⅷ、Ⅶα進口,所以國外企業對我國血製品的影響有限。但是大部分國內企業至今能生產的產品種類仍然較少,這種現狀使得部分血漿資源白白浪費,企業無法獲取更多利潤;同時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容易形成部分主流產品的過度競爭。更重要的是,未來原料血漿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逐步緩解以後,產品種類少的企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局面。從長遠看,如何有效改良分離技術,擴充產品種類是血製品企業進一步增強競爭實力的問題。

人血白蛋白市場概況:

人血白蛋白是臨床最常用的血製品,也廣泛用於營養支持。由於臨床應用廣泛,而國內供給不足,使得白蛋白是國內唯一獲准進口的血源性血製品。由於跨國企業血漿採集成本低於國內且血漿利用度更高,導致白蛋白在歐美市場價格低於國內,這使得跨國巨頭有更大的意願將白蛋白引入國內銷售,同時更低的供貨價格也使得進口產品在醫院市場有更強的競爭力。2016年樣本醫院銷量達到23.13億元,同比增長14.6%,而進口白蛋白在醫院市場的占比從2015年的82.4%提升到2016年的84.7%。國內企業除泰邦外其他企業均未超過3%。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市場概況:

根據MRB資料,2014年全球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用量達到143.6噸,預計2020年靜丙全球用量將達到208.7噸。目前全球靜丙市場總額接近90億美元,占全球血製品的44%,位居首位。不過,全球靜丙市場發展極不平衡,在歐美發達國家靜丙每千人年均使用量普遍超過100g,而在國內靜丙人均用量尚不及十分之一。2016年靜丙在樣本醫院用藥金額為10.44億元,僅占血製品市場的24.9%,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7%。治療費用較高和不能醫保報銷是導致臨床應用受限的一個原因。本次醫保目錄調整大幅放開了報銷範圍,有利於促進靜丙的銷量。重要的是,由於沒有進口廠家,靜丙的競爭相比於白蛋白有所緩和。在醫院市場,泰邦佔據了較大的份額,華蘭、蜀陽、萊士、中生和康寶在樣本醫院的市場份額也都超過5%。在批簽發資料方面,2016年靜丙批簽發位居首位的是中生,華蘭、泰邦和萊士的份額都達到15%。由於靜丙適應症眾多,使用也較為複雜,因此專業學術推廣價值較大,部分醫院終端掌控能力強的企業無疑擁有先發優勢。

特異性人免疫球蛋白市場概況:

從市場份額來看,特異性人免疫球蛋白產品在國內血製品銷量占比僅為4%左右,國外則在7%以上。國內上市銷售的特免產品僅有3類: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而國外已上市的特免產品則有10餘種。2016年在樣本醫院市場,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銷售額達到0.52億,同比增長202.9%,其中泰邦佔據了44%的市場份額,之後是中生和華蘭。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銷售額為0.46億,同比增長54.5%,其中雙林佔據了4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的是泰邦和蜀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銷量為0.97億元。市場主要為蜀陽佔據(占比達70%),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批簽發占比同樣位居首位。

凝血因數類市場概況:

在西方發達國家,凝血因數類產品普遍佔據血製品市場超過40%以上的份額,其中重組產品佔據更大的比例。重組凝血因數類品種主要用於血友病的治療,主流企業包括拜耳、輝瑞等。目前國內上市的重組凝血因數產品包括Shire/百特的百因止、拜耳的拜科奇、輝瑞/惠氏的任捷和貝賦以及諾和諾德的諾其,其中拜科奇在樣本醫院的銷售額達到1.76億元,佔據了國內重組凝血因數的大部分市場。國內獲批的血源凝血因數Ⅷ共有8個廠家,其中綠十字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2016年樣本醫院銷售額為0.46億元。

【血製品行業正面因素】

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顯著的差距:從臨床需求來看,血製品市場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從人均用量來看,國內人均血製品使用量還顯著低於歐美,尤其是免疫球蛋白類產品和凝血因數類產品,根據PPTA下屬的MRB研究機構的統計報告,北美人均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數用量是中國的15.8倍和15.9倍,隨著產品供應量逐步得到保證,大量的臨床需求將得到釋放。

人口老齡化: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加劇,老齡人口特別是經濟負擔能力較強的一線城市的老齡人口與日俱增,在術後或免疫力低的情況下需要使用血液製品的患者將越來越多。

醫保範圍的擴大:血製品本是短缺產品,醫保基本不涉及血製品。但在2017年新版醫保目錄調整中,在大部分臨床用藥使用新增限制的背景下,血製品的報銷品種和範圍大幅增加,由於報銷範圍的擴大,更多的患者可以採用血製品治療。醫保覆蓋範圍的擴大將有助於消費者提高對價格相對較高的血製品消費能力。多類病患如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患者、血友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血製品,醫療體系對血製品的報銷比例將直接影響血製品的消費量,對血製品消費報銷範圍的擴大將為相關產品的銷售提供有力支援,該種效應將在未來逐步得到體現。

【血製品行業負面因素】

血製品價格存在下行風險:血製品部分品種(主要是人血白蛋白)將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價格存在下行風險。在目前招標掛網、醫聯體和二次議價等降價壓力的影響下,血製品企業降價壓力較大。

兩票制、醫保控費影響:短期來看,兩票制和醫保控費將持續影響血製品行銷模式和價格的調整,各家企業正在建立適應新形勢的行銷體系。長期來看,隨著我國醫療保險制度不斷健全、血製品臨床適應症不斷擴展,市場容量將持續增加。

產品銷售模式的轉變:血製品存在大量的院外市場,白蛋白和靜丙兩個品種依然位居醫院用藥金額前列。隨著價格恢復正常和醫保報銷,院外藥品使用有進一步向院內轉移的需求,但醫院卻面臨藥占比控制壓力,這將給血製品的銷售帶來挑戰,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因此,血製品的銷售必然將從粗放式的銷售模式向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專業學術推廣模式轉變。

盈利能力受到擠壓:目前我國血製品行業的競爭主要在國內現有30餘家企業間進行。在之前血製品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企業銷售費用極低,從而推動了整個行業進入高毛利潤率時代。原料血漿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比例一般在60%以上,是影響成本的重要因素。各血製品企業與漿站之間為一對一供漿關係,除對口單采血漿站外,血製品公司無法向其他單采血漿站採購血漿,對口單采漿站也無法向其他血製品企業出售血漿,因此血漿採購沒有統一的市場價格。再者,為了穩定供血漿者隊伍、吸引更多人加入供血漿者行列,血製品企業都採取各種手段來提高供漿待遇。監管標準提高後漿站運營成本以及血漿檢測費用也有所上升。加上各企業在血漿採購成本和產品分攤血漿成本的差異性,導致血製品企業毛利率之間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是總體上看,血漿成本不斷升高是長期必然趨勢。其次,由於行業受到一定的管制及競爭,導致原材料價格變動與產品價格變動可能出現不同步的情況,因此一旦出現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而產品銷售價格不能及時進行調整的情況,也將影響利潤的持續下滑。

以上就是本人對血製品行業整體分析結論,不對股票進行推薦,僅供參考。(作者:亦戰亦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