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竇靖童怕蟑螂、咖啡館打過工、吃拉條子寫歌,首支中文歌被王菲贊

采寫:新京報楊暢 實習生葉彬彬

新媒體編輯:田偲妮

毫無疑問, 竇靖童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除了無法低調的生活圈, 她的TOMBOY裝束、“死亡風”紋身圖案、實驗性的音樂風格和話不多的個性, 讓不少人先行給她貼上了“叛逆”、“特立獨行”、“像王菲一樣酷”等標籤。

但其實呢?

跳脫大眾審美和慣常成長路徑, 也許並不等同於內心的反向質變。 最真實的竇靖童, 其實跟所有有理想的20歲年輕人一樣, 自己租著房子, 為了工作而努力, 生活中也會開心, 會難過。

只不過, 看遍繁華世界, 讓她比大多數人更早懂得了自己到底“是誰”,

以及應該“做什麼”, 而幸運的是, 她那片天馬行空的精神領土, 並沒有受到什麼束縛。

【記者採訪前眼中的童童】

下午兩點, 入秋後的北京陽光溫和, 空氣中也慢慢有了些涼意。 推開酒店房門, 身穿著黑色衛衣、藍色綁帶牛仔褲的竇靖童, 正坐在門內的桌子後吃著一碗牛肉米粉。

幾個配菜小塑膠盒齊整的擺在一邊, 看起來, 應該是剛點的外賣。 見到記者進來, 她趕緊暫停放下手中的筷子, 笑眼彎彎的站起來打招呼:“不好意思啊, 我還在吃午餐。 你吃飯了麼?”

——這是9月27號下午, 在北京東三環的一家酒店裡, 竇靖童與新京報記者在正式開始採訪前, 度過的一段難得的飯間閒聊時光。

晚上七點半, 場館內的燈光準時暗了下來。 在不絕於耳的觀眾尖叫聲中, 竇靖童被閃亮的外套包裹著, 大步登上舞臺。 當她解釋起那個前衛的“表弟頭像”封面由來, 二樓媒體區的每個人都開啟無影手模式, 迅速敲擊著鍵盤, 爭當發佈這個萬眾關心回答的第一人。 但當聚光燈變換成迷幻又絢爛的舞檯燈,

樂隊成員走上台拿起各自的樂器, 竇靖童開始開口唱出新歌, 所有人又在黑暗中停下了敲擊的動作, 專心的盯著這位20歲的女孩, 不願意錯過每個音符。

——這是採訪前一天, 9月26號晚上, 竇靖童在北京糖果三層, 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共同舉辦她的第二張創作專輯《Kids Only》分享會。

20歲年輕人的“隨性”姑姑神助攻“表弟封面”照片飛機上十幾分鐘P完

沒有選擇五星級酒店, 沒有選擇高檔西餐吧, 9月26號分享會結束後, 竇靖童跟夥伴們去一家烤串兒店舉行了慶功宴。 “一直憋著的那股興奮能量終於釋放出去了, ”她說。

回溯至專輯發行那天——9月19日一早, 朋友圈就被一個皮膚黝黑, 眼神倔強的男孩頭像刷了屏, 摳圖的背景好似燃燒的熊熊火焰,

左下角還用噴槍字體寫了“K.O.”二字。 於是, “竇靖童發新專輯了!”“但這個封面是什麼情況?”一個感歎句, 一個疑問句, 成為了圖片配文的兩大中心思想。

↓↓

後來, 竇靖童在分享會上揭秘, 原來那是她的表弟, 即姑姑竇穎的兒子。 “這件事兒很嚴肅的, ”她一本正經的解釋道,

“本來我在想封面的時候, 是想從自己拍的很多張照片裡面選一張。 後來我姑姑發給我一張他們的全家福, 我看到後就放大放大, 說誒!就是他了。 我表弟今年11歲了, 我就很嚴肅地問他, 我能用這張做封面嗎?他就說, 無所謂無所謂。 ”說著, 竇靖童再現了一下表弟滿不在乎的語氣。

當在採訪中再次提及這個“前衛”的封面, 竇靖童沒繃住, 咧嘴笑了出來。 “整個P圖工程耗時多久?”我問她。 “當時在飛機上, 也就十幾分鐘吧。 ”“那表弟臉上的一抹紅又是什麼情況?”“就是想增加一些民族風的感覺, 也沒什麼特殊含義。 包括K.O., 也是後來發現的巧合, 不過有另一層含義, 也挺好的。 ”這個不按照套路出牌的舉動, 也許就是新專輯《Kids Only》主題概念的最好詮釋。

感受一下竇靖童新專輯那首中文歌的MV依舊如其人,很“隨意”

《Wu》MV截圖

其實也怕不少東西…

曾經有一天,竇靖童偶然間看到一個紀錄片,裡面講述了一個實驗——“如果面前有一個游泳池,池子裡面有鯊魚,你願意跳下去和它一起游泳嗎?”面對這個問題,幾歲的小孩子歡呼雀躍,欣然應允;十幾歲的高中生有些猶豫,覺得很危險,但又有點蠢蠢欲動,也許可以嘗試;而到了成年人,立即認為——提問的人瘋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們大腦慢慢所搭建的框架。”竇靖童說,於是,她的腦子裡就冒出了一個叫做“Kids Only”的俱樂部,“旁邊立著一個牌子,寫著只許小孩兒進入,但不是說那種年齡上的限制啊,我想表達的就是,不被框住,不被束縛的感覺。”

“是不是很抗拒進入大人的世界?”面對這個問題,竇靖童搖了搖頭,“我覺得大人、小孩可能都不是我,這是一種狀態吧,就是我不想要變得死板,或者說,我不想把自己框住。”

“那麼如果換做是你做這個實驗的話,你會選擇跳下去麼?”我不禁繼續問道。

竇靖童在思索片刻後,一臉認真的講述了她曾經對於這個議題的探索,“其實在看這個紀錄片之前,我一直對大海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因為老覺得我會被鯊魚吃了,這種害怕也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那些恐怖電影我也沒看過。但是同時呢,我又很好奇,很被大海吸引。所以後來我就在網上搜了很多東西,就發現,有些品種的鯊魚,是不會莫名其妙的攻擊人類的,要麼因為是你在玩衝浪,鯊魚從底下看你,把你誤認為成海豹了;要麼就是你進入了他的繁殖基地,那裡有很多它的小鯊魚,你讓它感覺到危險,它才會攻擊你。也有一些鯊魚就是天性就很猛烈,會咬人。”

於是她聳聳肩,並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而除了鯊魚之外,“我其實也很怕蟑螂。”

會打工,自己承擔房租

“可能有一段時間我就會一直待在錄音室,然後有一段時間,我就去生活。”

如今的竇靖童租了一套房子,自己承擔房租和專輯製作費。“每天早上起來跟貓玩一會兒,然後去見個朋友,吃個飯,散個步,劃個船,旅個遊,這些都算是生活。”在她心目中,“生活”並不是什麼奢侈豪華的消費,而是蘊藏在這些平凡的日常細節裡面,偶爾她也去吃個火鍋,“雖然也會嘶嘶哈哈的,”說著,她模仿著被辣到的樣子。

私底下的竇靖童

不過,聚光燈時不時在頭頂的閃現,並沒有令她的某種虛榮心思膨脹,“你知道工作久了,有時候就會覺得,你被放到了一個位置上。就是你跟這個社會稍微有一點脫節,包括走在路上被別人認出來的時候,你會覺得有點(跟大家)隔離開來。而你身邊的人啊,他們天天在生活。”

竇靖童和家人

於是,去年8月,竇靖童開始每天騎著單車,去三裡屯一家咖啡店打工,那個在她的心目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當時給人做完咖啡後,你站在那個咖啡廳,看著那些人,有的在打電話工作,有的在照顧小孩,就會覺得,慢慢的就有貼回來了。”她邊說著,邊把兩個手掌合在一起,眼神很平靜,“很好,很有集體感,感覺會像集體動物,都是人類那種。對。”

吃著“拉條子”寫歌

為了瞭解音樂的不同形態,平日裡的竇靖童主動吸收著大量的歌曲,“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有朋友推薦的,有我自己搜索的歌單。這對一個音樂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喜歡的不喜歡的,都會儲存在潛意識裡面。”

提及最近在聽的音樂,竇靖童說不僅有電影原聲,也有西班牙、義大利的音樂,以及探戈音樂,“還有一張專門播放給植物聽的專輯,挺好聽的,”說著,她從口袋裡拿出手機,眼睛亮亮的,“給你聽一下。”那張專輯名為《Mother Earth’s Plantasia》,1976年發行,充斥著跳躍又奇幻的電子音效。

日常大量的積累,讓她隨時隨地都有創作狀態。去年4月份,竇靖童發行了第一張專輯《Stone Cafe》,在當時的宣傳期尾聲,她心目中的這張《Kids Only》就孕育出了雛形,“那時候幾首歌的小樣就基本上已經出來了,但是因為有一些演出,就暫緩擱置了。今年年初在美國做完小巡演之後,才真正開始專心做這張專輯。”

竇靖童不懂樂理,但她一點也不打算學習,隨性的創作是她更希望持續的狀態。

江湖人稱“貝貝”的王文穎,是竇靖童的親姑父,也是她做音樂的好夥伴,倆人和樂隊成員一起,經常在錄音棚裡分享各種各樣的音樂,迸發出奇思妙想的創意,“那首《Whistler's Riddle》最後不是有一段純音樂嗎?‘當當當當兒……’那個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在錄那首歌時,在錄音棚呆了五天。那五天裡,我們每天在棚裡面吃的都是新疆菜,拉條子、羊肉串兒什麼的。到了第五天,要錄那首歌開始要即興玩兒一段的時候,我們說要來點拉條子的味道,就那樣出來了。”

和“貝貝”

除了編曲,兩人還一同為這張專輯擔任製作人,“我一直對幕後的東西挺感興趣的,現在就是貝貝帶著我,有一些選樂手、錄音、調音的東西我還不太懂。”那麼,她擅長的部分是什麼呢?“我很知道我自己想要什麼,我擅長的部分,就是我想要的東西。”竇靖童堅定的說。

“被迫放手”,幫我成長

新京報:是不是因為從小到大在香港、北京以及國外很多地方生活過,給了你這種自由的心性?

竇靖童:我覺得是有關係的。經常搬家也好、去別的地方也好,在很小的時候你就會明白:即使離開了,也不代表這個東西就再也不會在了。在第一次搬家的時候,確實會很痛苦,因為要跟自己學校的小朋友說拜拜了,然後自己習慣的住所也不能再住了,你要搬到另外一個地方。但很快的,就算當時再難受,你搬到那個地方,過一段時間,你又會習慣的。

所以從小開始,你就會意識到,就是當時不管再怎麼樣,那些情緒其實都不是什麼大事,你知道吧?然後也不會有那種,死死地要抓著什麼不放手的那種習慣、那種模式。因為你從小就被迫要放手,你知道吧。我覺得這個東西對我長大了之後,很有幫助。比如朋友也不一定說是要天天見面,可以偶爾見一次,但是大家還是會很親近。

小時候童童和長大的童童

新京報:這張專輯在發佈之前,有給爸爸媽媽和好朋友聽嗎?

竇靖童:目前還不知道我爸聽到沒,我媽還挺喜歡的,她比較喜歡《Wu》這首歌,說“喲~寫中文詞兒了呀。”

新京報:好朋友呢?周冬雨和馬思純她們,會比我們優先聽到你的新歌嗎?

竇靖童:她們倆我沒有傳。因為她們工作也比較忙。所以我一般都是傳給同樣是做音樂的朋友。(笑)

一起上過節目的仨人

新京報:如果有網友評論說,這張專輯有父母的影子在,你會介意嗎?

竇靖童:我覺得其實是有的話,也再正常不過了。我是我爸媽生的,不然呢?不過我也不是刻意去這麼做。但是你知道,比如說新出生的一個嬰兒,他的鼻子好像媽媽,眼睛好像爸爸,這是一個道理。但我自己做的時候,我不會說,哇啊,這個好像我父母。我只是在做自己想要做的,沒有想那麼多。

新京報:你一直都說,“音樂是無法交流的”,能不能具體解釋一下?

竇靖童:因為音樂裡有很多東西,是不能用文字傳達的。我覺得語言就是很多人說,就是非黑即白,但是音樂就是灰色地帶,它可以描述的東西是很細膩的。

新京報:從上張專輯到現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你去日本、英國、美國等很多國家做過演出。在這些路途中,有沒有收穫到令你成長的音樂養分?

竇靖童:有一次,我去英國做Bastille樂隊世界巡迴演唱會的開場嘉賓,他們在英國是已經很出名了,所以他們演的都是那種體育館,而我沒有演過體育館。他們有一個傳統、有一個儀式感的東西,就是每次演出的最後一首歌,就是他們的成名曲,他們會請所有的開場嘉賓上臺一起唱這首歌。所以最後那一刻,上了台音樂響起之後,整個體育館的人就“哇——”然後各種燈光下,幾萬人在唱那一首歌。那一刻,你就會覺得,那個能量太厲害了。因為一首歌能影響那麼多人,而且大家都在一起唱這首歌,覺得特別、特別棒。

新京報:你會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這樣的舞臺上嗎?

竇靖童:我不會有任何的期望、期盼,因為我相信一點的就是,失望來自於期望,所以沒有期望,就不會有失望。而且我做音樂,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回報。所以它發生了,那就是我的福分;它不發生,那也不會影響我繼續去做這件事情。

她是一位發了兩張專輯的歌手——舞臺上的她,喜歡閉著眼睛淺吟低唱,但就算在昏暗的燈光中,也一樣耀眼。

她是一個20歲的年輕人——前幾天,她和朋友一起相約去頤和園划船,“我很喜歡划船,邊划船邊聽歌,感覺很好。”

在她出生第二年,王菲發行了一張國語唱片《唱遊》。在為她創作的《童》裡面,王菲唱道:“你來的那天雪花紛飛,我於是掉眼淚。”

她只是,竇靖童。

感受一下竇靖童新專輯那首中文歌的MV依舊如其人,很“隨意”

《Wu》MV截圖

其實也怕不少東西…

曾經有一天,竇靖童偶然間看到一個紀錄片,裡面講述了一個實驗——“如果面前有一個游泳池,池子裡面有鯊魚,你願意跳下去和它一起游泳嗎?”面對這個問題,幾歲的小孩子歡呼雀躍,欣然應允;十幾歲的高中生有些猶豫,覺得很危險,但又有點蠢蠢欲動,也許可以嘗試;而到了成年人,立即認為——提問的人瘋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們大腦慢慢所搭建的框架。”竇靖童說,於是,她的腦子裡就冒出了一個叫做“Kids Only”的俱樂部,“旁邊立著一個牌子,寫著只許小孩兒進入,但不是說那種年齡上的限制啊,我想表達的就是,不被框住,不被束縛的感覺。”

“是不是很抗拒進入大人的世界?”面對這個問題,竇靖童搖了搖頭,“我覺得大人、小孩可能都不是我,這是一種狀態吧,就是我不想要變得死板,或者說,我不想把自己框住。”

“那麼如果換做是你做這個實驗的話,你會選擇跳下去麼?”我不禁繼續問道。

竇靖童在思索片刻後,一臉認真的講述了她曾經對於這個議題的探索,“其實在看這個紀錄片之前,我一直對大海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因為老覺得我會被鯊魚吃了,這種害怕也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那些恐怖電影我也沒看過。但是同時呢,我又很好奇,很被大海吸引。所以後來我就在網上搜了很多東西,就發現,有些品種的鯊魚,是不會莫名其妙的攻擊人類的,要麼因為是你在玩衝浪,鯊魚從底下看你,把你誤認為成海豹了;要麼就是你進入了他的繁殖基地,那裡有很多它的小鯊魚,你讓它感覺到危險,它才會攻擊你。也有一些鯊魚就是天性就很猛烈,會咬人。”

於是她聳聳肩,並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而除了鯊魚之外,“我其實也很怕蟑螂。”

會打工,自己承擔房租

“可能有一段時間我就會一直待在錄音室,然後有一段時間,我就去生活。”

如今的竇靖童租了一套房子,自己承擔房租和專輯製作費。“每天早上起來跟貓玩一會兒,然後去見個朋友,吃個飯,散個步,劃個船,旅個遊,這些都算是生活。”在她心目中,“生活”並不是什麼奢侈豪華的消費,而是蘊藏在這些平凡的日常細節裡面,偶爾她也去吃個火鍋,“雖然也會嘶嘶哈哈的,”說著,她模仿著被辣到的樣子。

私底下的竇靖童

不過,聚光燈時不時在頭頂的閃現,並沒有令她的某種虛榮心思膨脹,“你知道工作久了,有時候就會覺得,你被放到了一個位置上。就是你跟這個社會稍微有一點脫節,包括走在路上被別人認出來的時候,你會覺得有點(跟大家)隔離開來。而你身邊的人啊,他們天天在生活。”

竇靖童和家人

於是,去年8月,竇靖童開始每天騎著單車,去三裡屯一家咖啡店打工,那個在她的心目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當時給人做完咖啡後,你站在那個咖啡廳,看著那些人,有的在打電話工作,有的在照顧小孩,就會覺得,慢慢的就有貼回來了。”她邊說著,邊把兩個手掌合在一起,眼神很平靜,“很好,很有集體感,感覺會像集體動物,都是人類那種。對。”

吃著“拉條子”寫歌

為了瞭解音樂的不同形態,平日裡的竇靖童主動吸收著大量的歌曲,“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有朋友推薦的,有我自己搜索的歌單。這對一個音樂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喜歡的不喜歡的,都會儲存在潛意識裡面。”

提及最近在聽的音樂,竇靖童說不僅有電影原聲,也有西班牙、義大利的音樂,以及探戈音樂,“還有一張專門播放給植物聽的專輯,挺好聽的,”說著,她從口袋裡拿出手機,眼睛亮亮的,“給你聽一下。”那張專輯名為《Mother Earth’s Plantasia》,1976年發行,充斥著跳躍又奇幻的電子音效。

日常大量的積累,讓她隨時隨地都有創作狀態。去年4月份,竇靖童發行了第一張專輯《Stone Cafe》,在當時的宣傳期尾聲,她心目中的這張《Kids Only》就孕育出了雛形,“那時候幾首歌的小樣就基本上已經出來了,但是因為有一些演出,就暫緩擱置了。今年年初在美國做完小巡演之後,才真正開始專心做這張專輯。”

竇靖童不懂樂理,但她一點也不打算學習,隨性的創作是她更希望持續的狀態。

江湖人稱“貝貝”的王文穎,是竇靖童的親姑父,也是她做音樂的好夥伴,倆人和樂隊成員一起,經常在錄音棚裡分享各種各樣的音樂,迸發出奇思妙想的創意,“那首《Whistler's Riddle》最後不是有一段純音樂嗎?‘當當當當兒……’那個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在錄那首歌時,在錄音棚呆了五天。那五天裡,我們每天在棚裡面吃的都是新疆菜,拉條子、羊肉串兒什麼的。到了第五天,要錄那首歌開始要即興玩兒一段的時候,我們說要來點拉條子的味道,就那樣出來了。”

和“貝貝”

除了編曲,兩人還一同為這張專輯擔任製作人,“我一直對幕後的東西挺感興趣的,現在就是貝貝帶著我,有一些選樂手、錄音、調音的東西我還不太懂。”那麼,她擅長的部分是什麼呢?“我很知道我自己想要什麼,我擅長的部分,就是我想要的東西。”竇靖童堅定的說。

“被迫放手”,幫我成長

新京報:是不是因為從小到大在香港、北京以及國外很多地方生活過,給了你這種自由的心性?

竇靖童:我覺得是有關係的。經常搬家也好、去別的地方也好,在很小的時候你就會明白:即使離開了,也不代表這個東西就再也不會在了。在第一次搬家的時候,確實會很痛苦,因為要跟自己學校的小朋友說拜拜了,然後自己習慣的住所也不能再住了,你要搬到另外一個地方。但很快的,就算當時再難受,你搬到那個地方,過一段時間,你又會習慣的。

所以從小開始,你就會意識到,就是當時不管再怎麼樣,那些情緒其實都不是什麼大事,你知道吧?然後也不會有那種,死死地要抓著什麼不放手的那種習慣、那種模式。因為你從小就被迫要放手,你知道吧。我覺得這個東西對我長大了之後,很有幫助。比如朋友也不一定說是要天天見面,可以偶爾見一次,但是大家還是會很親近。

小時候童童和長大的童童

新京報:這張專輯在發佈之前,有給爸爸媽媽和好朋友聽嗎?

竇靖童:目前還不知道我爸聽到沒,我媽還挺喜歡的,她比較喜歡《Wu》這首歌,說“喲~寫中文詞兒了呀。”

新京報:好朋友呢?周冬雨和馬思純她們,會比我們優先聽到你的新歌嗎?

竇靖童:她們倆我沒有傳。因為她們工作也比較忙。所以我一般都是傳給同樣是做音樂的朋友。(笑)

一起上過節目的仨人

新京報:如果有網友評論說,這張專輯有父母的影子在,你會介意嗎?

竇靖童:我覺得其實是有的話,也再正常不過了。我是我爸媽生的,不然呢?不過我也不是刻意去這麼做。但是你知道,比如說新出生的一個嬰兒,他的鼻子好像媽媽,眼睛好像爸爸,這是一個道理。但我自己做的時候,我不會說,哇啊,這個好像我父母。我只是在做自己想要做的,沒有想那麼多。

新京報:你一直都說,“音樂是無法交流的”,能不能具體解釋一下?

竇靖童:因為音樂裡有很多東西,是不能用文字傳達的。我覺得語言就是很多人說,就是非黑即白,但是音樂就是灰色地帶,它可以描述的東西是很細膩的。

新京報:從上張專輯到現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你去日本、英國、美國等很多國家做過演出。在這些路途中,有沒有收穫到令你成長的音樂養分?

竇靖童:有一次,我去英國做Bastille樂隊世界巡迴演唱會的開場嘉賓,他們在英國是已經很出名了,所以他們演的都是那種體育館,而我沒有演過體育館。他們有一個傳統、有一個儀式感的東西,就是每次演出的最後一首歌,就是他們的成名曲,他們會請所有的開場嘉賓上臺一起唱這首歌。所以最後那一刻,上了台音樂響起之後,整個體育館的人就“哇——”然後各種燈光下,幾萬人在唱那一首歌。那一刻,你就會覺得,那個能量太厲害了。因為一首歌能影響那麼多人,而且大家都在一起唱這首歌,覺得特別、特別棒。

新京報:你會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這樣的舞臺上嗎?

竇靖童:我不會有任何的期望、期盼,因為我相信一點的就是,失望來自於期望,所以沒有期望,就不會有失望。而且我做音樂,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回報。所以它發生了,那就是我的福分;它不發生,那也不會影響我繼續去做這件事情。

她是一位發了兩張專輯的歌手——舞臺上的她,喜歡閉著眼睛淺吟低唱,但就算在昏暗的燈光中,也一樣耀眼。

她是一個20歲的年輕人——前幾天,她和朋友一起相約去頤和園划船,“我很喜歡划船,邊划船邊聽歌,感覺很好。”

在她出生第二年,王菲發行了一張國語唱片《唱遊》。在為她創作的《童》裡面,王菲唱道:“你來的那天雪花紛飛,我於是掉眼淚。”

她只是,竇靖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