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上博東館建設背後竟有這樣驚人發現!

近日, 一場科普活動在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地塊上舉行, 滬上高校的生物學專家們向市民代表、志願者介紹了該地塊濕地生物多樣性評估工作的進展情況, 同時準備遷移、保護在這裡發現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大豆。

上海博物館東館位於浦東聯洋社區C000302單元10號地塊, 西臨楊高南路、北臨世紀大道、東臨丁香路。 此前, 由於地塊屬於建設用地, 為了給城市發展留下空間一直“留白”空置。 日曬雨淋加之人工種植綠化, 開放的濕地慢慢形成了, 有荷花盛開, 有水鳥飛過, 更多的是雜亂生長的兩人多高的蘆葦。 水塘邊無法靠近, 有不少垃圾漂浮, 穿插其間的小路更是常有人隨地大小便, 走進去很容易“觸雷”。

這塊很有“野趣”的地方如何處理?

浦東新區政府邀請復旦大學和華師大的專家, 多次來考察這塊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復旦大學教授、生態學家鐘揚帶著兩位博士生跑了4次, 發現60餘種植物, 比如構樹、蘆葦、喜旱蓮子草等, 也有一枝黃花這樣的入侵物種。 驚喜的是, 竟然發現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野大豆, 長勢喜人。 “野大豆是大豆的近緣野生種, 抗寒、抗病、耐鹽鹼, 對大豆的育種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鐘揚說, 不過這並不是上海首先發現野大豆, 可在野大豆成熟後收集種子, 一部分送到農科院保存, 一部分選擇其他地方播種進行遷地保護。 工程施工方也表示, 他們將針對野大豆的生長週期適時調整工程的推進速度, 確保其順利留種。

此外, 專家們還發現的鳥類、魚類、兩栖類動物共計26種, 其中鳥類18種、魚類3種、兩栖類5種(全部為蛙類)。

在一個重大工程開工前首先對建設地塊中的濕地進行生物多樣性評估, 這在浦東還是第一次。 專家表示, 對具有重要生態意義的濕地進行開發前的生物多樣性評估是國際慣例,

上海博物館東館所在地塊的濕地從生態意義上來說並非重要, 但政府部門的這種嘗試值得讚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