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於歡”的悲劇,高利貸的“狂歡”

22歲年輕人于歡的故事, 讓上個週末被黑色籠罩。 而實際上, “刺死辱母者”的悲劇, 只是中國金融現狀的縮影。

事件的起源, 是于歡的母親蘇銀霞向地產老闆吳學占借款135萬元, 月息10%。 蘇銀霞支付本息184萬和一套價值70萬的房產後, 還欠下17萬元無力償還。 月息10%, 就相當於年息120%, 蘇銀霞借的無疑就是高利貸。

那麼, 談虎色變的高利貸到底有多可怕?

高利貸放貸人會跟借款人簽訂“假”合同, 把高利貸的利息寫成本金或者一次性扣除半年利息之類。 這種方式稱為“砍頭息”。 舉個例子, 借款100萬, 月息6分, 當月實際到手只有94萬,

6萬被作為利息扣除。

所以, 當我們聽到“一毛的月息”, 實際上高利貸的資金價格都是指1元錢的月息, 6分相當於年利率72%, 1毛的年利率則接近120%, 比5.31%左右的銀行借貸(年)利率至少高出14倍。

一個熟悉民間借貸的朋友告訴我, 高利貸公司在放貸時會提5%的“壞賬風險金”, 這也構成了高利貸公司的收入。

用他的話說, 高利貸就是“先扒皮, 再抽筋, 最後榨幹骨髓”。 放高利貸慣用故意拖延借款人的還款時間的手段, 到期債主能還上, 要麼關機, 要麼消失幾天。 因為合同很多會寫入每天30%的違約金, 這個數額5天就已經能翻到3倍了。

那麼, 蘇銀霞為何不去找銀行和網貸平臺借錢反而卻鋌而走險借高利貸?有金融圈的朋友開玩笑說, “辱母殺人案”其實是金融界的恥辱。

這麼多的金融機構, 竟然沒有一個可以給蘇銀霞提供貸款。

事實並非如此, 金融機構也很委屈。

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漫長的下行週期, 而經濟下行, 最為直觀的反應就是民間資金緊缺。 為了維持原有的生活水準或生產運營, 借貸需求就急速增大。 同時, 因為經濟狀況不好, 借款人很難按時還錢, 導致壞賬率持續走高。 資料顯示, 目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率接近2%。

這無疑是一個惡性循環。

銀行壞賬率提高, 風控收緊, 對於次貸人群、小企業的貸款, 越發嚴苛。 而這群人的借貸需求又日益旺盛, 於是, 從2016年開始, 線下貸款、小貸公司、網上的小額現金貸都集中爆發——新的經濟體發展壯大, 來吞噬消化這些新生需求。

根據風險管理理論, 最簡單的定律就是:將錢借給風險越高的人, 越要收取高額的利息, 以覆蓋高風險。

因此, 不論是線下門店還是線上平臺, 其利率都遠遠高過銀行。

越是缺錢的人, 越借不到錢, 於是不得不捲入高利貸中, 惡性循環一旦產生, 會讓這個下行週期, 變得晦暗而血腥。 一旦這個無序競爭的口子打開, 就如洪水決堤般難以迴旋。

不管是行業自律, 還是監管施壓, 只是希望不要再出現下一個於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