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和親致中國獨有的養蠶繅絲技術外泄,西域出土木版畫描繪了經過

蠶種西傳之謎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這篇文章, 是我《北京晚報》上“一帶一路鉤沉”獨家專欄的見報稿內容, 現在發到“頭條號”上來, 與網友們分享。

仍接著上面《中國史前一項發現讓人類物質文明大飛躍》一文, 來說說中國養蠶技術外出的事情。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院藏“採桑獵鈁”上採桑場景, 一人站在一人肩上(摹繪)

中國民間一直傳, 養蠶繅絲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妃子嫘祖傳授的, 在今天看來, 也許是很簡單的事情, 但在那刀耕火種、枝葉遮體的原始社會,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發現和發明, 地球東方的物質文明因此發生了大的飛躍, 出現了華麗的絲綢。 而到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征時的西元前四世紀, 歐洲人還不知道絲綢為何物。

那麼, 歐洲人是如何獲得養蠶繅絲技術的?這得先從此技術傳入西域說起。

這裡面有一個有意思的傳說——“公主偷蠶種”的故事。

圖:東國公主)

當年, 西域有一個叫“瞿薩旦那”的國家, 對“東國”的養蠶繅絲技術極其有興趣, 卻一直得不到。 瞿薩旦那國王想出一招, 通過和親, 讓嫁而來的東國公主帶來了禁止外傳的蠶種。 為了逃避關卡, 公主將蠶種秘藏於帽裡, 就這樣瞿薩旦那有了蠶種,

並掌握了養蠶繅絲技術。 從此, 西域開始生產絲綢了。

西域即今新疆境內, 瞿薩旦那國即古絲綢之路上的于闐國, 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 今和田地區均為該國所轄。 “公主偷蠶種”的傳說, 實源於赴印度求法唐僧玄奘的口述, 《大唐西域記》有原文——

圖:養蠶雕塑

“瞿薩旦那王乃卑辭下禮求婚東國, 國君有懷遠之志, 遂允其請。 瞿薩旦那王命使迎婦而誡曰:‘爾致辭東國君女, 我國素無絲綿桑蠶之種, 可以持來自為裳服。 ’女聞其言, 密求其種, 以桑蠶之子置帽絮中。 既至關防, 主者遍索, 唯王女帽不敢以驗, 遂入瞿薩旦那國……”

那麼, “公主偷蠶種”發生在何時, “東國”又是指哪個國家, 《大唐西域記》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說法。 現在有學者認為, 這裡的東國, 其實就是中國, 對於西域國家而言, 位於他們東方的中國, 自然就是“東國”。

希臘史學家還給出一個具體時間——西元419年, 東國公主將帶蠶種到於闐。

圖:公主偷蠶種木版彩畫)

有意思的是, “公主偷蠶種”的故事還被西域人繪成了畫。 二十世紀初,

英國人斯坦因曾在於闐國故城附近的丹丹烏裡克遺址, 發現一塊描繪這個故事的木版彩畫(見上圖):畫版中央繪一頭戴高冕正坐的盛裝貴婦, 侍女二人跪於兩旁, 左邊侍女以右手指貴婦之冕, 意思是蠶種藏在帽內帶來的。

但是, 這一傳說遭到了現代考古發現的挑戰, 西域掌握養蠶繅絲技術應早於傳說。 1980年, 在新疆境內漢代尼雅遺址上, 發現了一隻蠶繭和大量枯桑。

圖:丹丹烏裡克斯坦因編號為DVI的佛寺遺址

尼雅遺址是絲綢之路上古國之一、漢晉時期“精絕國”故址,著名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就是從此遺址上出土的,尼雅蠶繭的發現無疑將新疆(西域)養蠶史提前了。

這裡,順便來說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的發現經過。

圖:“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

這是1995年10月,中日聯合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當時,考察隊幾個月挖下來,都沒有發現什麼重要文物。在挖到一座雙人合葬墓時,屍身上穿著許多衣物,一具屍體的右臂上綁著一個色彩鮮豔的織錦。當時也未當是什麼重要的文物,但仔細看時卻發現了不同。

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長18.5釐米,寬12.5釐米,上面竟然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字樣,這讓所有人都興奮了。大家都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人們常說“五星紅旗照耀東方”,給東方的中國帶來幸運……古人早就預言今年了,而且這麼準確,這麼一聯想可不得了,織錦護臂的價值立馬出現了。

圖:“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出土現場

不久,“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國家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現收藏于新疆博物館。

對於“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的產地和年代,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說為蜀錦,一說西域本地產;年代有說漢代的,又說東晉的,目前說的最多的是“漢代蜀錦”,有近2000年歷史。就算是蜀錦,能在西域發現,說明古絲綢之路的互貿交流活動,當年還是很活躍的。

圖:新疆和田出土的四臂蠶神像,手持織機的筬和梭

根據對近年新疆考古出土物的研究,西域在西元三、四世紀時應該已經學會養蠶和繅絲。到底是如何傳到西域的,筆者推測很可能是民間借當地出產的玉石,通過與中原絲綢互貿實現的,這從先秦時和田玉已大量進入中原一事上,可以理解出來。

圖:丹丹烏裡克斯坦因編號為DVI的佛寺遺址

尼雅遺址是絲綢之路上古國之一、漢晉時期“精絕國”故址,著名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就是從此遺址上出土的,尼雅蠶繭的發現無疑將新疆(西域)養蠶史提前了。

這裡,順便來說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的發現經過。

圖:“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

這是1995年10月,中日聯合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當時,考察隊幾個月挖下來,都沒有發現什麼重要文物。在挖到一座雙人合葬墓時,屍身上穿著許多衣物,一具屍體的右臂上綁著一個色彩鮮豔的織錦。當時也未當是什麼重要的文物,但仔細看時卻發現了不同。

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長18.5釐米,寬12.5釐米,上面竟然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字樣,這讓所有人都興奮了。大家都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人們常說“五星紅旗照耀東方”,給東方的中國帶來幸運……古人早就預言今年了,而且這麼準確,這麼一聯想可不得了,織錦護臂的價值立馬出現了。

圖:“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出土現場

不久,“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國家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現收藏于新疆博物館。

對於“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的產地和年代,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說為蜀錦,一說西域本地產;年代有說漢代的,又說東晉的,目前說的最多的是“漢代蜀錦”,有近2000年歷史。就算是蜀錦,能在西域發現,說明古絲綢之路的互貿交流活動,當年還是很活躍的。

圖:新疆和田出土的四臂蠶神像,手持織機的筬和梭

根據對近年新疆考古出土物的研究,西域在西元三、四世紀時應該已經學會養蠶和繅絲。到底是如何傳到西域的,筆者推測很可能是民間借當地出產的玉石,通過與中原絲綢互貿實現的,這從先秦時和田玉已大量進入中原一事上,可以理解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